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斯拉夫通史
  • 南斯拉夫通史
  • 南斯拉夫通史
  • 南斯拉夫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斯拉夫通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77.31 6.0折 128 全新

库存3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细谱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0297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121269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说南斯拉夫(代序)


  何谓“南斯拉夫”?

 


  1985年4月,在我南斯拉夫进修即将结束的前夕,我夫人获得了到南斯拉夫探亲一个月的机会。在那个年月,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允许家属到国外探亲是破天荒的大事和机会。那时,人们的经济还拮据,无法负担昂贵的机票。她从北京出发,乘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七天六夜到达莫斯科,然后转乘莫斯科至索非亚的国际列车(没有莫斯科直达贝尔格莱德的国际列车),又是两天两夜;我则从南斯拉夫到保加利亚去接车。她说自己在漫长的旅途中非常疲劳,但也遇到不少趣事。例如,有外国人问她到哪里去,她还没有学习英语,便用中学里学到的俄语回答:“南斯拉夫!”可“老外们”基本上不大懂,好不容易才猜到是南斯拉夫。

 


  我们中国人往往把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按发音翻译过来,就成了对外国人名、地名的称呼。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可行的。然而,对南斯拉夫国家的称呼却是例外。英文的“南斯拉夫”一词是“Jugoslaviya”,一个集合名词“优哥斯拉维亚”,意即“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这是意译加音译的结果。所以,这个国名往往难倒了不少中国人。

 


  1982年10月至1985年4月,我获得了在南斯拉夫进修的机会,目睹和实地考察了南斯拉夫。由于我先前较好地掌握了保加利亚语和俄语,进修期间又学习了塞尔维亚语和马其顿语,所以我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结交了一些历史学家,参观了一批博物馆,走访了较出名的历史名胜古迹。进修后期,我在南斯拉夫知名的《二十世纪历史》杂志和马其顿《历史》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我还参加了几次南斯拉夫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在马其顿斯科普里大学和历史研究所获得了南斯拉夫历史学博士学位。特别是1984年年底,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夕,马其顿科学技术局提供经费,让我在一个月内遍访南斯拉夫各共和国和自治省,拜访了各地著名的历史学家,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这一切更加鼓舞我去进一步研究南斯拉夫历史。其间,我购买和收集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并做了一些笔记。

 


  在这两年半时间里,我为南斯拉夫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法西斯主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为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独立思考的创新态度以及敢于同外来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而感动。

 


  这样,我有缘认识了南斯拉夫,可以扼要说说这个国家从1918年成立至1992年解体的74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是世人津津乐道的一片乐土,在国人眼中则是改革开放的榜样。于是,前去参观访问的团组络绎不绝。一些从事汉语和塞尔维亚语翻译的南斯拉夫人和中国人爱用“1—8”这些数字来表述,以简明地介绍南斯拉夫,即:

 

 


  1个国家(南斯拉夫联邦)、1个政党(南共联盟)、1个领袖(铁托);

 

  2种文字:基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

 

  3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4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或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和阿尔巴尼亚语;

 

  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

 

  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和黑山;

 

  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

 

  8个联邦单位:即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

 

 


  这一组数字真实地反映了南斯拉夫境内复杂的人种、宗教、文化情况,便于人们记忆。然而,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却隐含着无穷无尽的灾难。据说,7个邻国国名的微妙排列组合,就能组成“麻烦”一词,而8个“联邦政治实体”的巧妙组合,又可以出现“找麻烦”一词组。这是这个国家命中注定还是一种巧合?真是令人感慨。

 


  提起南斯拉夫,国人并不陌生。两部热映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虽然讲述的是南斯拉夫游击队同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战斗的故事,却使南斯拉夫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几乎老幼皆知。

 


  我个人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知道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1953年秋至1959年夏,我在湖南省岳阳县一中(今天的岳阳市一中)初中和高中学习。我们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立第十一中学,享有盛誉,有一支特别优秀的教师队伍,保持着严格的校风,学生也都是本县和外县来的成绩优异的孩子,且农村子弟居多。学校有一个午后20分钟读报的好传统,实际上是由班级的几个同学轮流给大家宣读当天的《人民日报》和《湖南日报》。许多国内外重大新闻正是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传播的。我很关心时事,经常参加读报活动。那时,从课堂上和报刊中我模模糊糊地知道有个南斯拉夫国家,好像它同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有摩擦和矛盾,距离中国亦非常遥远。

 


  1959年8月,我被选拔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准备派往苏联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一年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我被分派到保加利亚留学。同时,我母校的陈正中同学被派遣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这时,我才搞清楚,原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是南斯拉夫的官方语言。从这时起,我们找了一些(zui)基本的资料来看,知道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和多种语言的国家。

 


  1959年9月,我进入了保加利亚国立索非亚大学哲学历史系学习历史,重点是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历史。索非亚距南斯拉夫边境仅40千米,这是我了解和学习南斯拉夫的极好机会。6年当中,我从教科书以及同南斯拉夫同学的接触中,从报刊和社会舆论的反应中,对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和它从古至今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收集了大量有关南斯拉夫的保加利亚文和塞尔维亚文(尽管我当时还看不懂塞尔维亚文)书籍和其他资料。这为我后来研究南斯拉夫问题打下了基础。1966年5月我毕业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

 


  1990年10月,我由文化部借调到我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负责文化工作,直到1994年年底。这是南斯拉夫各种矛盾大爆发、冲突和内战频发、分崩离析的阶段。在这4年中,因工作关系我经常路过或出差到南斯拉夫,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南斯拉夫朋友接触,了解了更多关于南斯拉夫的现实情况,并得到了许多有关南斯拉夫的信息和图书资料。从这时起,我开始关注南斯拉夫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南斯拉夫联邦瓦解的内外原因、科索沃问题以及美欧大国的巴尔干政策,等等。

 


  1995年5月,我应邀出席南斯拉夫纪念战胜法西斯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发言。那时塞尔维亚受到美欧国家不公正的制裁和封锁,经济十分困难,但会议主办方慷慨地为我提供了往返机票,使我有机会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进行交流。1998年9月,我随团访问了塞尔维亚,对科索沃问题和南斯拉夫联盟的政治经济情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近年,我又两次到贝尔格莱德会见朋友和购买图书。

 


  1999年10月,我的《巴尔干纷争》一书出版,并获得世界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年《南斯拉夫兴亡》专著问世,获得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

 


  上述生活实践和研究活动便形成了我对《南斯拉夫通史》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西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该地区领土面积(zui)大(约23.5万平方千米)和人口(zui)多的国家(2300多万人)。公元7世纪前后,斯拉夫人开始定居巴尔干半岛,史书称他们为南斯拉夫,以区别于多瑙河以北的西斯拉夫和东斯拉夫。他们先后建立了中世纪南部斯拉夫国家,有过辉煌的历史,与拜占庭帝国关系极为密切。15世纪起,南部斯拉夫国家分别为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后来的奥匈帝国)长期统治。

 


  第1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毁了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大厦,南部斯拉夫人建立统一国家的努力终成正果。1918年12月1日建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史称“第1南斯拉夫”。1929年该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4月6日,希特勒(德国)和墨索里尼(意大利)入侵,南斯拉夫王国遭到肢解。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诞生,史称“第二南斯拉夫”。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四分五裂,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组建南斯拉夫联盟,史称“第三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在铁托和南共联盟的领导下,顶住了1948年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无端攻击,开始摆脱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探索自己的“南斯拉夫道路”,并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它对内推行大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兄弟团结”政策,对外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保持了40多年的繁荣与稳定,受到世人瞩目和景仰。

 


  1980年铁托逝世之后,南斯拉夫联邦磨难不断,开始风雨飘摇。1989年西方疯狂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崩溃”,共产党“垮台”,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1991年起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解体,陷入冲突与内战的泥潭。2003年,南斯拉夫国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南斯拉夫国家从成立、发展、兴旺到危机、分裂的全过程,完全可以“盖棺定论”。尽管如此,南斯拉夫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伤心和怀念。它值得我们书写,也值得我们记住。

 


  但是,在研究、分析和写作过程中我也碰到许多困难。我的心情和思绪有时难以言状,对一些问题感到迷惑和茫然。我时常自问:(1)南斯拉夫政治经济改革搞得(zui)早、(zui)成功,为何夭折?(2)南斯拉夫宽松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到底有何得失?(3)南斯拉夫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几乎一脚踏进了北约和欧洲联盟的门槛,为何现在却落到加盟入约的(zui)后?(4)南斯拉夫瓦解的一般原因和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5)南斯拉夫早就是欧美大国的朋友和东西方争夺的缓冲地带,它们为何要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它们对南斯拉夫的支离破碎应该承担什么责任?(6)欧盟和北约疯狂东扩,推销所谓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价值观,难道它们能够像南斯拉夫一样坚持70多年而不分崩离析吗?等等。

 


  这也是《南斯拉夫通史》一书想与读者分享的一些问题。

 


  近百年来,巴尔干半岛战乱不休,南斯拉夫地区更是处于一系列事件的中心。巴尔干乱,则欧洲乱。南斯拉夫崩溃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人们的警示颇多。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南斯拉夫的历史教训,总结导致这个国家悲惨命运的国内外原因,对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对于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然,这不是笔者在给一个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国家写祭文。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凡有老人去世就得请当地文化水平(zui)高的先生写篇祭文悼念。祭词无非是说亡故者一生为人磊落,含辛茹苦操持家业、教育子女,因而积劳成疾,撒手人寰,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我清楚地意识到,对南斯拉夫这么一个复杂的国家,我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南斯拉夫的功过应该留给世人、留给历史去评说。所以,本书只是研讨这一课题的成果之一和观点之一。诸多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我也期盼未来的研究者利用新史料、新观点和新视角,写出新的南斯拉夫历史论著。

 


  本书可以说是我一生研究巴尔干历史和南斯拉夫问题的总结,也许是我要写的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zui)后一部著作。我想,有的南斯拉夫朋友可能赞同我书中的观点和提法,而有的朋友可能不大同意我对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和评价。这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中国人和“旁观者”去研究和撰写某一外国的历史,其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难免挂一漏万。而且,我要涉笔的又是南斯拉夫这么一个充满苦难而又争议颇多的国家。因而每每落笔,难免胆怯,唯恐笔力不逮,招致是非,只有尽力而为。

 


  我是怀着对南斯拉夫的敬仰和惋惜的心情在思考,用自己的心血在写作。我衷心希望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面向美好的未来,开创新型的和谐睦邻关系。我遥祝他们和平发展,繁荣昌盛,人民幸福。也就是说,如果本书能为中国和前南斯拉夫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大厦添砖加瓦,能为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尽绵薄之力,我将甚感欣慰。   



导语摘要

 

  南斯拉夫地处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虽然它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也没有在欧洲的历史进程中起过主导作用,但它却对欧洲以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兴亡也给今天各国带来很多警醒和反思。本书全面叙述了南斯拉夫国家从兴起、壮大乃至瓦解这一历经沧桑的演变过程。包括从古代直至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斯拉夫王国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英勇表现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其后,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走上自治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的国际大环境下,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剖析了南斯拉夫所处地区、民族、宗教、信仰的背景及其根源,力图为读者深层次理解南斯拉夫古今兴衰之变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马细谱, 193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世界历史研究所苏联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欧洲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巴尔干各国的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史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约300万字著作和论文,主要著作有《巴尔干纷争》、《南斯拉夫兴亡》、《巴尔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保加利亚史》、《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合著有《巴尔干百年简史》、《从国王到总理——保加利亚末代国王沉浮》、《保加利亚概览》、《阿尔巴尼亚》,译著有《戈尔巴乔夫现象》,等等。



目录

 


 
前言我说南斯拉夫(代序) 


 



第1篇 南部斯拉夫人的梦想与现实 / 1章南部斯拉夫国家的建立和发展(9— 19世纪) 



一、 中世纪南部斯拉夫国家 



斯拉夫人定居巴尔干半岛 
中世纪塞尔维亚的辉煌 
克罗地亚中世纪国家 
斯洛文尼亚中世纪国家 
中世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中世纪黑山 


 



二、 反对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统治的斗争 



奥斯曼帝国崛起 
从“哈伊杜克”运动到民族解放运动 
塞尔维亚两次大起义 
黑山的独立之路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 
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并存和影响 
南部斯拉夫问题与《柏林条约》 
奥匈帝国兼并波黑 
建立南部斯拉夫国家的理想与现实 
统一路上的“拦路虎” 


 



三、 塞尔维亚和黑山与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 



黎明的枪声——黑山打响枪 
战争进入倒计时 
第1次巴尔干战争 
《伦敦和约》艰难产生 
内讧引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 
马其顿被邻国瓜分 
作者点评 


 



第2章南斯拉夫王国的兴亡(1918—1941年) 



一、 塞尔维亚与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萨拉热窝点燃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塞尔维亚起死回生 
南斯拉夫的“出生证”


 


 
二、 王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之争 
党派斗争难解难分 
备受争议的宪法 
亚历山大一世专制独裁 
“看管好南斯拉夫” 


 



三、 王国的经济和民族问题 



落后的经济 
尖锐的民族矛盾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和解梦难圆 


 



四、 王国的外交政策 



王国没有统一的外交政策 
王国与小协约国
王国改善与希腊和保加利亚关系 
王国和《巴尔干公约》 
王国与德国的关系错综复杂 


 



五、 王国的文化与教育 



多样化文化 
教育与学校 
文学创作 
艺术 
作者点评 


 


 



第2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1941—1945年) / 100第三章南斯拉夫王国崩溃和开始武装起义 


 



一、 王国加入德意日三国公约 



巴尔干国家难守“中立” 
王国政府面临生死抉择 
希特勒迫使南斯拉夫就范 
“3•27”军事政变 


 



二、 南斯拉夫被侵占和瓜分 



希特勒下令消灭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沦陷和被瓜分 
傀儡政权纷纷出笼 


 



三、 南斯拉夫是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旗手


 
南共是武装起义的组织者 
武装起义和“乌日策共和国” 
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旗手 
作者点评


 


 
第4章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战争 



一、 生死攸关的1942年


 
成立无产者旅 /
从游击队到人民解放军


 



二、 决战1943年 



奈雷特瓦和苏捷斯卡两次战役创造奇迹 
意大利投降 
粉碎敌人的第六次攻势 


 



三、 人民政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民政权初露雏形 
“阿夫诺伊”次会议
“阿夫诺伊”第二次会议及其决议


 


 
四、 关键的1944年


 
德军空降德尔瓦尔失败 
附录一敌伪的七次攻势 
附录二游击队与各种伪军的力量对比 
解放贝尔格莱德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 
丘吉尔向铁托施压 
丘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