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5.39 6.3折 ¥ 5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澳]施易安?公婷(Ian,Scott) 著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930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9224443
上书时间2024-11-02
写一本关于香港廉政的书,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这并非因为香港是我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地方,也不完全因为自己是一名长期从事廉政研究的学者。更重要的是,治理腐败的“香港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今天,在本书中文版即将问世之际,感到由衷的欣喜。
腐败,是一个困扰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话题。腐败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弊病至今仍在全球肆虐,情况堪忧。许多国家的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控制和预防腐败作出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
成功的反腐败策略难以寻觅,世界公认的清廉社会更如凤毛麟角。然而,香港却在反腐肃贪上创造了一个“神话”。它在20世纪后30年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治理腐败之路,使一个饱受贪腐滋扰的黑暗社会一跃成为廉政建设的“东方之珠”,广受人们赞誉。
香港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反腐之路?它的廉政治理是如何进行的?其成功的前提条件、关键要素和必要程序又是什么?“香港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人们常说,香港胜在有廉政公署。此话不错,但它只提供了部分答案。成立至今近半个世纪的廉政公署引领香港构建廉洁政府,大力肃贪,促成社会对腐败的“零容忍”,成绩斐然。这一切它又是如何做到的?世界上有150多个正式的反贪机构,不少乃效仿香港廉政公署模式而建,为何其中绝大多数的表现乏善可陈?人们不免要问,香港廉政公署得以成功的深层原因和社会条件是什么?同时,这也引出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一个地区的反腐败成功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本书旨在回答这些问题。它的核心是探廉政之“路”,谋反腐之“略”,求治理之“道”。本书聚焦于香港的反腐败之路,借此探讨廉政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它开宗明义对廉政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了阐述,包括重要概念,廉政建设的基本路径,反贪机构的多元模式以及反腐败成功要素。纵观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的反腐败实践,大致可归纳为两条反腐败路径:一是以价值观念为主导,另一则是以严肃法纪为主导。前者着力于推广诚信、透明、责任和廉洁等价值观念,相信一旦它们得到广泛认可并实施,腐败就会降到程度;而后者则注重于反腐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通过大力度执法制约人们的行为,防止腐败发生。在实践中,这两条路径是相辅相成的,但就具体实施而言,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可以有所侧重。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反腐败路径,尤其是如何将上述两者有机结合,却是一个难题。香港廉政公署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本书回顾了香港反腐败的早期历史。尽管廉政公署今日的成就有口皆碑,但它在成立之初并非一帆风顺。那时,民众虽对腐败深恶痛绝,却又对廉政公署的治理决心和能力存在疑虑和担忧。廉政公署工作人员不畏艰难和误解,向贪腐宣战,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社会信任,唤起了民众信心。在之后的几十年,它注重制度建设,标本兼治,“惩处”“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在廉政建设上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对成功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时,我们将香港的反腐败实践置于三维空间之中,考察它如何做到上有法律依托,后有制度支撑,下有民众支持。概言之,反腐败的法治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为构建清廉社会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持续性。即便出现了个别高层腐败分子或一些政治“状况”,无论是香港人或香港以外的人们,基本上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社会总体上的清廉。这是因为廉政公署成功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强化组织能力、提升反腐绩效、增强民众信任及实现制度化这四个节点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效的廉政建设闭环。
在总结了成功因素之后,我们将廉政建设的意义提升至更高的层面,将其放在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之下,探讨廉政同善治的关系和对善治的贡献。我们认为,廉政建设不是简单地控制和预防腐败,它更是实现善治的条件、路径及手段,也是一个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善治的判断标准和重要标志。如果善治的定义是为政清廉、民主、高效、公平和公正,而其终目的是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以提升的话,那么,廉政对善治的贡献就在于,它可以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效果,将公平、公正、公开等价值元素植入治理过程,使其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与之相反,在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专横滥权的政治制度下,只有劣政,而无善治。
香港的廉政建设总体是成功的,但并非完美无缺。在20世纪后半叶,香港的经济腾飞与廉政建设并驾齐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十年过去了,贪污腐败问题得以有效控制,基本实现了对腐败的零容忍,在社会上形成了“思廉”“崇廉”和“尚廉”的风尚。但在近些年,香港出现了选举舞弊现象,也有政府前高官因腐败或者公职行为失当而被定罪。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担忧,香港社会清廉的表面之下似乎也隐藏着某些危机。它必须提高警觉,为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廉洁作出不懈的努力。
考察香港的反腐败道路和成功模式,必然带来廉政经验能否移植与借鉴的问题。香港的廉政治理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与发展的,这些条件在其他地方并不一定存在,也难以复制。因此,追求特定的反腐败模式是没有意义的,盲目移植只会造成“水土不服”。尽管如此,香港反腐败的历程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借鉴与移植不同,它是有条件,有选择和有取舍的。本书提到香港廉政建设的一些成功要素,具有启发意义。比如,我们特别提到加强反贪机构与市民互动,争取民众对反腐败的信任与支持,以及构建社会对腐败零容忍的重要性。
香港的反腐败之路究竟是什么?也许以下十六个字可以大致概括:法治为本、制度为体、预防为先、民众为源。
《直面挑战——香港反腐之路》一书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Ian Stott、公婷撰写,英文原版Corruption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in Hong Kong由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中国方正出版社引进出版。
本书以国际反腐败研究的开阔视角,详细讲述了香港成功治理腐败的历程,尤其对廉政公署执法、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保障和效果做了深入分析,并以香港为例探讨了专职反贪机构与政府善治的关系。本书以香港一地反腐败治理经验为样本,聚焦香港反腐败之路,其核心是探廉政之“路”、谋反腐之“略”、求治理之“道”,多层面介绍了腐败治理的可能性、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参考价值,对于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直面挑战——香港反腐之路》一书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Ian Stott、公婷撰写,英文原版Corruption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in Hong Kong由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中国方正出版社引进出版。
本书以国际反腐败研究的开阔视角,详细讲述了香港成功治理腐败的历程,尤其对廉政公署执法、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保障和效果做了深入分析,并以香港为例探讨了专职反贪机构与政府善治的关系。本书以香港一地反腐败治理经验为样本,聚焦香港反腐败之路,其核心是探廉政之“路”、谋反腐之“略”、求治理之“道”,多层面介绍了腐败治理的可能性、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参考价值,对于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澳)施易安(Ian Scott),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兼职教授,在该校执教多年。曾执教于香港大学,担任政治及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香港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道德、廉政治理和腐败问题等,发表专著多部及大量学术论文。同时也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公婷,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廉政建设、公共治理和政府制度。在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的中外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曾多次主持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课题。
序章
第1章 概念、路径和制度
概念
反腐路径
反贪机构模式
成功要素
部分 殖民统治时期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2章 早期的腐败:1842—1973年
反腐败的初尝试
《防止贿赂条例》
葛柏事件
廉政公署的创立
第3章 危机与挑战:廉政公署成立初期
部分特赦及其后果
争取民意支持
非法佣金引发争议
资金与分区办事处
第二部分 反腐败的成功要素
第4章 政治意愿
政府的承诺
政治意愿的体现
第5章 组织保证
廉政公署的结构和功能
工作人员的招聘与选拔
责任与忠诚
第6章 法治为本
依法治腐
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的处理
强化和完善法治
第7章 腐败认知和反腐宣传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对腐败的认知
对廉政公署的认知
第8章 良性循环
能力
效能
信任
制度化
第三部分 反腐败与社会治理
第9章 走向善治
反腐败与善治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
反腐败与建构社会信任
第10章 面对挑战
选举舞弊
跨境腐败
官商串谋
第11章 比较视角
反贪机构的困境
香港模式的适用性
注释
参考书目
译者后记
《直面挑战——香港反腐之路》一书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Ian Stott、公婷撰写,英文原版Corruption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in Hong Kong由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中国方正出版社引进出版。
本书以国际反腐败研究的开阔视角,详细讲述了香港成功治理腐败的历程,尤其对廉政公署执法、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保障和效果做了深入分析,并以香港为例探讨了专职反贪机构与政府善治的关系。本书以香港一地反腐败治理经验为样本,聚焦香港反腐败之路,其核心是探廉政之“路”、谋反腐之“略”、求治理之“道”,多层面介绍了腐败治理的可能性、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参考价值,对于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澳)施易安(Ian Scott),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兼职教授,在该校执教多年。曾执教于香港大学,担任政治及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后任教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香港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道德、廉政治理和腐败问题等,发表专著多部及大量学术论文。同时也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公婷,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廉政建设、公共治理和政府制度。在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的中外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曾多次主持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研究课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