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8.81 5.8折 ¥ 49.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徐海蛟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8103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5311906
上书时间2024-11-01
自序:一场百感交集的回望
——我的《故人在纸一方》
这是一本写历史人物的散文集子,我企图在泥沙俱下的时光里逆流而上。目光和关怀穿过诸多宏大事件,后落在那些细枝末节上。我用笔将时光的面纱挑开,以写字的手解回忆的结,我知道我终究凭借汉字的古老巫术触动了一些尘封许久的人事,并看清了历史的某些把戏。
在这部分的文稿中我舍弃了对宏大历史的迷恋,也舍弃了没完没了人云亦云的评述。我将话语和心情还给时间里这些原本面目模糊的人物。我企图通过文字铺成的道路,让走失的人找到回归的方式,让他们沿着生命的细节,借助命运留下的蛛丝马迹,在一个黄昏醒来,重新微笑、说话、恼怒、愤慨,重新心绪绵长,重新患得患失。
仰仗于汉语,仰仗于文学神奇的治愈和修复能力,这些史册深处的人物,却消除了中途漫长的隔阂,倒仿佛从未走远似的。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很像我们熟悉的师长、朋友、老邻居的。这些文字成了古老史册间探出的一颗新芽,带有现代人的审美气息、认知习惯,也带有日常视野下朴素的体温和语调。
在洁净的纸上,我讲述了一系列中国故事,只有中国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斯人斯事,只有中国的气候和天象,才能衍生出如此的命运。当然,这些人又反过来成就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他们身上有中国式的斯文,中国式的悲悯,中国式的境遇,也有中国式的风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故园如何更改,这些华夏大地和节气里走出来的人物始终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历史戛然而止的路上,文学乘着轻逸的骏马飞驰而来。
这本书稿里,我尝试用各样的手法来完成一本散文集的叙述,像一个厨师不惜动用了全部的技艺,来做一桌招待故人的菜。有小说的匠心,也掺杂着诗歌的轻灵;有回忆和戏说,也有假设和暗含心思的虚构。当然,这一切都围绕人物的主体事件展开,那些关乎命运的事件,我纹丝不敢动,这是不能由外人更改的,是人的履历。
这本集子,可以看作是一部个人化的心灵史,是一个年轻作者对时间的感知,以及对历史里面诸多悖论的独自思索。当然,这十几万字的文稿,还藏着我对天地间那些坚韧生命的敬畏。过往的人,都像一面面明镜,多少年后,在他们的命运里我们依然能照见自己的样子。
感谢汉字,让时光里的人又重新活了一次。感谢故人,让继续活的人,相信肉身泯灭后,灵魂还将以另外的形式在纸上舞蹈。
2018
跋:光荣的生命路
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对于我三十三岁的人生来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我躺到手术台上,原本年轻而紧致的身体,因为突然闯入的劫难出现了好几个创口。那是腹腔镜手术留下的巨大的缺口,大得可以塞进去一个拳头,我从不敢正视右腰部位的这个口子。
……顺畅的生活突然停了下来,像山涧顺畅的水流被阻断了,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活法,这些年,我走过的那些路,爱过的那些人,做过的那些事,我曾为之竭力奋斗的那些东西,有哪些是值得的?有哪些是一场徒劳?我必须思考这个问题。当我开始渐渐洞悉命运的凶险,开始明白生命并非一帆风顺,像海上行驶的船,随时可能会侧翻。我们如何在各自有限的时间里赢得意义,这应该是所有人的课题,只是,庸常而不痛不痒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忽略这一点。
每个人都有且只有一次人生的旅程,你走上了这条路,就必然错过那条路,究竟怎样度过才是有价值的?寻找答案的时候,我时常想起那些自己笔下的人,尽管他们看起来那么遥远,仿佛已走入了时间深处,只剩一袭空茫的背影,但他们确确实实在这人世火热地生活过,他们爱过、恨过、彷徨过,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固执地追逐过。他们的人生,是不是我生活的镜子?在那里我照见自己的理想主义,照见自己在坚硬现实中的惶惑以及脆弱。他们的人生曾经如此跌宕起伏,而时光大浪淘沙,一切复又安静如墙上的画,书里的字。但他们分明没有走远,我还听到脚步声,还看到他们站在时间的河边感叹命运的拙劣。到秦国去逐梦的韩非,后客死于异国大牢;立功心切,一心想成为名将的李陵后成了大汉帝国的罪人;一生沉浸在预言里的书生金圣叹,后无法洞见自己的命运;梦想着做个读书人的华佗,成了旷世名医;始终无法割舍文人情怀的瞿秋白,踏入了另一条坎坷的路;闻一多为了正义而宁愿献出生命;……这么多隐入历史的人,就像退到幕后的演员,戏已散去,可余音绕梁几千年。谁的人生,都无非是一场戏,你是演员,又是观众,你在台上笑着,又在台下哭着,你为别人的悲喜感叹,别人亦为你的遭际唏嘘。时间到了,戏落幕了,所有人都将退场,那一刻时光亘古如荒原,往事绵长如江河。
怎样的人生才能进入历史?显然这是一个并不难回答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将静默地消逝在时间的大江大海里,没有任何痕迹。那怎么办?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何处?我们为什么要来,要这样纠缠不清?我们又能通过怎样的方式证明在这人世上有价值地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了。但我想一个个体生命,他的存在就是他全部的价值和意义,他的那一段旅途就是他引以为豪的光荣的历史,就像一棵树,它成长,蓬勃成一片绿荫,后落叶飘零,它尽情做完这一切,光荣就写进了年轮。对于一个个体生命来说,能做的也无非是尽情完成自我的所有可能,把那过程酣畅淋漓地呈给时间,就印证了存在的意义,获得了存在的价值。这些价值像我们头顶闪烁的星辰,虽然微小,终会汇入人类生命的洪流,成为深远博大的星空的一部分。
剩下的事情是如何度过光荣的生命旅程,这才是我们的课题。那些重大却无用的事,那些看似张牙舞爪足够左右你命运的人,在我们宏观的生命旅途中,当我们站在生命的高山上朝下俯瞰时无非是几块石头而已,这一切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时光,是情意,是在生命的前方永不消逝的光明。在每一个季节深处,感知岁月的心跳和脉搏;在每一条街巷里,触摸人间细微如琴弦颤动般的温情;在每一口米饭里,咀嚼出大地的清香;在每件棉布衣裳里,体味自然赐予的贴心和柔软。放下浮躁和惊恐,放下狭隘和不安,放下偏见和挑剔,坦然而坚定地往前走吧,呼吸自由的空气,继续怀揣梦想。当然,还要继续书写,在文字里把心放平。
后,感谢母亲,在生病的日子里,我复归于婴孩,而她牵肠挂肚,竭尽全力,让我重温了多么无微不至的爱。母亲并不识字,也许不会读到这一行。但我还是要说,儿子的每一本书都是她的骄傲。
2018年310
似二十四桥明月夜,似二十四番花信风。自汉而唐而宋而今,既然音书阻隔,关山迢递,何妨见字如晤,溯洄从之?一笺幽恨凭谁诉?洒上鲛绡赠故人。
这是一本写历史人物的散文集子,分古、今二辑。作者以历史为筋骨,以文学为血脉,从汗漫史册中拣择了二十四位传奇人物,从秦相李斯到诗仙李白,从竞雄女侠秋瑾到湘西之子沈从文,演绎了他们或绚烂、或宁静,悲欣交集的一生。
作者的目光和关怀穿过诸多宏大事件,*后落在那些细小的情节上。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表达的,他企图用笔将时光背面的结重新解开,让鲜活的面孔和心跳重回人间。
徐海蛟,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年时代开始写作,在文字里安身立命。著有《寒霜与玫瑰的道路》《别嫌我们长得慢》《此生有别》《笔意江南》等11“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2
鼠是李斯的吉祥物,是李斯的图腾,也是李斯人生任导师。鼠使得李斯回具备了清醒的自我意识。我不知道李斯的属相是什么,如果没有猜错,李斯应当属鼠
/64
他再次东归,回到会稽旧别墅中,与一群常常出没山野的隐士打成一片。这样他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一心扑向山间水畔了。他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家。
/90
少年的李白,已经不再俯身于太过现实的生活了。他觉得他是不属于这庸常的生活的,他沉迷于雄辩和争论中。他喜好合纵连横之术,希望凭借着巧舌如簧,游说于诸侯之间。
/178
“好山色,竟落得如此腥”
…………
/210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令人深思了,此刻正是夏天,她心里却一派深秋景致了。许多年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家国梦想的感伤,是壮志未酬的遗憾,亦是荆轲刺秦般慷慨就义的怅然。
/262
你被生活埋到了烂泥里,但性灵却借助一把胡琴挣脱出来,并开出一枝洁白的花。从当家的道士到街头艺人,从俊逸少年到肉身溃烂的浪荡子,你经历的所有不幸和厄运,终都没能阻挡灵魂轻逸地接近洁净的月光。
/246
…
/328
在恰当的时间逢着一个正当好年华的人,此是人之至幸。人都说从文先生写得一手好情书,非情书好,实在是用心率真,用情执著也。好的情书除了才华和好文字外,一定是有一颗炽热的心藏在里头的。
…………
似二十四桥明月夜,似二十四番花信风。自汉而唐而宋而今,既然音书阻隔,关山迢递,何妨见字如晤,溯洄从之?一笺幽恨凭谁诉?洒上鲛绡赠故人。
这是一本写历史人物的散文集子,分古、今二辑。作者以历史为筋骨,以文学为血脉,从汗漫史册中拣择了二十四位传奇人物,从秦相李斯到诗仙李白,从竞雄女侠秋瑾到湘西之子沈从文,演绎了他们或绚烂、或宁静,悲欣交集的一生。
作者的目光和关怀穿过诸多宏大事件,*后落在那些细小的情节上。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表达的,他企图用笔将时光背面的结重新解开,让鲜活的面孔和心跳重回人间。
徐海蛟,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年时代开始写作,在文字里安身立命。著有《寒霜与玫瑰的道路》《别嫌我们长得慢》《此生有别》《笔意江南》等11“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致谢灵运
康乐先生:
自古文人寄情山水,大致是要从山水里汲取天地精华,以滋养身心。巍峨的群山令人敬畏,静默的潭水令人沉思。但凡归隐山林之人,都有一份散淡沉静心思,波澜不惊,于世事纷扰退避三舍。唯独先生例外,先生既钟情于山水,又桀骜不驯,只是踏遍青山,看尽流水,又一派率性。究其原因,是先生的出身太高,还是才华太盛?先生眼里能容得几人?你曾慨叹: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若不是这样的自负,先生定然不至死于非命。
杀人用刀用剑,此为外力。杀人用爱用情,此为诛心。可谁又见过因为才华过高而杀了自己的呢?恐怕先生之后,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徐海蛟
致谢微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
一棵旁逸斜出的树
谢灵运一生为官,仕途起落,却一直桀骜不驯。
谢灵运出生于贵族之家,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他从不掩饰内心里对华美生活的钟情。他的车驾、马匹都是好的,奢侈得很。他喜欢款式新颖,裁剪入时的华服,很长一段时间,谢灵运都在引领当地的服饰潮流,许多贵族子弟争相模仿他的穿衣风格。
——在文化艺术领域做些不至于太伤脑筋的事。谢灵运意气难平,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入他的眼睛呢,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谢灵运认为朝廷的安排过于大材小用,就时常在朝堂上发牢骚,说些轻薄几个当权重臣的话。朝中大臣徐羡之等人都很是厌恶他,种种积怨带来的恶果是,谢灵运被调离京城,去往偏僻的永嘉任太守。当朝官员们拍手称好,大家落得耳根清净。
永嘉之行于谢灵运,自然是贬官穷乡僻壤的意思,可有时候坏事也未免不是好事。看似阴差阳错的决定,谁又能说不也是上天精心安排的呢?现在隔着厚厚的历史的帷幕回望,我们相信,让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就是上天的一次灵感突发。他的到来未能改变永嘉的经济社会形态,却永久地改变了永嘉的文化生态。永嘉山水因了谢太守走进了千年后的中国文化史。
“永嘉”在古语“能吏”的美名。他来时,只有一身征尘和沮丧。
……这些,不懂的人又怎能觉察?太守来对了。他俨然已忘记此行是来做太守的,倒成了一位十足的游客——好山水是可以疗伤的。在永嘉的一年间,太守走遍了全郡各县。每次出游一去都是十天半月的,等到看完了这轴浙南山水,谢灵运便以生病为由,决定向朝廷辞去永嘉太守职位。他的想法惊动了一些人,他们写信劝阻,让他慎重对待,毕竟朝廷命官的职位来之不易。可谢灵运不太愿意计较这些现实得失,他一走了之了。
也许永嘉山水给了他慰藉,让他萌生出隐居的念头。谢灵运想起祖上在会稽郡置有好几幢旧别墅,就花了一番气力将旧别墅修缮一新。谢家的祖宅依山水而筑,真正是一处养心之地。就在这段时间,谢灵运写下了名动一时的《山居记》,这篇文章一路远播,传到千里外的京城,成了人们争相诵读的名作。
当谢灵运正在自家乡村别墅里自得其乐时,有一个人心里一直对他念念不忘,那就是宋文帝。文帝仰慕谢灵运的学问,不论文章还是书法作品“二宝”,可见欣赏之深。他两次下诏让谢灵运重回朝廷,谢灵运两次拒绝。文帝并未罢休,让光禄大夫范泰写信劝导,念在与范泰的深厚交情上,谢灵运才回到朝廷命官的行列里。尽管如此,重新履职依然未能让他变得尽职尽责起来,在他看来,文帝虽然力邀自己回朝廷,但看重的仅是自己的文才,他的政治才华依然未能入皇帝法眼。而那些庸才,却一个个权倾朝野,举足轻重。再次入仕的谢灵运,心中依然填满了不平,他又开始想方设法远离朝廷,隔三岔五装病不上班。
他的灵魂再次出壳,心思全都放在了游走中。他经常出城游览,一去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他还迷恋上了园林建筑,想在院子里挖出一个池塘,种上果树,再闲坐塘边树下,听取春鸟鸣叫,这是他想象里的美意。这回职位倒是帮了忙,他一挥手就拉来了上百个农夫,以建设公共设施的名义让他们在庭院里挖土造林。当然,此类张扬的做派对于一位京官来说是极不妥的,牵涉到公权私用的问题,即便在遥远的古代也是不被允许的。没过多久,他就给政敌们落下了把柄。他们在文帝面前痛陈谢灵运的诸多不是,他们说他滥用职权,放任自流,在其位、……这样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朝廷命官的样子。这些事,文帝早有耳闻,可文帝确实欣赏谢灵运,想到自己当初固执地请他入朝为官,现在却又要将其削职辞退,总觉得过意不去。当然文帝后来巧妙地避开了尴尬,他指示一位与谢灵运来往密切的大臣,对谢灵运旁敲侧击了一番:“文帝说了,如果你觉得每日上班是件痛苦的事,那他也是容许你辞职的。”这话明白不过了,当然也正中谢灵运下怀。说实在的,他早已自觉处境的两难了,这个劳什子的官做得浑身不适,辞了又觉得对不起文帝一片苦心。现在皇帝一句话就将这份尴尬排遣了。谢灵运暗暗感激,皇帝也算得半个知己了。
他再次东归,回到会稽旧别墅中,与一群常常出没山野的隐士打成一片。这样他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一心扑向山间水畔了。他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家了,他为自己设计了登山服。谢灵运那个时代还没有专门的登山装备供应商。他就得自己动手,将衣服宽大的袖口改小,将肥大的裤管改为束脚裤。他还发明了一种防滑登山鞋,这是一种特制的木底鞋,鞋底前后两端都装有防滑木齿。登山时,鞋底前端的木齿取下,而到下山时,又可将鞋底前端的木齿装上,后端的木齿取下。这些装备为他们攀登那些人迹罕至的山带来了许多便利。谢灵运更有理由常常走在路上,更有理由以山水为乐了。
“贼寇”围住后,才发现是一场虚惊,谢家一干人丁捧腹而笑,声震山林,这事让太守很是难堪。谢灵运便邀王琇一道攀山越岭去,王琇自然没理会他。谢灵运后来写了一首诗赠给太守,意思是:太守害怕险峻,旅客乐于山行。
“修道和成佛都需要一定慧根的,你升天会在我谢灵运之前,而灵魂成佛一定在我之后。”孟觊对谢灵运的话耿耿于怀,往后他又和谢灵运有了更多矛盾,他一直在寻找整治谢灵运的机会。
有一次,谢灵运同王弘之等一干人在千秋亭饮酒,大家痛饮狂歌,喝到兴起,便脱光衣服大喊大叫,事情很快惊动了太守孟觊。太守觉得这个行为伤风败俗,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这也是给谢灵运点教训的好时机呢。孟觊派了一队官兵,将这群千秋亭里闹事的人强行驱散,几个闹得比较凶的被“我们在此取乐,与一群白痴何干?”
孟觊成了谢灵运的宿敌,从此谢灵运在会稽的自在生活受到了诸多无形的束缚。
有一年,谢灵运心血来潮,看中了会稽东城外的回踵湖,想将那片湖域改造成良田,为此他还上书给宋文帝,文帝下令让当地政府照办。太守孟觊坚决反对,理由是回踵湖距离城市很近,虽不大,但对黎民百姓的生活影响巨大,除了饮用水源和农业灌溉,水中物产,也是许多老百姓生活的倚靠。为此,朝廷驳回了诗人头脑发热的浪漫想法。谢灵运得不到回踵湖,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位于始宁一带的休湖改田。孟太守照样不答应,孟太守说担心开湖放水后,会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太守为此直接上书朝廷,采用的是那种不封口的文书,这是战争中常用到的紧急书信的形式。朝廷邮差以快马日夜加急送往都城,信上直陈谢灵运横行乡里,常常组织家丁在庭院习武,恐怕心怀异志,望朝廷严加防备。
几次三番后,谢灵运察觉到来自太守的阻力了,太守对他一次次横加阻拦实有各种复杂的个人嫌隙。他只好骑上快马去见皇帝,毕竟有些问题确实需要澄清一下,否则在会稽这地方恐怕真没得一分自在了。谢灵运到了文帝面前,坦陈了孟觊和自己的种种过节,文帝倒是很倾向于谢灵运的一面之辞。很多事,欣赏在先,即便是错的,错误也大可原谅的,文帝对谢灵运一贯“这样挺好,也好少些争端。”皇帝真是处处替这个爱卿着想了,他微笑着望着这位任性的诗人,笑容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愉快。
“内史”这样一个小职位,照例让他提不起兴致。到临川的谢灵运,又过起了一以贯之的放浪不羁的生活,他再次把临川当成了永嘉,他真有故地重游之感。
在临川没多少时日,谢灵运又得罪了一大批地方官,遭到了众人集体弹劾。司徒刘义康派使臣收捕谢灵运,谢灵运竟组织了一队兵马和朝廷对抗。这样一来,事态严重了,朝廷继而派出重兵,捉拿谢灵运。被捕后,谢灵运被直接送交朝中廷尉,判处死刑。
谢灵运的命运急转直下。
“谢玄功绩堪比管仲,现有后人谢灵运犯了错,念其祖父谢玄功德,免他一死。现将其流放广州,以示惩戒。”
既然皇帝诏书都下了,其他人也只好收起心里的不满。
按理说谢灵运能逃过这一劫了。但就在他刚被流放到广州的时候,事情出现了重大变故。
当时南方有个地方叫秦郡,有一天秦郡府的公差宋齐奉命执行公务,经过一个叫桃墟的小村庄,发现有七个人鬼鬼祟祟在路旁说话,见外人走来就装出一副互不相识的样子。凭借多年的刑侦经验,宋齐觉得这群人有问题,他们一定在搞阴谋诡计,于是即刻返回衙门带了一队兵出来,将七人悉数捉拿。一经审问,一伙人很快交代了他们在谋划抢劫路人。这倒也算巧合,大致是可以写入《办案经验谈》一类的小书里去的。可其中一个叫赵钦的人说出了另一桩事由,让秦郡官员们惊呆了:他们原本并非要抢劫路人的,而是听了谢灵运的幕僚薛道双的差遣,在朝廷兵士押解谢灵运南下广州途中将其劫走。薛道双曾向他们透露过,谢灵运暗中传消息要他组织起乡里壮汉,拦在朝廷兵士必经路口,一旦成功会有重赏。可拦截谢灵运并未成功,在回来的路上,七人饥肠辘辘,就谋划着路边抢劫了。
谋划劫持路人事小,但企图劫持朝廷要犯事就大了,而要犯自己谋划了劫持案,这就更无法收场了。
文帝收到秦郡郡守奏折,好长时间气愤难平,谢灵运实在拂了他的好意,几次三番,总往他宽容的心上泼冷水。既如此,皇帝也救不得他了,一纸诏书发往广州,下令就地处决谢灵运。
谢灵运死前做了后一件事,他特别看重自己的胡须,他的胡须长可及胸,悠然飘逸,有仙风道骨气,如此美髯随着肉身沉埋地下,迅速腐烂消亡未免可惜。谢灵运特别请求行刑官,死前先将美髯割下,用来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菩萨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