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古典哲学的趣味(中英双语)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4.75
3.8折
¥
3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朱莉娅·安纳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9840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6912945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序言
赵敦华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非常简明导论”(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中的书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内容却不浅显。从我过去读过的几本书来看,如果没有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基础,读这些“导论”可能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就拿朱莉娅•安纳斯写的《古典哲学:一个非常简明导论》来说,全书似乎缺乏一个导论所具备的完整结构和一以贯之的线索,似乎只是在讨论一个个现代读者可能会有兴趣的哲学问题。但有希腊哲学基础的读者,不难看出作者介绍希腊哲学的一个完整思路。
本书从美狄亚杀子的希腊悲剧切入,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她的残忍选择是邪恶的,还是值得同情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呢?这是一个困难的哲学问题,西方哲学家为“自由选择”问题讨论了几千年。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希腊哲学的灵魂观。本书部分于是开始介绍希腊哲学家的灵魂学说。第二部分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典范,介绍希腊的政治哲学,把个人的灵魂与城邦(即柏拉图所谓的“大写的人”)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讨论伦理学问题,把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第四部分讨论知识论问题,把如何正确认识事物和如何获得幸福联系到一起。第五部分讨论希腊人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世界观与思维逻辑联系在一起。后在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思想的比较之中,介绍古典哲学到中古哲学的过渡,写到奥古斯丁时的晚期罗马哲学为止。
哲学导论可以有不同写法,可以按照哲学史的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照问题来归纳;可以由面到点,也可以由点到面。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的书,通常采取哲学史和由面到点的写法。读者看到的这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导论,采用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由点到面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哲学导论是对哲学史著作的一个补充,而且有吸引人之处。比如,可以避免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直接进入具有现实意义的哲学问题。再如,不必介绍古人发现、发展某种学说的过程,而集中关注这一学说的疑难问题,从而启迪读者的思考,等等。
虽然有这些优点,我还是要提醒读者,如果要在哲学问题的思考中得到自己的洞见,需要比较全面地把握哲学史的基础知识,多读一些哲学经典著作。黑格尔说,哲学有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普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们是穿着家常便服走过的;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的人们,则是穿着法座的道袍阔步而来的”。在我看来,这两条道路的方向不必相反,“穿着家常便服”的人,难道就不可以“充满了对永恒、神圣、无限的高尚情感”吗?任何学习、思考和探究哲学的人,都应该把直白的语言、明晰的思想和深邃的观点、全面的理论结合起来。否则,业余的哲学爱好者就只能是“民间哲学家”,而与哲学专业研究者闹对立。西方社会之所以没有这种对立,与职业哲学家所写的普及读物有关。我希望这本《古典哲学》不但对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有启发教育作用,对哲学专业研究者也有借鉴作用,以此为鉴,多写一些有学术品位、短小精练的哲学普及读物。
后想对本书的题目说几句话。这本题为“古典哲学”的书,名大于实,名副其实的题目应该是“西方古典哲学”。这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西方哲学界的普遍现象。比较中西作者写的哲学著作的标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别: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大多径称“哲学史”或“哲学理论”,而不特意标明“西方哲学”,因为在西方作者的心目中,西方哲学是普遍性的理论,西方哲学即哲学一般。而中国哲学家有着强烈的特殊主义自觉,绝无把“中国哲学”当作“哲学”一般的“奢望”。在我看来,西方哲学的“野心”未免太大,中国哲学的“胆子”未免太小,两者是可以互补的,而且我们需要东西互补的哲学。这本关于西方古典哲学的书后有一年表,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段时间是中国诸子百家、儒释道三足鼎立时期,也是印度吠陀奥义和佛教、蓍那哲学盛行时期。至少综合了中西和印度哲学的这些内容,才是名副其实的“古典哲学”。我期待着这样的《古典哲学》早日问世。是为序。
2007年岁末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导语摘要
与那些以时间为顺序、以伟大思想家为轴线介绍古典哲学的著作不同,本书着意向读者展示古典哲学的清新与生动,以及古典哲学传统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广泛多样性。本书将古代关于情感与理智、幸福与美德等主题的论辩呈现给读者,并引导读者理解这些主题在古代的流变。
作者简介
茱莉亚•安纳斯 亚利桑那大学哲学系董事教授(Regents Professor)。曾在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已出版多部著作,内容涉及古代哲学诸多方面,尤其是认识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目录
前言
导言
1 人与兽:认识我们自己
2 我们为什么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3 幸福人生:古代与现代
4 理性、知识与怀疑论
5 逻辑学与现实
6 一切始于何时? 它们究竟为何物?
年表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摘要
与那些以时间为顺序、以伟大思想家为轴线介绍古典哲学的著作不同,本书着意向读者展示古典哲学的清新与生动,以及古典哲学传统在主题与风格上的广泛多样性。本书将古代关于情感与理智、幸福与美德等主题的论辩呈现给读者,并引导读者理解这些主题在古代的流变。
主编推荐
茱莉亚•安纳斯 亚利桑那大学哲学系董事教授(Regents Professor)。曾在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已出版多部著作,内容涉及古代哲学诸多方面,尤其是认识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精彩内容
导言
通识读物的目标并不高。但它为读者提供了直接接触这一题材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径直切入该题材的核心内容。在本书中,我尽量运用对话的方法将读者带入古典哲学,这种对话形式是讨论和论战的重要传统,我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仍能将这一对话继续下去。
由于我集中讨论了古典哲学中显而易见的主要特征,因此便没有以标准的时间顺序来叙述传统。这不仅是因为本书非常简短,那样做不足取(因为传统过于丰富无法被囊括在一个极短小的篇幅中), 而且也因为加深初学者对古典哲学兴趣的书籍并不缺乏。部分告诉你如何起步,今日的初学者所能利用的各种参考书、译文和手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我首先在章(“人与兽:了解我们自己”)向读者介绍了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冲突的问题;这是一个易于理解的问题,是现代读者在不了解所涉及的学说时便可进行探索的问题。我希望讲清楚古代辩论传统的向心性,以及对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现实关怀在古代传统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在第二章(“我们为什么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我反过来集中讨论使我们与古代哲学著述者拉远距离的因素。一方面是实际时间的久远以及许多痕迹的消失,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知道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我们对古人的研究选择性强且态度易变,因此像柏拉图《理想国》这样的文本在不同的时期便有非常不同的解读。直接性和距离感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第三章和第四章(“幸福人生:古代和现代”和“理性、知识与怀疑论”)讲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研究古代关于伦理和知识的各种学说,即我们如何以一种既尊重又批判的眼光来理解古人,在存有异议的前提下向他们学习。第五章(“逻辑学与现实”)论述古典哲学大纲中的其余部分, 集中讨论了一种特定的形而上的辩论命题,即自然是否有目的;如果有,那目的是什么。第六章(“一切始于何时?它们究竟为何物?”)提出问题:如果有某种将古代哲学传统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那么它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更适于在文末而不是在本书一开头提出,因为我希望读者会赞同说,我所叙述内容的主线在前面几章已经逐渐明了。(如果读者不赞同,我希望这会符合本书所讨论的辩论精神。)
然而,如果你对该题材非常生疏,我的介绍又如此简短,那么你可能会喜欢一张关于该传统的简明年表,因此后面附有一张这样的年表。表中有一条时间主线将古典哲学中的主要人物排列了出来, 尽管许多人物在文中或文间框内部分均有讨论,但并不是所有人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详细论述。
按传统的说法, 古典哲学始于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沿海的希腊城邦。当时相当多的哲学家一般被归入“前苏格拉底哲学”范畴,他们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是早期的宇宙论者,他们对整个世界作出了雄心勃勃的解释;毕达哥拉斯创立的传统强调神秘主义和权威;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异常晦涩难懂的格言警句;色诺芬尼开始了对知识及其产生基础的长期关注。
巴门尼德和芝诺以其辩论著称, 这些辩论显然无法驳斥,但得出的结论又令人无法接受。它们引起了对世界进行的哲学阐释方面的危机,在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宇宙论中能够发现对此作出的反应。在公元前5世纪的后半叶, 被称为智者或诡辩论者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些哲学技巧(尤其是在辩论方面)和哲学兴趣(尤其是在伦理和社会思想方面)。为著名的当属普罗泰戈拉、希庇亚斯、高尔吉亚和普罗迪库斯。
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中有一些不能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因为他们在世的年代与苏格拉底在时间上有重叠的部分, 但一般认为苏格拉底在古典哲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却深深地影响了许多追随者,包括亚里斯提卜,即主张人生的目标是快乐的享乐主义创始人;还包括安提斯泰尼, 即主张人的需求越少越好的犬儒主义的创始人。苏格拉底看重提问和辩论,这使他成为古典时代哲学家主要的象征性人物。
苏格拉底著名的追随者是柏拉图,此人是著名的古典哲学家,他写了许多哲学对话集,极富文采。柏拉图建立了个哲学学园,他与自己著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主导了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界。二人著述颇丰:柏拉图的著作形式完整,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多为讲稿和研究笔记的形式。
“希腊化”时期(传统上讲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灭亡) 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新的哲学流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此时也出现了没有被归入任何流派的哲学运动,例如犬儒学派和个怀疑论者皮浪。柏拉图学园在这一阶段采取了一种怀疑论形式,而许多混合的流派则努力将不同流派思想的洞见融合在一起。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即早期罗马帝国时期,已存在的流派继续发展,哲学得以繁荣。此时虽然没有出现新的主要流派,但是人们重新对毕达哥拉斯产生了兴趣,并积极、系统地研究柏拉图的思想。
公元2到3世纪古代社会末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流派——普罗提诺派,该流派复兴了柏拉图的一些思想并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后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官方宗教,柏拉图主义成了主流世界观,它是对基督教产生影响的传统。西方个主要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虽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但和古代哲学思想中那些主要传统已不再有关联。
媒体评论
锐利、精练,充满哲学研究的激情,朱莉娅·安纳斯的这本导论在叙述与古希腊及古罗马相关的内容时,大胆突破按时间顺序行文的传统写作方法,直接切入人类问题的核心,涵盖范围从理性与激情的关系到真理的客观性。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展开叙述。
——芝加哥大学 玛莎·纳斯鲍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