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60.38 4.7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振武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51695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293195
上书时间2024-11-02
新文科语境呼唤跨域融合和有我之境
我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声喧哗,并渐入佳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低端、重复、照搬、跟风或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研究机械模仿等诸多弊端,出现了从文本到文本(浅层阅读的结果,浅化、窄化)、从理论到文本、从文本到理论(低估作者,高抬理论)、单纯比较和从资料到资料(不读文本,只看资料,其实是伪研究)等简单化、模式化和泛西化倾向,缺少自主意识,缺少批评自觉,进入了“无我之境”,导致话语严重缺失,严重僵化和矮化,不知道批评的立足点何在,也不知道文学批评的旨归何在,亟待拓宽关注视野和研究视阈,亟待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亟待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批评机制。
现在社会科学领域追求的是“新文科”理念。何谓新文科?新文科理念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意识,即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包容意识,还要具备“三个跨”,即跨学科、跨学界和跨领域。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科发展和文学批评要有自我,要有突破,要有宽广的视野,要有跨界的底蕴、习惯和能力。作为外国文学研究者或学习者,我们不能停留在单一译介或简单解释外国特别是西方某某文学文艺理论,更不是全盘套用西人外人的话语,我们显然要摒弃膜拜模仿风习,增强创新创造意识。当下的文学批评特别需要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自省,特别需要跨界融合和学科交叉,亟待摆脱盲目跟风的无我之境,亟待进入有我之境。
作为中国学者,不懂中国文化,不读中国文学,以什么作参照去研究外国文学文化?
没有参照系的研究能叫研究吗?我们现在有些人是:不食中国饭,专吃洋快餐;不食满汉席,专吃洋垃圾。搞外国文学文化,必须懂中国文学文化,一定要有自我意识,这样才能与国际文坛对话,才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作家之间创作语言、背景、风格、手法、思维、审美习惯、认知方式差异较大,研究不同作家根本不需要照搬西方文论。
文学理论是对创作规律的高度总结,是对文学实践的学理思考。文学理论何为?是先有文学理论还是先有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是用来指导文学创作的吗?作家是按照文学理论写作的吗?翻译家是按照翻译理论来翻译的吗?显然不是,或基本上都不是。至少一流作家或翻译家不是。
所谓的各种“主义”真的都是成熟系统完整的理论吗?真的都要奉若神明吗?西方的某些理论在中国倒更广为人知,有更多的人去译介;有些理论并不是真正的理论,只是一时起意,一种率性的即时的说法或提法而已。而且,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片面性,而我们一些人却把它神化圣化了。早在2012年年初,我就曾在《文汇读书周报》对我的专访中指出,要均衡且有选择性地吸纳世界文学文化精神。
那么,中国有没文学理论?中国真的没有思辨性的文学理论吗?回答当然是有。由于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偏见以及西方以重分析为特色的文学理论的传入,使中国没有思辨性文论的论调盛行于世,但是这是缺乏考据和调研的盲目论断。中国是有思辨性的文学理论的。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完整科学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结构,对文学的基本问题和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做了详细的论述,体大思精,不能不说是一部思辨性的巨著。此外,南朝钟嵘的诗论专著《诗品》、唐贞元年间日本留学僧人遍照金刚编纂的中国古代文论集《文镜秘府论》、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明代叶燮的《原诗》、清代李渔的戏剧理论作品《闲情偶寄》、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都是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相对系统的论述。
中国有无关于文学理论的专题论文?回答当然是有。不光有,而且还很发达,很成体系,也绝不像有些人说的“缺少思辨”。唐代僧皎然的《诗式》、严羽的《沧浪诗话》、明代戏曲评论家吕天成的《曲品》、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的《曲律》等都是严谨的专题文论;关于文学理论的专题论文,中国也是有的,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就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对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对文章价值的评价和文学批评的态度都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用辩难的形式来写的,分析细密,对音乐和人情的关系做出了论述。陆机的《文赋》对文学的构思与创作做出了探讨,李贽的《童心论》影响也很大。中国的文学理论家们提出情韵说、风骨说、意境说、得意忘言说、逼真说和文以载道说,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小说理论家们提的虚实说、传道教化、动机说、典型说、情理论以及细节理论等也都影响深远。
文学理论是帮助思考的,不是拿来套的。理论可以拿来做阐释、做说明、做注解,不是用来顶礼膜拜的,不是用来重复的;解释人家的理论特别是西方的文学理论当然都是有益工作,但总结自己的创作实践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才是创新。*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用很大篇幅专门讨论创新问题,也说明我们的学者和作家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较大距离。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的是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现在我们需要找回自我,回归自我。崇洋时代早该过去了;唯洋是尊早该结束了;为西人做嫁衣的徒劳无益的忙活该停一停了。重拾文论信心,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批评机制,打造中国学者自己的批评理论的时候到了!正如我在两年前接受《文汇读书周报》专访时指出,我们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西方对话,而不再是拾人牙慧。可见,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应该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我所用,为我服务,以我为中心的,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基于事实和理据有着自己的目的和旨归的、对学术问题和文化差异进行客观判断的学术活动。
我们应该懂得:熟读古今书,通晓中外体。博采百家长,就为成自己!
本书在新文科的理念下,从九个方面对美国文学进行专题讲解,重在依据原典,探讨当下问题,为理解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主题意蕴、美学风格、社会关怀及其摆脱英国文学桎梏并稳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因素提供参照,同时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问题提供参考。此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沟通学术论文写法,研究学术路径,探讨新文科语境下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书在新文科的理念下,从多维考察、经典新释、跨界关怀、现实关照、纵横考论、理论审视、彼域探究、交叉融合和个案聚焦九个方面对美国文学进行专题讲解,重在依据原典,探讨当下问题,为理解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主题意蕴、美学风格、社会关怀及其摆脱英国文学桎梏并稳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因素提供参照,同时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问题提供参考。此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沟通学术论文写法,研究学术路径,探讨新文科语境下共同关心的问题。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后,作家,翻译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问题与策略”首席专家;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作)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奖项30多种,领衔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获评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获评上海市重点本科教材和首届上海市精品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含英语)20部,译著30种,编著80多种;近年做各种学术讲座和公益讲座260多场;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所著的相关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关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及重要报纸和杂志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做过专题报道。
专题一 多维考察
美国小说的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美国小说的文化消费与大众想象
文学批评的生态愿景和环境正义
专题二 经典新释
论海明威小说的美学创造
论爱伦·坡的效果美学
论福克纳的焦虑写作
专题三 跨界关怀
《小城畸人》的经济伦理
《嘉莉妹妹》的城市移民
《一只白苍鹭》的和谐理念
专题四 现实观照
美国新华裔小说的回望书写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爱伦·坡现象中的通俗文化
专题五 纵横考论
《熊》的创作流变及生态伦理考辨
爱伦·坡的小说和诗歌创作源头考论
《喧哗与骚动》和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考证
专题六 理论审视
自卑情结:福克纳创作的重要动因
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的女性范式
原型的暴露:《泄密的心》的一种解读
专题七 彼域探究
美国福克纳研究的垦拓
美国爱伦·坡研究的走势
印度英语文学在美国的研究理路与关注热点
专题八 交叉融合
丹·布朗的“倒悬”写作
丹·布朗创作的空前成功
丹·布朗小说的伦理抉择
丹·布朗小说在中国的影响
丹·布朗教给我们的东西
专题九 个案聚焦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把解读美国文学的钥匙
《失落的秘符》:寻觅失落的寓意
《地狱》:伦理之思与善恶之辩
附录一 学者评朱振武的外国文学研究著作
陈后亮评《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高静评《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蓝云春评《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
綦亮评《丹·布朗现象诠释》
张毅评《丹·布朗现象诠释》
虞建华评《福克纳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周敏评《福克纳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李萌羽评《福克纳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刘略昌评《福克纳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刘建军评《爱伦·坡研究》
盛宁评《爱伦·坡研究》
杨金才评《爱伦·坡研究》
綦亮评《爱伦·坡研究》
虞建华评《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
虞建华评《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
附录二 朱振武谈学术研究和外语专业建设
对话西方,而不是拾人牙慧——访丹·布朗翻译及研究专家朱振武教授
“外语”专业何以“沉沦”到这般模样
参考文献
索引
跋 我来到上海师大之后
本书在新文科的理念下,从多维考察、经典新释、跨界关怀、现实关照、纵横考论、理论审视、彼域探究、交叉融合和个案聚焦九个方面对美国文学进行专题讲解,重在依据原典,探讨当下问题,为理解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主题意蕴、美学风格、社会关怀及其摆脱英国文学桎梏并稳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因素提供参照,同时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问题提供参考。此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沟通学术论文写法,研究学术路径,探讨新文科语境下共同关心的问题。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后,作家,翻译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问题与策略”首席专家;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作)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奖项30多种,领衔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获评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获评上海市重点本科教材和首届上海市精品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含英语)20部,译著30种,编著80多种;近年做各种学术讲座和公益讲座260多场;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所著的相关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关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及重要报纸和杂志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做过专题报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