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1.93 4.1折 ¥ 7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何平 、金理 主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0173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130349
上书时间2024-11-02
《文学双城记:青年道路》是对连续三届“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的整合与记录,关注当下青年的写作生态,呈现青年写作新特质。工作坊由评论家何平和金理共同策划,以上海和南京的文学批评家为主体,邀请国内活跃的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和出版人,每年就一个话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旨在为两地青年批评家构建常态的文学交流平台。
除记录“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三期文学对谈,书中还选录张怡微、王占黑、王苏辛、大头马、三三、黎幺等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如《蕉鹿记》《水果与他乡》《异乡人》等,直击当下青年作家的写作状态,是一部考察当下年轻人写作的可靠资料。
《文学双城记:青年道路》是对连续三届“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的整合与记录,关注当下青年的写作生态,呈现青年写作新特质。工作坊由评论家何平和金理共同策划,以上海和南京的文学批评家为主体,邀请国内活跃的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和出版人,每年就一个话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旨在为两地青年批评家构建常态的文学交流平台。
除记录“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三期文学对谈,书中还选录张怡微、王占黑、王苏辛、大头马、三三、黎幺等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如《蕉鹿记》《水果与他乡》《异乡人》等,直击当下青年作家的写作状态,是一部考察当下年轻人写作的可靠资料。
何平,江苏海安人,评论家。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负责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当代作家省级研究基地的日常工作。
金理,生于上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当代文学批评。
写在前面 1
青年写作和文学的冒犯 5
被观看和展示的城市 67
世界文学和青年写作 95
陈志炜-水果与他乡 183
大头马-阿姆斯特丹嫖妓指南 209
黎幺-柒拾贰 271
三三-百合学家 289
周恺-梦之书 307
王昊然-异乡人 321
张怡微-蕉鹿记 389
王占黑-麻将的故事 401
朱婧-譬若檐滴 425
糖匪-博物馆之心 437
黄昱宁-呼叫转移 457
周嘉宁-基本美 515
致谢 556
《文学双城记:青年道路》是对连续三届“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的整合与记录,关注当下青年的写作生态,呈现青年写作新特质。工作坊由评论家何平和金理共同策划,以上海和南京的文学批评家为主体,邀请国内活跃的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和出版人,每年就一个话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旨在为两地青年批评家构建常态的文学交流平台。
除记录“双城文学交流工作坊”三期文学对谈,书中还选录张怡微、王占黑、王苏辛、大头马、三三、黎幺等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如《蕉鹿记》《水果与他乡》《异乡人》等,直击当下青年作家的写作状态,是一部考察当下年轻人写作的可靠资料。
何平,江苏海安人,评论家。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负责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当代作家省级研究基地的日常工作。
金理,生于上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当代文学批评。
近些年,在对文学现场的观察过程中,我们每每有志同道合的思索,由此商定,从2017年开始,在上海和南京两地轮流举办一年一度“双城文学工作坊”,聚合上海和南京年轻的批评家力量,邀请海内外出版人、作家、诗人、艺术家、翻译家和上海、南京两地批评家对话,研究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
上海和南京这两个城市在中国审美版图是传统的江南地区。1980年代以来这两个城市文学的彼此创造和生发,无论是80年代的先锋文学,还是90年代的新生代,两个城市的文学客观上存在着“一体”的现实。新世纪以来,同样,这两个城市聚集了中国当下汉语写作活跃的一批作家和批评家。因此,我们的工作坊期待通过我们的工作延续上海和南京“文学双城”的传统。
期工作坊于2017年10月14日下午在复旦大学举行,主题为“青年写作和文学的冒犯”。工作坊期间,恰逢复旦中文系百年系庆,我们的工作坊成为系庆开幕活动之一。在此前“五任系主任共话中文百年”的讲座中,前系主任陈思和教授说:“复旦中文系和新文学的关系历来密切。”工作坊期以青年文学为主题,在复旦中文系召开,恰好视作对上述传统和风气的接续。具备先锋性质的青年写作,素来是文学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的中国文坛,年轻作家层出不穷,但暮气沉沉的观感也非无的放矢。一方面,置身于固化的文学生产机制、接受保守文学惯例规训的“新作家”们纷纷写出的是“旧文学”;另一方面,真正敢于冒险的青年人在传统和主流视野之外的舞台上风生水起,却往往得不到关注。我们的工作坊期,恰以后者为讨论对象,在会场上,有热情的鼓励,有体贴的解读,有精准的把脉,也有坦诚的争执和一针见血的批评,但绝无置身事外的风凉意见。
2018年10月26—27日第二期工作坊“被观看和展示的城市”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这次邀请的作家和艺术家,出生地几乎都不是乡村,而是不同的城市,比如笛安的太原、周嘉宁和张怡微的上海、朱婧的扬州、王占黑的嘉兴、黄淞浩的郑州、陈楸帆的汕头,唐睿的香港等等,他们从不同的城市出发,或在自己的原生城市,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接受了完整的大学教育,有的去到巴黎等世界大都市继续学习。青年人如何回应当下的城市?在近现代城市的被观看和展示的谱系上,什么是青年一代的“我城”?又如何书写每个人不同的,属于自己性别、代际、阶层的“我城”?新城市、新人类、新经验,合于逻辑的新文艺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成为工作坊谈论的话题。工作坊期间,笛安、周嘉宁、陈楸帆、张怡微和王占黑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先锋书店作了主题演讲。
对于青年作家而言,显然不一定是前辈作家相同的现实处境和问题意识。现实处境和问题意识变了,写作者的构成发生变化,媒介也发生变化,青年人再去面对今天“世界文学”的时候,他如何去想象他的“世界文学”,去选择他们每个人自己的“世界文学”,如何发明自己的写作,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现实的构成——由出版家、翻译家、批评家、写作者等等共同建构出来,此刻的世界文学和此刻的青年写作发生着关系。基于此,2019年7月6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三期工作坊以“世界文学和青年写作”作主题。
“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并不局限于文学,也非狭隘同人性质的沙龙,而是期待通过坦诚的交流甚或交锋,冲击狭隘的文学观和保守趣味,召唤独立、异质的文学探险。三年了,工作坊强调当代文学现场感和敏锐、前沿的问题意识,强调青年性、跨越边境和拓殖可能性。我们坚定选择和那些在商业市场与传统机制的双重挤压间艰难尝试文学探索的创作者站在一起——这是我们工作坊的开端,也是未来的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