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7.09 3.7折 ¥ 46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日】茂木健一郎 后浪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10825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26470750
上书时间2024-11-01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著者简介
茂木健一郎 ,1962年生于日本东京。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职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现任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2005年,凭借《大脑和假想》(新潮社)一书,荣获第四届“小林秀雄赏”。2009 年,凭借《由此开始前往所有的地方》(筑摩书房)一书,荣获第十二届“桑原武夫学艺赏”。另著有《不输于人工智能的大脑》(日本实业出版社)、《脑与感质》(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成为实干者!“立即行动脑”的培育方法》(学研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译者简介
杨晓钟,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中日词汇比较。多次赴日进修:于1988年11月—1989年10月任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非常勤讲师;2001年9月—2002年9月为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访问学者;2005年4月—2006年3月任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副教授。主要译著有:《人类性格科学论》《人事革命》《健康术》等。
张阿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级日语笔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人文科学
哲学.........................2
历史学.......................15
宗教学....................... 24
语言学........................31
心理学........................40
精神分析学....................48
文化人类学....................52
神话学........................60
民俗学........................64
考古学........................69
社会科学
政治学....................... 80
经济学....................... 88
社会学....................... 96
法学..........................104
教育学........................113
统计学........................122
企业管理学....................129
自然科学
物理学.........................138
生物学.........................147
化学...........................154
数学...........................162
医学...........................170
工程学.........................179
信息工程学.....................188
航空航天工程学.................192
地理学.........................196
文化艺术
文学...........................204
近代日本文学...................213
建筑...........................221
近代日本建筑...................230
音乐...........................238
美术...........................247
电影...........................256
日本电影.......................264
摄影...........................273
日本摄影.......................279
人名索引........................287
出版后记........................290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著者简介
茂木健一郎 ,1962年生于日本东京。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职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现任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2005年,凭借《大脑和假想》(新潮社)一书,荣获第四届“小林秀雄赏”。2009 年,凭借《由此开始前往所有的地方》(筑摩书房)一书,荣获第十二届“桑原武夫学艺赏”。另著有《不输于人工智能的大脑》(日本实业出版社)、《脑与感质》(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成为实干者!“立即行动脑”的培育方法》(学研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译者简介
杨晓钟,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中日词汇比较。多次赴日进修:于1988年11月—1989年10月任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非常勤讲师;2001年9月—2002年9月为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访问学者;2005年4月—2006年3月任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副教授。主要译著有:《人类性格科学论》《人事革命》《健康术》等。
张阿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级日语笔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哲学 ·Philosophy·
哲学的起源
从神话世界迈向“逻各斯”理性世界,诸学科之母——古希腊哲学。
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其中sophia 是名词,指智慧,philein 是动词,指爱和追求,哲学(philosophy)意即爱智慧,因此在古希腊,所有的学问都可以被称为哲学。初,一些古希腊思想家开始反思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他们经过新一轮的探索和思考,对世界做出了理性统一的解释,由此产生了早的学问。古希腊人将这种理性和统一性称之为“逻各斯”。逻各斯原始的含义是“拢集”(采集和聚拢,以便妥善庇护和保存)受逻各斯的影响,世界在同一个理性的秩序下运转。后来,逻各斯也开始指“逻辑”或“逻辑学”。
从神话和感性的束缚中脱离出来的古希腊人,开始争论自然是永恒不变的还是运动变化的。在爱奥尼亚地区(现在的土耳其)出现了西方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泰勒斯认为水是不变的本体,是万物的始基(始基:万物的根源或基本)。这一追寻万物之源的问题,拉开了人类从哲学视角审视世界的大幕。
而毕达哥拉斯则认为“数(数的法则=逻各斯)”是万物的本原,到这里,事物与思维才被完全区分开,思维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这一西方哲学的基础开始萌芽。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流变”,这一观点随后被智者学派所接受,而与擅长辩论术的智者学派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则追寻“向上的生活”,他运用“问答法”使人“自知无知”,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的弟子、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对世界(自然)的“变化”与“静止”进行了理论化和体系化的阐释。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亚里士多德批判性地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主张,认为“形式”是事物不变的本质,“物质”与“意识”,“实在”与“理念”,“感性”与“理性”,在之后的西方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元论”就此成立,成为了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都是苏格拉底所追寻的“善”,也就是坚持以理性的方式认识世界。
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思想结合的产物,在这一时期,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
古希腊哲学经过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终与中世纪的官方意识形态基督教合流,形成了中世纪哲学。基督教用神的超越性冲淡了希腊哲学认识论中的理性色彩,认为神才是无限而永恒不变的超越存在,希伯来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两大源头。
从希腊化时代到罗马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是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这一时期的哲学与古希腊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有一些相似之处,伊壁鸠鲁倡导“快乐主义”,斯多葛学派则认为全体人类都应该遵守“神明律法”。
随着基督教在整个罗马帝国迅速传播,神秘主义开始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流行开来,以普罗丁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对构建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产生了巨大影响。普罗丁进一步发挥了希腊哲学的神秘主义思想,他认为神也就是“太一”,是万物的起源。在中世纪,哲学终成为了神学的婢女。
早期基督教教会的神父们确立了基督教神学,其思想被称为“教父哲学”。其中,奥古斯丁教父构建了基督教神学体系的思想基础,并且确立了之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教义。随后,基督教神学的完成者托马斯·阿奎那,终成功将被伊斯兰文化圈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教义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托马斯·阿奎那所建立起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体系对之后的中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Schola这个词原本是闲暇的意思,自中世纪开始指在学校里研究形成的神学。经院哲学认为信仰与理性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哲学是对上帝存在的理性论证。
然而,随着经院哲学的发展,在其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即发生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重大争论——“共相争论”。唯名论的代表人物奥卡姆强调直观和感觉认识的重要性,他倡导“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奥卡姆的剃刀”,这一思想终成为了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的重要来源。
近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笛卡尔的二元论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形成了近代世界观。
弗朗西斯·培根被称为“近代哲学的先驱者”,而笛卡尔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哲学之父”。帕斯卡尔对笛卡尔提出质疑的时代,也是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时代,出现了诸如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从之前亚里士多德式的关注“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中脱离出来,开始探寻事物间的普遍规律。笛卡尔为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哲学引导。
笛卡尔创立了“心物二元论”的近代哲学体系。他认为心灵和物体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对物体间关系的清晰认识就是数学的、物理的以及科学的思考。然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在说明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时,陷入了困境:既然心灵与物体是两种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实体,又如何解释身心之间显而易见的相互关系呢。毫无疑问,将“物质”与“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感觉,虽然之后的英国经验论指出了感觉所发挥的这一重要作用,然而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里,片面地夸大感觉的相对性,从而贬低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因此,笛卡尔的二元论始终是一种彻底的唯理主义认识论。
大陆唯理论的另外两位代表人物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试图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缺点。
斯宾诺莎认为“自然内在的能动性”是的实体,“思想”与“广延”作为实体的两个属性是彼此独立,互相平行的,即“心物平行论”。莱布尼茨则主张世界是由不可分的单子构成的,世间万物的流动变化来自于构成事物的元素——单子的差别与变化。在莱布尼茨看来,每一个单子之所以能与其他单子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宇宙秩序,这是因为上帝在创世之初,已把每个单子的全部发展过程安排好了,即所谓的“前定和谐”。
大陆唯理论认为知识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而英国经验论则主张经验才是知识的来源。约翰·洛克和休谟对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感觉经验上的, 我们因为能观察所知觉到的外部客观事物, 能观察所知觉、所反省到的内部的心理活动, 所以人的理解才能得到思想的一切材料。然而,如果固守感觉经验的立场,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经验论在知识的真理性问题上,由于其自身的矛盾钻进了认识论的死胡同。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对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的调和,康德再次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进行了思考,重新考查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和界限。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20世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