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3.98 4.1折 ¥ 5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黄婷 著; 熊月之 主编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713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246431
上书时间2024-11-02
地理社会学常识告诉我们,山环挡风则气不散,有水为界则气为聚。世界上大江大河弯环入海处,每每就是人类繁衍、都市产生、文明昌盛之地。
浩浩黄浦,波翻浪涌,流经上海城厢东南一带,缓弯向北,与吴淞江合流之后,又急弯向东,折北流入长江口。黄浦江在上海境域流线,恰好形成由两个半环连成的“S”形。于是,这里成为聚人汇财的风水宝地。
虹口一带江面,为江(吴淞江)浦(黄浦)合流之处。二水合力作用,使得这里水深江阔、江底平实,宜建造码头、停泊船只、载人运货。此地呈东西向。水北之性属阳,那是阳光灿烂、草木葳蕤、熙来攘往、生机盎然之所在,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于是,林立的码头、兴旺的商铺、别致的住宅、华美的宾馆、发达的学校、美丽的花园、慈善的医院,还有各国的领事馆,成为虹口滨江一带亮丽的风景。
虹口滨江一带,近代曾属美租界。美、英两租界在1863年合并为公共租界以后,在功能上有所区分。苏州河以南、原为英租界部分,以商业、金融、住宅为主;苏州河以北、原为美租界部分,西段(虹口)以商业、文化、住宅、宾馆、领馆较为集中,东段(杨树浦)以工业较为集中,航运业则为两段所共有。
于是,黄浦江在此地的弯环处,即从南京路到提篮桥一带,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客厅。这里分布了众多的宾馆、公寓、领馆,以及教堂、公园、剧院、邮局等公共设施。汇中饭店、华懋饭店、浦江饭店、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大楼、河滨大楼,外滩公园,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俄罗斯领事馆、日本领事馆、意大利领事馆、奥匈帝国领事馆、比利时领事馆、丹麦领事馆、葡萄牙领事馆、西班牙领事馆、挪威领事馆,均荟萃此地。五洲商贾,四方宾客,由吴淞口驶近上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带风姿各异、错落有致的楼宇、桥梁与花园。他们离开上海,后挥手告别的,也是这道风景线。难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上海城市的明信片上,为集中的景点也是这些。
本套丛书记述的浦江饭店、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大楼、河滨大楼,正是上海会客厅中的佼佼者。
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是上海也是中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旅馆,位置绝佳,设施一流。来沪的诸多名人,包括著名的《密勒氏评论报》的创始人富兰克林·密勒、主编鲍威尔,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采访过等中共领袖、撰写《西行漫记》的美国记者斯诺,美国知名小说家与剧作家彼得·凯恩,国际计划生育运动创始人山额夫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享有“无线电之父”美誉的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均曾下榻于此。中国政界要人、工商界巨子、文化界名人,颇多在此接待、宴请外宾,诸如民国初年内阁总理唐绍仪、外交家伍朝枢、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虞洽卿、宋汉章、张嘉璈、方椒伯,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翻译家邝富灼,著名防疫专家伍连德,出版家张元济,等等。上海工部局的总董、董事,上海滩的外国大亨,教会学校的师生,借这里宴客、聚会,举行毕业典礼,更是家常便饭。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因为这里代表上海的门面,体现上海的身份,反映上海的水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遭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也曾在这里隐身一个多月。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历史悠久、风格别致、装潢典雅、国际闻名的高级公寓,一度是上海建筑,也是近赏外滩、远眺浦东、俯察二河(黄浦江、苏州河)、环视上海秀色的观景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上海接待外国元首的宾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陪同外国元首、贵宾,在这里纵论天下大事,细品上海美景。上海大厦是上海历史变迁的见证。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以后,百老汇大厦一度成为日本侵华据点。日本宪兵队特务机构特高课、日本文化特务机构“兴亚院”的分支机构设在这里,许多日本高级将领、杀人魔王入住其中,烟馆、赌场亦开设其中。这里变成骇人听闻、乌烟瘴气的魔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上海办事处、一批美军在华机构相继迁居其中,一大批外国记者居住于此,法国新闻社、美国新闻处、经济日报等也搬了进来,使得这里成为与西方世界联系密切的地方。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蒋经国是在这里举行他离开上海前后一次会议。上海的后解放,也是以百老汇大厦回到人民手中为标志的。
上海邮政大楼是上海现代邮政特别发达的标志。邮政是国家与城市的经脉。近代上海是我国现代邮政起步城市,全国邮政枢纽之一,也是联系世界的邮政结点之一。邮政大楼规划之精细,设计之精心,建筑之精美,管理之精良,名闻遐迩。耸立在正门上方的钟楼和塔楼,塔楼两侧希腊人雕塑群像,蕴含的深意,更增添了大楼的美感与韵味。这是迄今保存为完整、我国早期自建邮政大楼中的仅存硕果,其历史价值无可比拟。邮政大楼矗立北外滩,其功能与航运码头相得益彰,航邮相连,增强了这一带楼宇功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感。至于发生在大楼里、与现代邮政有关的故事,诸如邮票发行、业务拓展、人事代谢,更是每一部中国近代邮政史都不可或缺的。
河滨大楼是近代上海公寓楼,商住两用,高8层,占地近7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远东公寓”之美誉。业主为犹太大商人沙逊,整幢建筑呈S造型,取Sassoon的首字母,可谓匠心独具。大楼建筑宏敞精美,用料考究,塔楼、暖气、电梯、游泳池、深井泵、消防泵等各种现代设施一应俱全。楼里起初居住的多为西方人,内以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美国人居多。《纽约时报》驻沪办事处、米高梅影片公司驻华办事处、联合电影公司、联利影片有限公司、日华蚕丝株式会社、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等中外企业、机关团体、公益组织,早在楼内办公。抗战胜利以后,上海市轮渡公司、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联合国驻沪办事处、联合国国际难民组织远东局等,也在此办公。20世纪50年代起,上海中医学院在楼内创立,上海市人民医院曾设诊室于此,而众多文化名人入住楼内,更使得这里的文化氛围益发浓厚。
虹口是海派文化重要发源地、承载地、展陈地。新时代虹口,正在绘制新蓝图。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交通便捷、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是虹口人的愿景。深入发掘、研究、阐释虹口丰厚的文化底蕴,擦亮虹口文化名片,是虹口愿景的题中应有之义。虹口区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本套丛书撰稿人,均多年从事上海历史文化研究,积累丰厚,治学严谨。这四本书,都是次以单行本方式,独立展示每一座地标建筑的文化内涵。相信这四本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北外滩、欣赏北外滩,一定能起到知其沿革、明其奥妙、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作用。
会客厅是绽放笑容、释放热情、展陈文化的场所。这四本书,就是虹口四座大楼向八方来客递上的一张写有自家履历的名片。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是国内现存历史*悠久的邮政大楼,有着“远东*大厅”的美誉,建造于1922年。矗立在北外滩的上海邮政大楼,见证了中国邮政发展近百年的历史。
《上海邮政大楼》为“爱上北外滩”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精美的历史照片,追溯上海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录上海邮政职工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上海邮政大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
熊月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长于上海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城市史》学科带头人,对上海城市史的研究为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的沉淀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婷,上海社会科学院专门史硕士,当代上海研究所编辑、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上海史、城市史、文化教育等。主编21世纪上海纪事(2015—2016)、21世纪上海纪事(2017—2018)、《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区域合作研究》《上海特奥会志》。参与撰稿《当代上海大事记》《当代上海城市发展研究》《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上海大事记》《上海世博会志》《上海特奥会志》等著作。发表论文《立达学社与大同大学》《上海世博会与城市发展》等二十余篇。
绪 言 上海邮政大楼历史与现状概述 1
章 大楼诞生 9
一、从酝酿到决策建楼 10
二、设计师思九生 17
三、营造公司 19
四、远东大厅 24
第二章 从和平到动荡时期 35
一、邮务长们 35
二、老上海的“铁饭碗”不好捧 41
三、抗战时期的邮政大楼 47
四、上海邮政职工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52
五、上海邮工支援十九路军抗日 65
六、上海抗战中的邮工童子军 68
七、从邮局拣信生起步的唐弢 71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 77
一、抗战胜利后的邮政 77
二、改良邮政:昙花一现 82
三、护局斗争:保护大楼 88
第四章 回到人民手中 99
一、顺利接管 99
二、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始末 102
三、从“邮发合一”到“邮电分营” 105
四、特快专递、邮政编码与集邮热兴起 108
五、个自动化实验邮电局 119
六、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朱学范 123
七、邮政大楼走出乒乓球名将:王传耀 127
八、邮政书法家任政 129
九、篆刻名家—叶隐谷 135
第五章 在城市更新中 141
一、修旧如旧:首次按文物实施修缮 141
二、功能改变 154
三、上海邮政博物馆 158
四、“中华邮”:大龙邮票 182
五、赫德:中国现代邮政制度的创建者 190
六、马任全与“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盖八卦戳旧票 194
七、南极长城站邮局一任局长 199
八、中国位极地邮使 203
九、《上海浦东》邮票发行成功 207
十、美国八旬“女孩”卓娅与上海邮政的感人情缘 214
附录一 大事记 218
附录二 上海解放前上海邮电历任主管人员一览表 226
参考文献 230
后 记 231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是国内现存历史*悠久的邮政大楼,有着“远东*大厅”的美誉,建造于1922年。矗立在北外滩的上海邮政大楼,见证了中国邮政发展近百年的历史。
《上海邮政大楼》为“爱上北外滩”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精美的历史照片,追溯上海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录上海邮政职工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上海邮政大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
熊月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长于上海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城市史》学科带头人,对上海城市史的研究为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的沉淀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婷,上海社会科学院专门史硕士,当代上海研究所编辑、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上海史、城市史、文化教育等。主编21世纪上海纪事(2015—2016)、21世纪上海纪事(2017—2018)、《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区域合作研究》《上海特奥会志》。参与撰稿《当代上海大事记》《当代上海城市发展研究》《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上海大事记》《上海世博会志》《上海特奥会志》等著作。发表论文《立达学社与大同大学》《上海世博会与城市发展》等二十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