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抗战纪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广西抗战纪事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7.02 5.6折 48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广西抗战纪事》摄制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16757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7875811

上书时间2024-11-02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一: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到外乡去或外乡人来,听外乡人讲起广西,大都会提到桂林山水、刘三姐、北海、广西兵能打仗等。这是外乡人对广西自然、历史、人文的印象。10年前,一家国际知名媒体总裁来南宁拜会自治区领导,临离邕前还有点时间,突然提出来想看一看民国时期的人文遗址,我们说“没有”,他们不解,但也只好到餐厅喝茶消磨行前的时间。客人飞走了,我们的心绪却难以平静。

转眼到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媒体的宣传报道计划很庞大。拍一部较完整的广西抗战纪录片吧,这成了许多人不约而同的建议。因为人们总把广西兵能打仗与抗战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善言谈的广西人爱国爱乡心里的一份光荣。

几经迟疑、踌躇,终于起步了。那是2014年岁末,桂林临桂的一个晚上,天气清冷,围在炭火旁,有专程飞来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陈梁,央视九套的陈晓卿、十套王新建的代表,有杨小肃,我,一干人等,这可是国内做纪录片的强阵,谈的主题便是广西抗战纪录片。临桂方面爽朗表态支持,这是可贵的胆识。共识既成,请杨小肃出任总导演,这位从桂林电视台走到京城的纪录片人,在与央视多年的合作中,已俨然融为央视的一部分,沉稳的外表,一句“你放心嘛”口头禅,蕴涵着一贯的成竹在胸。总撰稿李继锋博士同时担纲着央视抗战纪录片扛鼎之作《东方主战场》的策划与主笔,他深谙民国历史,满腹文章,对广西抗战也有专门的研究。分集撰稿李时新、曾小帆与杨小肃一起,是我们1999年拍摄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的老班底,这些花甲左右的广西人对八桂大地、对八桂大地近现代史如数家珍,笔下始终涌动着冲向沙场的澎湃激情。编导刘勇是军中的纪录片人,拍摄过多部精品力作,这次以抗战精神拍抗战片,雷厉风行中透着军人的英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彭钢担任总监制,片子有了前行的动力。

广西全民抗战为何如此坚决?广西兵都打了哪些大仗、胜仗?广西在中国抗战大局中处于怎样一个历史地位?这些都应该是片子要回答的。桂林、南宁、苏州、北京,经过多次策划座谈,节目脉络逐渐清晰。宽阔的国际视野、坚实的民族立场、统一战线的联合抗日成为这部纪录片创作的三大核心理念。为了实现“”“全景式”的宏愿,采访组除在海峡两岸采访,还远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马不停蹄采访了上百名抗日老兵、亲历者和专家学者,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采访的时间变得异常紧迫。迟暮之年的抗日老兵正日渐凋零,几路拍摄组必须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在台湾,已至百岁的河池宜州籍老兵卢增祖一字不差地高唱《广西学生军军歌》,让我们对这些“铁打的一群”惊叹不已。而另一位在桂林的曾是李宗仁摄影师的九十多岁的老者,说好与记者聊天,当采访组到了家门口,老人却一病不起。广西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后人,数起父亲身上的枪伤,掩面而泣。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擅写小说,也关注历史,他用桂林话连呼,纪录广西人的抗战“很要紧,很要紧”。

在日本的采访分外艰难。行前,在国内联系的日本学者无一应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驻东京记者站的同仁鼎力相助,四处打电话、发邮件,好不容易约到研究历史的三位大学教授。

笠原十九司,71岁,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夫妇俩开两辆车到山梨县笛吹市火车站接我们,这是我们在日遇到的真诚的日本历史学家。笠原自嘲地说,他在日本被右翼称为“四个坏人”之一,他和另外三位学者因坚持正确的二战历史观而受到右翼分子的围攻谩骂,以致一度为防极右分子枪击,晚上在家都得拉上窗帘,以防不测。笠原教授说,广西是从越南海防往中国运输抗日军用物资的国际大通道,为切断当时这条重要的国际运输线,日军登陆广西,占领南宁,引发了桂南会战。1939年底的昆仑关战役中,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对日本陆军打击很大,日本政府低估了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广西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要。笠原说,必须要让日本国民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笠原正直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

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堆满书籍的办公室接受采访,他半掩门让我们进出,从其拘谨的神色可见顶着多大压力。

就职于日本大学的井上桂子教授从静冈县赶到东京和我们见面,性格开朗的井上老师讲述了著名的日本反战人士鹿地亘在广西的反战故事。采访完,老师即匆匆地乘火车返回,礼貌地谢绝了我们代她付的车票费,只是希望节目播出时能告诉她一声,留下题词“日中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一阵风地走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五集的节目框架逐渐形成:

集追溯了广西推动与加入全民族抗战的经过。特别点出,1937年6月,张云逸在桂林代表中共与广西、四川达成《红桂川联合抗日纲领草案》,致函李宗仁等,强调“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驱逐出中国,将于贵我双方之协定开其端矣”。

第二集讲述“卢沟桥事变”后,广西紧急进行军事动员,并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屡遭重挫之时,驰援的广西精锐部队在蕰藻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反击战,用血肉之躯迎战日寇大炮飞机,战况惨烈。冲锋在前的壮族旅长庞汉桢成为广西军队抗战殉国的位将军。此役阵亡的两万多广西将士,几乎没有一人能尸骨还乡。

第三集描绘为保卫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广西军民顽强抵抗入侵广西的日军的情景。尤其是在著名的昆仑关大战中,广西民众配合正规部队作战,部队“其给养亦多赖民团之农仓”。战斗激烈的阵地上,闪动着以许多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年轻的身影,其表现之英勇备受各方赞誉。

第四集展示了广西军队在第五战区及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敌后基地的坚韧战斗。李宗仁领军的第五战区是拱卫大后方的屏障。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收到枣宜会战开战前广西将领钟毅师长后的绝命书:“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国人,我们会战斗至死,直到胜利。不要忘记!”“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数十万广西子弟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他们“只知任务,不知生死!”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一章的题目,用的就是钟毅将军的那句话:告诉你的国人。广西扶绥县钟毅将军故居旁,乡亲们修建纪念亭怀念他。而在今天安徽省潜山县的名校野寨中学,原名景忠中学,校名因纪念来自广西的176师阵亡抗战将士而起,至今学校的师生还在祭奠、守护着他们的英魂,当年坚守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广西将士的抗战故事一直是这所学校的乡土教材。

第五集的内容以惨烈悲壮的桂林保卫战为主。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向豫、湘、桂地区进攻,以打通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摆脱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广西全境受到日本军队的入侵,战况紧急时,广西各地有近20万各族青年,自发在“报国保家血书”上以血签名请战。从9月13日全州沦陷,到10月29日日军兵临桂林城下,120余公里打了一个半月,日军付出了近4000人伤亡的代价。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认为,桂林之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残酷的战役。

反复修改打磨,片子终于完成播出了。

后来在福建的一次纪录片会议上,遇到广受好评的大型抗战纪录片《大后方》的总编导徐蓓,她说拍那部片子“苦不堪言!”《广西抗战纪事》又何尝不是呢,那是背负历史责任的一次精神洗礼,其艰难远远超出了电视技术层面。

让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苏新生

(作者系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

 

 

序二:复原、再现与缅怀

抗日战争是一场旷古未有的伟大卫国战争。“卢沟桥事变”后,尚没有完成真正统一,带有浓厚中世纪色彩的中国,举国奇迹般地团结起来,共御外侮,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军民做出了至今还鲜为人所知的重大贡献。尽管掌控广西的李宗仁与白崇禧两位将军在1929年后就与蒋介石长期不和,芥蒂素深,但大敌当前、民族危难之际,他们还是捐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李宗仁提出的“焦土抗战”代表了广西的抗战决心。白崇禧赶赴南京赞襄戎机,对全国性抗战的发动颇多助力。大战开始后,为增援东战场,由李宗仁主持军事动员,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广西就将原有的14个团的军队扩充到40个团,迅速投入到淞沪等战场。抗战过程中,令人记忆深刻的有台儿庄大捷与昆仑关大捷。两次大捷中,前者是当时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而后一个则是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挥,在广西土地上取得的。全国性抗战八年间,以广西1300万左右的人口,100多万士兵出省参战,阵亡近30万。先后有300多万民工夫役,随军在各抗日战场担负战斗和勤务支援。就各省人口比例,广西出兵率实居全国首位。广西军民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由此可见一斑。

从2014年到2016年,抗日战争都是我研究与写作的关键词,其中尤以2015年为。这一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我参与三部重量级的抗战纪录片的策划与撰稿。纪录片《东方主战场》(8集,每集50分钟),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制作;《大后方》(12集,每集50分钟)由重庆电视台拍摄;《广西抗战纪事》(5集,每集40分钟)由广西电视台拍摄。作为一个抗战史研究者,我当然清楚抗战对现代中国国运的关键性意义,也知晓抗战在当今国家认同与爱国精神培育中不可替代的凝聚功能。

这三部纪录片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呈现了抗战的历史。《东方主战场》致力于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全貌,号称当年抗战纪录片的“一号工程”。《大后方》致力于再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战本身并非表现的主体,而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经济、文化、外交、军工、战时救护等以前不为人所知的方面。至于《广西抗战纪事》则更为具象,纯以广西军民的抗战为中心。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三部纪录片的主创,倍感幸运,也需要竭力付出,创作期间的酸甜苦辣,实难与他人言说,若没有淡泊明志、宠辱不惊的心态,实难坚持。抗战的研究与创作需要有抗战将士的坚毅精神,只明其道,不求其功,甚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作为总撰稿,《大后方》的策划与史料文本的提供早在2014年就已完成,2015年只是做些脚本的修改工作,颇轻松愉快。自己期待而为之殚精竭虑的是中途接手的《东方主战场》的撰稿工作。为此,从4月之后,常驻北京“影视之家”,直到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完毕,才于9月2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纪念庆典的前夕,如释重负返回南京。至于《广西抗战纪事》的撰稿只能利用《东方主战场》工作之余暇来完成。此三部片子均已在央视播出,而境遇各异。《东方主战场》作为官方力推的作品,播出次数频,此后囊括了众多奖项。《大后方》内容新颖,表现手法上佳,口碑骄人,成为抗战纪录片中的佼佼者,甚至被称为“的黑马”。《广西抗战纪事》2016年先后在广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对该片我情感独深,它能拍摄出来,能够播出,尤其是在央视播出,便是对广西军民抗战贡献的莫大认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此为孔子所热衷之事。历史研究者所担当的角色也与此有几分相似,发现有价值却被岁月淡忘或者人为遮蔽的人与事,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并彰显历史评判的公正为己任。那些为抗战这一民族圣战流过血泪、献出生命的中国将士,不管他们属于什么党派、什么集团,来自什么地方与民族,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值得我们后人追念与敬重。抗日战争是一场大时代中的关系到中华民族存亡荣辱的大搏杀,且长达十四年,不仅战争样式层出不穷,相关的国际局势与国内政治的内容也极为驳杂。更因为党派的分野,因为政治成见的缘故,导致对抗战的认知颇多分歧。褒贬焦点多集中于国民党与共产党武装之间,而其余武装力量常被冷落。曾与广西朋友闲聊,他们常以广西军队抗战史实的挖掘及事迹的阐扬不如四川等省为憾。而《广西抗战纪事》纪录片的启动就是广西纪录片人为弥补此一缺憾而做的精心策划。总策划苏新生先生是广西人,也是广西电视界的资深人士,一直对抗战乡贤的忠魂深具敬意,成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也是坚持不懈的推动者。我与苏先生的相识,是因为拍摄《百年中国》就认识的资深纪录片导演杨小肃的介绍,他也是广西人,和苏新生先生一样,对广西将士在抗战中的牺牲付出长期得不到足够传播而心有不甘。

我非广西人,2012年之前都未踏上过广西的土地。对广西,我初的印象来自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整理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对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等广西将领印象颇深,也引发我对民国史研究的兴趣。“卢沟桥事变”前,在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的治理下,西南边疆穷省广西一跃成为中外瞩目的“模范省”,其“三自三寓”的政策颇具特色,遍及全省的民团制度、廉洁俭朴的政风及苦干硬干的广西建设尤其引人注目。

自在民国政坛上崭露头角之后,广西的“李白”(李宗仁、白崇禧)一直是连体儿一般的存在,但在国民党退出大陆时,两人的归宿却迥然不同。李宗仁拒到台湾,客居美国,后回归大陆,受到大陆认可,当影片《台儿庄大捷》播出后,观众不仅对李宗仁这位第五战区司令非常熟悉,同时也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产生好奇之心。而白崇禧追随蒋介石撤往台湾。不过,随着时光荏苒,党派恩怨有所淡化,民族意识日渐浓厚。抗战的发动、坚持与胜利离不开广西人的贡献,也离不开当时主政广西影响全国的李宗仁与白崇禧。借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机会,能够有机会用影像来系统呈现广西抗战这一段历史,诚为难得之机遇。

当今中国人的历史认知虽然多元纷繁,但对抗日战争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均一致推崇。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与民间、专家与爱好者、学术界与新闻界,纷纷投入浓烈的情感,付出大量的心力。近几年来,大陆方面更可谓倾举国之力搜集抗战史料,鼓励抗战史迹的研究与阐扬。不过,具体到如何呈现抗战,还是存在着差异的。比如《东方主战场》代表执政党的立场、政府的态度,故每句话乃至每个词都反复斟酌,直至官方后审定,身为撰稿,其实并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不过,《广西抗战纪事》这部纪录片在脚本创作时,气氛宽松,从立意、分集策划到解说词撰写,均可与总策划苏新生、总导演杨小肃反复磋商。真正困扰我的是创作时间极为局促,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前期采访与调研,好在杨小肃先生早已率领团队着手在大江南北的拍摄,苏新生先生自己亲带摄制组赴台湾地区、日本等地采访,他们的工作对《广西抗战纪事》一片的创作十分关键,更是我从容撰稿的基础。

在脚本创作过程中,我们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力求展现广西抗战的全貌。除了耳熟能详的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与桂林保卫战等战役外,还涉及广西军队淞沪会战时在蕰藻浜一带英勇但伤亡极为惨重的反击战。作为广西军队的抗战首战,这次反击战并不成功,伤亡惨重,但将士们彻底执行命令、视死如归的军人风范令人肃然起敬。数万阵亡将士的遗骸不能还乡,亲人只能在衣冠冢前遥遥祭拜,残酷而壮烈的对日抗战就这样展开。在内容的设计中,我们关注到广西将帅官兵在第五战区的常年苦战,他们与第九战区的将士遥相呼应,年复一年地阻击来犯的日军精锐,拱卫以重庆为陪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的安全,功勋卓著。

第二,不仅将广西抗战放在全国抗战的大格局中加以表现,也将其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格局中加以审视。如出于民族大义,广西“李白”与南京蒋介石完成了从长期对立到合作抗日的巨大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白崇禧前往南京出席国防联席会议,与各方人士共商抗战大计,对营造举国团结的氛围有着特殊的含义。战事全面展开后,随着东部沿海港口相继失守,桂越国际交通线对维系中国抗战力量变得举足轻重,日军为此不惜分兵侵入广西,占领南宁,桂南会战也随后爆发,昆仑关大捷便是中国军队罕见的一次攻坚作战。桂南会战属于1939年冬季攻势的重要一环,而冬季攻势实为中国在整个抗战期间一次规模的自主反攻,只是因为战果不彰而长期被遗忘。其实,在当时异常黯淡的反法西斯战事中,冬季攻势不失为一个激励斗志的亮点。

第三,除正面战场以外,本片还反映了广西军队在以大别山为核心的鄂豫皖边区的敌后抗战,这是过去广西抗战上的一个盲点。事实上,白崇禧注意到中共武装力量在游击战争中的建树,对游击战非常重视,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理念,并为蒋介石所认可。国军的敌后抗战规模之大远超常人想象已属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同样被证实的是抗战后期国民党系统的敌后游击力量迅速趋于式微。但广西军队在大别山一带的敌后抗战能够从1938年底一直坚持到了抗战后胜利,原因何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第四,注意遵循纪录片的特点进行创作,包括故事的叙述方式以及人物的塑造。片中人物有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庞汉桢、秦霖、廖磊、钟毅等军政要人,也有普通官兵。钟毅、白崇禧、廖磊等以前在抗战纪录片中甚少涉及,这部片子中着意加重分量。

此外,为了增加片子的沧桑感和感染力,我建议要充分利用广西的战时歌曲,总编导从善如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战时广西军歌等重新配乐翻唱,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

说来有趣,川军、滇军等地方军的抗战研究一直远比桂军更为深入,但用一部纪录片全面介绍一个省抗战的却是《广西抗战纪事》这部片子,创作这部片子就是兑现初衷,以此告慰广西抗战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应该说,关于广西抗战历史的研究才起步不久,期待着未来会有更长足的进展,整个中国抗战史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为真实而丰满。

李继锋

(作者系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

 



导语摘要

    本书是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脚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将可歌可泣的广西军民抗战史融入中华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全景式呈现广西军民浴血抗战的史实。全书精选近 200 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配合,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



作者简介

《广西抗战纪事》摄制组由广西电视台等多方的资深人士组成,进行 5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的采访摄制。主要成员如下:


苏新生,纪录片总策划。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


李继锋,纪录片总撰稿。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


杨小肃,纪录片总导演。参与拍摄和导演的作品有《龙脊》《刘少奇》《解放广西》《秘境广西》等。


李时新,撰稿。桂林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总撰稿,著有《邓小平在1929》等。



目录
章兴师卫国

 


第二章大江南北

 


第三章血战桂南

 


第四章贵在持久

 


第五章保家卫国

 


广西抗战大事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脚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将可歌可泣的广西军民抗战史融入中华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全景式呈现广西军民浴血抗战的史实。全书精选近 200 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配合,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



主编推荐

《广西抗战纪事》摄制组由广西电视台等多方的资深人士组成,进行 5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的采访摄制。主要成员如下:

苏新生,纪录片总策划。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

李继锋,纪录片总撰稿。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

杨小肃,纪录片总导演。参与拍摄和导演的作品有《龙脊》《刘少奇》《解放广西》《秘境广西》等。

李时新,撰稿。桂林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总撰稿,著有《邓小平在1929》等。



精彩内容
序一: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到外乡去或外乡人来,听外乡人讲起广西,大都会提到桂林山水、刘三姐、北海、广西兵能打仗等。这是外乡人对广西自然、历史、人文的印象。10年前,一家靠前知名媒体总裁来南宁拜会自治区领导,临离邕前还有点时间,突然提出来想看一看民国时期的人文遗址,我们说“没有”,他们不解,但也只好到餐厅喝茶消磨行前的时间。客人飞走了,我们的心绪却难以平静。转眼到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媒体的宣传报道计划很庞大。拍一部较完整的广西抗战纪录片吧,这成了许多人不约而同的建议。因为人们总把广西兵能打仗与抗战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善言谈的广西人爱国爱乡心里的一份光荣。几经迟疑、踌躇,终于起步了。那是2014年岁末,桂林临桂的一个晚上,天气清冷,围在炭火旁,有专程飞来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陈梁,央视九套的陈晓卿、十套王新建的代表,有杨小肃,我,一干人等,这可是国内做纪录片的强阵,谈的主题便是广西抗战纪录片。临桂方面爽朗表态支持,这是可贵的胆识。共识既成,请杨小肃出任总导演,这位从桂林电视台走到京城的纪录片人,在与央视多年的合作中,已俨然融为央视的一部分,沉稳的外表,一句“你放心嘛”口头禅,蕴涵着一贯的成竹在胸。总撰稿李继锋博士同时担纲着央视抗战纪录片扛鼎之作《东方主战场》的策划与主笔,他深谙民国历史,满腹文章,对广西抗战也有专门的研究。分集撰稿李时新、曾小帆与杨小肃一起,是我们1999年拍摄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的老班底,这些花甲左右的广西人对八桂大地、对八桂大地近现代史如数家珍,笔下始终涌动着冲向沙场的澎湃激情。编导刘勇是军中的纪录片人,拍摄过多部精品力作,这次以抗战精神拍抗战片,雷厉风行中透着军人的英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彭钢担任总监制,片子有了前行的动力。广西全民抗战为何如此坚决?广西兵都打了哪些大仗、胜仗?广西在中国抗战大局中处于怎样一个历史地位?这些都应该是片子要回答的。桂林、南宁、苏州、北京,经过多次策划座谈,节目脉络逐渐清晰。宽阔的靠前视野、坚实的民族立场、统一战线的联合抗日成为这部纪录片创作的三大核心理念。为了实现“首部”“全景式”的宏愿,采访组除在海峡两岸采访,还远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马不停蹄采访了上百名抗日老兵、亲历者和专家学者,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采访的时间变得异常紧迫。迟暮之年的抗日老兵正日渐凋零,几路拍摄组必须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在台湾地区,已至百岁的河池宜州籍老兵卢增祖一字不差地高唱《广西学生军军歌》,让我们对这些“铁打的一群”惊叹不已。而另一位在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