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华回忆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0.37
4.6折
¥
8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袁宝华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4819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25291184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是袁宝华同志的自述回忆录,记述了他从一二?九运动参加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以及 “文革”期间经济运行和改革开放期间的国民经济管理等过程中的革命实践经历。涵盖了作者几十年来的革命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他独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目录
第一章 我的童年和少年
一、我的童年
二、中学生活
第二章 一二·九运动的洗礼
一、考进北京大学
二、血与火的一二·九学生运动
三、南下宣传团
四、难忘“民先”
第三章 南阳的抗日烽火
一、回南阳闹革命
二、掌握7000支枪杆子
三、南阳形势逆转
四、组织决定去延安
第四章 革命圣地延安
一、奔赴延安
二、进中央党校
三、陈云领导下的中央组织部
四、延安整风
五、延安生活
第五章 建立和巩固东北农村政权
一、赴东北参加基层政权建设
二、乾安的剿匪与土改
三、开展大生产和支前运动
四、洮安县的“三大自由”
第六章 东北工业部与新中国工业的起步
一、东北工业部
二、刚解放时的东北工业
三、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四、编制东北工业计划
五、东北工业部的教育和科技工作
六、抗美援朝大搬迁
七、建设新中国工业的重要战略决策
第七章 赴苏联谈判的日日夜夜
一、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二、代表团离京赴莫斯科
三、参观学习苏联企业
四、斯大林逝世
五、艰难的谈判
六、“156项工程”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实施“一五”计划
一、走遍全国,为钢铁工业新基地选址
二、实施“156项工程”中的重工业项目
三、“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
第九章 “大跃进”和“大炼钢铁”
一、“1070”是怎么出来的
二、出人意料的庐山会议
三、对弓长岭铁矿和鞍钢的调查
四、对国民经济伤筋动骨的调整
五、头脑发热的教训不能忘记
第十章 物资管理部成立的前前后后
内容摘要
本书是袁宝华同志的自述回忆录,记述了他从一二?九运动参加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以及 “文革”期间经济运行和改革开放期间的国民经济管理等过程中的革命实践经历。涵盖了作者几十年来的革命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他独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精彩内容
一、我的童年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南召县李青店镇即现在的南召县城关区。当时县城在云阳。李青店距云阳约70华里,靠山临水,在伏牛山主峰的东南边,距主峰约五六十里。镇的东边有一条河叫黄洋河。镇子所处的地方是黄洋河冲积的小平原,是南阳北部山区中较大的镇子。
当地生产柞蚕丝绸,镇上有一些手工缫丝厂和丝织厂。我国产柞蚕丝的地方并不多,柞蚕丝绸是南召的经济支柱,也是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
我们那里还盛产一种叫辛夷的药材,山漆、桐油等也
是当地的特产。从我记事时,就知道这里的商业很发达。几百年来,大批晋陕商人来此经营,是南阳附近著名的商业城镇,至今还有一处晋陕会馆。 1916年1月我就出生在这里。我家是当地最大的地主,有良田千亩,还开有商铺。我的父亲叫袁作相,念过私
塾,视野开阔,还到开封参加过省议会,是当地有名的开明士绅。民国初年,士绅、官员、各路军队往来频繁,需要斡旋和开支很多,当地士绅就推举他当了区长。
父亲是独生子,继承了一份很大的家产。原配夫人生了两个女儿后去世了。我母亲余宗娥是续弦,嫁
给父亲时只有十七岁,生下我们兄弟四人和一个妹妹,妹妹比我小七八岁。
我出生在腊月,按当地的算法,转过年就是两岁
,所以我六岁进小学时,实际才四岁。到学校念书像玩儿一样,有时同老师捉迷藏,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我就在下面学鸡叫,弄得哄堂大笑。大哥老实,读书也认真。二哥调皮,时常带着我们去玩。小的时候整天就是玩。
那年代军阀混战,土匪滋生。1921年秋的一天黎明,鲁山王老五、李克光率杆匪千余人,攻进李青店,把二哥和其他乡亲当作“肉票”带走了。后来我父亲花重金才把二哥和其他乡亲赎回来。
自从土匪把李青店攻破以后,镇里就不平静了。
大约是1921年底,我们全家搬到南阳城里,租别人的房子住。房东住后院,我家住前院。院子坐东朝西,前院有南北两院,共约十来间房子。父亲由于受到刺激,到南阳后十分消沉,开始吸食大烟。每日同两种人交往:一是新派人物,一是旧派人物。这两派人物对我们的影响都不小。
1922年初我的几个哥哥进了南阳的中、小学,我进了住家附近的卧佛寺小学。我的第一任教师就是我家的房东。房东是个知识分子,经他介绍我父亲认识了他的妹夫周信,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此时在南阳中学任教。他们二人很快成为好朋友。通过周信,父亲又认识了董作宾,他是语言文字学家,后来到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父亲托董作宾把我大哥带到北京念书,当时董在北京考古研究所工作,是个新派人物。
旧派人物中有一位申老先生,是私塾先生,是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