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5.13 6.6折 ¥ 6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法]夏尔·波德莱尔 著,郭宏安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8367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5309022
上书时间2024-11-01
1857年6月25日,一本薄薄的诗集,一本只有一百零一首诗的小书,出现在巴黎的书店里。这是一本经过多年蓄积、磨砺的书,它仿佛一声霹雳,刹那间震动了法国诗坛,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议论;它又像一只无情的铁手,狠狠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令其发出“新的震颤”(雨果语)。这本诗集叫作《恶之花》,它的作者是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它绽开在地狱的边缘,它是伊甸园中的一枚禁果。
《恶之花》是一部诗集,但不是一般的、若干首诗的集合,而是一本书,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有评论家说,诗集“有一个秘密的结构,有一个诗人有意地、精心地安排的计划”,如果不按照诗人安排的顺序阅读,诗的意义便会大大地削弱。评论家说得对,只是“秘密的”一词有些多余,因为《恶之花》的结构一眼便可看出。《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的,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重,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二。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忧郁和理想》,忧郁是命运,理想是美,在对美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中,命运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那是怎样的追求啊!那是一场充满着血和泪的灵魂的大搏斗。
《巴黎风貌》,诗人虽败而不馁,如果说他已经展现了一条精神活动的曲线的话,现在他把目光转向了外部的物质世界,转向了他生活的环境——巴黎,打开了一幅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大都会的丑恶画卷。
诗人试图通过自我麻醉、放浪形骸、诅咒上帝、追求死亡等方式,来与这个世界相对抗。诗人首先求助于麻醉和幻觉,向往着“人造的天堂”,由此开始了《恶之花》的第三部分:《酒》。诗人深入到人类的罪恶中去,到那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探险。那地方不是别处,正是人的灵魂深处。诗人在罪恶之国里漫游,得到的是变态的爱、绝望、死亡、对自己的沉沦的厌恶。美,艺术,爱情,沉醉,逃逸,一切消弭忧郁的企图都告失败,于是诗人反抗了。他反抗那个给人以空洞的希望的上帝,这是《恶之花》的第五部分:《反抗》。诗人历尽千辛万苦,后在死亡中寻求安慰和解脱,《恶之花》从此进入它的第六部分:《死亡》。
波德莱尔的世界是一个阴暗的世界,一个充满着灵魂搏斗的世界;他的恶之花园是一个惨淡的花园,一个豺狼虎豹出没其间的花园。然而,在凄风苦雨中,时有灿烂的阳光漏下;在狼奔豕突之际,偶见云雀高唱入云。那是因为诗人身在地狱,心向天堂,忧郁之中有理想在呼唤。诗人从未停止追求,纵使“稀稀朗朗”,那果实毕竟是红色的,毕竟是成熟的,含着希望。正是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抉心自食、发掘恶中之美的诗人。
在创作方法上,《恶之花》继承、发展、深化了浪漫主义,为象征主义开辟了道路,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由于波德莱尔对浪漫主义深刻而透彻的理解,在其中灌注了古典主义的批评精神,又使《恶之花》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彩。《恶之花》在创作方法上的三种成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并不是彼此游离的,也不是彼此平行的,而经常是相互渗透甚至融合的。它们仿佛红绿蓝三原色,其配合因比例的不同而生出千差万别无比绚丽的色彩世界。
《恶之花》保留了浪漫主义的基本主题,其孤独感、流亡感、深渊感、绝望感,流逝的时光,被压抑的个性及其反抗,对平等、自由、博爱的渴望,社会和群众对诗人的误解等等,无一不带有浪漫主义的典型色彩。《信天翁》从主题到风格,都纯然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巨大的飞鸟,异域的海洋,暗示出流亡的命运;鲜明的对比,贴切的比喻,直接展示出诗人的厄运;尤其是“诗人啊就好像这位云中之君……”这样的明喻,明白无误地揭示出诗的主旨;当然,诗中将大海比作“苦涩的深渊”,读来令人悚惧,已经透露出波德莱尔式的阴冷。《恶之花》是在浪漫主义的夕照中开放的,具有诡奇艳丽的色彩和神秘幽远的意境。其诡奇艳丽,可以说占尽浪漫主义的外部风光;其神秘幽远,则可以说深得浪漫主义的内里精髓。
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例如《腐尸》,诗人用一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具腐尸,纤毫毕露,似可触摸,形象的丑恶催人作呕,笔触的冷静令人咂舌。如果诗到此为止,那确是一幅出自拙劣的画匠之手的拙劣的画,怕连诗也称不上。但是,诗并未到此为止,诗人斜出一笔,用三节抒情的诗句慨叹腐尸的原形化为梦境,透出一星思考的端倪,接着诗人用了两节诗警告他的情人。倘使诗到此结束,虽说已有了些意蕴,但终究不过是一篇红粉骷髅论而已,不出前人窠臼。所幸诗人的笔不曾停下,他写出了后一节,果然是惊人之笔,转眼间化腐朽为神奇,使全诗的面貌顿时改观。原来诗人的目的并不在“把丑恶、畸形和变态的东西加以诗化”,也不是“歌咏尸骸”、“以丑为美”。他是在别人写作红粉骷髅的诗篇上引出深刻的哲理:精神的创造物永存。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贡献是“通过诗重获被音乐夺去的财富”。例如《黄昏的和谐》:黄昏,落日,鲜花,小提琴,一个个孤立的形象,实在却又模糊,造成了一片安详而又朦胧的氛围。眩晕,死亡,下沉,遗痕,一系列具体的感受,真实却很飘忽,汇成了一股宁静而又哀伤的潜流。香炉,大祭台,圣体,一连串富有宗教意味的比喻,烘托出一种万念俱释、澄明清静的心态。诗人并没有着墨于环境的描写,也没有着力于情绪的抒发,只是围绕着心与境谐这一主旨安排了形象,配合了比喻,而且诸多形象全然不是为眼睛而设,只是轻柔然而执着地敲击着人们的感觉。同时,这首诗采用了“马来体”的形式而略加变化,反复咏唱,一如祈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不是急管繁弦,也不是浅斟低唱,而是庄严平静的广板,极完美地表达了一个憎恶黑暗、渴望光明的人在黄昏之际所获得的珍贵的宁静,流露出一种忘机忘情的喜悦。这首诗曾经进入了德彪西等人的音乐,该不是偶然的。
《恶之花》的现实主义成分首先在于题材的突破,法国诗歌自波德莱尔始,才将大门向现代资本主义大城市洞开。他“创造了一种全然巴黎的诗”,然而他从不单纯地描绘都市风光,而是及时地“转向寓意”,例如《天鹅》一诗的第二部分从巴尔扎克式的描绘突然转向寓意,这正是波德莱尔式的现实主义。其次,波德莱尔擅长冷静而温柔地描绘城市中反映穷苦人的苦难的风物,其特点表现为充满深厚同情心的敏锐细腻的观察、准确生动的细节以及深刻、综合力极强的典型性。后,抓住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人物、事件和场景,于准确生动的描绘中施以语言的魔力,使之蒙上一重超自然的色彩,这也是《恶之花》的现实主义成分之一。不过,这里必须指出,《恶之花》的现实主义成分并不是可以析离使之孤立存在的,为了进行观察,它只能被保存在批评家的冰箱里。我们可以感到它,甚至可以抓住它,然而一当我们把它放在正常的阅读环境中时,它就可能变得不纯了,或被异质的成分侵入,或消散在左邻右舍之中。这是《恶之花》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总之,《恶之花》是在一个“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它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由继承而根深叶茂,显得丰腴;因创新而色浓香远,显得深沉;因所蓄甚厚,开掘很深,终能别开生面,显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恰似一面魔镜,摄入浅近而映出深远,令人有执阿莉阿德尼线而入迷宫之感。
除了《恶之花》外,波德莱尔还写有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这“依然是《恶之花》,但是有多得多的自由、细节和讥讽”。散文诗并非自波德莱尔始,但波德莱尔是个自觉地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并使之臻于完美的人。
波德莱尔仅以《恶之花》这一部诗集而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初一位诗人,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由于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成了后来许多不同流派相互争夺的一位精神领袖。
郭宏安
“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郭宏安)。
·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是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恶之花》这部诗集揭露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丑恶现象,但又试图在丑恶之中发现美与希望,表现大胆、语言强烈,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恶之花》中的诗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本版本亦收录《恶之花》1868年第三版增补本、《残诗集》、《风流集》、《题词集》和《诙谐集》。
“伤风败俗”的诗集,却开启了新的美学,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诗人。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美国诗人艾略特称他是“所有诗人的楷模”;
◎英国诗人兰波认为他是“慧眼者,诗人之王”和“真正的上帝”;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中国剧作家田汉更表示,“欲为大乘的艺术家,诚不可不借波陀雷尔(波德莱尔)的魔恶之剑,一斩心中执着”。
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法国文学及批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人造天堂》、《加缪文集》(三卷本,其中包括《局外人》、《堕落》)、《批评意识》、《反现代派》等多种著作,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著作有《论〈恶之花〉》、《论波德莱尔》、《从阅读到批评》、《从蒙田到加缪》、《第十位缪斯》、《阳光与阴影的交织》等。
目录:
译者前言 / 001
忧郁和理想
告读者 / 003
祝福 / 006
信天翁 / 011
高翔远举 / 013
应和 / 015
我爱回忆那没有遮掩的岁月 / 016
灯塔 / 018
病缪斯 / 021
稻粱诗神 / 023
坏修士 / 024
仇敌 / 025
厄运 / 026
从前的生活 / 027
流浪的波希米亚人 / 028
人与海 / 029
唐璜下地狱 / 031
惩罚骄傲 / 033
美 / 035
理想 / 036
女巨人 / 038
面具 / 039
献给美的颂歌 / 041
异域的芳香 / 043
头发 / 044
我崇拜你有如那黑夜的穹宇 / 046
你能把全宇宙放进你的内屋 / 047
还不满足 / 049
她的衣衫起伏波动,有珠光色 / 051
舞蛇 / 052
腐尸 / 055
从深处求告 / 058
吸血鬼 / 059
某夜我在可怕的犹太女身旁 / 061
死后的悔恨 / 062
猫 / 063
决斗 / 064
阳台 / 065
魔鬼附身者 / 067
一个幽灵 / 068
我赠你这些诗,如果我的名字 / 072
永远如此 / 073
全部的她 / 075
今晚你将说什么,孤独的灵魂 / 077
活的火把 / 078
通功 / 079
忏悔 / 081
精神的黎明 / 084
黄昏的和谐 / 085
香水瓶 / 087
毒 / 089
乌云密布的天空 / 091
猫 / 093
美丽的船 / 096
邀游 / 099
不可救药的 / 102
倾谈 / 105
秋歌 / 106
给一位圣母 / 108
午后之歌 / 111
西西娜 / 114
赞颂我的弗朗索瓦兹 / 116
给一位白裔夫人 / 119
苦闷和流浪 / 120
幽灵 / 122
秋之十四行诗 / 123
月之愁 / 124
猫 / 125
猫头鹰 / 126
烟斗 / 127
音乐 / 128
墓地 / 129
幻想的版画 / 130
快乐的死者 / 131
恨之桶 / 132
破裂的钟 / 134
忧郁之一 / 135
忧郁之二 / 136
忧郁之三 / 138
忧郁之四 / 139
顽念 / 141
虚无的滋味 / 142
痛苦之炼金术 / 144
共感的恐怖 / 145
自惩者 / 146
无可救药 / 148
时钟 / 151
巴黎风貌
风景 / 155
太阳 / 157
给一位红发女乞丐 / 159
天鹅 / 163
七个老头子 / 167
小老太婆 / 170
盲人 / 175
给一位过路的女子 / 176
骷髅农夫 / 177
薄暮冥冥 / 179
赌博 / 181
骷髅舞 / 183
虚幻之爱 / 187
我没有忘记,离城不远的地方 / 189
您曾忌妒过那位善良的女仆 / 190
雾和雨 / 192
巴黎的梦 / 193
晨光熹微 / 197
酒
酒魂 / 201
醉酒的拾破烂者 / 203
醉酒的凶手 / 205
醉酒的孤独者 / 208
醉酒的情侣 / 209
恶之花
毁灭 / 213
被杀的女人 / 214
被诅咒的女人 / 218
两个好姐妹 / 220
血泉 / 221
寓意 / 222
贝雅德丽齐 / 224
库忒拉岛之行 / 226
爱神与脑壳 / 230
反抗
圣彼得的否认 / 235
亚伯和该隐 / 238
献给撒旦的祷文 / 241
死亡
情人之死 / 247
穷人之死 / 248
艺术家之死 / 249
一天的结束 / 250
好奇者之梦 / 251
远行 / 252
恶之花(1868年第三版增补)
一本禁书的题词 / 263
忧伤的情歌 / 264
一个异教徒的祈祷 / 267
反抗者 / 268
警告者 / 269
沉思 / 270
盖子 / 271
被冒犯的月神 / 272
深渊 / 273
伊卡洛斯的哀叹 / 274
夜静思 / 276
远离此地 / 278
残诗集
浪漫派的夕阳 / 281
莱斯波斯 / 282
被诅咒的女人 / 287
忘川 / 293
给一个过于快活的女郎 / 295
首饰 / 298
吸血鬼的化身 / 300
风流集
喷泉 / 305
贝尔特的眼睛 / 308
赞歌 / 309
一张脸的许诺 / 311
怪物或一位骷髅美女的傧相 / 313
题词集
题奥诺雷·杜米埃的肖像 / 321
巴伦西亚的劳拉 / 323
题欧仁·德拉克洛瓦的《狱中的塔索》 / 324
声音 / 326
意料之外 / 328
赎金 / 331
给一位马拉巴尔姑娘 / 333
诙谐集
关于阿米娜·波切蒂的首次演出 / 337
关于一个讨厌的人 / 339
一个快活的小酒馆 / 342
译跋 / 343
“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郭宏安)。
·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是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恶之花》这部诗集揭露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丑恶现象,但又试图在丑恶之中发现美与希望,表现大胆、语言强烈,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恶之花》中的诗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本版本亦收录《恶之花》1868年第三版增补本、《残诗集》、《风流集》、《题词集》和《诙谐集》。
“伤风败俗”的诗集,却开启了新的美学,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诗人。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19世纪著名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