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丸的诞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魔丸的诞生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9.56 4.0折 49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乔纳森?艾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5614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5234056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者序

By 语冰

1923 年5 月,凯瑟琳·麦考米克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借口购买“时髦的”衣物,实则悄悄购买大量避孕膜,然后请当地裁缝把这些避孕膜缝到新买的精致时装里,再精心包装,塞满八大箱子后,踏上归途,一路上小心翼翼,慷慨地用小费打点着各色人等。这个“贵族”“走私犯”“叛逆者”终乘着出租车来到了桑格的节育诊所,而车后拖着的是全世界包装精美的一千个避孕膜。

这样的细节乍一看令人忍俊不禁,细一想又让人颇为感叹——那只是避孕丸诞生过程中,无数小插曲中的一段而已,类似的情节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

如今,避孕丸早已成为世界上为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新的避孕技术也在不断出现。然而,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一颗小药丸,却不知经过了多少曲折,跨越了多少偶然。这本书正是要提醒我们,这颗“魔丸”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诞生着实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举”,而其象征的平等权益和人身保障观念的实现更非一帆风顺——促成这颗“魔丸”诞生的四个主要人物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根本就是“勇敢而叛逆的社会异类”,避孕丸的发明则是他们在政治、宗教等诸多力量交织的背景下,排除万难,实现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互相结合的奇迹。

因为种种复杂原因,大多数中国读者(包括受益于避孕丸之便利的广大妇女)对于本书中的四个主角,也许一无所知。用钱钟书的俏皮话来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为什么一定要问这蛋是哪只鸡下的?本书的作者却没有如此玩世不恭,他执意要让人们记住那些历史上曾经造福人类、推动文明进步的人物。不消说,书中这四位主人公各自的人生故事,单独看都可以是一部传奇;而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原本出身、性格、信仰、身份等截然不同,毫无交集,甚至各自都有些寂寥的四个人,却因为对于一颗药丸的求索,走到一起,达成黄金联盟,并从此名垂青史。拥有天才智商却名声不佳的科学家格雷戈里·平克斯,和本已功成名就却敢于挑战天主教会权威的虔诚教徒约翰·洛克医生,共同推进了避孕丸的科学发明和实验的突破;出身贫寒却充满个人魅力的社会改革家玛格丽特·桑格,和有着显赫家族背景但个人生活极为不幸的大富豪凯瑟琳·麦考米克,两位各方面都反差极大的女士,又一起为这项技术发明赋予了悲天悯人的公共关怀。

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力量,即那种被史华慈称作“普罗米修斯—浮士德”式的冲动,能够和锲而不舍的人文精神互相映照,似乎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文明理想的结果。然而细思之下,在当时的美国,研制这颗药丸的失败率极高,如果不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成功的希望将无限渺茫。要不是平克斯被迫离开哈佛,遭到主流科学界的唾弃,他不会在政治、宗教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依然孤注一掷地冒险投入避孕丸的研发,也不会与制药商建立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研发和测试必要的药物材料支持。要不是桑格一路狂热不羁却奇迹般地不断得到姐姐、丈夫、情人的帮助,她将无法挣脱贫困的命运,走上推动社会变革之路,更不可能及时制定正确的策略,并觅得所需资源以达成目标。要不是麦考米克为遭受精神分裂之苦的丈夫寻求新的医疗方式,她不会接触到激素治疗法;倘若不是她丈夫早早过世,留下巨额遗产,她也不可能将精力和大笔资金投注于节育运动中,并在桑格疾病缠身后,成为运动的中流砥柱。要不是洛克开办不育诊所,以其虔诚天主教徒的身份和严肃的性格,他绝不会意识到节育的迫切需求,进而开设周期避孕诊所,避孕丸临床测试也不会有批试验者,当然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些波澜起伏的画面了。

除了发生在这四位主角身上的故事,政治、宗教、社会等交织成的大背景里还有着涉及这场改革的无数情节。《 反淫秽法》对于美国社会具有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该法将“淫秽”定义得极其广泛,并曾一度被解读为既禁止出售避孕用具又禁止传授关于避孕的知识。尽管美国的法律不断受到释法的挑战,但在20 世纪中叶,对任何避孕技术的研发而言,《反淫秽法》都是一道坚硬的壁垒。然而,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项立法加上天主教会对于节育的坚决反对,反而成就了这四位“社会异类”,他们在没有任何政府资金和企业赞助的情况下,顶住舆论的巨大压力,终完成使命。这其中虽然有若干偶然因素,但还有一个更广阔有力的历史社会背景:二战之后,人们对于两性平等、性爱和家庭结构的态度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家庭,而不只是妇女,都有节育的需求。与此同时,婴儿潮引发的人口爆炸也开始成为各国政要聚焦的议题,就像书中提到的,波多黎各、日本等地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应对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即使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反淫秽法》以及各州政府的相关法案也都在慢慢瓦解。另外,在医学界,一方面,激素研究的进步和人工黄体制剂的发明,使得避孕丸的发明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临床实验制度的尚不健全,也让平克斯有机会在相当有限的测试条件下,获得当局批准,从而在另一种奇药沙利度胺的惨剧尚未波及美国时,就打开了避孕丸的市场。

本书作者乔纳森·艾格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发生在四个主要人物身上和身外的千头万绪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他明智地将本书分为多个短章,每一章节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仿佛多个短篇小说,又彼此相关,积沙成塔般达至终的高潮。同时,他使用平白、明晰而不乏幽默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既轻松自然,又丝丝入扣。整段阅读的体验就像这颗“魔丸”的发明过程本身:它并不是科学家或社会改革家一次又一次拍脑袋的结果,而是若干块拼图被无形的手凑在一起,奇迹般地勾勒出一幅美好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Birth of the Pill,如何确切地翻译成中文,颇需斟酌。口服避孕丸在英语中俗称birth pill(直译出来是“生育药”,而非避孕药),简称the pill,因而英文书名既简单明了又一语双关。将中文版书名定为《魔丸的诞生》,能体现出这部传记类作品的雅俗共赏。然而,与我们在中文世界中常见的长篇报告文学不同,本书有详尽的注释和摘选书目,这使得它宛如一部严肃的研究报告。作者艾格曾任《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书中的一点一滴都是艾格以其严谨的职业精神,对历史材料加以广泛详细的查证,对故事中所涉及人物的晚辈、遗属、同事、传记作者等进行多次深入访谈的结果。在我翻译正文时,艾格俨然就是个坐在沙发上,叼着烟斗,喝着香槟,向我娓娓道来的小说家;而在我翻译注释和摘选书目时,他仿佛又成了一丝不苟的侦探,书桌上堆满了泛黄且夹着无数标签的书册和手稿,密密麻麻的笔记一本接一本,面前或许还有一块白板,像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的案件分析场景,上面贴着许多人的照片,列下了各种人物和线索。也正是因为艾格如此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一本涉及严肃题材的传记类作品才显得如此生动而有趣。而类似麦考米克“走私”那样的情节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抗日战争时期,爷爷失业,支撑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奶奶身上。有好几年,奶奶每天都要把从上海西郊收购的大米等食材缝入自己的棉袄棉裤,徒步穿越大半个上海,更要躲过日本兵的关卡,终把这些食材送到如今九江路上的一家饭店,以此养育三个孩子。一位普通母亲的勇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一位社会改革家——尽管在社会意义上还有大小之分,但她们同样值得尊敬。更何况,那些推动社会改革的人,那些希望以科技进步带动社会进步的人,不正是为了普罗大众的健康和自由?

这本书属于他们,也属于所有追求爱和希望的人们。



导语摘要

本书它讲述了一颗小小药丸——避孕丸的故事。讲述这颗魔丸是如何被科学家制造出来,人们怎么看待它,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

无数人都为避孕丸的发明贡献过心力。如果说避孕药的发明是一部电影,那么玛格丽特•桑格、格雷戈里•平克斯、凯瑟琳•麦考米克、约翰•洛克四位,就是这部电影的联合主演,他们对避孕丸的问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桑格掀起了社会启蒙、麦考米克的资金支持、平克斯的科学攻关、洛克的药品测试。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从桑格早年在格林威治村的叛逆时光,到20实际60年代风口浪尖上的性爱革命,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们身后无数支持者的群像,构成这本引人入胜的社会、文化、科学的历史之书。



作者简介

乔纳森·艾格,作家。他曾担任过《华尔街日报》记者,也曾任教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他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其作品曾被排在《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体育画报》和Slate网的年度好书之列。



目录

1 寒冬之夜


2 性爱简史


3 走投无路


4 一副“见鬼去吧”的样子


5 情人和斗士


6 兔子实验


7 “我是性学家”


8 社交家和性疯子


9 强人所难的问题


10 洛克式反弹


11 公鸡为何会报晓?


12 变相考验


13 黑人之首


14 什鲁斯伯里之路


15 “疲惫而沮丧”


16 女人的问题


17 圣胡安的周末


18 精神病院的女人


19 约翰·洛克的难处


20 像服用阿司匹林那样简单


21 按期赶工


22 “或许就是这种魔丸”


23 给绝望者以希望


24 测试


25 “平克斯老爹的粉色计划生育药丸”


26 杰克·西尔赌大了


27 避孕丸的诞生


28 “人们相信它有魔力”


29 双重效应


30 药丸女人


31 不像是推销员


32 “一包全新的豆”


33 高潮


后 记


鸣 谢


资料出处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它讲述了一颗小小药丸——避孕丸的故事。讲述这颗魔丸是如何被科学家制造出来,人们怎么看待它,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


无数人都为避孕丸的发明贡献过心力。如果说避孕药的发明是一部电影,那么玛格丽特•桑格、格雷戈里•平克斯、凯瑟琳•麦考米克、约翰•洛克四位,就是这部电影的联合主演,他们对避孕丸的问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桑格掀起了社会启蒙、麦考米克的资金支持、平克斯的科学攻关、洛克的药品测试。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从桑格早年在格林威治村的叛逆时光,到20实际60年代风口浪尖上的性爱革命,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们身后无数支持者的群像,构成这本引人入胜的社会、文化、科学的历史之书。



主编推荐

乔纳森·艾格,作家。他曾担任过《华尔街日报》记者,也曾任教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他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其作品曾被排在《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体育画报》和Slate网的年度好书之列。



精彩内容
 1寒冬之夜曼哈顿,1950年冬。
她是个老妇,热衷于男女之事,花了四十年追寻使之更美好的方式。虽然她的红棕秀发已经灰白,心脏也日渐衰弱,但她并没有放弃。她说,她的诉求反而变得越发强烈而简单:她想要找到一种科学节育的方法,一种可以让女人随心所欲享受性生活,而不用担心怀孕的魔术。她觉得这个要求相当合理。但多少年来,科学家们接二连三地告诉她:不行,这办不到。现在,她已是风烛残年,正因如此,她才会跑到这个位于公园大道的寓所,准备见一见这个有可能成为她最后一丝希望的男人。
这个女人正是玛格丽特·桑格,20世纪传奇式的社会改革家。这个男人则是格雷戈里·平克斯,一位拥有天才智商却名声欠佳的科学家。
47岁的平克斯身高五英尺十英寸半,留着硬邦邦的短髭和向外四射的灰白头发。他看起来既有点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又有点像格鲁乔·马克斯。他会突然冲进一个房间。泛黄的手指玩转着一支总督牌香烟。然后,人们会紧紧围绕着他。听听他又有什么新说法。他并不出名,从未获得任何科学大奖,也从未做出过任何重大科学发明。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遭到科学界的摒弃——被哈佛大学视为激
进分子而扫地出门,被媒体羞辱,被逼无奈唯有在一
个改造过的旧车库里进行各种有争议性的实验。虽然如此,他仍然自信满满,就好像知道这个世界总有一
天会承认他的杰出。
平克斯是个生物学家,而且可能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哺乳动物繁殖领域最杰出的专家。20世纪30年代,他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曾尝试在培养皿中繁殖兔子,而他当时所使用的技术,基本上就是数十
年后实现体外受精的技术。那时,他年轻帅气,并拥有无限的想象力。记者给他拍照时,他会摆姿势,还对记者们夸耀说,人类繁衍的新世纪就要来临,男女们将可以使用现代的方法来控制造人的过程,科学将大行其道。
然而,当时的美国人还没有那么先进的思想。媒体将他比喻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那是玛丽·雪莱虚构小说中的科学家,试图让死者复活,却意外地制造出一个怪物。哈佛大学拒绝向平克斯授予终身教授的职位,而其他大学也不愿意聘用他。他被视为危险分子。
到了这种地步,谦逊一些的人都会改行,内心不那么强大的人会因为气愤和绝望而一蹶不振。但古迪(亲友们如此称呼平克斯,既显示他的友好天性,又是他中间名的简称①)可不会。虽然平克斯在社交场合颇为热情友好,但引用一位同僚的话,他在工作上是个“会在街上斗殴的犹太人”。挫折只会让平克斯越挫越勇。当哈佛摒弃了他,其他工作又没着落时,他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那是个到处是工厂的

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叙述非常灵活,很有话题性……艾格以一种生动、诙谐的方式,一步步接近避孕药问世的整个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精悍简洁、很吸引人……书中的四个人,用科学的力量探求美好生活,这个探求的过程让人感到激动,让人手不释卷。不过我们也有必要记住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女人们的痕迹,是她们的生命将这一切变为现实。

——《洛杉矶时报》

 

当世俗权力否定科学的奇迹和人类进步耀目光辉的存在时,艾格的书是的。

——《华盛顿邮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