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03.4 6.9折 ¥ 296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陈独秀 著;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826841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6元
货号25212095
上书时间2024-11-01
蔡元培序
序
二十五年前,我在上海《警钟报》社服务的时候,知道陈仲甫君。那时候我们所做的,都是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我所不能忘的,是陈君在芜湖,与同志数人合办一种白话报,他人逐渐的当时用法,今作“地”。因不耐苦而脱离了,陈君独立支持了几个月;我狠旧同“狠”。本篇下文同。佩服他的毅力与责任心。
后来陈君往日本,我往欧洲,多年不相闻问。直到民国六年,我任北京大学校长,与汤君尔和商及文科学长人选,汤君推陈独秀,说独秀即仲甫,并以《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问明陈君住址,就到前门外某旅馆访他,他答应相助。陈君任北大文科学长后,与沈尹默、钱玄同、刘半农、周启民诸君甚相得,后来又聘到在《新青年》发表过文学革命通讯的胡适之君,益复兴高彩烈今作“兴高采烈”。,渐渐儿引起新文化的运动来。
后来陈君离了北京,我们两人见面的机会就狠少;我记得的就止有十五年冬季在亚东图书馆与今年在看守所的两次。他所作的文,我也狠难得读到了。
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我所以写几句话,替他介绍。
中华民国廿二年四月蔡元培
陈独秀自序
自序
亚东主人将我近几年来所做的文章印行了。我这几十篇文章,原没有什么文学的价值,也没有古人所谓著书传世的价值。但是如今出版界的意思,只要于读者有点益处,有印行的价值便印行,不一定要是传世的作品;著书人的意思,只要有点心得或有点意见贡献于现社会,便可以印行;至于著书传世藏之名山以待后人这种昏乱思想,渐渐变成过去的笑话了。我这几十篇文章,不但不是文学的作品,而且没有什么有系统的论证,不过直述我的种种直觉罢了;但都是我的直觉,把我自己心里要说的话痛痛快快的当时用法,今作“地”。说将出来,不曾剿袭同“抄袭”。人家的说话,也没有无病而呻的说话,在这一点,或者有出版的价值。在这几十篇文章中,有许多不同的论旨,就此可以看出文学是社会思想变迁底旧同“的”。产物,在这一点,也或者有出版的价值。既有出版的价值,便应该出版,便不必说什么“徒灾梨枣”等客套话。
一九二二年八月,独秀自序于上海
《独秀文存》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论文部分所收文章主要发表在《新青年》上,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文风汪洋恣肆,论理鞭辟入里。《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这些“寸铁”(即子弹,钱玄同语)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通信是书中*重要,*能反映陈独秀思想的部分,主要是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陈独秀对这些来信一一公开作答。来信者有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青年学生、《新青年》同仁,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与思想革新。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不少回信文字不多,虽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的风雷之势,迅疾就将对手“打翻在地”。诚如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该书第九版所做的序言里所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独秀文存》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论文部分所收文章主要发表在《新青年》上,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文风汪洋恣肆,论理鞭辟入里。《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这些“寸铁”(即子弹,钱玄同语)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通信是书中*重要,*能反映陈独秀思想的部分,主要是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陈独秀对这些来信一一公开作答。来信者有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青年学生、《新青年》同仁,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与思想革新。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不少回信文字不多,虽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的风雷之势,迅疾就将对手“打翻在地”。诚如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该书第九版所做的序言里所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20世纪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 等职务,并任前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8月出狱,先后在武汉、重庆居住,后长期居住于今重庆江津。1942年5月病逝。
《独秀文存》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卷。其中,论文部分所收文章主要发表在《新青年》上,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文风汪洋恣肆,论理鞭辟入里。《随感录》为针对性很强的杂感,短小精悍,多则百余字,少则数十字。这些“寸铁”(即子弹,钱玄同语)般尖锐有力的杂感直指当时的现实问题,射向军阀、政客、官僚、遗老遗少等。通信是书中*重要,*能反映陈独秀思想的部分,主要是主创《新青年》时期读者的来信,陈独秀对这些来信一一公开作答。来信者有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青年学生、《新青年》同仁,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与思想革新。针对来信的内容,陈独秀或赞同,或驳斥,或辨析,不少回信文字不多,虽寥寥数百字,却有泰山压顶的风雷之势,迅疾就将对手“打翻在地”。诚如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该书第九版所做的序言里所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20世纪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 等职务,并任前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1937年8月出狱,先后在武汉、重庆居住,后长期居住于今重庆江津。1942年5月病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