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北极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95北极记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6.84 6.8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位梦华 编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01552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25214221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95年,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研究者和新闻工作者,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活动,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基于这次实质性的科学考察,我国于1996年成功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站在地理意义的北极点上,环顾四周,天籁寂静,冰天一色,作为个体的人渺小得如同一粒冰碴,从此,更加懂得集体的含义与合作的重要。
  北极的条件毕竟太过严酷,并非每个人都能到北极去。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怀祖国、不畏艰险、坚忍顽强、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时光荏苒,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一事件,不仅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许多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因此改变了人生道路。我们今天有责任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一事件的过程、意义、经验和教训。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严肃交代,更是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一九八二年首探南极,一九九一年第一次进入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一九九五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北极点。迄今为止,他是国内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北极的科普文章和科学专著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作品荣获中国图书奖、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他的《旅鼠之谜》《气候的威力》等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目录

01位梦华

02刘健

03刘小汉

04杨小峰

05李拴科

06赵进平

07效存德

08刘少创

09毕福剑

10张军

11郑鸣

12张卫

13孔晓宁

14叶研

15卓培荣

16曹乐嘉

附录

一远征北极点日记

二文档

三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掠影



内容摘要
  1995年,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研究者和新闻工作者,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活动,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基于这次实质性的科学考察,我国于1996年成功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站在地理意义的北极点上,环顾四周,天籁寂静,冰天一色,作为个体的人渺小得如同一粒冰碴,从此,更加懂得集体的含义与合作的重要。
  北极的条件毕竟太过严酷,并非每个人都能到北极去。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怀祖国、不畏艰险、坚忍顽强、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时光荏苒,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已经过去了20多年。这一事件,不仅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许多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因此改变了人生道路。我们今天有责任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一事件的过程、意义、经验和教训。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严肃交代,更是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


精彩内容

《1995中国北极记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纪实》:
  殚精竭虑居中协调雷索鲁特
  1995年4月22日到了雷索鲁特基地之后,我就变身成了基地指挥,主要负责与加拿大、美国方面联系,保障后勤,包括与雷索鲁特当地村子、机场、国内等几方面的联系。我们向国内办公室的刘小汉主任、科学院协调局随时报告情况。刚到达雷索鲁特基地后的场面有些混乱,原因是大家都期望能首次上冰。我们前后两批一共25名队员,批19人,第二批6人。这25名队员谁能够上冰需要做出选择,终只能7人上冰。我们当时定的大原则是科学家优先,因为我们是代表中科院去做考察研究,科学家肯定是上冰的优选,所以位梦华、李栓科、效存德就被选中上冰了。效存德那时候很年轻,只有25岁。另外,我们还要记录这一事件,所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毕福剑、张军就跟着一块去了。当然,考察的话不能没有GPS定位和导航,刘少创当仁不让,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当时对冰上队员的组成确实也有一些争议,一直持续到后来在北纬890还在调整。总起来说一句话,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使国家利益化。
  考察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天气也比较好,但由于天气变暖,中间发生了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考察队被一个巨大的冰裂缝挡住了去路。这个冰裂缝有三四十米宽,无法知道有多长,因为在北冰洋上一眼望不到边,也不知道怎么绕过去。那几天是很难熬的,一方面是前方遇到了这样大的冰裂缝,前进不了;另一方面是雷索鲁特基地遭遇大雾,飞机无法起飞。这就意味着前方的给养包括人的食品、狗的粮食以及燃油等都送不上去。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了的话就很紧张。到了第三天,前方报告说,狗粮已经吃完了,现在已经开始分享人吃的东西。我们尽量争取,跟机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机场方面同意在大雾弥漫的情况下继续向前方输送给养。当时没有像卫星电话或者手机这样方便的通信设备,实际是微波接力。等我们飞机上天之后,传回来的消息说考察队已经过了冰裂缝。因为冰裂缝是漂移的,慢慢地冰裂缝就合上了,所以考察队得以通过。这时,我们的给养也到了,考察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了。
  第二件事情是根据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考察的整体需要进行人员替换。走到北纬89度的时候,队员已经在冰上走了100多千米,非常艰苦。当时队里的女士李乐诗是一位非常热心极地事业的香港人,南、北极不知道跑了多少次,为这次北极科学考察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以我们安排李乐诗女士在北纬890上冰。我和总领队位梦华都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包括基地办的刘小汉主任也很担心,出了事情无法向香港同胞交代,于是没有让她上冰,而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研究员赵进平继续走向北极点,这样也方便做一些考察工作。
  另外,中央电视台派了一个很大的拍摄队伍,其中毕福剑和张军在冰上,但只有张军有航拍经验。我们希望张军能够执行航拍任务,即记录下到达北极点的镜头,为此就商量把张军换下来,把哈尔滨电视台的郑鸣换上去。
  这就是在北纬890做的两个调整。后面的调整相对比较容易,大家都理解是任务的需要。而李乐诗女士未能上冰,可以说给她本人留下了一个遗憾。她是一个个性非常强、非常有献身精神也很敬业的女士,有很强的爱国、爱港情怀。她这次说得很明白,她不仅代表中国,而且代表中国香港来做这件事情。所以,她被换下来的时候大概有两三天情绪不佳,一直需要有人做思想工作。作为基地的指挥,我也应该为她的遗憾承担相当的责任吧。
  除了7位上冰的队员之外,另外18个人一方面在雷索鲁特基地周边做考察,一方面与当地的研究部门做一些交流。例如,牛铮是做遥感的,就跟当地的遥感部门对接;方精云是做生态的,他在周围做了一些生态取样的工作。我们的记者很多时候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帮搞科研的队友去野外做一些事情。另外,前方发回来的任何消息,他们都要及时撰写成新闻稿发回国内。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