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唯识论(十力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唯识论(十力丛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9.28 4.4折 66 全新

库存1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十力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071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26486817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马一浮序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性与天道,岂有二哉?若乃理得于象先,固迥绝而无待;言穷于真际,实希夷而难名。然反身而诚,其道至近 

绪言

本书拟为二部,部甲曰《境论》。所量名境,隐目自性,此中境者,以所量名,隐指自性而名以境故。自性即实体之代语,参看本书《明宗》章注。不斥言体而云境者,对量论说,此是所量故。然只是将自家本来面目推出去说为所量耳。自性离言,本非言说可及。假兴诠辨,故有《境论》。部乙曰《量论》。量者,知之异名。量境证实,证实者,证得其实故。或不证实,应更推详,量为何等,其证实与不证实所由分者,应更致详于量底本身为何。故次《量论》。

书中用自注,以济行文之困。或有辞义过繁、不便分系句读下者,则别出为附识,亦注之例也。每下一注,皆苦心所寄,然时或矜慎太过,失之繁琐。又间用语体文,期于意义明白。注文不能务为高简,恐反失用注之意也。

本书于佛家,元属创作。凡所用名词,有承旧名而变其义者,旧名,谓此土故籍与佛典中名词,本书多参用之,然义或全异于旧,在读者依本书立说之统纪以求之耳。如恒转一名,旧本言赖耶识,今以显体,则视旧义根本不同矣。此一例也,余准知。有采世语而变其义者。世语谓时俗新名词。自来专家论述,其所用一切名词,在其学说之全系统中,自各有确切之涵义而不容泛滥,学者当知。然则何以有承于旧名,有采于世语乎?名者公器,本乎约定俗成,不能悉自我制之也。旧名之已定者与世语之新成者,皆可因而用之,而另予以新解释,此古今言学者之所同于不得已也。

本书才成《境论》,而《量论》尚付阙如。《境论》创始于民十之冬,民国十年,省称民十。后皆仿此。中间易稿无数,迄今始为定本,历时几十有一年。世变日亟,疾病交摧,十年来,患脑病、胃坠,常漏髓,背脊苦虚,近方有转机。《量论》欲赓续成之,亦大不易。谈理一涉玄微境地,非旷怀冥会,不能下笔。述作之业,期于系统精严,又非精力不办也。

《境论》初稿,实宗护法,民十一授于北庠,才及半部。翌年,而余忽盛疑旧学,于所宗信极不自安,乃举前稿尽毁之,而《新论》始草创焉。余于斯学,许多重大问题,常由友人闽侯林宰平志钧时相攻诘,使余不得轻忽放过,其益我为不浅矣。

《境论》文字,前半成于北都,后半则养疴杭州西湖时所作。十年病废,执笔时少,息虑时多,断断续续,成兹《境论》,故文字精粗颇有不一致者。自来湖上,时与友人绍兴马一浮浮商榷疑义,《明心》章多有资助云。《明心上》谈意识转化处,《明心下》不放逸数,及结尾一段文字,尤多采纳一浮意思云。

此书评议旧义处,首叙彼计,必求文简而义赅,注语尤费苦心。欲使读者虽未研旧学,亦得于此而索其条贯,识其旨归,方了然于新义之所以立。



导语摘要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立刻在学界和佛教界掀起轩然大波。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马一浮作序并题签。另一方面,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群起而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量者,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十力其书进行系统破斥。熊十力随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 

      《新唯识论》先后有三个版本,*早是用文言文写成。1938年起熊十力与学生一道将《新唯识论》改写成白话文,至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第二个版本。因第二版本原先是为英译本做准备,加之正值抗战颠沛流离,熊十力对此本的文字不甚满意,于是又从1951年底开始对语体文本进行删改,1953年印出,称为“壬辰删定本”。本书将文言文本、壬辰删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读者互相对照理解。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目录

(


  / 2


    / 5


  / 7



  / 9


  / 12


  / 32


  / 42


  / 55


  / 57


  / 62


  / 81


(


  /  110


  / 111


  / 113


  / 126


  / 127


  / 129


  / 129


  / 136


  / 149


  / 164


  / 186


  / 186


  / 211


  / 233


  / 233


  / 253


  / 279


  / 279


  / 300



内容摘要

      熊十力一生心无旁骛,潜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选一本书作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识论》。熊十力曾从学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举荐,应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为北京大学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在主讲《唯识学概论》和撰写讲义的过程中,对于佛教唯识学发生怀疑,不断改写旧稿,乃至另起炉灶写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新著,改称《新唯识论》。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立刻在学界和佛教界掀起轩然大波。蔡元培、马一浮等人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马一浮作序并题签。另一方面,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内学院师友群起而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量者,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十力其书进行系统破斥。熊十力随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 


      《新唯识论》先后有三个版本,*早是用文言文写成。1938年起熊十力与学生一道将《新唯识论》改写成白话文,至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第二个版本。因第二版本原先是为英译本做准备,加之正值抗战颠沛流离,熊十力对此本的文字不甚满意,于是又从1951年底开始对语体文本进行删改,1953年印出,称为“壬辰删定本”。本书将文言文本、壬辰删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读者互相对照理解。


主编推荐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精彩内容

章明宗

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宇宙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

译者按: 本体非是离我的心而外在者,因为大全大全谓本体,此中大字不与小对。不碍显现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

!

又按: 本体非是理智所行的境界者,熊先生本欲于《量论》广明此义,但《量论》尚未能作,恐读者不察其旨,兹本熊先生之意而略明之。学问当分二途: 曰科学,曰哲学。科学根本从实用出发,易言之,即从日常生活的经验里出发,科学所凭藉以发展的工具便是理智,这个理智只从日常经验里历练出来,总要将一切物事看作是离吾心而独立存在,常向外追求不已,科学此种态度决不容改易。哲学自从科学发展以后,则其范围日益缩小,究极言之,只有本体论属诸哲学范围,除此以外几乎皆是科学的领域。虽云哲学家之遐思与明见不止于高谈本体,而其知周万物,尝有改造宇宙之先识,并变更人类许多谬误思想,以猛趋于日新与高明之境,哲学思想本不可以有限界言,然而本体论究是阐明万化根源,是一切智智,一切智中上之智,元为一切智之所从出,故云一切智智。与科学但为各部门的知识者自不可同日语,则谓哲学建本立极只在本体论,是说极成。然从来哲学家谈本体,未免戏论纷然,其根本谬误即在其恃理智以向外推求而不曾反诸自心,这个道理要待本论全部讲完才会明白。熊先生说,吾人之理智作用总认为有离吾心而独在的物质宇宙,因此,推求宇宙本体不外两种结果: 其一只是把本体当做外在的东西来胡乱猜拟,其次便走入否认本体一路。先生以为科学、哲学原自分途,科学所凭藉的工具即理智,拿在哲学的范围内便不可亲证本体,此是先生坚决主张。然先生说本体不可以理智推求而得,并非陷于不可知论,其说在性智与证量,先生欲于《量论》详之,兹不及谈。

?

量智是思维和推度与简择等作用,能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故,名为量智,亦名理智。此智元是性智的发用,而卒别于性智者,因为性智作用依官能而发现,即官能得假之以自用。此中得者,言其可得,而非定然。若官能恒假性智以自用,即性智恒不得显,无此理也。人生在实际生活中,恒以官能为向外追求之工具,故所谓五官,实皆向外攻取之利器。此五种利器,乘乎性智之流行,而即假藉其灵明以逐取乎物、分别乎物、运用乎物,由此积习日深日精而成功后起之一种明锐势用,所谓量智是已。性智为本来固有,犹阳明所谓良知,而量智却是习之所染,故云后起。性智贞明,贞明见《易系辞传》,明者

!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