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审美教育12讲 大夏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文审美教育12讲 大夏书系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3.66 5.6折 42 全新

库存2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芳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266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5576817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核心素养引发语文界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的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被淡化忽略而变得广受关注。语文名师熊芳芳基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从丰富审美体验、激活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思维、完善审美个性、提升创美能力等方面,梳理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延伸课堂对接生活,从日常生活审美、社会生活审美、影视艺术审美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路径与措施,*终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美。

商品简介

在核心素养引发语文界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的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被淡化忽略而变得广受关注。语文名师熊芳芳基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从丰富审美体验、激活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思维、完善审美个性、提升创美能力等方面,梳理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延伸课堂对接生活,从日常生活审美、社会生活审美、影视艺术审美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路径与措施,*终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美。

作者简介
熊芳芳,“生命语文”全国首倡者,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读点等人,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已出版《生命语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语文不过如此》等七部专注,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者,《教育家》《中国教师》等杂志对其做过人物专访和深度报道。多次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应邀赴新加坡及国内各地讲学400余场。

目录
目录序一 语文的芬芳/1序二 “教我灵魂歌唱” / 5前言  从“以丝播诗”到“巴洛克”/13第1讲  审美教育综述审美教育本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当教育的审美功能被消解,主体也会随之被消解,因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藉审美之途来安顿主体的此岸生存。一、审美教育的诞生与中西比照 / 3二、近代美育的发展与概念内涵 / 6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 10第2讲  解读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需要交流和共鸣的,它期待着阅读主体的感同身受,每一位阅读主体对于审美意象的理解与接受都是一种再创造,一种创造性还原。一、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 16二、解读散文中的意象 / 23三、解读小说中的意象 / 27四、解读戏剧中的意象 / 30第3讲 丰富审美体验应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个体生命要发展,就必须有丰富的体验。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历程。一、直觉体验 / 38二、认同体验 / 40三、反思体验 / 43第4讲 激活审美情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观照时,情感的力量促使读者欣赏生命之美,领悟生命之思,感受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也促进读者自身的生命成长。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从涵育主体心灵、丰富主体情感出发。一、情境的精心营造 / 50二、提问的巧妙设计 / 51三、文本的深度解读 / 52四、材料的类比拓展 / 54五、活动的创意策划 / 56第5讲 文学语言鉴赏破译文学文本的语言密码,实质上就是追寻作家的情感轨迹,解读作家的“自我意识”,并与之碰撞共鸣,交流融合。文学语言是创作主体言语活动的诗性结晶,带有审美的特质。一、探究语言规律 / 63二、选择教学方法 / 84第6讲 培养审美思维审美思维是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所作出的能动反应。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思维是文学阅读和文章写作的一种理解和认知方式,是内化了的个体精神图式。一、知识与感悟——审美经验的生长 / 97二、理式与判断——审美规律的习得 / 101三、词语与言说——审美情感的演绎 / 108第7讲 完善审美个性个性是个体生命的本质所在,是独立的人格、独特的生理心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个体生命都是专享的,不可替代的。审美个性的参差多态正是人类幸福的本源。一、偏见与明识 / 114二、自由与 / 116三、独立与和谐 / 121第8讲 提升创美能力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更要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养护心灵的敏感性 / 126二、尊崇心灵的自发性 / 128三、保持心灵的性 / 130四、提升心灵的交互性 / 132五、促进心灵的整合性 / 133第9讲 文学经典审美那些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有个性化和原创性艺术技巧的经典作品,具有持续可读性,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表现形式,文学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是快餐读物无法媲美的。一、对人性的忠诚度 / 135二、对个体的关注度 / 137三、与道德的距离感 / 138四、对文化的理解度 / 140五、对时代的超越性 / 142六、对现实的干预性 / 144七、对主题的包容度 / 146第10讲 日常生活审美尼采曾大声疾呼:“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如果日常生活缺失了审美,或者说如果我们不善于把日常生活转化为审美现象,我们的生存世界就会变成一地鸡毛,令人厌倦麻木,毫无生机动力。一、日常生活审美之必需 / 150二、日常生活审美之可能 / 152三、日常生活审美之方法 / 156第11讲 社会生活审美社会生活审美和文学艺术审美是不一样的(前者注重“善”,后者注重“美”),社会生活审美和日常生活审美也不一样(前者注重“关系”且有普适性的价值标准,后者个体多元并存且没有普适性的价值标准)。一、献身伦理 / 162二、热爱劳动 / 164三、享受交往 / 165四、善待缺陷 / 167五、拥抱偶然 / 168六、承担使命 / 170第12讲 影视艺术审美影视欣赏进入语文课堂并非标新立异,甚至不是他山之石——影视艺术本身就与语文密不可分。优秀的影视作品能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带给学生强烈而丰富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一、画面审美 / 176二、叙事审美 / 184三、人物审美 / 190四、情蕴审美 / 192五、台词审美 / 195

内容摘要
在核心素养引发语文界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的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被淡化忽略而变得广受关注。语文名师熊芳芳基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从丰富审美体验、激活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思维、完善审美个性、提升创美能力等方面,梳理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延伸课堂对接生活,从日常生活审美、社会生活审美、影视艺术审美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路径与措施,*终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美。

主编推荐
熊芳芳,“生命语文”全国首倡者,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读点等人,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已出版《生命语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语文不过如此》等七部专注,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者,《教育家》《中国教师》等杂志对其做过人物专访和深度报道。多次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应邀赴新加坡及国内各地讲学400余场。

精彩内容
序言语文的芬芳熊芳芳又要出版新书了。她索序于我,我婉言回绝再三,但她不依不饶。我告诉她,我只为新教育老师写序。她说,她也是在新教育阵营中成长起来的。我告诉她,我真的不懂语文。她说,我的“阅读改变人生”就是“最语文”的。总之,我有多少理由回绝,她就有更多理由坚持。我不再坚持。我暗中想用拖延的办法不了了之。她也不动声色,隔三岔五告诉我:书稿的PDF文件给我发来了;于漪老师的题词到了;潘知常先生的序言写好了;哪里有新教育的公益培训,她想做志愿者……我心知肚明,她是“打迂回战”。不得已告诉她,文债甚多,需要一点耐心。她告诉我:等。我只好让步。我不再坚持,主要是被她感动了。我知道,在语文教学界,她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名师了。她的著作已经很多,从《生命语文》《语文不过如此》《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到《高考微作文》《高考大作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都是不小的部头,于漪、孙绍振、曹文轩、王开岭、王尚文、潘知常、潘新和、刘亮程等知名学者都为她的著作写过推荐文字,也不缺我这一篇。她的荣誉也已经很多,从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靠前教改新星”,到百度优课年度优秀讲师、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等等,也不需要我更多地赞誉。我不再坚持,也是因为在看了她的书稿以及潘先生的序言之后,的确有些话要说。我对语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仅因为在中小学就特别喜欢语文课,更因为语文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学校只能够开一门课,最应该保留什么科目呢?我自己的答案是语文。因为,语文是离生活与生命最近的科目。新教育主张,让知识与师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深刻的共鸣,语文是最能够也最应该做到的。熊芳芳的第一本书《生命语文》出版的时候,我题写了“生命语文”四个字放在扉页。当时我就想问,为什么不叫“生活语文”呢?是不是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和专家,总觉得生活是肤浅的、琐碎的,生命才是高雅的、珍贵的呢?语文的工具性天生就比语文的人文性低一等吗?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育的最基础功能,不是实现人文性最直接、最便捷的路径吗?我曾经说过,语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把听说读写的事情做好。因为,语文首先就是要把语言和文字、文学的根底夯实。听说读写虽说是工具性的,但哪一样同时又不具有人文性?现在的语文是不太管“听”这件事情的。其实,“听”恰恰是一门大学问。儿童最初就是依靠“听”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交流。用心聆听,把握要领,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听”,是对人的尊重。现在许多人与人交流时心不在焉,或者看手机,或者旁若无人地讲话,这些当然也是违背基本的“审美”要求的。现在的语文也是不太管“说”这件事情的。甚至,我们许多学校经常不允许孩子随便说,不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主张。其实,“说”也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陈述自己的故事,如何根据不同情景、不同对象及时调整自己“说”的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说”,是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也是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基础。新教育有一些相关课程,如“听读绘说”等,都是把“说”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特别给予关注的。其实,说得精彩,本身也是一种美,与语文教育的审美也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现在的语文开始关注“读”了。一方面是书香校园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与高考改革更加重视阅读有关。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离阅读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距离,无论是阅读内容还是阅读方法的研究都是非常不够的。语文教育也更多的是教大家深耕范文、精读课文、反复练习,对于真正的广泛阅读、自由阅读、整本书共读等问题,关注还是非常不够的。只有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仍然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才能算是阅读教学的真正成功。阅读当然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主要是通过阅读来汲取营养的。现在的语文对“写”的重视,基本只是围绕考试展开。如果仅仅把“写”与考试联系起来,或者仅仅把写作视为人文学科的事情,便大大窄化了“写”的内涵,缩小了“写”的功能。我曾经说过,写作的人,是文字的魔术师,是伟大的观察家,是深刻的思想者,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培养,离开了写作,恐怕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很赞同熊芳芳所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以谋求人类自身的幸福为目的。新教育实验的宗旨,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但是,我不赞成把语文教育的手段、工具、载体,跟情感、内容、意义分而言之。语言与文字、文学,与思想、价值、情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从听说读写这四种最基本的能力做起。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做实了,做深了,自然会“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自然会让我们的孩子抵达理想的彼岸。其实,向善、求真、审美并不只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所有教育的共同指向。熊芳芳是一位学者型语文教师。我看过她的读书清单,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涉及哲学、美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所以,她的著作总是能够条分缕析,把握问题的本质,追溯事物的本源,总是力求情理交融,具有审美的魅力。当然,熊芳芳不是一个学究。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与她对理论的热爱相比毫不逊色。在苏州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去过她所在的学校,多次与她教的学生交流。尤其是她教授的内地新疆班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苏州新区一中时的学生、北京大学的达吾力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中,从3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全国12强。她的学生对她的语文教学也介绍得如数家珍:她经常将学生的作品按专题汇编成册,设置阅读导航,供班与班之间交流;或为优秀作文配上音乐、图片,制成PPT,在全班播放评讲;或把学生作文当中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打印出来,编辑成精彩语录进行展示……读过熊芳芳的好几本书。有的书更接近学术著作,如大家手中正在阅读的这本;有的书更注重应用实战,如她的《高考微作文》和《高考大作文》。她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梭而行,但无论是哪一种书,都能够让人感觉到她对语文的爱,对生命的爱。正是由于这种爱,在她的语文教育中,在她的语文课堂里,语文是有味道的,是满满的清香与芬芳。感谢熊芳芳,让更多孩子感受到了语文的芬芳。朱永新于北京滴石斋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初稿,9月13日改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