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第3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5.42 4.6折 98 全新

库存1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祁公任,陈涛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2341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5243348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一门学科。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主要反映在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其毒副作用两个方面,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书收载常用中药433种,比第二版增加15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列20章。每一药物条目分异名、基源、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等13个方面。其中,临床应用部分又细分为单方验方、配伍应用、鉴别应用三个部分。中药临床应用有三个特点:, 中药很少单味使用,多以复方形式出现,这里涉及药物的配伍。第二,中药材大多须经炮制后始能入药应用。药物经过炮制,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或改变药物性能,以适应病情需要,或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制剂和服用。第三,临床应用中药都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强调辨证论治。以上三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配伍、炮制和辨证用药。(1)配伍应用《神农本草经》序例中提到:“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七请,合和当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这段文字概括了药物七种配伍模式,即后世所称的药物配伍“七情”。但具体药物的配伍,则需要依靠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集中体现在前人留下的方剂中。本书在每一药物条目中设“配伍应用”,专栏,以“对药”形式,将展示该药物通过不同配伍体现其不同的功效特点,并将文献或方剂出处尽可能附于每一条目后,以便读者查阅。但前人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仍然需要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去求证、优化、发现和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增强用药的安全性。(2)鉴别应用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涉及如何鉴别应用的问题。例如同名中药但属不同植物基原,或者同一植物基原但入药部位不同,或者功效相似但毒性强弱有无不同,以及同一药物经不同炮制后的成品等,临床如何鉴别应用。为此,本书在每一药物条目中专设“鉴别应用”栏,论述不同药物的性能特点和适应病证,防止误用或任意相互替代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3)单方验方本书收录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古代验方,更多地收录了现代临床报道的有效处方。其中单方较少,大多为复方,符合目前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所治疾病均用现代病名表述,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可能更能为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所谓验方,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获得一定疗效的处方。用辨证论治和病证结合的认识观来看待验方,体现了中医对疾病诊治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4)不良反应药物普遍具有药性和毒性两种性能。因此,药物对人体而言不仅有治疗作用,若应用不当还可能产生有害作用。过去,人们往往专注于中药的药性,而疏于对毒性的认识。本书对中药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尽可能给予收载,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应用中尽量趋利避害,保证用药安全。对于前人配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等内容,则予以保留,放在“使用注意”一栏中,同时将现代中药研究涉及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简明提示的方式,也一并纳入其中。中药的合理应用,前人主要依靠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总结,并载入历代中医药典籍中,成为国家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其合理用药的经验至今仍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然而,中药的合理应用仅仅停留在临床经验层次上显然还是不够的。中药的现代基础研究已成果累累,主要反映在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三个方面。因此本书在每一中药条目中特别增设上述三个栏目,为读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为诠释中药的药性和毒性提供现代科学理论支撑,使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证。此外,本书设“制剂与成药”一栏,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多种药物制剂的应用选择。由于本书内容已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中药学,故取名《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以示区别。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国药科大学严永清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宋立人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本书编写是一种新的尝试,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在编写内容的深度、编写体例上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祈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修正。中国药科大学  祁公任2017.12

导语摘要
本书以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为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33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从异名、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工作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祁公任,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1、腹泻宁脐部贴膜的研究。198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已完成。2、泽桂癃爽胶囊的开发研究。药厂资助,1998年已获新药证书。3、香港有毒中药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合作,已完成。4、中华本草 卷一 中药药性理论 毒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已完成。5、儿腹康脐部贴膜研究,1997年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已完成,进入二期临床。

目录

章解表药1

节辛温解表药1

麻黄/1桂枝/4紫苏/6香薷/7荆芥/9防风/11羌活/13白芷/14细辛/16藁本/19苍耳子/19辛夷/21胡荽/22生姜/23葱白/24鹅不食草/25柽柳/27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28

薄荷/28桑叶/29菊花/31牛蒡子/33蔓荆子/34蝉蜕/35葛根/37柴胡/39升麻/42淡豆豉/44浮萍/45木贼/46

第二章清热药48

节清热泻火药48

石膏/48知母/50天花粉/52芦根/54栀子/55夏枯草/57寒水石/59淡竹叶/60决明子/60谷精草/62青葙子/63密蒙花/64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64

黄芩/64黄连/67黄柏/70苦参/72龙胆/74秦皮/76十大功劳叶/77三颗针/78白鲜皮/79椿皮/80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82

金银花/82连翘/84蒲公英/85紫花地丁/87野菊花/88四季青/89穿心莲/90大青叶/92板蓝根/93青黛/95贯众/97鱼腥草/98金荞麦/100大血藤/101败酱草/103射干/104山豆根/105马勃/107白头翁/108马齿苋/110鸦胆子/111重楼/112拳参/114半边莲/115白花蛇舌草/116山慈菇/118土茯苓/119熊胆/121漏芦/122地锦草/123冬凌草/125白蔹/126绿豆/126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128

生地黄/128玄参/130牡丹皮/131赤芍/133紫草/134水牛角/136

第五节清虚热药137

青蒿/137白薇/138地骨皮/139银柴胡/141胡黄连/141

第三章泻下药143

节攻下药143

大黄/143芒硝/147番泻叶/149芦荟/150

第二节润下药152

火麻仁/152郁李仁/153蜂蜜/154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156

甘遂/156京大戟/158红大戟/159芫花/160商陆/161牵牛子/163巴豆/164千金子/166

第四章祛风湿药168

节祛风寒湿药168

独活/168威灵仙/169川乌/171草乌/174蕲蛇/175金钱白花蛇/177乌梢蛇/178徐长卿/179木瓜/181蚕沙/182伸筋草/183寻骨风/185松节/186海风藤/187昆明山海棠/188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189

秦艽/189防己/191桑枝/193豨莶草/194臭梧桐/196海桐皮/197络石藤/198雷公藤/199老鹳草/202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健骨药203

五加皮/203香加皮/205桑寄生/206狗脊/207千年健/208雪莲花/209鹿衔草/211

第五章化湿药213

广藿香/213佩兰/215苍术/216厚朴/219砂仁/220豆蔻/222草豆蔻/223草果/224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226

节利水消肿药226

茯苓/226猪苓/228薏苡仁/229泽泻/231玉米须/233泽漆/234蝼蛄/235

第二节利水通淋药236

车前子/236滑石/238木通/239通草/241瞿麦/242萹蓄/243地肤子/244海金沙/245石韦/246冬葵子/247灯心草/248萆薢/249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251

茵陈/251金钱草/253虎杖/254垂盆草/256鸡骨草/257

第七章温里药259

附子/259干姜/261肉桂/263吴茱萸/265小茴香/267高良姜/268花椒/270丁香/271荜茇/273荜澄茄/274胡椒/275

第八章理气药277

陈皮/277化橘红/279青皮/280枳实/281木香/283沉香/285檀香/286香附/287川楝子/289乌药/290荔枝核/292佛手/293香橼/294玫瑰花/295梅花/296娑罗子/297薤白/298天仙藤/299青木香/300大腹皮/301柿蒂/302甘松/303九香虫/304

第九章止血药305

节凉血止血药305

大蓟/305小蓟/306地榆/308槐花/310侧柏叶/311白茅根/313苎麻根/315羊蹄/315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317

三七/317茜草/320蒲黄/322花蕊石/324降香/325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326

白及/326仙鹤草/328紫珠/329棕榈炭/330血余炭/331藕节/332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333

炮姜/333艾叶/333

第十章活血化瘀药336

节活血止痛药336

川芎/336延胡索/338郁金/340姜黄/342乳香/343没药/345五灵脂/346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347

丹参/347红花/350桃仁/351益母草/353泽兰/355牛膝/356鸡血藤/358王不留行/360月季花/361凌霄花/362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364

土鳖虫/364自然铜/365苏木/366骨碎补/367马钱子/369血竭/371儿茶/372刘寄奴/374鬼箭羽/375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376

莪术/376三棱/378水蛭/379虻虫/380斑蝥/381穿山甲/384

第十一章化痰止咳平喘药386

节化痰药386

半夏/386天南星/389白附子/391白芥子/393皂荚/395旋覆花/397白前/398前胡/399桔梗/400川贝母/402浙贝母/404瓜蒌/406竹茹/408竹沥/409天竺黄/410海藻/411昆布/412黄药子/413蛤壳/415海浮石/416瓦楞子/417礞石/418胖大海/418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420

苦杏仁/420紫苏子/421百部/422紫菀/424款冬花/425马兜铃/426枇杷叶/427桑白皮/428葶苈子/430白果/431矮地茶/432洋金花/434罗汉果/436

第十二章平肝息风药438

节平抑肝阳药438

石决明/438珍珠母/439牡蛎/441紫贝齿/443赭石/444蒺藜/445罗布麻叶/446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448

羚羊角/448牛黄/450钩藤/451天麻/453地龙/455全蝎/457蜈蚣/459僵蚕/461

第十三章安神药464

节重镇安神药464

朱砂/464磁石/466龙骨/467琥珀/468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469

酸枣仁/469柏子仁/471灵芝/472远志/474合欢皮/476首乌藤/477

第十四章开窍药479

麝香/479冰片/481苏合香/483安息香/485石菖蒲/486蟾酥/488樟脑/490

第十五章补益药492

节补气药492

人参/492西洋参/495党参/497太子参/498黄芪/500白术/503山药/505白扁豆/507大枣/508绞股蓝/509红景天/511饴糖/512甘草/513

第二节补血药515

当归/515熟地黄/518白芍/520何首乌/522阿胶/524龙眼肉/526

第三节补阴药527

北沙参/527南沙参/528百合/529麦冬/531天冬/533石斛/534玉竹/536黄精/537枸杞子/539墨旱莲/540女贞子/542桑椹/543龟甲/545鳖甲/546

第四节补阳药548

鹿茸/548巴戟天/550淫羊藿/552仙茅/554补骨脂/555益智/557海狗肾/559海马/560肉苁蓉/561锁阳/563菟丝子/564沙苑子/566蛇床子/567杜仲/569续断/571韭菜子/572阳起石/573胡芦巴/574核桃仁/575蛤蚧/576冬虫夏草/577紫河车/579

第十六章收涩药581

节固表止汗药581

麻黄根/581浮小麦/582糯稻根须/583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583

五味子/583乌梅/585五倍子/587罂粟壳/589诃子/590赤石脂/592石榴皮/593肉豆蔻/595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596

山茱萸/596覆盆子/598金樱子/599桑螵蛸/600海螵蛸/602莲子/604芡实/605

第十七章消食药606

山楂/606神曲/608麦芽/609谷芽/610莱菔子/611鸡内金/613鸡矢藤/614

第十八章驱虫药616

使君子/616苦楝皮/617槟榔/618南瓜子/620鹤草芽/621雷丸/621鹤虱/622榧子/623芜荑/624

第十九章涌吐药626

瓜蒂/626常山/627藜芦/629胆矾/630

第二十章外用药632

硫黄/632雄黄/634硼砂/636炉甘石/637白矾/638轻粉/640升药/642皂矾/643土荆皮/644大风子/645木鳖子/646蜂房/648

索引650



内容摘要
本书以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为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33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从异名、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工作者学习参考。

主编推荐
祁公任,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1、腹泻宁脐部贴膜的研究。198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已完成。2、泽桂癃爽胶囊的开发研究。药厂资助,1998年已获新药证书。3、香港有毒中药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合作,已完成。4、中华本草 卷一 中药药性理论 毒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已完成。5、儿腹康脐部贴膜研究,1997年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已完成,进入二期临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