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的沟通艺术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7.15 5.5折 49.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耀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6966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142907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立足经典,取法前贤,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初的四十个人物故事,以及相关的多则言谈、书信,作为典例,交代其来龙去脉,分析其辞令技巧,以见“知己知彼,合情合理,有质有文,不亢不卑”这个古今相通的语言沟通总则。

全书旨趣高雅而通俗易懂,见解精深而轻松有趣。本书由梁羽生先生作序,赞其“显风格于庄谐雅俗之间,见妙趣于缕析条分之际”,评价贴切,鞭辟入里。



作者简介

陈耀南  1941年生,广东新会人。香港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在香港大学完成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他曾任教英华书院,后转职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曾应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学者,并执教于台湾中兴、中正两所大学;1993年,参与主持香港亚洲电视台政论节目《龙门阵》;1996年提前从港大荣休。


 


他的主要著作有《典籍英华》《文哲漫谈》《清代骈文通义》《汉语逻辑学》《魏源研究》《中国语文通论》《东瀛诗草》《轻谈浅说》《学术与心术》《文镜与文心》《以古为鉴》《刮目相看记》《文心雕龙论集》《中国文化引论篇章导论》《唐诗新赏》《古文今论》(正、续篇)《中华文化对谈论》(正、续篇)《王者智慧》《陈耀南论孔子、老子、孙子、杜诗》等五十余种。



目录

01鲁公子 调停先后息宾争 / 001


02楚使者 不卑不亢对齐桓 / 005


03吕子金 直认不和救国君 / 011


04晋重耳 饱历炎凉成大器 / 019


05烛之武 老谋深算解重围 / 035


06秦与晋 和战恩仇争霸业 / 043


07秦穆公 责任肩承显风范 / 055


08齐国佐 负重求和完使命 / 061


09晋知罃 败军之将能言勇 / 069


10楚钟仪 囚晋南音怀故土 / 075


11郑子产 忠心善喻得国政 / 081


12郑子羽 义正词温破祸心 / 093


13吴王弟 临刑无惧说凶吉 / 099


14晏平仲 人矮才高服列国 / 105


15齐邹忌 高人高智开蒙蔽 / 131


16赵触龙 闲话家常服女主 / 137


17淳于髡 巧辩失鹅得厚赏 / 145


18贤亚圣 滔滔雄辩张儒学 / 149


19齐陈轸 画蛇添足止昭阳 / 163


20智策士 犬兔蚌鹬说群王 / 169


21好门客 三字惊人海大鱼 / 175


22越使者 终身断发一枝梅 / 179


23巧苏秦 土偶桃梗止孟尝 / 183


24燕乐毅 名成功立报君王 / 187


25魏范雎 攻坚解困得秦相 / 197


26智蔡泽 巧劝应侯让宰相 / 207


27秦李斯 书谏雄君止逐客 / 227


28汉陆贾 智安南越救苍生 / 237


29汉邹阳 铺陈典实说梁王 / 255


30贤伉俪 绵绵情意往来书 / 267


31马伏波 谨行慎言诫侄儿 / 273


32汉李固 相副名实激黄琼 / 281


33李令伯 至孝陈情动晋皇 / 287


34梁丘迟 一纸劝降陈伯之 / 295


35韩退之 搁浅蛟龙求活水 / 305


36勇刺史 大义凛然驱鳄鱼 / 311


37王安石 辞精语婉绝交情 / 319


38谢枋得 委婉坚强守志节 / 325


39王阳明 不挠不傲拒无礼 / 329


40史可法 针锋相对拒降清 / 335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经典,取法前贤,精选从春秋战国到清初的四十个人物故事,以及相关的多则言谈、书信,作为典例,交代其来龙去脉,分析其辞令技巧,以见“知己知彼,合情合理,有质有文,不亢不卑”这个古今相通的语言沟通总则。


全书旨趣高雅而通俗易懂,见解精深而轻松有趣。本书由梁羽生先生作序,赞其“显风格于庄谐雅俗之间,见妙趣于缕析条分之际”,评价贴切,鞭辟入里。



主编推荐

陈耀南  1941年生,广东新会人。香港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在香港大学完成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他曾任教英华书院,后转职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曾应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学者,并执教于台湾中兴、中正两所大学;1993年,参与主持香港亚洲电视台政论节目《龙门阵》;1996年提前从港大荣休。

 

他的主要著作有《典籍英华》《文哲漫谈》《清代骈文通义》《汉语逻辑学》《魏源研究》《中国语文通论》《东瀛诗草》《轻谈浅说》《学术与心术》《文镜与文心》《以古为鉴》《刮目相看记》《文心雕龙论集》《中国文化引论篇章导论》《唐诗新赏》《古文今论》(正、续篇)《中华文化对谈论》(正、续篇)《王者智慧》《陈耀南论孔子、老子、孙子、杜诗》等五十余种。



精彩内容

01  鲁公子 调停先后息宾争

 

 

俗语说得好:“办酒容易请客难。”选择客人:哪个请?哪个不请?安置客人: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集体出现的时候,哪个人站在中间?哪些人排在后面?谁跟谁坐在一起不妥当?谁跟谁一见面就有冲突?诸如此类,要“宾至如归”,主人家往往伤透脑筋。

此刻,鲁国就要面对这个伤脑筋的问题。国际外交,尤其到了“元首”这一级的,真是非同小可;稍有差池,就会闹出大事。

原来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滕、薛都来拜会鲁侯;两国君主为了谁先跟主人见面,起了争执。薛侯说:

“我国在夏代已经受封,滕国到本朝才是诸侯,我们受封在先,当然应该先见。”

滕侯也不示弱,说:

“笑话!我是周室的卜官之长,这是同姓诸侯才可以担当的荣誉职位。体制所在,尊严所在,我怎可居庶姓的薛侯之后?”

客人在礼仪、面子上发生了争执,做主人的怎么办?

鲁隐公于是派大夫公子翚(羽父)向薛侯求情,说:

“承蒙君侯和滕侯都屈驾来问候寡人,实在十分感激,不知怎样感谢你们才好。周地有这么一句谚语:‘山上有树木,工匠量度它;宾客有先后,主人决定它。’大周王室的会盟,也是先同姓、后异姓。寡人如果到贵国拜候,也不敢和与贵国同姓的任姓诸侯同列。君侯请帮帮忙,给寡人一点儿面子,让我为滕君的事,向您求求情。”

滕、鲁与周天子是同姓,依照当时礼制,先会见是比较合宜的,于是,代表鲁侯的公子翚向薛侯进行协调工作。他先感谢对方来访;接着引当时周地的一句谚语——那时周还是诸侯同尊的天下共主——暗示希望薛侯体谅主人的处境,尊重主人的决定;第三步,以周王室的礼仪为依据,表示自己如果朝见对方,也不敢和对方同姓的诸侯争先,以免对方失礼、难做。

滕侯意在争先,所以称薛为“庶姓”。“庶”,就是“众”的意思,与“嫡”相对,含有卑贬的意味。公子翚则因为鲁国先君周公、武公曾娶于薛,两国有过婚姻关系,这时更旨在调停,要表示尊重,故改用平等的“异姓”一词,而且暗示了彼此的亲切关系。后几句,更是委婉谦和,给足了对方面子,对方也就乐得卖个顺水人情了。

 

原文出处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春秋左传正义》,隐公十一年传,14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后《左传》引文皆用此版本。)

 

02  楚使者 不卑不亢对齐桓

春秋时代,名为天下共主的周,早已无力统御各国;崛起南方的大国——楚,尽吞江汉流域的小诸侯,势力渐渐向中原扩展,并且废弃被封的“子”爵而干脆称“王”,视周如无物。五霸之首,用名相管仲而致国家富强的齐桓公,个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中原各国的盟主,齐桓公要以集体力量,保障集体安全,阻遏楚国北侵。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 年),齐桓公率领本国和宋、鲁、陈、卫、郑、曹、许各诸侯国的联军击溃了楚的盟国蔡,进兵攻楚。楚王的代表来到联军中,说:

“君侯住在北方,寡人住在南方,相隔这么遥远,即使发情狂奔的牛马,也不能跑到一起。想不到君侯竟然涉足我们的地方,这是什么缘故呢?”

管仲代表齐侯回答说:

“以前辅助周室开国的召康公奭委任我们的先君太公望说:‘各地的诸侯,你都可以征讨,以辅佐周的王室。’他赐给我们先君踏足的范围,是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现在,你们应该供应的苞茅,许久没有进贡了,使得天子的祭祀缺乏了滤酒的东西,寡人要过问这件事。

“还有,昭王十九年,天子南巡而没有回去,这件事寡人也要追究。”

——原来公元前977 年,周昭王南巡,坐了一艘被楚人做了手脚的船,船到汉水江心,胶合船板的东西溶化,周王就溺死了。本来,楚国当时的罪名应该是“僭称王号”,但这时还未到后决裂的时候,如果直接质询,双方就都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了。因此,管仲借一件似乎很细小的事情“包茅不入”来询问,如果对方肯认错,认了听来也无关宏旨,不伤面子,那就等于仍然承认周天子为共主,楚应当服臣职而进贡。周本来就已经无望再振声威,齐本来也只是借天子的剩余名望来号召诸侯,楚也明知自己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与联合起来的中原大国对抗。这一切,大家都心照不宣。

听过了对方的两大指摘,楚王使者说:

“苞茅贡品没有奉上,这是寡君的疏忽,我们谨此道歉,并且答应今后一定送上。至于昭王南巡不返,那时汉水还不是我们的疆土,恕我们不能负责;君侯要责问,就责问汉水江边的人吧!”

——对了,南人有时对北方是不服的,这也没有办法。重要的是,这事与我们无关,而且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死无对证了!

使者的话固然不卑不亢,但诸侯的军队还是向前推进,驻扎在陉地——楚的北疆。

到了夏天,楚君又派屈完到联军驻地。诸侯军队后退,驻扎在召陵。双方都按兵不动,看形势发展下去是和是战。

齐桓公将诸侯的军队列成阵势,与屈完同坐一辆战车,共同检阅,并且对屈完说:

“这次劳师动众,难道是为了我这个盟主吗?只是为了继承我们先代国君建立的国际友好关系而已。贵国和我们保持这个友好关系,怎么样?”

屈完恳挚地回答道:

“君侯惠临敝国,为我们的福利而努力,并且接受敝国国君为盟友,这实在是我们国君的心愿啊!”

得到楚国同意和解的信息,看着以自己为盟主的诸侯联军的强大阵容,齐桓公不禁志骄气盈,自满地说:

“看!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座城攻不下?”

屈完一听,也提高了姿态,但仍然十分委婉得体地回应道:

“君侯如果以道德来安定国际秩序,谁人敢不服从呢?如果诉诸武力,那么,我们楚国有连绵七八百里的方城山作为屏障,有深广的汉水作为护城河,入侵的军队即使众多,力量恐怕也用不上吧!”

双方的实力、形势,彼此心里都有数了。于是,屈完便代表楚国,与齐侯为首的诸侯联军议成和好,订立盟约。

 

原文出处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春秋左传正义》,僖公四年传,376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