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教育与人性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4.34
3.8折
¥
3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南怀瑾 讲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8788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7915392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二〇一二年九月去世,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南怀瑾先生著述等身,不落窠臼,常以其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结合历史事实和先哲智慧,阐扬优秀传统、人生哲学,使现代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的精深奥秘,并帮助现代中国人进一步建立文化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南怀瑾谈教育与人性》中,南怀瑾先生多次强调“教育是人性的问题”,两者是分不开的。教育的目的在认知人性问题,教育的方法更要配合人的性情因材施教。本书收录了南先生关于教育和人性的相关文章、讲话四十余篇。全书言简意丰,为其毕生经验之谈,亦可看出在教育过程中无所不在的人性问题。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现以简体字予以重排,以飨读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五月前言南怀瑾先生一生自谦不足以为人师,但他的著作、讲演及行谊,却早已在潜移默化之中诲人无数。无论是否曾经亲自接受过他的指导,在海内外许多读者心目中,他都是受敬爱的“南老师”。南师晚年深感教育之重要,曾针对各专业领域人士、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年轻学生发表演说,谈及成人教育、青年教育及家庭教育等种种问题。在这些讲演中,南师每每从人性说起,强调“教育是人性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彻底认知人性的问题。”——《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
从先秦儒家的性善性恶之辩,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争,乃至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所探循的真理,无一不是在讨论人性的问题。南师在多次讲演中反复提及这一点,希望引起从事教育人士注意,并配合教育相关知识好好研究,因为教育与人性实际上是分不开的——教育的目的在认知人性问题,教育的方法更要配合人的性情因材施教,而成功的教育终则能改变人心、化民成俗。为响应南师对教育与人性问题的重视,我们摘录南师著作里提及“教育”与“人性”的相关章节,选编成书;除可重温南师散见于各著作中与教育相关的文字,亦可得见在教育过程中无所不在的人性问题。本书内容主要选编自《论语别裁》、《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大学微言》、《新旧的一代》、《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等书。目录
导语摘要
本书摘录了南怀瑾先生著作中关于“教育”和“人性”的相关章节,共47篇,大都是对于《论语》《大学》《孟子》中名言警句的阐发,可读性较强。先生认为从先秦儒家的性善性恶之辨,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争,乃至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所探寻的真理,无一不是在讨论人性的问题。他认为教育与人性是分不开的,从事教育之人一定要从性情出发,因材施教。本书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者可以通过南先生充满睿智的解释,轻松喜悦的理解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体会其中真义。本系列的丛书我社于2009年和2014年各出过一个版本,本书则是*次收录其中。
作者简介
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代表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目录
出版说明... 1
前言... 1
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1
化民成俗的师道... 2
胎教与家教... 6
母教与齐家之道... 12
爱的教育?... 19
君子周急不继富... 21
谋生的基本条件... 27
不作官样自然感化... 29
自叹弗如... 31
为人师表的三格言... 33
青少年教育问题... 36
不要教出书呆子... 38
视其禀性因材施教... 40
处世言行皆教育... 47
教育的真正宗旨... 49
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55
求学的艺术... 59
学问修养的真正境界... 60
有教无类不带偏见... 63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65
人性的真相... 67
诚意、自谦到慎独... 76
修身与正心... 87
道德标准不在事功... 98
好学不倦... 100
领导及居上者之诫... 101
时机与环境... 105
交友的原则... 108
说到做到... 111
洒扫应对进退... 113
公私非... 117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 119
培养人才的方法... 121
与古人交朋友... 125
从小看到大... 128
学不厌教不倦... 129
以德服人... 131
修行?修行!... 133
习惯的教育... 136
文化教育的大问题... 138
守身为大... 139
归仁——人性的反面... 142
人格修养的步骤... 145
父子相夷... 149
“不责善”的真义... 152
好为人师... 156
教育要由博而约... 158/
内容摘要
本书摘录了南怀瑾先生著作中关于“教育”和“人性”的相关章节,共47篇,大都是对于《论语》《大学》《孟子》中名言警句的阐发,可读性较强。先生认为从先秦儒家的性善性恶之辨,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争,乃至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所探寻的真理,无一不是在讨论人性的问题。他认为教育与人性是分不开的,从事教育之人一定要从性情出发,因材施教。本书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者可以通过南先生充满睿智的解释,轻松喜悦的理解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体会其中真义。本系列的丛书我社于2009年和2014年各出过一个版本,本书则是*次收录其中。
主编推荐
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代表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精彩内容
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一个人处在社会领导的地位,不管所领导的人有两个或多个,乃至成千上万,他所负担的责任,就是这个社会大家长的任务,又略有不同于自己血缘所属家庭的关系。
因为所领导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出身背景、
家庭教养、文化教育程度,甚至宗教信仰等等,都各不相同。尤其如我们大中华的民族,因为有几千年文化的各种熏习,更为复杂。
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常常对华侨社会中的同胞说:我们的民族习性,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有三派意见。而且正如我们自己的批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真是最可耻、最要命的恶习。
所以我们上古传统的文化,早就教导我们做一个领导
人的三大任务,就是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并“如临父母”“如保赤子”。必须自己要求学养的成就,是可以为这个社会的长官(老板)。也可以作这个社会的父母亲人。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作这个社会的大导师。同时,对于所领导的社会成员,要有耐心地教育他、教养他,就像父母或保姆对待孩子一样。
当然,如果是在负责教育的岗位上,也必须要有做学生的领导、父母、保姆一样的修养学识和心情才对。不是只做一个经师,传授知识。必须要同时是一个人师,有形、无形教导一个学生或部下,怎样做一个人。当然,假如
能教导出一个学生,最后成为“完人”或“真人”,那就可说已对得起自己的一生,是为“圣人师”或“天人师”了!
化民成俗的师道中国文化分三道,师道,君道,臣道。师道是超然物外的,所以可以做帝王师;我们称孔子为先圣,也称先师。我说我们有几个老师,除了孔子,还有老子、释迦牟尼
都是,耶稣、穆罕默德是副教授。这些圣贤都是我们的老
师,是教育家。师道超越了做领袖、做皇帝的君道,和做宰相、做好干部的臣道,这三道本来是合一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就是使你走这三条路,教育家走师道,以师道自居。古礼上,皇帝见到老师要下拜,老师不需要拜皇帝的,师道很了不起。我们要以教育家,以师道自居,在人格
的建立上就有所不同。像我们喜欢走这个路线,大丈夫不能立功于天地,不能使国家太平,只好走师道的路。
那么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化民成俗”是师道的精神,“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皇帝也必须要尊师重道。中国几千年讲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我常常给同学们讲,从推翻清朝帝制以后,拿最好的学校如有名的北大来讲,你们知道北大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有哪个人知道第一名是谁
的?清华第一名的几十年来有谁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拿上海来讲,你们现在看到每个学校毕业的同学,社会上能立足的、事业做得很好的,或者最有钱的,哪个是名大学毕业的啊?没有吧!不要迷信这个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社会上成名的人士,不一定是从很好的学校出来的。这就是性情,他的禀赋问题了;教育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