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声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父亲的声音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5.39 6.3折 56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传荣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2922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5578984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父亲的声音》为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怀念父亲之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

书中怀念父亲,同时怀念父亲的友朋: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倪征燠、那志良、庄尚严、冯华等诸位先生,并由此构成那个时代旧式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十分精彩。

朱氏一族,文脉流传清晰,长于金石碑帖的精鉴和收藏,到朱家溍先生一辈,将收藏的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大型木器全部捐赠国家。本书即以文物为线,以从事文物工作的各位先生为点,以故宫为背景谱织出一幅微缩的关于中国文化、文物、文人的中国式文人情调的织锦。

书中诸位先生长期为读者所关注,其中冯华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以故宫文物为素材编撰了5辑故宫日历,即为今天大热的故宫日历的蓝本,冯华先生确立的体例,让这本日历带有很强的学术考证的意味。

此书所涉事件中故宫成立前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工作、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是本书在对亲人抒怀的同时又一个阅读的一个亮点。



目录

辑一


一个称职的博物馆工作者
好老师启功先生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隔海故人来
故园乔木
国之良干—有关吴仲超院长的记闻
冯华先生
父亲的诗
遗爱长留天地间
父亲的声音

辑二
岁月驱驰
《霸王别姬》的见与闻
我所知道的《刀会》
东京审判之外的倪征燠先生
明月何曾是两乡
想起了马连良

辑三


善承嘉锡,毋坠世守
欧斋墨缘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一张合影
也是按语
入宝山之路
辨认故宫的历史
怀人天气日初长

辑四
故家旧事
遥远的咸宁
与吃相关的事


得意缘
我家的词典

后记



内容摘要

《父亲的声音》为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怀念父亲之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


书中怀念父亲,同时怀念父亲的友朋: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倪征燠、那志良、庄尚严、冯华等诸位先生,并由此构成那个时代旧式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十分精彩。


朱氏一族,文脉流传清晰,长于金石碑帖的精鉴和收藏,到朱家溍先生一辈,将收藏的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大型木器全部捐赠国家。本书即以文物为线,以从事文物工作的各位先生为点,以故宫为背景谱织出一幅微缩的关于中国文化、文物、文人的中国式文人情调的织锦。


书中诸位先生长期为读者所关注,其中冯华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以故宫文物为素材编撰了5辑故宫日历,即为今天大热的故宫日历的蓝本,冯华先生确立的体例,让这本日历带有很强的学术考证的意味。


此书所涉事件中故宫成立前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工作、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是本书在对亲人抒怀的同时又一个阅读的一个亮点。



精彩内容
 一个称职的博物馆工作者父亲去世后,《中国博物馆》的编辑来电话,希望写一点我的父亲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经历,无论从父女还是从同事的关系,这都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粗活细活都能干的现代青年父亲大学将要毕业时,以为自己对学校以外的事情基本上是无知,最好能留在系里,做些抄抄写写的杂事,或是在中学里教教历史、国文,还算胜任。及至毕业,逃离沦陷的北平,到了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却做了他意想不到的粮食部门的所谓“专员”,每日工作是完全不着头绪的公文往来。回想大学里受过的国文教育,尽是汉魏六朝或是唐宋八大家,不论是散文,还是骈文,似乎都与眼前的公文拟稿不生关系。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才知道调出档案,从存稿中学会了自己所需要知道的事。生疏的事很快变得非常熟悉了。
1943年,趁着重庆冬季雾天,没有敌人飞机轰炸,故宫博物院决定在市区两路口,当时的中央图书馆举办一次短期展览。参加展览的文物共八十箱,均为1934年参加伦敦艺展的中国古代名画。父亲被借调来当临时工,这件事让父亲空前地高兴。因为祖父收藏很多文物,父亲从幼年起对文物耳濡目染,到十几岁时就随着祖父每日接触金石书画。卷、轴、册怎样打开收起,铜、瓷、玉如何拿起放下,都和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熟悉。当然,作为正式工作参加毕竟是第一次,感觉和小时候参观,以及在家里保存文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首先是从南岸海棠溪故宫博物院把八十箱文物一车一车地装上汽车,开到两路口中央图书馆,再一车一车地卸。卸下来穿上杠绳,两人一箱,走上若干层台阶,抬进临时的库房安顿下来。然后打扫陈列室,抬陈列柜,擦玻璃等。一系列卖力气的事情做完,才能坐下来,照着目录写陈列品名卡片。打开箱子,搬出卷、轴、册陈列起来。一边工作,一边欣赏,这时候的享受真是无法形容。展览期过去,收、装、抬又是一个很大的体力劳动过程。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这一段在故宫工作的最初经历,父亲都是那么高兴、自豪,高兴是从此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自豪则是因为此间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马衡先生,父亲称之为“马老伯”的嘉许,叫做“现代的青年需要这样,粗活细活都能干”。
父亲坦言,并没有体力劳动的习惯和爱好,不过遇上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怀着一种好胜的心情去完成,所以不觉得苦。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从四川回到北平。正式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一切条件、环境和抗战时期不同了,但熟悉的文物工作中生疏感仍然时有出现。
在参加“提集”、“编目”、“陈列”、“库房整理”等工作时见所未见的文物很多,既是工作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