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伯驹词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伯驹词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0.04 5.6折 36 全新

库存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恩岭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113534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5234887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何谓词传?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传词,以词传人,词史互证。既是词传性质的史传,也是史传性质的词传,一方面在对词人一生重要经历的叙述中,让我们理解词人何以会有这样的词; 反过来,在对词作的研读和欣赏中,又深入理解词人填作此词时的经历和心境。

    那么,这本书与《张伯驹传》是否重复呢?我以为有重合处, 但不重复。

     传记是记载人的经历、遭遇、思想发展变化的,简言之就是叙述其命运和性格。这是人物传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张伯驹传》就是综合叙述张伯驹一生遭遇及其人品和文化贡献的, 从而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社会和历史的深入理解。   

    文学是描述人的内心世界的,也可谓为艺术。《张伯驹词传》的侧重点就是理解、欣赏、领悟张伯驹词作历程及其词作之美的方方面面,当然,也要通过这些词作来探讨其背后的人与事、情与景,词人一生的经历,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德国著名哲人歌德说过,诗人呈献给读者的诗篇,好比摘下来放置在盘子里的苹果。

    苹果生长的过程呢?你是看不到的。《张伯驹词传》的宗旨就是试图把词人的“苹果”还原树上,使文学与史事复归,让词人的“苹果”重现开花结实的过程。

    我写作《张伯驹词传》的一大动因,在于还原张伯驹的词人面貌和词人人生。

    我深感张伯驹实质上就是一位词人。或者说,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词人,然后才是贡献巨大的文物收藏家和戏剧家、书画家。张伯驹的本色就是一位词人,他是视诗词为其生命、灵魂的,他是为词而生、为词而活的。张伯驹一生为看重的, 也是他的词作。如果没有词,他当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文物捐献者,但在他的生命里,肯定没有了那么深婉、凄美、纯洁的诗心, 没有了那么动人心弦、给人以美感愉悦的词情,他生命的亮色也就少了那永恒的光芒。

    著名学者、诗人寓真先生也在《“天地与心同一白”——浅谈张伯驹词的境界》一文中说“许多评介文章都说,张伯驹是艺术鉴赏家,第二诗词家。笔者则以为,张伯驹的文化贡献,是词学,第二才是文物鉴赏……存世的张伯驹著述中, 有价值的部分,还是他的诗词,尤其是词。”真乃卓见。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帮助读者加深对张伯驹的理解,并用他那洋溢着纯美人性和真情的词作,来陶冶我们的心灵,也用他那永恒的词作来为中华词坛增色。

    本书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那些我曾经接触、请教过的诸多张伯驹的好友,如冯其庸、周汝昌、王世襄、张牧石、楼宇栋、欧阳中石、周笃文、袁行霈等先生,他们的深情述说和谆谆教诲, 都加深了我对张伯驹词人一生的理解。

    还要感谢寓真、任凤霞、林佳蓉、谢燕、秦燕春、金春媛、姚平等大家、学者,是他们对张伯驹的身世钩沉、传记写作及对张伯驹词作词话的品评,给我以诸多启发,使我获益匪浅。

    在本书体例上,仍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 尽量把张伯驹人生和词作的演变历程展示给读者。书中章节标题主要采用张伯驹文章和诗词中词句,以彰显张伯驹对其时人生状况和词之情境的形容;章下标注起止的概略年份,节下副题略示本节内容梗概。此例当否,诚盼读者雅正。

    由于这本书写作匆促,加之笔者才疏学浅,粗疏甚或舛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张伯驹诗词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就让我这本小书成为引玉之砖吧,我相信,这一宏伟的殿堂一定会矗立在中国诗词发展史上! 

                                                                                                                                                              张 恩 岭 

                                                                                                                                                               2018 



导语摘要
该书稿是一部纪念张伯驹先生的文集。张伯驹先生,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是我国著名文化大家。该书稿收录了张伯驹众多亲友故交和知名学者撰写的大量回忆文章,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张伯驹的文化贡献,弘扬其正直爱国的优秀品质。该书稿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张恩岭:张伯驹研究专家,编著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先生追思集》等。自1999年起,陆续发表张伯驹研究、古典诗词赏析、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文章,结集有《张伯驹词赏析》《高梅阁诗赏析》《逸园诗选赏析》《艺廊赏珠》《书香一叶》等。



目录
卷首语 


章 “五陵年少”“骏马貂裘”(1898—1931) 


      一 “问当年张绪,绿鬓可长留” 


      二 “忆长安春夜骋豪游”  


      三 “眼前有景道不得,能道得便是好词”


      四 “洹上起寒云,词坛两俊人”


      五 “妃弹塞上曲”“潘步掌中轻”


第二章 “红毹纪梦”“烟云过眼”(1932—1945) 


      一 “惊人一曲空城计,直到高天五尺峰” 


      二 “烟云过眼”“垂杨飞絮”


      三 “看江流石在,寒滩犹咽孤城”


第三章 “万紫千红”“一庭新绿”(1946—1955)


      一 “繁华几日,便说到西风消息” 


      二 “交期论,在形骸外,心酒同倾”  


      三 “词一叠,酒三巡,这时未醉已销魂”


第四章 “泪帕啼笺”“绵绵长恨”(1956—1965)


      一 “啼笑皆非马思远,中州断送老词人” 


      二 “万里边关鸡塞远”“一重关似百重关”  


      三 “边塞十年冰雪里,牡丹江上吊词皇”


      四 “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  


      五 “寂寞词林千载后,当年漱玉而今又” 


第五章 “泡影电光”“铩羽而归”(1966—1975)


      一 “泡影电光七十年,回头万事梦中看”  


      二 “西来秋色今如昔,不见五陵气郁苍” 


      三 “生也有涯乐有余,花明柳暗识长途” 


第六章 “残照金台”“随缘断续”(1973—1975) 


      一 “老年人在雾中行,杏花时节又清明”


      二 “问是无名是有名,身非白玉琢难成” 


      三 “寻旧梦,赏新秋,浮云过眼意悠悠”  


      四 “老夫越老越精神,工夫原是不亏人” 


      五 “铜驼巷口夕阳斜,旧地重来换物华” 


第七章 “歌舞全体”“尘寰永隔”(1976—1982) 


      一 “银锭桥西宅不宽,黄花红叶耐霜寒” 


      二 “珠玑信手碧丛丛,翰墨随心字字工” 


      三 “树木新栽休斧伐,青山常在有柴烧” 


      四 “一病翻思知万事,余情未可了前缘” 


附录


        张伯驹的遗产   孙 郁  


        张伯驹生平简表 



内容摘要
该书稿是一部纪念张伯驹先生的文集。张伯驹先生,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是我国著名文化大家。该书稿收录了张伯驹众多亲友故交和知名学者撰写的大量回忆文章,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张伯驹的文化贡献,弘扬其正直爱国的优秀品质。该书稿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积极推动作用。



主编推荐
张恩岭:张伯驹研究专家,编著有《张伯驹传》《张伯驹词传》《张伯驹词说》《张伯驹先生追思集》等。自1999年起,陆续发表张伯驹研究、古典诗词赏析、文学评论等方面的文章,结集有《张伯驹词赏析》《高梅阁诗赏析》《逸园诗选赏析》《艺廊赏珠》《书香一叶》等。



精彩内容

    潘妃亦名潘白琴,1915 年生,苏州人氏,16 岁时便成了上海青楼艺人,天生丽质,蕙质兰心,出淤泥而不染,终日与琴弦为伴,守着那一片冰清玉洁,祈祷上苍,让她早日脱离苦海。

    张伯驹初见潘白琴,便才情大发,提笔就是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不仅把“潘妃”二字嵌入其中,而且把潘白琴比作南北朝时齐东昏侯妃(“步步生莲”之典故)。后一句暗指王昭君,将潘白琴善弹琵琶的特点也概括其中,闻者无不击掌叫绝。

    自从遇上了张伯驹,潘白琴心中不禁一动,她感到张伯驹对她的一片爱慕出自真诚,神态庄重,再加上长相不俗,学问不浅,举止风雅,与其他纨绔子弟大不相同。几次交往下来,潘小姐已是芳心暗许。

    青楼女子嫁给了张伯驹,近乎潘白琴的一次涅槃重生,她的人生之路,从此步入佳境。

    张伯驹和潘白琴在姑苏举行婚礼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又沉醉在游览姑苏、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快乐之中。他们又拜过印光法师,“白琴”改为“慧素”,伯驹就唤她“潘素”。

    张伯驹多情,多情通向审美,他看好了潘素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张伯驹请来一位老画家教她学习绘画,又请来了专教古文的老师。不久,又请苏州名家汪孟舒专教潘素画山水。

    在张伯驹的精心指导下,潘素的琴棋书画艺术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名重一时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家。

    游山玩水,不仅成了潘素采风写生的机遇,也激发了张伯驹创作山水田园诗词的灵感和才智。那一首首空灵馨逸、行云流水、天趣盎然的山水风情词,既成了他部词集《丛碧词》的重要作品,又形成了他婉约多丽的词风,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词坛的地位。

    让我们且读几首。

    鹧鸪天

    西湖旅夜

    二月春寒未放晴,炉香烟细冷云屏。灯花照影愁先觉,湖水摇窗梦不成。

    一阵阵,一声声。斜风细雨到天明。问人夜睡何曾着,燕子无须唤客醒。

 

    这首词写作者夜宿西湖深夜和清晨的感受。因斜风细雨、湖水荡漾、燕子轻盈等景致的绮丽,意境的美妙多情,词人高兴得一夜未曾入睡。全词清婉圆转,工巧流丽,风韵天成,词风欢快。词中洋溢的是风景的美好,也充满着青春和爱情的美满,充满着柔情蜜意。这是张伯驹小令的突出特色,体现了他“自写性情”的主张。他小令中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