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化学(古国榜)(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机化学(古国榜)(二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6.75 4.5折 59.8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国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8781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27898126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版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在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以及化工类各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广为使用,来自教学线的反馈信息表明:本教材的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于教师而言便于系统地实施教学,于学生而言易于学习和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某些原理、定义的阐述不够规范,理论的介绍还需完善,化学原理与元素知识的联系不够深入,在编写及印刷时的疏漏及错误需要纠正。此外,教材是教学改革的体现,为适应新世纪“厚基础、宽适应、强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使用更新的原则,以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决定在版的基础上,对本教材进行如下修订: (1)教材基本保留版的编写系统和格局,仍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三个知识模块,但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新,注重无机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以及与其他化学课程的衔接,同时也力图展现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 (2)考虑到学时和各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删选。由版的22章变更为20章,原第6章“沉淀反应”并入“电离平衡”一章,原第21章“生物酶与生物模拟”并入“生物无机化学”一节。将“碳、硅、硼”和“铝、锗、锡、铅”两章调整为“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两章。卤素含氧酸重点介绍氯的含氧酸,删除锗、锆、铌和钽等内容。删除内容重复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小结。 (3)新增等离子体、超临界流体、超强酸、核能与核电站、人工合成元素、清洁生产等无机化学的新进展和应用的内容。 (4)“水和大气”更名为“水环境大气化学”,“氢——21世纪有希望的能源”更名为“氢和氢能源”,“无机材料”更名为“新型无机材料”并进行相应的修改,使之在内容上更能体现出无机化学的新进展、新用途。 (5)带有“*”的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酌情进行取舍。 (6)书后附“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学习。 (7)为便于读者使用,增加了附有英文的“索引”。 (8)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93~GB 3102—93所规定的符号和单位。尽量采用较新的热力学数据。 本书由古国榜教授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策划、编排和审订,李朴参与主编并进行后的统稿、复核。参加各部分内容编写工作的有李朴(绪论、第1章、第2章、第4章、第18章)、魏小兰(第3章、第8章、第11~13章、第20章)、邹智毅(第5~7章、第9章、第10章)、柳松(第14~16章)、刘海洋(第17章)、展树中(第19章)。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同仁的支持,提供了不少素材和修改建议。化学工业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写时也参考了兄弟院校的教材和公开出版的书刊及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在此对有关的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修订版中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导语摘要
本书是根据2001年出版的《无机化学》修订编写的,在保持*版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力求反映无机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及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绪论、上篇“化学原理”、中篇“元素化学”和下篇“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1 
01化学的发展和展望1 
011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 
012无机化学的范畴、地位和作用2 
02化学的计量3 
021物质的量3 
022反应进度4 
03物质的聚集状态5 
03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6 
032液体的蒸气压8 
033溶液的性质9 
034等离子体10 
思考题11 
习题11 
上篇化学原理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4 
1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4 
1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14 
112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16 
11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17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22 
12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22 
12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6 
12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8 
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33 
131有效核电荷33 
132原子半径33 
133电离能34 
134电子亲和能36 
135电负性36 
13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37 
137氧化态37 
思考题38 
习题39 
第2章分子结构41 
21共价键41 
211现代共价键理论42 
212共价键的特征43 
213共价键的类型43 
214共价键参数45 
2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几何构型47 
221sp杂化48 
222sp2杂化49 
223sp3杂化49 
224不等性杂化49 
*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51 
24分子轨道理论55 
241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56 
242分子轨道的形成56 
243分子轨道的能级57 
244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58 
25分子间力59 
251分子的极性60 
252分子的极化和变形性60 
253分子间力61 
254氢键63 
思考题64 
习题65 
第3章晶体结构67 
31晶体的基本知识67 
311晶体的宏观特征67 
312晶体的微观结构68 
313单晶体和多晶体70 
314晶体的基本类型70 
32离子晶体71 
321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的性质71 
322离子晶体中简单的结构类型73 
323半径比规则73 
3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76 
331原子晶体76 
332分子晶体76 
34金属晶体77 
341金属晶体的结构77 
342金属键77 
35混合晶体78 
*36晶体的缺陷78 
361晶体的缺陷79 
362非整比化合物79 
37离子的极化80 
371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80 
372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81 
思考题82 
习题83 
第4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4 
41化学热力学初步84 
411基本概念和术语85 
412热力学定律和热化学86 
413化学反应的方向90 
42化学反应速率95 
42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95 
422反应速率理论96 
423热效应和活化能99 
424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99 
43化学平衡107 
43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107 
432平衡常数108 
433多重平衡规则112 
434化学平衡移动113 
4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综合应用的示例117 
思考题119 
习题120 
第5章电离平衡123 
51酸碱理论123 
511酸碱的电离理论123 
512酸碱的质子理论123 
513酸碱的电子理论126 
52溶液的酸碱性127 
521水的酸碱性127 
52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28 
523酸碱指示剂129 
5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29 
53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129 
53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132 
533多元弱酸的电离132 
534强电解质及其电离134 
*535超强酸136 
54缓冲溶液137 
541缓冲作用原理137 
542缓冲溶液的pH137 
543缓冲溶液的选择和应用139 
55盐类的水解140 
551弱酸强碱盐的水解140 
552弱碱强酸盐的水解141 
55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142 
55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143 
555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44 
556盐类水解的抑制与利用144 
56沉淀溶解平衡144 
561溶度积原理145 
562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146 
563分步沉淀150 
564沉淀的转化151 
思考题152 
习题152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154 
61氧化还原反应154 
611氧化态154 
612氧化剂和还原剂155 
6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56 
62原电池158 
621原电池的概念158 
622原电池的表示方法159 
623原电池的电动势159 
63电极电势160 
631金属电极电势的产生160 
632电极电势的确定160 
633能斯特方程162 
64电极电势的应用165 
64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65 
6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66 
643元素电势图169 
65电解与电镀171 
651电解171 
652电镀172 
*66化学电源173 
661干电池173 
662燃料电池174 
663蓄电池175 
思考题178 
习题178 
第7章配位化合物181 
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81 
711配合物的定义181 
712配合物的组成181 
713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183 
7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84 
721价键理论184 
722晶体场理论188 
73螯合物195 
731螯合物的概念195 
732螯合物的特性和应用196 
733配合物(包括螯合物)的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的分布197 
74配位平衡198 
741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198 
742应用不稳定常数的计算199 
75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04 
思考题205 
习题206 
中篇元素化学 
第8章卤素稀有气体210 
81卤素的通性210 
82卤素的单质211 
821卤素单质的性质211 
822卤素的制备213 
83卤化氢和卤化物215 
831卤化氢215 
832卤化物216 
84卤素的含氧化合物217 
841卤素的氧化物217 
842卤素含氧酸的通性218 
843氯的含氧酸及其盐220 
85拟卤素222 
851拟卤素及其通性222 
852氰、氰化氢和氰化物223 
853硫氰、硫氰酸和硫氰酸盐223 
86稀有气体223 
861稀有气体的发现简史223 
862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224 
86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25 
864稀有气体化合物225 
865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226 
思考题227 
习题227 
第9章氧族元素229 
91氧族元素通性229 
92氧及其化合物230 
921氧和臭氧230 
922氧的化合物232 
93硫及其化合物235 
931单质硫235 
932硫化物和多硫化物236 
933硫的含氧化合物239 
思考题248 
习题248 
第10章氮族元素250 
101氮族元素通性250 
102氮及其化合物251 
1021氮气及其特殊稳定性251 
1022氨和铵盐252 
1023氮的含氧化合物255 
1024氮化物261 
103磷及其化合物261 
1031磷单质261 
1032磷的氢化物和卤化物262 
1033磷的含氧化合物263 
104砷、锑、铋266 
1041砷、锑、铋的单质266 
1042砷的氢化物267 
1043砷、锑、铋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67 
1044砷、锑、铋的盐类268 
思考题270 
习题270 
第11章碳族元素272 
111碳族元素通性272 
112碳273 
1121碳的单质273 
1122碳的氧化物276 
1123碳酸及碳酸盐277 
1124碳化物278 
*1125超临界流体279 
113硅279 
1131单质硅279 
1132硅的氢化物——硅烷280 
1133硅的卤化物281 
1134硅的含氧化合物281 
1135硅化物283 
114锡、铅284 
1141锡、铅的单质284 
1142锡、铅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286 
1143锡、铅的卤化物288 
1144锡、铅的硫化物289 
思考题290 
习题290 
第12章硼族元素292 
121硼族元素通性292 
122硼293 
1221单质硼293 
1222硼的氢化物——硼烷294 
1223硼的卤化物295 
1224硼的含氧化合物296 
1225硼和硅的相似性298 
123铝及其化合物298 
1231铝的单质298 
1232铝的重要化合物299 
思考题302 
习题302 
第13章碱金属碱土金属303 
131金属概述303 
1311金属的分类303 
1312金属的自然存在303 
1313金属的冶炼304 
1314金属的物理性质305 
1315金属的化学性质306 
1316合金306 
13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307 
1321概述307 
1322单质的重要性质308 
13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310 
1331氢化物310 
1332氧化物310 
1333氢氧化物311 
1334重要盐类313 
134镁和锂的相似性315 
135铍和铝的相似性316 
136对角线规则316 
*137硬水及其软化316 
1371硬水316 
1372硬水的软化317 
思考题318 
习题318 
第14章过渡元素(一)320 
141过渡元素的通性320 
1411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320 
1412过渡元素的性质322 
142钛、钒323 
1421钛及其化合物323 
1422钒及其化合物325 
143铬、锰326 
1431铬及其化合物326 
1432锰及其化合物329 
144铁系元素332 
1441铁系元素的一般性质333 
1442铁的化合物333 
1443钴和镍的重要化合物336 
145铂系元素337 
1451铂族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概述338 
1452铂、钯的重要化合物338 
思考题340 
习题341 
第15章过渡元素(二)342 
151铜族343 
1511铜族单质343 
1512铜的化合物344 
1513银的化合物347 
152锌族349 
1521锌族单质349 
1522锌的主要化合物350 
1523汞的主要化合物351 
思考题353 
习题353 
第16章镧系和锕系元素355 
161镧系元素355 
1611镧系元素的通性355 
1612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359 
1613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离360 
1614稀土元素的应用362 
162锕系元素363 
1621锕系元素的通性363 
1622钍和铀的化合物364 
163放射性同位素365 
164原子核反应366 
1641放射性蜕变367 
1642粒子轰击原子核与人工合成元素367 
1643核裂变反应和核电站368 
1644热核反应369 
习题370 
下篇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 
第17章无机化学的发展372 
171配位化学的发展与元素分离372 
1711现代配位化学的发展372 
1712元素分离373 
172有机金属化学376 
1721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377 
1722金属羰基化合物377 
1723金属不饱和烃化合物379 
1724金属夹心配合物380 
173超分子化学382 
1731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382 
1732超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383 
1733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前景385 
174生物无机化学385 
1741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386 
1742生命元素386 
1743生物酶与生物模拟388 
1744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393 
175无机固体化学394 
思考题396 
第18章水环境大气化学397 
181水环境397 
1811水的结构与性质397 
1812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398 
182大气化学403 
1821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404 
182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405 
182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治理406 
1824酸雨的形成与防治406 
183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408 
1831绿色化学简介408 
1832清洁生产技术409 
思考题411 
第19章氢和氢能源412 
191氢的结构、性质与存在412 
1911氢的结构与性质412 
1912氢的化学性质412 
1913氢的存在414 
192制备氢气的方法414 
1921金属与水、酸或碱反应制氢气414 
1922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制氢气414 
1923电解水制氢气414 
1924化石燃料制氢气414 
1925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气414 
1926光解水制氢气415 
193氢能源415 
194储氢材料416 
1941储氢材料的组成及特性416 
1942作用机制416 
1943储氢合金的应用417 
195氢能的用途418 
思考题418 
第20章新型无机材料419 
201无机功能材料419 
2011形状记忆合金419 
2012减振合金420 
2013电学材料421 
2014光学材料425 
2015磁性材料427 
202特种金属结构材料428 
2021轻质合金428 
2022硬质合金429 
2023超低温合金429 
2024耐高温合金430 
203新型陶瓷材料431 
2031透明陶瓷431 
2032生物陶瓷431 
2033纳米陶瓷432 
204无机材料的未来432 
思考题433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34 
附录439 
附录Ⅰ有关计量单位439 
附录Ⅱ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29815K,p=100kPa)442 
附录Ⅲ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98K)445 
附录Ⅳ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1~298K)446 
附录Ⅴ标准电极电势(29815K)447 
附录Ⅵ一些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常温)450 
附录Ⅶ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商品名或俗名451 
附录Ⅷ本书使用的符号意义452 
参考文献454 
索引455 
元素周期表

内容摘要
本书是根据2001年出版的《无机化学》修订编写的,在保持*版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力求反映无机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及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绪论、上篇“化学原理”、中篇“元素化学”和下篇“继往开来的无机化学”。

主编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