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维乔日记
  • 蒋维乔日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蒋维乔日记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68.75 4.8折 980 全新

库存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盼,胡欣轩,王卫东,整理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0131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0元

货号29273762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整理者前言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佛学家、养生家。1895年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1902年参加中国教育会,并担任爱国学社义务教员,“苏报案”后接办爱国女校。1903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小学教科书,并先后主持商务印书馆开办的师范讲习所、商业补习学校、尚公小学、工人夜校等。辛亥革命之后,应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蒋维乔先任南京*秘书长,后赴北京*任参事。1913年辞职后,重返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科书。1916年担任江苏省教育厅长,1917年与黄炎培等6人前往日本、菲律宾进行教育考察。1922年担任南南大学校长。1929年任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8年起,任上海正风文学院(1940年改名诚明文学院)院长,并兼任鸿英图书馆馆长、《人文月刊》社社长。1949年后,蒋维乔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苏南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常务副主席。1953年担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务委员。1958年去世。

蒋维乔一生著述颇丰。在教科书方面,编辑《初小国文教科书》《简明国文教科书》《女子初小国文教科书》《女子高小国文教科书》等,均名噪一时,“在白话教科书未提倡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定之教科书,大率皆模仿此书之体裁”。不仅开创了近代新式学校教科书的新时代,还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方面的领先地位。在教育学方面,先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大中小学学制方案》等规章制度,其所著《学校管理法》,被誉为“颇多经验有得之作”。在哲学领域,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提出以哲学思想为经、以哲学家为纬,构建中国哲学史编撰体例,并将中国哲学分为自然主义、人为主义、享乐主义、神秘主义、苦行主义、理性主义六大派,形成新的哲学分派思想。在佛学方面,著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中国佛教史》是中国近代部佛教史著作,《佛学纲要》是中国近代部佛教知识白话本著作,上述著作对于佛教知识的普及与佛教的近代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养生学方面,蒋维乔著有《因是子静坐法》一书,影响很大,号称“行销数十万册。书出版后,购者络绎不绝,近则各省,远至南洋,无处不有学习之人”。

蒋维乔留下的文稿中,引人瞩目的就是200多万字的日记稿本。所谓日记,刘向《新序杂事》有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日记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活动、交游、见闻、学习心得、思想感情的即时记录,历代文人留下了多部内容丰富、行文晓畅的日记作品。而在清末民国,日记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晚清四大日记”《越缦堂日记》《翁同龢日记》《湘绮楼日记》《缘督庐日记》即为其中的代表。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记录了咸丰至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兼有古物考据、书画鉴赏、风俗介绍及读书札记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翁同龢日记》由于作者本人的位高权重,使其所记的47年日记成为研究晚清政治、外交、思想风潮的重要参考资料。王闿运《湘绮楼日记》与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均从同治年间记至民国初年,近五十年间的学术兴衰、政治得失、风俗变迁尽在其间。民国文人同样对日记写作充满热情。胡适不仅留下300多万字的日记,还对日记提出学理要求:“日记必须较详细,否则没有多大用处。过略的日记,往往别人不能懂,有时候自己也看不懂。”顾颉刚的日记内容丰富,观点直接,展现出一种性情中人的风貌。金毓黻《静晤室日记》总共550万字,吴宓日记的字数更是超过700万。另外如郑孝胥、竺可桢、黄炎培、夏鼐、黄侃等也皆留有数百万字的日记。上述日记均已经过今人整理,有点校本行世。

与上述人相比,蒋维乔日记在字数上并不是多的,但论时间跨度之长,则在各人之上。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至1958年1月,蒋维乔共记了近62年的日记。以上提到的文化人中,仅有郑孝胥的56年日记堪可比肩。除了1900年之前因没有养成习惯,不时出现数日未写日记的情况之外,其他年份的蒋维乔日记几乎从未间断。根据邹振环教授所作的日记分类法,蒋维乔的日记既不是生前公开发表的日记,也不是撰写时就准备日后发表的,而是在一种“非公共写作”的心态下完成的,即生前不愿公开、死后作为遗文问世。这使得日记并不注重文字上的修饰与增补,没有考虑他人阅读的问题。

从内容上来看,蒋维乔日记的主要篇幅属于记事备忘性质,内容多为编教科书、学校授课、参加会议、与人交往、修身练功、学习佛法等,细致到每日天气情况、几时起床、几时到单位、几时授课、几时与何人在何地吃饭、几时睡觉等,其目的在于备日后之查阅,以便于年谱的修订与完善。如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十九日的日记:

“晴。星期,休沐。晨虞含章来,同往访梦旦,托伊兄高啸桐先生代发电致桂抚,要求保护仪器馆派往广西教员。十一时偕练如至教育总会访友卿,在会午餐。后即至辛园游散,练如先去,余独在园静坐,至三时后沈朵山亦至,盖昨日预约者也。余复至天足会女工学堂,代程瑶笙夫人报名,复至仪器馆,又往棋盘街购一时辰钟而归。晚至尚公小学商议明日开校事。”

又如1946年12月10日的日记:

“星二,晴。晨六时起,七时至九时修法。上午赴光华审查中国史学系转学生成绩。十一时授《尚书》。十二时偕九成夫妇、重孙女回,顺道接大小如、全成。午后二时半赴工专。三时授国学常识。四时回。九时洗足,十时睡。”

可见,蒋维乔日记的记述风格一以贯之,前后变化不大。在这些“记账式日记”中,蒋维乔一般不太透露真实情感,但也有如1913年4月19日辞去*参事之职时,在日记中写下“余等复向总长陈说,无效,遂仍复提出辞职书。从此余得脱离恶浊之政界,喜可知也”,如此直抒胸臆的表达,在日记中较为罕见。这些如流水账般琐碎的记录,可读性相对较低,但是对于治出版史、佛教史、哲学史及近代文人交往史的学者而言,蒋氏日记中所提及的人名、地名、书名等,包含着不少极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张人凤先生在编著《张元济年谱长编》时,根据蒋维乔1911年5月26日的日记中“天保里对面嵩庆里复发现鼠疫,可惧之甚”一句,确定张元济是在1911年6月份从闸北长康里搬迁到英租界长吉里。

除了这种“记账式日记”之外,蒋维乔日记中还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读书笔记。蒋维乔早年在南菁书院和致用精舍读书期间,常在日记中将其所读之书与所考之题一一加以记述,并留下对《史记•平准书》、西人仰观天文之法等议题的评论文章。据其自言“凡从前未竟之书,则补读之;每日作记,力除从前之弊,凡每日之行事有关学问者,或心之所得,亦备录于此尔”,说明他一度想将日记作为读书笔记来使用。这种想法虽然在其进入商务印书馆之后出现变化,但在日后的工作期间,蒋维乔仍然不时将其阅书之心得体会写于日记之中,如1912年7月4日“阅毕《上下古今谈》,共四册,此书为吴君稚晖所作,以小说笔墨发挥天文地理深奥之学理,实杰作也”;1947年4月3日“是日阅毕《新宗教哲学思想体系》,此书李君玉阶所作,李君在华山静修十余年,自创天人教,殊无从断其是非。此书内容依据科学,谈宗教哲学,颇有独到之处,亦属难得。”

二是作文初稿。蒋维乔早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曾为《东方杂志》《女子世界》《警钟日报》《东浙杂志》等报刊撰稿。如《中国女学不兴之害》《女权说》《记日本**安藤夭史事》《论音乐之关系》等文章,初都是在日记中完成初稿,在此基础上略作修改,再行发表。尤其是发表于1904年4月7日《警钟日报》上的“中国教育会会员议案”中,有蒋维乔的长篇提议,慷慨激昂、据理力争,而在先前4月3日的日记中,则可见“拟致教育会诸君书稿”,乃是数日之后公开发布之提议的扩充版,文字更为尖锐,内容更为充实。关于蒋维乔对教育会的态度及其参与情况,学界一般重视《警钟日报》上的文章与1936年的《中国教育会之回忆》,而对日记中的“扩充版”缺乏关注。而在整理本中,阅者尽可领略蒋维乔犀利辛辣、鞭辟入里的文风。

三是教育考察。1915至1918年,蒋维乔多次前往各地进行教育考察:1915年5、6月前往湖北、湖南;1916年1、2月前往日本、菲律宾,顺道考察广州、香港;1917年9、10月前往山西。每到一地,均约请当地教育官员、校长及任课教师进行座谈,询问在校学生数量、学费状况、日常经费来源等。此外,他还前往各校参观,了解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教室及实验室的布局等,并旁听课程。他的所见所闻均写于日记之中,往往单日记录超过2000字。其中一小部分内容经过整理之后,先后以《湘省教育视察记》《考察斐律宾教育记》《斐律宾之师范教育》《斐律宾之家事教育》《斐律宾之工业教育》《斐律宾之农业教育》《阎锡山督军治晋记》等为题,连载于《教育杂志》之中。但大部分考察日记并未见世,此番阅者在整理本中可见真章。

四是旅行手记。1913年后,蒋维乔多次利用出差及教育考察的机会赴各地旅行,如江苏之宝华山、栖霞山、云台山,浙江之普陀山、雁荡山、天台山、莫干山、天目山,安徽之黄山、九华山,湖南之恒山,山东之泰山、崂山,山西之五台山、恒山,陕西之华山、终南山,北京周边之居庸关、妙峰山等,凡见山川形势、名胜古迹、碑碣遗址,均一一记录,并细加考订,在历史地理及民俗研究方面价值很高。这些游记陆续刊载于《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旅行杂志》之上,而在其日记之中,则可看到这些游记的“初模样”。与“发表版”相比,初稿在文字上有所增删。阅者可将整理本与“发表版”进行对比,体会其中的差异。

关于蒋维乔日记的保存和整理情况,依据其日记中的夫子自道,1956年7月20日,顾廷龙与舒新城来见他,希望他将历年日记送往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即原合众图书馆)。蒋维乔很高兴,“因为后代不识此物有历史价值,将来必以废纸称斤量卖去”。次日上午,图书馆员王煦华来,蒋维乔将“日记七十一册,另有一九四九年及五〇年两次苏南人民代表文件等畀之”。1958年蒋维乔去世之后,其余日记也一并入存。此时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已并入上海图书馆,蒋维乔日记遂成为馆中所存文献,直至今日。1992年第2期《出版史料》上,汪家熔先生以选注的形式,呈现了1902—1912年蒋维乔日记的部分内容。2011、2012年的季刊《出版博物馆》上,林盼(本书整理者之一)将1913年10月至1915年4月蒋维乔日记进行全文连载。2019年,汪家熔先生更整理了蒋维乔1896—1914年共19年间的日记,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谓嘉惠学林之举。

2014年12月,中华书局将蒋维乔日记全文影印出版。虽然影印本《蒋维乔日记》终于得以走出上海图书馆,然而其高昂的价格令读者望而却步。再加上蒋维乔日记字迹潦草,常有涂改;且其颇有学问,尤其是涉及佛学、哲学等部分,阅读难度较大,直接使用影印本多为不便,因此专出一部《蒋维乔日记》的整理点校全本,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本书三位整理者耗费多年心血,终将200余万字的蒋维乔日记全本整理点校完毕。

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蒋维乔日记稿本共分八十一册,前三册题“鹪居日记”,第四至三十二册题“退庵日记”,第三十三至五十九册题“因是斋日记”,第六十、六十一册题“退庵日记”,第六十二至八十一册题“因是斋日记”。由于日记前后时间连贯,与上述题名关系不大,因此我们在整理和校点时取消了原题名,仅按年排序,以清眉目。辛亥革命之前,蒋维乔以阴历纪年,及至革命后,则以阳历纪年,只有1912年1月1日至2月17日这48天新旧二历并存,整理本均予以保留,以便读者查照。日记手稿为竖排繁体无标点,整理本作横排简体,并加标点。有一些明显与今天使用有出入的地方,例如“畅谭”“论理学”等,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整理本按原书著录,尽量不做改动。蒋氏在日记中记录人名的方式较为随意,时常出现“一人多名”的情况,但往往是音近字或形近字,并不影响辨识,因此整理本均予保留,不作统一,请阅者自辨。原文字迹模糊、辨识不清之处,用£表示付阙;缺漏之处,在〔〕中进行补缺。原文有误记、缺记、衍文等影响阅读之处,则以脚注的形式加以说明。

 

在《蒋维乔日记》的整理过程中,曾得到邹振环教授的鼓励帮助,上海人民出版社各级领导的热情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日记卷帙浩繁,整理者虽竭尽全力,然而水平有限,仍不免有错讹遗漏之处,敬希阅者批评指正。

 

整理者

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导语摘要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所藏蒋维乔全部日记的整理本,始于光绪丙申年(1896)九月初二,止于1958年2月29日作者去世前数月,共计63年,完整展现了作者一生的生活、治学、交往、从业、游历等,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自晚清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和文化,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名人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早已是共识。蒋维乔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初十年,在近代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亦与政、学、商等各界重要人物来往过从,因此他长达63年的日记记录,与其说是一部私人生活记录,不如说是一幅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缩影的长卷,一部真正的“私家历史”。



商品简介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所藏蒋维乔全部日记的整理本,始于光绪丙申年(1896)九月初二,止于1958年2月29日作者去世前数月,共计63年,完整展现了作者一生的生活、治学、交往、从业、游历等,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自晚清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和文化,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名人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早已是共识。蒋维乔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初十年,在近代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亦与政、学、商等各界重要人物来往过从,因此他长达63年的日记记录,与其说是一部私人生活记录,不如说是一幅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缩影的长卷,一部真正的“私家历史”。



作者简介

林盼,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胡欣轩,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


王卫东,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目录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光绪三十年(1904)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宣统元年(1909)


宣统二年(1910)


宣统三年(1911)


民国元年(1912)


民国二年(1913)


民国三年(1914)


民国四年(1915)


民国五年(1916)


民国六年(1917)


民国七年(1918)


民国八年(1919)


民国九年(1920)


民国十年(1921)


民国十一年(1922)


民国十二年(1923)


民国十三年(1924)


民国十四年(1925)


民国十五年(1926)


民国十六年(1927)


民国十七年(1928)


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十九年(1930)


民国二十年(1931)


民国二十一年(1932)


民国二十二年(1933)


民国二十三年(1934)


民国二十四年(1935)


民国二十五年(1936)


民国二十六年(1937)


民国二十七年(1938)


民国二十八年(1939)


民国二十九年(1940)


民国三十年(1941)


民国三十一年(1942)


民国三十二年(1943)


民国三十三年(1944)


民国三十四年(1945)


民国三十五年(1946)


民国三十六年(1947)


民国三十七年(1948)


民国三十八年(1949)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内容摘要

本书为上海图书馆所藏蒋维乔全部日记的整理本,始于光绪丙申年(1896)九月初二,止于1958年2月29日作者去世前数月,共计63年,完整展现了作者一生的生活、治学、交往、从业、游历等,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自晚清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和文化,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名人日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早已是共识。蒋维乔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初十年,在近代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浪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亦与政、学、商等各界重要人物来往过从,因此他长达63年的日记记录,与其说是一部私人生活记录,不如说是一幅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缩影的长卷,一部真正的“私家历史”。



主编推荐

林盼,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胡欣轩,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

王卫东,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