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 海洋文明小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洋文明小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1.42 6.1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306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8532018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海洋,是所有财富的汇集之处,也是一切希望的聚集之所。人类已经开始毁灭海洋,人类也将会被海洋毁灭。
海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然而,它却并未受到重视。
尽管人们在海洋课题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据我所知,至今尚无一部综合性专著能够以海洋史为主题,从其诞生一直讲述到未来。也没有一部关于人类的历史充分强调过海洋在宗教与文化、科技与企业、民族与帝国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从未以海洋为视角来讲述人类历史,而这种视角却尤为重要。
海洋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至少看似如此,因为几乎没有人生活在大海里。海洋遭受的威胁,也是我们难以察觉的;它的未来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我们对它的探索也不够深入,人类更多地将探索足迹延伸到宇宙空间,而非海洋深处。
我们不了解海洋,敬畏之心便也无从谈起。我们掠夺海洋,污染海洋,甚至毁灭海洋,而我们自己也终将一同灭亡。
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部分原因或许是水母、海龟、鲨鱼这些海洋生物没有表决权,它们不会游行示威,也不会发动政变。
然而......
地球表面的71%由海水覆盖,覆盖总面积多达3.61亿平方千米。海洋中的水量有13.3亿立方千米,这样一个立方体的边长就有1 000多千米。海洋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栖息地。它对生命而言不可或缺:所有生物基本上都是由水组成的,尤其是人类。人体的70%都由水组成,在生命的初9个月中都处于母亲腹内的液体环境里,且人体血浆的成分与海水成分非常接近。人类饮用的水全部来源于海洋,呼吸的氧气有一半都是由海洋提供,摄入的动物蛋白也有五分之一来自海洋。海洋也在调节着气候:没有海水,气温至少会高出35℃。
通俗地说,自古以来,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及文化上的权力都属于那些善于掌控海洋与港口的人。那些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的技术革新,大多都是在海上或是为航海而诞生的。几千年来,思想的传播、商品的流通、竞争与社会分工的形成均得益于海上交通。如今,海洋依然是超过90%的商品、数据与信息交流的中转站。未来,更是如此。
对于权力而言,海洋同样至关重要:昔日的众多帝国正是由于牢牢控制了海洋,从而能够登上野心之巅;而当它们失去对海洋的掌控时,帝国便开始衰落。所有的战争(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在海上决定胜负。意识形态上的每一次巨变,也都是通过海洋得以实现。我们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地缘政治学。
或许,与其说是宗教差异,不如说是水手与农民之间的差异将人们区分为两类:一类人善于开创商业世界、建立民主制度,另一类人不擅长,或许也无意从海洋中汲取财富与自由。这就解释了(甚至比托克维尔、韦伯或是马克思等任何理论家解释得更清楚)为什么历史上的胜利者,无论是佛兰德、热那亚、威尼斯的天主教徒,还是荷兰、英国、美国的新教徒,都是沿海人;而败者,无论是法国、俄国的天主教徒还是德国的新教徒,都是内陆人。
未来,那些实力为雄厚的超级大国,依然会是借助并得益于海洋而崛起的。
我们必须明确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我们已经知道它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起到基本的生态调节作用。我们理应竭尽全力保护它。
然而,现实却截然不同。海洋的情形每况愈下:与5万年前以采集为生、无忧无虑的原始人相比,现代人的行为要糟糕得多。鱼类资源遭到破坏,海洋中比例惊人的废弃物也在不断累积。海水的温度在升高,海平面亦是如此。氧气在消失,生命也在逐渐消逝。
如今聚集着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带未来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海洋中的生命将越来越难以存活;在没有平衡机制出现的情况下,一些物种会加速消亡。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孩子明知毒死母亲后自己也难逃一死,却仍旧持续给母亲下毒吗?这是多么荒唐,但却正是人类如今的所作所为:人类是海的女儿,海赋予了人类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她却拼命要杀死母亲,并且必会在毁灭海洋之前自行灭亡。
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件可行之事,就是讲述海洋的历史。从宇宙诞生之初讲述到今天,以便人们了解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和生命延续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史中,令人惊叹之处层见叠出。鉴于一切都在海上见分晓,海洋史与海洋视角下的人类历史紧密相连。而这两部历史中的一个,完全有能力终结另外一个。
一个满载着希望,向全人类发出呼救信号的海上漂流瓶,即为本书创作初心的真实写照。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够真正拯救自己。
而法国呢?它毕竟拥有世界第二大面积的领海,在这部海洋史中将会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曾经有八次机会可以发展海洋霸权,从而占据地缘优势,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法国错失良机,把主宰世界的机会一次次地让给了威尼斯人、佛拉芒人、热那亚人、荷兰人、英国人和美国人。
人们对这一切知之甚少,传统意义上的法兰西历史也从未提及海洋在我们的语言、文化、胜利乃至失败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
今天,法兰西依然有条件以海上大国的身份傲立于世: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看,它的海岸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它的深水港在世界贸易中具有更高的战略性地位;它还拥有一流的企业和尖端的研究人才。
海洋与陆地并不是敌对关系。相反,海洋及其长期以来的价值,必须依赖一种原生态、非工业化、透明且接近消费者的农业。在这方面,法国同样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海洋是人类身份的一面镜子。它是自然遗产的一个基本元素,我们仅仅是这份遗产的租用者而已。若要拯救海洋,人类必须彻底改变诸多领域的发展模式,其中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与海洋并不相关的领域。
于是,我斗胆尝试写下一部新的“全球史”,这部历史考察了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跨度,正如我在音乐、医学、教育、时间、所有权、游牧生活、乌托邦、意识形态、犹太教、现代性、爱、预言等其他主题上曾做过的尝试一样。
某些来自法属海外飞地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这部“全球史”嗤之以鼻。而我热衷于此数十年,因此也备受指责。今天,这部史书的地位终于得到承认。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并且发散视角,才能探寻到历史与自然神秘的原动力。
很久以来,海洋、主宰经济的海港、决定民族命运的海战、横渡大洋的旷世之举、轮船、水手、海上游牧民族,还有那丈量时光的小小沙漏,都令我兴致盎然。
这由来已久的兴趣,大抵根植于我的出生地——海港,那里灯火辉煌、气味交织、车船喧嚣,一切都令人无法忘怀。

 



导语摘要

海洋似乎离我们的日常很遥远,但在意识的海平线外,人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被海洋静静环绕着。她是——
地球的温室:地球生命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进化。
城市文明的哺育者:9千年前的杰里科,4千年前的孟菲斯都在海边生长。
人类历史的战场:亚克兴海战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特拉法尔加海战预示了拿破仑滑铁卢的命运……
现代社会的支柱:海上贸易催生了近代金融业;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50千米的区域内……
海洋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族群身上,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却太少,或是过于片面,这或许是我们对自然奇迹缺少敬畏之心,并且总是忽视、伤害她的原因。
美国《外交》杂志评选的“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连续担任四任法国总统顾问的政治经济学家雅克·阿塔利,采用纷繁多样的多学科材料,写就一部回望海洋与人的历史综览,这不仅是为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引导人们关注、思考:我们要如何看待海洋?如何在当代在海洋上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如何爱护海洋,与她和谐共处?而*重要的是——
我们与海洋共同的故事,还在进行时。



作者简介

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美国《外交》杂志“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他是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导师,后者曾在他建立的改革委员会担任助理,密特朗、萨科齐、奥朗德多位法国总统都曾聘任他为私人顾问。阿塔利专注于国际事务观察和未来危机预判。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未来简史》《21世纪漫游者指南》《国家的破产》,这些作品大多讨论未来社会危机和文明发展模式,许多预判如今都已成为现实。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政治模式》曾获得法国皇家科学院奖。他还写过一部畅销科幻小说《大爆炸》。



目录
引言

章宇宙、水和生命

第二章 水和地球:从海绵到人类

第三章 人类初的海上之旅

第四章 用桨与帆开启海上征途

第五章 用煤和石油征服海洋

第六章 集装箱与海运全球化

第七章 今日的渔业

第八章 海,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源泉

第九章 海洋经济的未来

第十章 未来的海洋地缘政治

第十一章 未来的海洋会遭受灭顶之灾吗?

第十二章 拯救海洋

结论

 



内容摘要

海洋似乎离我们的日常很遥远,但在意识的海平线外,人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都被海洋静静环绕着。她是——
地球的温室:地球生命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进化。
城市文明的哺育者:9千年前的杰里科,4千年前的孟菲斯都在海边生长。
人类历史的战场:亚克兴海战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特拉法尔加海战预示了拿破仑滑铁卢的命运……
现代社会的支柱:海上贸易催生了近代金融业;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50千米的区域内……
海洋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族群身上,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却太少,或是过于片面,这或许是我们对自然奇迹缺少敬畏之心,并且总是忽视、伤害她的原因。
美国《外交》杂志评选的“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连续担任四任法国总统顾问的政治经济学家雅克·阿塔利,采用纷繁多样的多学科材料,写就一部回望海洋与人的历史综览,这不仅是为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引导人们关注、思考:我们要如何看待海洋?如何在当代在海洋上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如何爱护海洋,与她和谐共处?而*重要的是——
我们与海洋共同的故事,还在进行时。



主编推荐

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美国《外交》杂志“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他是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的政治导师,后者曾在他建立的改革委员会担任助理,密特朗、萨科齐、奥朗德多位法国总统都曾聘任他为私人顾问。阿塔利专注于国际事务观察和未来危机预判。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未来简史》《21世纪漫游者指南》《国家的破产》,这些作品大多讨论未来社会危机和文明发展模式,许多预判如今都已成为现实。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政治模式》曾获得法国皇家科学院奖。他还写过一部畅销科幻小说《大爆炸》。



精彩内容

引言
海洋,是所有财富的汇集之处,也是一切希望的聚集之所。人类已经开始毁灭海洋,人类也将会被海洋毁灭。
海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性课题。然而,它却并未受到重视。
尽管人们在海洋课题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据我所知,至今尚无一部综合性专著能够以海洋史为主题,从其诞生一直讲述到未来。也没有一部关于人类的历史充分强调过海洋在宗教与文化、科技与企业、民族与帝国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从未以海洋为视角来讲述人类历史,而这种视角却尤为重要。
海洋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至少看似如此,因为几乎没有人生活在大海里。海洋遭受的威胁,也是我们难以察觉的;它的未来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我们对它的探索也不够深入,人类更多地将探索足迹延伸到宇宙空间,而非海洋深处。
我们不了解海洋,敬畏之心便也无从谈起。我们掠夺海洋,污染海洋,甚至毁灭海洋,而我们自己也终将一同灭亡。
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部分原因或许是水母、海龟、鲨鱼这些海洋生物没有表决权,它们不会游行示威,也不会发动政变。
然而......
地球表面的71%由海水覆盖,覆盖总面积多达3.61亿平方千米。海洋中的水量有13.3亿立方千米,这样一个立方体的边长就有1 000多千米。海洋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栖息地。它对生命而言不可或缺:所有生物基本上都是由水组成的,尤其是人类。人体的70%都由水组成,在生命的初9个月中都处于母亲腹内的液体环境里,且人体血浆的成分与海水成分非常接近。人类饮用的水全部来源于海洋,呼吸的氧气有一半都是由海洋提供,摄入的动物蛋白也有五分之一来自海洋。海洋也在调节着气候:没有海水,气温至少会高出35℃。
通俗地说,自古以来,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及文化上的权力都属于那些善于掌控海洋与港口的人。那些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的技术革新,大多都是在海上或是为航海而诞生的。几千年来,思想的传播、商品的流通、竞争与社会分工的形成均得益于海上交通。如今,海洋依然是超过90%的商品、数据与信息交流的中转站。未来,更是如此。
对于权力而言,海洋同样至关重要:昔日的众多帝国正是由于牢牢控制了海洋,从而能够登上野心之巅;而当它们失去对海洋的掌控时,帝国便开始衰落。所有的战争(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在海上决定胜负。意识形态上的每一次巨变,也都是通过海洋得以实现。我们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地缘政治学。
或许,与其说是宗教差异,不如说是水手与农民之间的差异将人们区分为两类:一类人善于开创商业世界、建立民主制度,另一类人不擅长,或许也无意从海洋中汲取财富与自由。这就解释了(甚至比托克维尔、韦伯或是马克思等任何理论家解释得更清楚)为什么历史上的胜利者,无论是佛兰德、热那亚、威尼斯的天主教徒,还是荷兰、英国、美国的新教徒,都是沿海人;而败者,无论是法国、俄国的天主教徒还是德国的新教徒,都是内陆人。
未来,那些实力为雄厚的超级大国,依然会是借助并得益于海洋而崛起的。
我们必须明确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我们已经知道它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起到基本的生态调节作用。我们理应竭尽全力保护它。
然而,现实却截然不同。海洋的情形每况愈下:与5万年前以采集为生、无忧无虑的原始人相比,现代人的行为要糟糕得多。鱼类资源遭到破坏,海洋中比例惊人的废弃物也在不断累积。海水的温度在升高,海平面亦是如此。氧气在消失,生命也在逐渐消逝。
如今聚集着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带未来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海洋中的生命将越来越难以存活;在没有平衡机制出现的情况下,一些物种会加速消亡。
你能想象得出一个孩子明知毒死母亲后自己也难逃一死,却仍旧持续给母亲下毒吗?这是多么荒唐,但却正是人类如今的所作所为:人类是海的女儿,海赋予了人类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她却拼命要杀死母亲,并且必会在毁灭海洋之前自行灭亡。
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
件可行之事,就是讲述海洋的历史。从宇宙诞生之初讲述到今天,以便人们了解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和生命延续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史中,令人惊叹之处层见叠出。鉴于一切都在海上见分晓,海洋史与海洋视角下的人类历史紧密相连。而这两部历史中的一个,完全有能力终结另外一个。
一个满载着希望,向全人类发出呼救信号的海上漂流瓶,即为本书创作初心的真实写照。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够真正拯救自己。
而法国呢?它毕竟拥有世界第二大面积的领海,在这部海洋史中将会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曾经有八次机会可以发展海洋霸权,从而占据地缘优势,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法国错失良机,把主宰世界的机会一次次地让给了威尼斯人、佛拉芒人、热那亚人、荷兰人、英国人和美国人。
人们对这一切知之甚少,传统意义上的法兰西历史也从未提及海洋在我们的语言、文化、胜利乃至失败的历史中所起的作用。
今天,法兰西依然有条件以海上大国的身份傲立于世:从地缘政治角度上看,它的海岸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它的深水港在世界贸易中具有更高的战略性地位;它还拥有一流的企业和尖端的研究人才。
海洋与陆地并不是敌对关系。相反,海洋及其长期以来的价值,必须依赖一种原生态、非工业化、透明且接近消费者的农业。在这方面,法国同样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海洋是人类身份的一面镜子。它是自然遗产的一个基本元素,我们仅仅是这份遗产的租用者而已。若要拯救海洋,人类必须彻底改变诸多领域的发展模式,其中甚至包括那些看起来与海洋并不相关的领域。
于是,我斗胆尝试写下一部新的“全球史”,这部历史考察了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跨度,正如我在音乐、医学、教育、时间、所有权、游牧生活、乌托邦、意识形态、犹太教、现代性、爱、预言等其他主题上曾做过的尝试一样。
某些来自法属海外飞地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这部“全球史”嗤之以鼻。而我热衷于此数十年,因此也备受指责。今天,这部史书的地位终于得到承认。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并且发散视角,才能探寻到历史与自然神秘的原动力。
很久以来,海洋、主宰经济的海港、决定民族命运的海战、横渡大洋的旷世之举、轮船、水手、海上游牧民族,还有那丈量时光的小小沙漏,都令我兴致盎然。
这由来已久的兴趣,大抵根植于我的出生地——海港,那里灯火辉煌、气味交织、车船喧嚣,一切都令人无法忘怀。

正文(节选)
公元前6万年,地球上人种繁多,但总人口不到100万。人类依然过着四处迁徙的生活,他们从不在一处长期居住,久也只有数月。有时,他们会在海上航行,但也只是沿着海岸线前行。
对于这些早期的人类而言,海洋既是丰富的食物来源,也是危机四伏之处。天神爆发的怒火,也总是通过大海表现出来。温暖如春的海是生命的摇篮,寒凉如冰的海却是死亡的预兆。那时的一些人认为大海没有尽头,而且和陆地一样是平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大海的尽头就是悬崖峭壁。但无论如何,他们带着任何后来者都无法企及的胆量,越来越频繁地投身波涛之上。
他们不断积累航海和天文知识,这些知识与气象学、星相学和占卜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海洋与天空是紧密交织的。出海远行的人必须深入了解星辰、风云、洋流、鱼群和飞鸟。我们可以从他们绘制的航海图中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将他们收获的复杂知识代代相传。人们在出海前会举行赎罪仪式,祈祷,在迷宫般的树林边模拟海上航行,用动物或人来祭祀以及占卜吉凶,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登船时的情形,也会体现出水手与船长、船员与乘客之间的阶层差异。在广阔陆地上活动的游牧部落也是如此,同样存在社会阶层之别。
那时,早期人类多半在中国海、波斯湾以及地中海等平静的海面上沿岸航行,很少在潮汐汹涌、暴风雨频袭的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若有,也仅限于短途的近岸航行。
在太平洋上
灵长类动物早的大西洋之旅大约始于3 000万年前。现代人在太平洋上的首次航行距今大约80万年。晚期智人的首次航海旅行可能始于6万年前,地点则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晚期智人徒步穿越了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和中国,于6万年前远渡重洋,南下到达巽他群岛。那时,海平面还处于低水位时期。
不久后,他们又行至大洋洲。世界上早的船只手绘图案就是在大洋洲发现的,年代与晚期智人到达大洋洲的时间相符。那是些2~8米长的小船,是晚期智人掏空树干后借助石制工具制成的。后来,他们离开大洋洲,到达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今天的泰国和马来西亚境内。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些晚期智人从印度尼西亚尼的巽他群岛和中国南方地区前往澳大利亚。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澳大利亚的土著和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人。这类迁徙活动并不是没有可能,近甚至还有人原了相关历史场景:晚期智人借助燧石工具,使用木头和藤蔓作为原材料制成宽大的木筏。他们从帝汶岛出发,经过三次尝试,顺流在海上航行了两个星期后,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成功登陆。
约4万年前,地球进入维尔姆(玉木)冰期,海平面下降了近60米,人类从现在的中国和西伯利亚地区徒步前往日本群岛。在日本神话中,龙神(即大绵津见神)是一条可以变成人形的海龙,日本皇室也自称为龙神的后裔。
我们在里海的岩石上发现了距今4万年的船型雕刻。也就是在那一时期,除去晚期智人之外的人科动物几乎全部灭绝。在冰期中,一部分人从非洲出发,步行2 000千米到达南美,随后北上来到北美。岩石壁画上展示的就是这一场景。1.5万年前,他们在北美遇到了从堪察加半岛步行抵达阿拉斯加的人。他们随后沿海岸南下,大约于10 000年前到达加利福尼亚,并且很有可能沿着南美东海岸步行直至巴塔哥尼亚。这种猜测被人们在智利南部绿石遗址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大约6 000年前,地球上的人口总数约为500万,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南岛人的居住地区以及中国东南部出现了早的帆船。南岛人因而得以穿行于各岛屿之间,中国人也因此开始在长江、黄河上航行。他们随后可能在一些小村庄居住下来,开始了初的定居生活。
在中国,自公元前3000年,也就是传说中个王朝时代的前夕,东南部的聚居者再次跨海,定居台湾,并将其活动范围延伸至大洋洲。他们捕鱼、经商,出售的主要商品是盐。因为那时盐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大多用盐来保存海鲜。
那时的中国人相信天圆地方,中国大地被东南西北四大洋所包围。四海龙王(敖顺、敖广、敖闰、敖钦)各自保卫一方海域,共同保卫国家安全。同一时期的印度人把大地看作扁平的圆盘,四块大陆围绕梅鲁峰分布,周围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海神伐楼拿主宰着宇宙,随后被因陀罗取而代之。
公元前2000年起,南岛人再次掀起了航海技术大革新的浪潮。为了能够远航至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他们开始使用配有平衡杆的双体独木舟,这种双体独木舟能容纳60人,同时还可承载大量动植物。南岛人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已经在那里生活5万年之久的原住民。
自公元前1000年起,斐济岛似乎成了他们远航的起点。他们乘坐看起来丝毫经不起风浪的船只从斐济出发,登临萨摩亚、富图纳以及所罗门群岛,后到达今天的法属波利尼西亚。他们甚至可能行至南美洲西海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语言相通,而秘鲁人的游记中会写到波利尼西亚人。


后记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海洋,从而更好地了解它。希望我们不再以消费者的态度面对海洋,也不再做轻率鲁莽、不计后果的掠夺者,而是做一个合作者,一个注重互相尊重、互相吸引的合作者,带着惊喜的赞叹,以摆渡人毕恭毕敬的态度,服务于后世子孙。
愿人们能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捍卫从海洋上获得启示而产生的价值观,即奋勇直前、敢为人先、勤于圆梦、深知生命短暂而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