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9.69 3.9折 ¥ 2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商鞅 著;谦德文化出品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60496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5352463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更法
垦令第二
农战第三
去强第四
说民第五
算地第六
开塞第七
壹言第八
错法第九
战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权第十四
徕民第十五
刑约第十六
赏刑第十七
画策第十八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商鞅(约前390—前338),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人,姬姓公孙氏,又称为卫鞅、公孙鞅。因其在魏国与秦国之间的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少好刑名之学”,逐渐形成了“以法治国”的认知。商鞅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那里担任中庶子一职,很得公孙痤赏识。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公孙痤病重时,曾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他“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并劝谏说“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但是魏惠王认为公孙痤病入膏肓、语无伦次,并没有理会他的意见,所以商鞅既没有得到重用,也没有被杀,被“闲置”了起来。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想要一展抱负的商鞅便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随即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想要在国内实行变法,在召开朝会商议的过程中,主张变法的商鞅便与旧贵族之间有一番争论,他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鞅的思想为实行变法作好了理论准备。同一年,商鞅在秦孝公的命令下颁布《垦草令》,揭开了全面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在秦国全面成功实施之后,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在秦国国内实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采纳商鞅深化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影响的建议,迁都咸阳,并命商鞅在国内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烧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上,改革了秦国的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乃至于民风民俗,同时也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做法,促进了国家粮食的储备及国力的恢复;在军事上,商鞅制定的严苛刑罚以及奖励耕战的做法,让秦国的军队风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变法,商鞅将一度被“以夷狄视之”的秦国带入了富裕强大国家的行列。
然而,商鞅的变法大大触动了秦国权贵的利益,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公子虔等贵族诬陷商鞅“欲反”,商鞅一路逃亡,还曾经发兵抵抗,但终寡不敌众,在郑国黾池战败身亡。其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尽管商鞅死去了,但他所施行的新法却并未被废除,商鞅曾经提到过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敌;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商鞅的评价褒贬不一。赞同的如秦朝李斯,他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反对他的如西汉贾谊,他则认为“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史记》作者司马迁也对他有两面的评价,正面的说他“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负面的则说他“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而唐代的杜甫,也在其诗中说“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以此抱怨其执法过于严苛;北宋王安石也感叹“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商鞅这千古的功与过,是与非,自有后人来评说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