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雪山之虎(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6.07 4.0折 39.8 全新

库存2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伯特·伯利 文,【美】杨志成 图,阿甲 译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ISBN9787558306358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7868455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画家细说《雪山之虎》 

 / 杨志成 

 

对于丹增·诺尔盖来说,攀登并不是为了证明人类是高于自然的,也不是从蔑视而来的一种征服欲。从他还是一个男孩儿起,他的梦想便是向他所畏惧的山表示敬意。珠穆朗玛峰呼唤着他去攀登。

 

然而对外部世界来说,他仅仅被看作是希拉里雇来做向导的同伴,而不是一个战友。带着那份偏见,希拉里抢了所有的风头并且因这份成就成为了明星一般的人物。完成整幅图中包含两位攀登者的英雄主义是我的愿望。只有在我接受了要做这本书的任务时我才意识到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珠穆朗玛峰”。我发现,用有限的页面描绘珠穆朗玛峰的宏伟和攀登时的心情是一项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我不禁问自己:我能传达出他们在攀登中直面险境时的心情吗?

 

2006年,《雪山之虎》英文版出版,受到好评。但很明显,这本书并不属于那种“热点”类型。又过了几年,我被邀请去印度,参加当地一所美国学校举办的绘本工作坊。当时有很多粉丝排着长队等我的新书签名,这其中包括一个五口之家——他们带来了一大摞《雪山之虎》要我签名。我向这家的父亲解释这本书是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人的。他说:“我知道,那是我的父亲——丹增·诺尔盖。”然后,他告诉我,《雪山之虎》抓住了他父亲攀登珠峰的精神精髓。夫复何求?这句话是我所得到的褒奖。



导语摘要

《雪山之虎》是以真实发生过的事为原型创作出来的。画者是美国知名华裔创作者杨志成。这本书以近似诗歌的语言配上大气磅礴的画风,将尼泊尔登山家丹增·诺尔盖和搭档攀登珠峰的过程展现出来。小男孩丹增·诺尔盖从小长在珠峰下,攀登珠峰似乎是他的命运。长大后,他与搭档希拉里被选中攀登离珠峰顶还有500米的*关键部分。他们身上绑着绳索,彼此鼓劲儿,*终成功登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美】罗伯特·伯利,现居住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童书作者,作品还有《我哥哥的身边》《魔法黑森林》《霍迪尼的秘密》《乘客,乘客》等。


绘者简介


【美】杨志成,美国知名华裔画家,现居纽约,曾多次获得凯迪克大奖。作品主要有《狼婆婆》《叶限》《月熊》《七只瞎老鼠》等


译者简介



阿甲


儿童阅读推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是无书不读的大书虫。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为醉心于“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终于投身到整日与孩子们一起疯疯癫癫的事业里。2000年与萝卜探长等共同创办儿童网站“红泥巴村”,并努力使它成为受中国孩子喜爱的儿童网站;2002年共同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活动。著有《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合著)、《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合著)、《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合著)、《阅读点亮童年:0~8岁选书父母》(主编);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并译有多本图画书包括:《勇气》《小房子》《石头汤》《田鼠阿佛》《野兽出没的地方》《阿莫的生病日》《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比得兔的世界”等;历任新闻出版总署“为青少年推荐100本书”活动评委、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委。




内容摘要

《雪山之虎》是以真实发生过的事为原型创作出来的。画者是美国知名华裔创作者杨志成。这本书以近似诗歌的语言配上大气磅礴的画风,将尼泊尔登山家丹增·诺尔盖和搭档攀登珠峰的过程展现出来。小男孩丹增·诺尔盖从小长在珠峰下,攀登珠峰似乎是他的命运。长大后,他与搭档希拉里被选中攀登离珠峰顶还有500米的*关键部分。他们身上绑着绳索,彼此鼓劲儿,*终成功登顶……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美】罗伯特·伯利,现居住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童书作者,作品还有《我哥哥的身边》《魔法黑森林》《霍迪尼的秘密》《乘客,乘客》等。

绘者简介

【美】杨志成,美国知名华裔画家,现居纽约,曾多次获得凯迪克大奖。作品主要有《狼婆婆》《叶限》《月熊》《七只瞎老鼠》等

译者简介

阿甲

儿童阅读推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是无书不读的大书虫。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为醉心于“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终于投身到整日与孩子们一起疯疯癫癫的事业里。2000年与萝卜探长等共同创办儿童网站“红泥巴村”,并努力使它成为受中国孩子喜爱的儿童网站;2002年共同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活动。著有《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合著)、《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合著)、《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合著)、《阅读点亮童年:0~8岁选书父母》(主编);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并译有多本图画书包括:《勇气》《小房子》《石头汤》《田鼠阿佛》《野兽出没的地方》《阿莫的生病日》《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比得兔的世界”等;历任新闻出版总署“为青少年推荐100本书”活动评委、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委。



媒体评论
后记 

 

1953年5月29日,丹増·诺尔盖和埃德蒙·希拉里成为有史以来登顶世界*峰珠穆朗玛峰的*队登山者。他们在*只逗留了15分钟! 丹増在峰顶展开的四面小旗分别是联合国、印度、英国和尼泊尔国旗,不过它们很快就被风吹走了。

 

*后一天,从离峰顶1000英尺(大约305米)处开始,登顶变得很危险,但只是一次艰巨复杂的探险活动中的*后一段旅程。辅助诺尔盖和希拉里登顶的全体团队——包括300多名背夫和登山队员——背上去共约7.5吨的设备和补给。探险队在3月就出发了,穿越丛林来到珠峰脚下。从那里开始,他们在珠峰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建了一个又一个的营地。

 

丹増·诺尔盖是当地的夏尔巴居民。夏尔巴人的登山技巧高超,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喜马拉雅登山队的一部分。“珠穆朗玛”的名字是夏尔巴人起的,西方人习惯称之为“埃佛勒斯峰”。丹増一开始是一名背夫,渐渐地,许多年后,他成了世界上*秀的登山者之一。埃德蒙·希拉里本是新西兰的一位养蜂人,他热爱登山运动。两人在*后一段登顶探险中被选上,要归功于他们的经验与勇气。

 

成功登顶之后,两人都闻名世界。特别是丹増,他成了亿万亚洲人希望的象征,许多亚洲国家在当时才刚刚获得独立。丹増性格淳朴,对大山情感深厚,颇具传奇色彩。他于1986年去世,当时为他送葬的队伍绵延了一英里(大约1.6公里)。

 

《雪山之虎》:超越梦想的丰碑

 / 阿甲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书籍相当丰富,但在此领域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绘本似乎很少,而专门讲述1953年5月29日人类*次成功登顶故事的绘本,《雪山之虎》是我所知的*本。更有意思的是,这本《雪山之虎》是站在那位夏尔巴人向导兼登山队员丹増·诺尔盖的视角呈现的。文字采用的是颂歌的形式(但也不勉强押韵),而图画则以写意为主,壮美中透着几分神秘色彩。

翻译这本书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我译到“丹増之歌/ 歌唱丹増·诺尔盖/ 他是夏尔巴人 / 山地的居民/ 人称雪山之虎……”之时,不禁对他心生崇敬,而且很自然地充满了好奇。我想更具好奇心的小读者们一定也会有类似的感受,这大概就是诗一般的文字所特具的魔力吧。为了满足好奇心,同时也为了印证本书的一些表述,我去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其中对我帮助*直接的有中文专著《珠峰简史》(徐永清著)和英文图像小说《征服珠峰》(Conquering Everest)。

原来丹増·诺尔盖是1914年出生于珠峰东坡(尼泊尔境内)一个小山村里的夏尔巴人。夏尔巴人是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相传先祖来自中国甘孜地区,有可能是党项羌人后裔。因为数百年生活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山地,他们擅长在高山上行走,肺活量往往超出常人。二十世纪初,当西方登山探险家来到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麓准备攀登时,就自然地雇请夏尔巴人来做向导并帮忙搬运物资。丹増·诺尔盖长大成人的阶段正赶上这段时期。

小丹增的家里很穷,8岁时被送到绒布寺当和尚,可是因为老受欺负只得离开。他曾在家乡昆布地区帮父亲放牧牦牛,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白雪皑皑的珠峰,大概就在那时埋下了梦想登顶的种子,虽然当时对所有人来说,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如同登天一般。也许是来自某种神秘的召唤,丹増18岁时独自去加德满都闯荡,后来终于在1935年抓住机会加入了一支英国登山探险队。

丹増·诺尔盖从*初一名搬运物资的背夫,成长为富有经验的向导兼*登山队员,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描绘这段过程,书中只用了一个对开页,而且只有一小块丹増匍匐在雪地上、背倚雪山的特写,右边一整面都是*的黑暗。整幅对开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仿佛致命的危险近在迟尺,而在夹缝中的奋斗仍然带来一线光明。这是一种非常艺术也非常大胆的表现手法,在图画书中相当罕见,大概是为了配合这种特殊的题材与文字,艺术家选择在画面中如此诗意、如此具有象征色彩的表达。

图画书后面的9幅对开页(相当于全书大约三分之二),着力讲述丹増与另一位来自新西兰的登山队员埃德蒙·希拉里共同登顶的过程,这对于全人类来说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为了呈现这一史诗般壮丽的历险,文字与图画都极力铺排,似乎要引领读者与两位登山探险家一起共呼吸。

不过与现实的登顶过程相比较,你会发现这本图画书在事实部分做了极大的删减,比如它没有提到:这次向峰顶进军,对丹増·诺尔盖而言实际上是第七次;而这次探险是人类第14次向珠峰挑战,这支探险队由英国探险家约翰·亨特领队,早在1953年3月就开始进发了;这支探险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在登顶之前共建了九个营地,丹増和希拉里是*后两个被选中冒险登顶的组合之一,另一组登山队员(英国人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先尝试登顶,却因氧气设备出问题且遭遇过于恶劣的天气而抱憾放弃了;丹増和希拉里实际上是这支探险队*后一组可以冲顶的队员,他们在另外两位队友(新西兰人乔治和英国人艾夫)和一位夏尔巴人无私帮助下去到海拔8504米的第九营,在队友们的支持下一直去到海拔8534米……这本图画书所呈现的是丹増和希拉里完成的*后大约300米的登顶,但要知道这是整支探险队通力合作的结果。展开来说,这也是许多登山探险者(包括许多夏尔巴人)多年来前赴后继的结果,他们中有一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书中写到丹増在出发登顶前的祷告,“他默默祷告/ 为所有曾经来过的勇士/ 那些勇士们试过,却都失败了。”这里提到的就是这样的背景。

丹増和希拉里*终登顶的一幕是全书的*潮,可是就在丹増满脸笑容的大特写之后下一页,紧跟着就是这一句:“满怀欣喜,满怀忧伤”。满怀欣喜很好理解,可是为什么满怀忧伤呢?我想一方面有很现实的原因,他们当时所剩的氧气极为有限,体力也透支到接近极限,所以必须赶紧下山,在峰顶庆祝只有短短15分钟。不过另一方面的原因或许更为深沉,那是梦想实现(甚至可以说被超越)之后的忧伤。当我们发现梦想的*已经被超越,前路已经没有更高的山峰,不得不回到平凡的日常时,那的确是一种莫可名状的忧伤。探险队领队约翰·亨特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我心头萦绕。按理说,人类首次征服世界屋脊应该高兴才对,可我却似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这座伟大的山峰,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不过在这本写给孩子的图画书中,结尾部分仍然充满希望:丹増虽然不得不下山了,但他的一部分已经永远留在了峰顶,他永远与珠穆朗玛同在。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说法,实际上从丹増登顶的那一刻起,他在不经意间树立了一个丰碑,它所带来的意义和启示无法磨灭。

读者或许已经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次登顶珠穆朗玛的壮举是由丹増与希拉里共同完成的,从身份上看,希拉里是探险队中正式的登山队员,而丹増是被雇请来的夏尔巴人向导,为什么这本书只有《丹増之歌》呢?为什么不是《丹増和希拉里之歌》呢?这确实是关键所在。原因也许很简单,因为这次登顶,埃德蒙·希拉里已经有太多光环了!他是一个来自英联邦的白人,在西方主导的文化圈中他很快成了光彩夺目的英雄,当时刚刚登基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出的*个爵位就是给希拉里的,后来自然有太多关于他的人生传奇的报道与著述,他在讣告中还顶着“*位征服珠穆朗玛的人”的光环。相比之下,丹増的“光环”只是“*位登顶人的向导”。这是长期的殖民文化所带来的歧视,而只写给丹増的颂歌正是一种自觉的平衡吧。

单说“珠穆朗玛”,这个名字由来已久,来自夏尔巴语,本意是“大地的圣母”,可是当英国人*次测量出珠峰的高度时,因为不知晓当地人起的名字,就用前测量局局长的姓氏将其命名为“埃佛勒斯”,而在后来知晓后也不愿意更改,所以现在绝大多数西方人仍管它叫“埃佛勒斯峰”(Everest)。在这种文化强势之下,世居此地的夏尔巴人呼唤此峰不能沿用其本名,却要用外国某测量局长的姓氏,这听起来真是荒谬。所以,当夏尔巴人丹増·诺尔盖站在珠穆朗玛峰顶时,的确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许多事情。

*初,夏尔巴同胞不太能理解丹増一定要登顶珠峰的心情,他们甚至担心,一旦有人登顶成功,攀登珠穆朗玛的探险活动就会停止,许多靠此谋生的夏尔巴人就会失业。可是当他们看到丹増和白人希拉里一起登顶后下来时,都抑制不住骄傲与狂喜,为*位征服珠峰的本族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丹増成了民族英雄,尼泊尔政府授予他“尼泊尔之星”的称号,这是没有贵族血统的尼泊尔人可以得到的*荣誉。而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亚非拉的独立运动一浪接着一浪,这位征服了神一般珠峰的淳朴夏尔巴人也成了第三世界人民的英雄——如果一位来自前殖民地少数民族底层的背夫可以成就如此壮举,那么还有什么梦想不可以实现呢?“雪山之虎”丹増成了一个象征。

丹増确实也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他受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参与创办了喜马拉雅登山学院,并担任总教头,培训了许多登山运动员;在1963年他创建了夏尔巴人登山协会并担任会长,主要致力于提升夏尔巴登山者的收入。在他的监护和引导下,有超过4500人成长为优秀的登山队员,他们是新一代的“雪山之虎”。

说起来,希拉里也没有辜负他生死之交的队友丹増。他后来还继续进行了一些登山探险,但主要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尤其是在尼泊尔及其周边一带。他俩在登顶后曾经发誓,谁也不说*后先一步登顶的到底是谁。为了避免世人纠缠不休的追问,他们甚至公开签订联合声明,宣称他们是同时登顶的,这让很多人(尤其是西方人)非常失望。直到丹増去世之后多年,希拉里才在自传《险峰岁月》中揭开了这个秘密。

实际上,在攀上*后一块雪地平台时,他们都没有意识到那是峰顶,那时正好轮到希拉里在前、丹増在后。希拉里写道:“我们挨得很近,丹增把绳子松了松,我继续向上开路。接下来,我攀上一块平坦的雪地,从那里放眼望去,只有天空。……丹增快步跟上来,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当我们意识到登上了世界之巅后,我们被巨大的满足感包围了。”

 

阿甲 写于2018年7月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