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鸟十年精选:艺术,孤独的绝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太阳鸟十年精选:艺术,孤独的绝唱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2.1 5.4折 41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蒙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1255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1元

货号25209444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太阳鸟十年精选”所收录的文章均选自过去十年我为辽宁人民出版社主编的太阳鸟文学年选。太阳鸟文学年选作为每年国内出版的多种文学年选中的一种,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它说明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这套太阳鸟文学年选具有相当的历史性,表现了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们的坚持不懈,这也是年选权威性的一个方面。

“美文”,杂文记忆中也只选了三四篇。整套书共十三种,包括《途经生命里的风景》《异乡,这么慢那么美》《故乡,是一抹淡淡的轻愁》《这世上的“目送”之爱》《历史深处有忧伤》《愿陪你在暮色里闲坐,一直到老》《你所有的时光中温暖的一段》《那个心存梦想的纯真年代》《一生相思为此物》《掩于岁月深处的青葱记忆》《在文学里,我们都是孤独的孩子》《艺术,孤独的绝唱》《那个时代的痛与爱》,除《那个时代的痛与爱》主题相对分散,其他内容包括国内国外、故乡亲人、历史人物、童年校园、怀人状物、读书谈艺,可以说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可供阅读群体广泛。集中国十年美文创作于一书,这个书系的作者也涵盖了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的大量作家,杨绛、史铁生、袁鹰、余光中、梁衡、王巨才、王充闾、周涛、陈四益、肖复兴、李辉、王剑冰、祝勇、张晓枫、刘亮程、毛尖、李舫、宗璞、蒋子龙、陈建功、李国文、刘心武、李存葆、陈世旭、梁晓声、陈忠实、贾平凹、铁凝、张承志、张炜、余华、韩少功、王安忆、苏童、周大新、格非、迟子建、刘醒龙、刘庆邦、池莉、范小青、叶兆言、阿来、刘震云、赵玫、麦家、徐坤等。还有黄永玉、范曾、韩美林、谢冕、雷达、阎纲、孙绍振、温儒敏、南帆、陈平原、孙郁、李敬泽、阎晶明、彭程、刘琼等艺术家和评论家。他们的阵容,令人想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优中选优”,我重新翻阅了近十年的太阳鸟文学年选散文卷和随笔卷,并生出一些感慨。文学应该予人以美,包括语言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更包括思想之美、情感之美、叙事之美,言之有思,言之有情,言之有恍若天成的启示与灵性。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念念不忘,文章也是如此。重读这些当年选过的文章,依然让人或心潮澎湃,或黯然神伤,或感同身受,或心向往之,一句话,也就是我入迷的文学品性:令人感动。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传统,我曾为出版社主编过“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我在序言中曾说,文学是我们的生动、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们的“心灵史”。我希望这套选本,也能不辜负读者与历史的期待。



导语摘要

10年(2007-2016年)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以前这些文学精品都是按照体裁来分类,这次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来重新整合归类。

本书稿中的文章,都是用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艺术的,搞艺术的人都有个性,他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拥有*美的绝唱。



作者简介

1934


 2017



目录

      …… 


      …… 


      …… 


    ·迪伦  …… 


    ·米勒:带手绢的作家  …… 


      …… 


        …… 


      …… 


      …… 


    


              ——走近肖斯塔科维奇  …… 


        …… 


      …… 


      …… 


    


              ——叩访青云谱  …… 


        …… 



内容摘要

10年(2007-2016年)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以前这些文学精品都是按照体裁来分类,这次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来重新整合归类。


本书稿中的文章,都是用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艺术的,搞艺术的人都有个性,他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拥有*美的绝唱。



主编推荐

1934

 2017



精彩内容

神鬼造化

韩美林

 

——大脑。应该说,随着年纪增大,眼前的事忘得很快,但我一直不明白,童年的事虽然已与现在相隔五六十年,可总也忘不了,上小学的那一天似乎就在我眼前。

……反正我们小孩听大人讲的事都犯糊涂,所以我也就糊涂着写,大家也只能糊涂着看了。

“哥们儿”的小狗,小孩要求不高,有这些也就够了。

“情况”,没想到从土地爷屁股后面发现了“新大陆”,我伸手一掏是书!接着一本、两本、三本……越掏越好奇,后来掏出来的还有印章、刻刀、印床子。印章料有石头的、木头的、铜的……

“研究”起来……后来,我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往这里跑,东西没敢拿回家,“研究”完了就送回土地爷屁股后面,这样挺保险,没人会知道。那时我虽小,却挺懂事,怕带回家说我是偷的,那就洗也洗不清了。但又是谁将这些东西放到这里来的?至今仍是个谜。

“发达”(可我不感兴趣的电话号码、手机、相机、发票等与我“长期厮守”的可以说没有)。但是没想到那些书却影响了我一生—— 一本《四体千字文》、一部《六书分类》、两本《说文古籀》。后来,偷偷地一本本拿回了家,它们成了我的“终生伴侣”。

“图画”。

故乡山东是孔子的家乡,从小练书法成了我天经地义的事。我五岁就写字,家里再穷,也没有放弃让我们练书法,尤其上了小学以后,寒暑假母亲怕我们玩野了,就把我们兄弟们送到私塾去写字,学费不贵,每人只交一块钱。

现在我是个画画的,可是我学书法的历史在绘画之前。

另外,那时我还玩篆刻,用刀在石头上、木头上刻,刻得满手都是血口子。后来我玩别的(绘画、雕塑、陶艺),而且越玩越大,篆刻就顾不上了,但篆书却一直伴我终生。

“图画”,所以从我决定一生走美术道路起,篆书在我眼中也就走了“味”,它跟我走的不是书法路,加之后来我的兴趣又扩大的原因(甲骨、汉简、岩画、古陶文和一些符号、记号),它们在我眼里都没有以书法对待,而是成了根深蒂固的“形象”。

“另类”的古文字爱好者。

 

“正宗贫民小学”。但是我们可不是破罐破摔的人家,我早上没有早点,吃的是上学路上茶馆门口筛子里倒掉的废茶。我家再穷也不去要饭,不去求帮告助,不偷不拿,活的就是一个志气,所以我小学连着两年拿的奖状不是优异成绩奖,而是拾金不昧奖。

“大户”,可惜她赶上了她们毛家破落的年代,但是她懂文化。我父亲少年丧父,只念过三年书,十七岁做了洋药房的店员(五洲大药房),但是他的英文和自制的药已显露出他的才气,可惜他二十八岁就归了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王毕,四海一”,扎实的古文底子早已在小学给“奠”好了。此外,我们班主任还经常让我给他刻印(其实是鼓励我),同学们也让我刻。拿着几本篆书的我成了同学们羡慕和尊敬的对象,尽管我的手经常都是血糊糊的。

……

“文革”时被江青弄到北京给灭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学校仍挂着国旗,我们唱的是“毕业歌”“救亡歌”,我十岁就唱“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教我如何不想他……”我八九岁就知道了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像迟海鸣、王鸿钧、华世奎,也知道何绍基、铁保等一些故去的书法家,他们都去过济南。

我的私塾老师姓赵,经常给我们唠叨这些书法家,其实我们是小孩,谁写的好坏、写什么帖都是糊涂着听糊涂着记,小孩什么也不怕,就怕老师打板子、抽笔和罚跪,仗着我记忆力好,还记着这么几个人。

“柳公权”,赵老师看我性格不对路就给我换了帖子。从那以后,我就练起了“颜鲁公”,再也没有换帖。直到四五年级时,老师让我写了一段爨宝子和“泰山金刚经”,换换口味,时间不长,又练回来了。

“颜鲁公”,况且老师给我讲颜鲁公怎么做人,怎么做官,怎么刚正不阿,怎么为民请命,怎么被人诬陷而被朝廷给缢杀的,他的人格魅力加之他少年赤贫,没有纸笔、扫墙而书的童年,与我美林同样的命运,我“粉丝”一样跟着他的足迹走了一生。

在我的童年里,石灰和墙是我的纸和墨,我经常在人家的墙上乱涂乱画,尤其是新墙,让人告状而挨揍是家常便饭。另外,我们巷子的石头路,也是我画画写字的好去处。

2001

我的武术老师姓潘,也是济南太极拳名人。

“另类”的童年教育的道路,算是歪打正着吧!

“小画家”来鼓励,我前后上过两个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到济南第二实验小学,幸运的是我又遇上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也姓潘,古典文学、诗词、音乐他都很精通,他指挥我们全校的大合唱;同时这个学校还有三个美术老师,三个音乐老师。潘老师是馆陶人,是武训学校毕业后上的大学,私塾底子很厚,写的字很有功力,他平时用毛笔改作业和写条子,不用“原子笔”。武训学校培养的人都抱着一番雄心到社会上去闯天下的。我是穷孩子,潘老师是穷孩子,颜鲁公也是穷孩子,武训要饭办学,潘老师成了我当时当“粉丝”的偶像。他是写汉简的,我到他家去过两次,他夫人很漂亮,是个小脚,他写的满墙书法,都是我没见过的汉简,这是我深的印象,不过对我的引力没有达到非写不可的程度,他的推荐没起作用。

颜鲁公成了我根深蒂固的偶像。他除了给我做人的启示以外,书法上的苍雄郁勃、直立天地的那种我小孩儿说不出道不来的伟岸挺拔、磅礴恢弘的气势,无疑使我感到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一切的一切,毫无疑问地注入到我的身心并转化为我在做人上终岁端正的基因。我崇拜英雄。

由于潘老师的教诲,在我的记忆中,又加进了几个英雄,诸如嵇康、夏完淳、辛稼轩等等。这些有才有德的偶像,嵇康和夏完淳都是宁死也不屈的英雄,他们都是被杀害的。夏完淳被杀时才十七岁,他律诗写得一绝。辛稼轩更是血气方刚的好汉,他率骑兵五十人杀入敌营五万兵马之中,生擒叛将而还,爱国爱得不下于陆游那伤心泪。

这些常识性的丰富的知识,在我启蒙时期齐刷刷地向我聚来,使我一个穷孩子达到了别人说什么我都能插上嘴的水平,现今的教育实在不能不说多失上策。

“高人”好我篆书的引导,因为这些老师都不写篆书。这时篆书在我记忆中已经记得很不少了,只是缺少恩师的指点,所以很自然将我逼上梁山——往画的方向自我多情地酷爱和联想,就像同性恋一样,是男是女,爱上了怎么喳?!

天意也好,偶合也好,信不信由你。我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机缘。

“八宝菜”。说起小米碾成粉(水发米粉),家里没有石碾子,那个时候各中药店都网开一面做善事空出药碾子,让穷人家去碾米,我们巷子口有个同济堂药店,每年我们都去那儿碾米。

“龙骨”,每年年终都拿出来晾一下,叫“翻个身”,上面那些文字他讲不出来,说“一拿来就有”,我什么也没听懂,只知这叫“龙骨”,是“药材”,治“××病”的,等到后来才知道,这就是甲骨文啊!!以前没有文化,中医拿着它当药材。年方六七岁的我,幼年就能见到甲骨文,不管是巧合还是天意,毕竟一个小孩与这些古老文化纠缠上了,真是不可思议。

“龙骨”我不懂,治什么病我也管不着,那些文字在我的脑子里却慢慢地生根开花,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甲骨文,更不知道它就是金文的前身。孩子不懂偷,好奇的我把它们当成了“图画”临摹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的脑子里多了一个思考的内容:那些骨头上的画,每块骨头上字不多,几个、几十个,它们奇妙而又细腻,到老也没能从我脑子里抹去。

 

1948

“浮雕组”,给那些“艺术家”们当通信员去了。我在这时真正接触到了一些“家”们,他们对我终生难移的志向——画画,起了转折性的、里程碑式的影响,使我飞跃式地认识了一大批建筑工程师、画家和音乐家。

我像海绵一样地汲取着他们给我带来的一切知识。

我们浮雕组的王昭善、薛俊莲、刘素等老师,还有常来常往的张金寿、黄芝亭、黑白龙、关友声等等诸多的画家、艺术家,把我这么个小孩给惹乎得够呛,他们画画,我画画;他们雕塑,我雕塑;他们唱歌,我唱歌,就是不会拉小提琴。

被单被我撕下来画斯大林、高尔基,画了就送给我的同学赵彬,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是我的个欣赏者。

——写了一些篆书给他们看。他们都是学洋画的,感到我这个小孩子懂这些玩意儿不可思议,只是给我鼓励,可并没有得到指点和引导。

“小朋友”,他惊奇地看到我满桌子写的那些不成书法的“篆”文,大加赞扬(我不写赞“赏”,我知道我那些文字还不是书法,只是比着葫芦画瓢而已),我深的印象是:“你这么个小鬼,能喜欢写这种字儿就不应该小看你,你怎喜欢这玩意儿?”我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挺愿意听这顺毛话(

“书宝贝儿”拿来,这些老师哪怕只有一句话鼓励我,恐怕我就成了攻篆的战士了。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大人鼓励并且把书法和篆书的关系给我讲一讲,虽然我工作以来,在这个特有的艺术家环境中认识偌大一群艺术家。所以我听到一句鼓励的话就如获至宝,踌躇满志、壮志未酬的样子。我一个小孩简直都画疯了,直到我耄耋之年都未改画疯子的习惯,经常画得进医院……

我一定把那些书拿来,让艺术家们给我加油!

“书宝贝儿”的时候,我发现一本也没有了,问奶奶这些书怎么没了?她答得很干脆:“你弟弟上学没钱买练习本,那几本书翻过面来给他订了练习本了。”我的头像五雷轰顶,我已经离家八九个月了,那些本子“练习”完了也早该生火了……

我大病了一场,痛不欲生,哭得满地打滚,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与这几本书已有六七年的历史感情了,这感情还用说吗?它早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虽然我不理解它,不懂它,可是我不能没有它。我死亲爹也没这么哭过(那时才两岁不知道伤心),我所承受的是多么巨大的打击、感受到的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呀!

绝了望也绝了情的我,二十五年我没写篆字,二十五年我没有看过一本篆书,二十五年更没有刻过一块印。我到了伤心欲绝的地步!

……

1955

1956

 

1972

1972

百无聊赖,那时节干什么都得想一想是否有招灾之嫌。逛书店不会犯错,也长知识,所以它成了我愿意去的地方,上海福州路三天两头我都泡在那里。

“不是冤家不聚头”。有一天,我带着两个侄子去逛街,已经逛得筋疲力尽,回家的路上,顺腿又走进了古旧书店,我遛了一圈,忽然眼前一亮,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书店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堆了一堆还没分类的古旧书,四个发光的大字闪现在我的眼前,它像是对我招手,像是对我微笑,像是对我挤眉弄眼,像是在喊我:韩美林……那“老朋友”相见的感情使我不能自制,悲喜交集——我看到了我六七岁就熟悉的那四个大字《六书分类》。我激动得直哆嗦,让服务员赶快拿过来,急不可待地还没翻一页就浑身发冷、发抖,趴在书上痛哭起来,我完全顾不了这是在书店,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潮的非常时期,那时候让我与它一起死也无二话,因为我是个刚刚出狱的人,我什么都不怕了,我甩掉两个拐杖将书用劲儿抱在怀里不撒手,顾不上人前人后怎么看我,这时我在人间释放不了的错综万千的感情,全部一股脑儿地倾泻在怀里的这些书上……

……书店里的人见我这么动情地痛哭,心里也都不是滋味,那个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心的服务员把我让到里屋,我的确也想不到,我竟会对着一部书哭得这么伤心……

“老友”相聚,谁能知道这本书次与我见面时我尚是个流鼻涕的小苦孩儿,心里纯得一汪清水,现今眼前这个大哭的汉子,已经蜕去人身几层皮。妻离子散、人陷低谷,至今尚且说不清道不明是个什么身份的韩美林呀!

“补二”“补三”。没凑全,这些书至今都在。我像“供神”一样供着它们,与它们再也不分手了。

“上班”,我被分到贴花班,这算是轻体力劳动了。厂里新领导照顾我,给了我一间六平方米的小屋,离我劳动的贴花班不到二十步远。

“上厕所去啦!”

“研究”我的问题,就像炸弹在爆炸时离它近的就是那个

“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我还正在劳动改造之中,谁也没想到大胆的韩美林,在这间六平方的小屋里堆的全都是“四旧”(安徽出名人,我在合肥、安庆、徽州也买了不少这类古书)。

“四人帮”,竟然无人知晓,无人揭发。现在知道我写篆的人也不多,画我送人,字可是不轻易赠友,我深知书法功夫比画画要难得多。而且我写书法的目的是为了画画,直到现在也不改初衷。

……

绕了十万八千里,也该绕回来了。我得把至今三十多年为什么写篆、写天书的事交代给大家了。

1974

“狼吞虎咽”一样的需要。工厂里搞宣传用的纸多,没有宣纸。后来我用刷水的方法仿效宣纸效果,经过无数张试验,天终于给我网开一面,这些不似国画的水墨画,融传统国画和现代水彩画两者效果于一体的画作,居然一炮打响。我走向了世界。次国外展览就在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这个至今已不存在的双子座大楼,我永远也忘不了它。它让世界人民知道了我的小猴子、小熊猫……

“拼命三郎”。陶瓷厂的条件又让我在篆书上走向一条另类的道路。它也使朋友们在那时期添了一份高兴。这就是今天献给世界人民的“天书”。

……发挥了我从小就没有显露的“篆书”。在这些器皿上能写就写,然后寄给我北京、上海、广州的老师、朋友和同学。我找到了一个发挥我写篆书才能的平台。那时我如鱼得水一样——写疯了。

“另类”陶艺。做陶艺我没有七七四十九件工具,我一直认为路是人走出来的,艺术上只要达到目的(艺术效果),可以不择手段。因此,我陶艺使用的工具全是些木头棒、火柴棍、竹片、笔管、树枝、铁丝、大头针、梳子、锥子和锯条。这些简单的工具却产生了“传统”工具展现不了的艺术效果。拿树枝子在陶器上刻篆字明显地增添了一分“老苍”。

“另类”,用竹片、树枝刻画。“文革”时期的

“附庸风雅”。我那些茶具是闭着眼睛送到黄先生的眼里,但是我没想到他却记在心里。一日,李准、范曾、韩瀚诸君在黄府小聚,没想到黄先生拿出一本他的画册让我用篆书给他封面上题字……

“私房”本事,也是我从来没在宣纸上写出来的篆书。我从来也没这么尴尬,手足无措地愣在那儿……

“你哆嗦什么?写!……”写的什么字,怎么写的,我充血的脑袋全忘了,直到现在也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