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1.48 4.6折 ¥ 69 全新
库存540件
作者黄寿祺,张善文 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7902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25323553
上书时间2024-11-01
“羣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這部奇書的思想光華,是通過神秘的“占筮”外衣,煥發出恍惚窈冥的象徵色彩:它那蘊蓄豐富的變化哲理出現之際,人們對之旣嚮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繫辭上傳》)。隨著歷史的推進,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之後,學人對《周易》的認識逐代加深,易學著述層出不窮,然而,同時産生的種種撲朔迷離的猜測、附會之說卻也多得令人眼花繚亂,遂使本屬“玄學”的《周易》思想被塗上一重又一重“幻想和奇想”的“附加色”。尙秉和先生有感於這一情狀,慨而歎曰:“多者《易》解,難者《易》解,苟非眞知灼見之士,爲揚搉其是非,釐訂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哉?”〔
處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在辨析舊說的基礎上,科學地發掘這部古老的哲學著作的眞正價値,品評、確立其在中國哲學史、世界文化史上應有的地位。當然,進行這項工作的首要步驟,是先須正確地理解易學硏究中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如《周易》的創作過程、時代背景、命名之義、經傳大旨,以及歷代易學的源流派別、今天應當採用的硏究方法等。這些問題雖有種種成說,卻多數未臻一致。筆者固不敢輒論前賢是非,謹就見識所及,採摭可取的說法,在簡述《周易》經傳基本內容的同時,結合上述問題略作分析,以期有助於讀《易》、硏《易》者探索打開易學大門的初途徑。
“經”部分的創作過程經歷三大階段:陰陽槪念的産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三者均是遵循“觀物取象”的創作原則。
“經”文。
“經”部分的創作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陰陽槪念的産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
“陰”、“陽”槪念的形成,是古代人們通過對宇宙萬物矛盾現象的直接觀察得出的。朱子云:“盈乎天地之間,無非一陰一陽之理”(《朱子大全•易綱領》),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晝夜、炎涼、上下、勝負……幾乎生活環境中的一切現象都體現著普徧的、相互對立的矛盾。根據這種直感的、樸素的觀察,前人把宇宙間變化萬端、紛紜複雜的事物分爲陰、陽兩大類,用兩種符號表示:陰物爲“ ”,陽物爲“ ”。爲什麽用這兩種符號(而不是別的符號)來象徵陰陽呢?人們曾作過各種猜測,或以爲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徵,或以爲是龜卜兆紋所演化,或以爲是古代用於占筮的兩種竹節的象形,或以爲是取用上古“結繩”時代“有結”、“无結”的形態等等〔
“畫”,每三畫疊成一卦,出現了“八卦”(《周禮》稱爲“經卦”)。八卦各有不同的名稱、形式,分別是: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八卦的取象,已經從陰陽二畫對事物的廣泛象徵,發展到對自然界八種基本物質的具體象徵。這八種基本物質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在後來的《易》理演繹和《易》筮運用的過程中,八卦的卦象又不斷擴展增益,可以分別象徵八種類型的諸多物象,《說卦傳》所舉象例,卽可見其槪略。以八卦與陰陽二畫相比較,兩者的創立,有一個共同點:均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後又作爲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徵符號。《繫辭上傳》對八卦創製作了較爲明白的說明: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觀物取象”的創作特徵。其中所“觀”之“物”,乃是自然、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所“取”之“象”,則是模擬這些事物成爲有象徵意義的卦象。如乾爲天、坤爲地等卽是。此後,八卦兩兩相重,出現了六十四卦(《周禮》稱爲“別卦”),卦各六爻(重卦中的陰陽畫即稱爻),並産生了解說六十四卦所寓哲理的卦爻辭。此時,《周易》“經”文全部創成,其獨具體系的哲學思想已趨成熟。
“觀物取象”思維方式的産物。例如, 爲《晉》卦(“晉”意爲“進長”),卦形是坤下離上(地在下,火在上),擬取太陽從東方大地升起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上進、成長之時的發展規律;與之相對的, 爲《明夷》卦(“明夷”意爲“光明殞滅”),卦形是離下坤上(火在下,地在上),擬取太陽從西方大地落下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光明轉向黑暗之時的變化情狀。很明顯,它們都以擬取物象來喻示事理。至於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也各具其象。如 爲《乾》卦,卦形是由完全相同的六個陽爻“ ”組成,但每爻各自象徵著不同的義理。以上下兩爻爲例:下爻(初九)“ ”,爻辭曰“潛龍勿用”,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潛伏水底、養精蓄銳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以剛健氣勢崛起之初,必須積蓄力量,創造條件,不可輕易盲動;上爻(上九)“ ”,爻辭曰“亢龍有悔”,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激昂飛騰而飛得太高太猛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剛健過甚、發展超過一定限度,必將走向反面,出現挫折。顯然,這些“爻”都是某種特定的象徵形態,暗示著各不相同的哲理意義。
“《易》象”從隱晦的符號暗示發展爲用文字表述的帶有一定文學性的形象。卦爻辭的表現形式是“假象喻意”,卽擬取人們生活中習見常聞的物象,通過文字的具體表述,使卦形、爻形內涵的象徵旨趣更爲鮮明、生動。如上文所引《乾》卦的兩爻,由於“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這些具體文辭的形象表達,使這兩爻的象徵意義突出地顯示出來了。而每卦的卦辭與六則爻辭,在相互聯繫中,披露了該卦所蘊涵的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哲理。六十四卦相承相受,從六十四種角度分別展示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事理特徵及變化規律——《周易》哲學於是形成了獨特的系統,並深刻地影響著後世的文化、思想而流傳不衰。
...
七、硏究《周易》必須把握一定的方法,今天尤宜運用科學理論品評此書在學術史上的各方面價値。
“傳”解“經”;二是,在硏究中如何劃分現代觀念與古人思想的界限。當時的討論似僅涉及局部範圍,尙未深入展開,故也未能得出全面的結論〔
“本卦”、“之卦”的交變,漢儒解《易》常用“互體”、“卦變”、“卦氣”、“納甲”、“爻辰”、“升降”、“消息”、“之正”等法,王弼《易注》參以老莊哲理,程頤《易傳》貫注著儒家思想,李光、楊萬里援史證《易》,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人對易學硏究方法的不同理解及運用。
那麽,今天我們必須採用怎樣的方法硏究《周易》呢?筆者以爲,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方面要點。
,從源溯流。易學硏究的根本對象是《周易》經傳,故硏究者首須熟習經傳本文,考明《左傳》、《國語》所載古筮例;其次,硏讀漢魏古注(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存多);再次,觀六朝、隋、唐諸家義疏(孔穎達《周易正義》多本六朝義疏);後,參考宋、元以來各家之經說(宋、元人經說多存於《通志堂經解》中,清儒經說以《清經解》、《續清經解》中所收的爲多)。不從古注入手者,是爲迷不知本源。
第二,强幹弱枝。《周易》源本象數,發爲義理,故當以象數、義理爲主幹;外此而旁及者,如涉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乃至現當代科學之說,皆其枝附。不由主幹而尋枝附,是爲渾不辨主客。
“以經解畫,以傳解經;合則是,而離則非。”此說可取。
“象”與“理”的結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辭“象徵”特色的體現。朱熹曰:“《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眞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眞龍。”(《朱子語類》)此所謂“龍”,卽《乾》卦六爻爻辭所取之象,正是用來象徵事物的“剛健”氣質。掌握了“象徵”規律,有利於熔象數、義理於一爐而冶之,可以較完整地挖掘《周易》的內在思想。
“時間”、“空間”觀念,以及導致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等特點。
“數字卦”等,卽是値得注意的材料。
第七,應當重視多學科、多課題相互貫通的比較硏究。《周易》作爲一部早期的哲學著作,其所旁及的內容至爲豐富。如經傳的文學價値、史學價値、美學價値、文字音韻學價値,以及在古代科技史硏究中的價値等,都有認眞發掘的必要。至於《周易》與西方古代哲學的比較,也是頗有意義的一個硏究方向。
Richard Wilhelm
以上所敘,只是我們對《周易》硏究方法中具體問題的大略認識。歷史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硏究方法的不斷更新、完善,《周易》硏究必定能夠出現嶄新的面貌。
——它的各方面價値,需要今天的學術界作出新的、科學的認識,以評定其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諸領域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相信,經過人們的深入硏究、努力闡揚,《周易》豐富的思想內容必將在世界學術之林煥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著者
一九八六年七月寫於福州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作者为福建师大教授黄寿祺(已故)、张善文,均为易学研究专家。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字之六,号六庵,学者称六庵先生。早岁游学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师事行唐尚节之(秉和)、歙县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抗战间南旋闽省,先后执教于国立海疆学校、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文学学会会长、福建诗词协会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等。精硏群经子史,尤深于《易》;通贯诗律,博赡文词。有《群经要略》《易学群书平议》《汉易举要》《楚辞全译》《六庵诗选》等行世。
卷首
前言
讀易要例
易圖述略
譯注簡說
卷一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卷三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卷四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卷五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遯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卷六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卷七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卷八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旣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
卷九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卷十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卷末
主要引用書目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作者为福建师大教授黄寿祺(已故)、张善文,均为易学研究专家。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字之六,号六庵,学者称六庵先生。早岁游学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师事行唐尚节之(秉和)、歙县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抗战间南旋闽省,先后执教于国立海疆学校、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文学学会会长、福建诗词协会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等。精硏群经子史,尤深于《易》;通贯诗律,博赡文词。有《群经要略》《易学群书平议》《汉易举要》《楚辞全译》《六庵诗选》等行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