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格与境遇:董其昌干冬景山水研究
  • 风格与境遇:董其昌干冬景山水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格与境遇:董其昌干冬景山水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6.1 4.6折 78 全新

库存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洪伟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22484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179053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者通过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西兴暮雪》创作背景的细致考察,发现了董其昌画法变革有着不可忽视的政治性因素,并依此考察了这位长期被学界误解的士大夫身份的晚明画家,在仕宦*阶段的十年(1589—1599)中,是如何借助传统雪景山水画法及画意建立起一套新的视觉语言体系,并以此来隐喻自己的仕宦境遇及对晚明政治文化的独特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位文人画家“集其大成”的艺术世界,而且在其“取势”强烈的“干冬景”风格当中,折射出一位有着“得君行道”内在理想的士大夫焦虑的精神世界。学术史评述与问题反思是此书的一个特色。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小引  一幅不起眼的册页山水引发的思考  1


章  关于董其昌早期山水画法创变的两种意见  11


节 从风格描述到学术意图  13


一、重新理解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外来影响”观念  15


二、“一面之缘”能否作为《葑泾访古图》明暗效果来源的证据?  25


三、高居翰重视董其昌新颖创作手法的学术渊源及内涵拓展   47


第二节 一份关乎风格、画意与画史重建的学术愿望  57


一、艺术风格与历史事件  59


二、台湾学者石守谦对《婉娈草堂图》“直皴”笔法资源的追溯  62


三、“重建”愿望中的史学关怀与自我限制  70


第二章  董其昌早期画法创变诸多问题新议  93


节 两件董其昌早期作品纪年和真伪研究  95


一、据程嘉燧跋文无法判断《山居图》纪年  95


二、《纪游图册》“双胞案”及“台北本”史学价值  106


第二节 万历丙申(1596)董其昌与三幅山水画结下的历史之缘  126


一、郭忠恕《摹王维〈辋川图〉》所绘景色及对董其昌的影响  126


二、为何会有《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疑系董其昌作伪之论?  141


三、“雪霁”“霁雪”两字颠,不废其昌画法传


—现藏日本《江山霁雪图》对董其昌画法创变价值再议  162


第三节 两份建立董其昌新颖画法与雪景山水关系的旁证  


一、董其昌“仿倪”山水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177


二、“云峰石迹”与“云峰石色”辨异  189


第三章  董其昌“干冬景”山水与其政治境遇之关系  195


节 “先向龙池沾帝泽,愿歌鱼藻乐皇风”


——从翰林院时期诗文管窥董其昌“得君行道”的政治诉求  198


第二节 “手写《浪淘沙》,峨眉雪可扫”


——“干冬景”山水政治寓意刍议  222


第三节 翰林院期间三件作品的创作情境及风格画意  238


一、“何当送归夜,风雪满西楼”


——《西兴暮雪图》创作背后的政治隐情  238


二、“山出云时云出山,化为霖雨遍人寰”


——《潇湘白云图》等作品蕴藏的仕隐矛盾  247


三、“燕山雪尽势嶙峋,写得家山事事真”


——《燕吴八景图》隐含江南文士的地域性焦虑  263


余论  雪景山水隐喻人生境遇之“绝响”  283


图版目录  290


参考文献  295


附录  董其昌《议国计疏》《军兴议》和《木晦于根》  298


索引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西兴暮雪》创作背景的细致考察,发现了董其昌画法变革有着不可忽视的政治性因素,并依此考察了这位长期被学界误解的士大夫身份的晚明画家,在仕宦*阶段的十年(1589—1599)中,是如何借助传统雪景山水画法及画意建立起一套新的视觉语言体系,并以此来隐喻自己的仕宦境遇及对晚明政治文化的独特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位文人画家“集其大成”的艺术世界,而且在其“取势”强烈的“干冬景”风格当中,折射出一位有着“得君行道”内在理想的士大夫焦虑的精神世界。学术史评述与问题反思是此书的一个特色。



精彩内容

小引  一幅不起眼的册页山水引发的思考

时至万历辛卯(1591),三十六岁的翰林院庶吉士董其昌(1555—1636)学习山水画的时间,已经长达十五个年头了。按理说,他应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创作经验,可以显露一些个人风格了,但目前很难找到一件可靠的作品来佐证这种推测。不过,辛卯(1591)这一年对董其昌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转折点。在将近两年的翰林院生活中,诸多内、外因素的交合,促使他对自己的艺术风格与主题画意有了新的思考与创变方向,不局限于我们之前理解的树立文人画正统地位或分宗立派的单纯意图。那么,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坦白地讲,主要线索都隐藏在一幅不起眼的册页山水当中。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不仅无法与董其昌那些风格成熟的“大作”相提并论,甚至近年来连其真伪都成了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件图册共计十九开,包含三十六幅山水画作和两件书法墨迹。绝大部分作品是壬辰(1592)春,董其昌途经黄河期间因“阻风待闸,日长无事”而作。所绘内容,多取自他辛卯(1591)三月中旬以来所游经的各处胜景。与册内其他作品相比,第十九开右侧那幅山水画作显得格外特别。

 

其一,它是整件图册当中有较为独立画题的一幅作品,名曰《西兴暮雪图》 (图1)。其余作品上虽也不乏跋语,有的甚至长达近百字,却都没有以如此明确的画题来点醒画意的。〔1〕

 

其二,董其昌当时虽然途经钱塘江南岸的西兴一地,但从风格和画意来看,它与“聊画所经”的纪游性山水不甚相合,是册内一幅自然主义风格的雪景山水。画面群峰积雪,林木僵枯,意境荒寒的景致带着明显的情感内容。“暮雪”之画题,不禁令人联想起北宋以来《江天暮雪图》等作品所描绘的那种夜幕降临、漫天飞雪之际,遭遇贬谪的士大夫天涯羁旅之窘境。

 

其三,画上跋文虽仅寥寥数语,看似简率,了无深意,但却提到数月前在“争国本”事件中被迫致仕的一位朝廷要员—董其昌的座师内阁二辅许国。这种即便很隐晦又的确涉及现实政事的题跋现象,在董其昌画作中并不多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