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之决战中原(公元197-207)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0.86 5.2折 39.8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宿巍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0920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5193492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部《三国演义》令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故事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于三国故事,诸如吕布戏貂蝉,关羽温酒斩华雄,诸葛亮借东风,一代代口耳相传,这些《三国演义》中精彩描写,是很多人对三国历史的初了解。

然而,故事不是历史,演义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故事在历史中并不存在。吕布从未戏过貂蝉,因为历史上就没有貂蝉这个人,关羽更不曾斩过华雄,那是孙坚的功劳。赤壁的东风也不是诸葛亮借的。总之,三国的历史有很多事情没有说清,而这套书就是告诉大家历史上真实的三国。

三国并不是魏蜀吴,而是汉魏吴,刘备建立的是汉而非蜀,前者是受演义小说误导约定俗称的叫法,真正的三国其实是汉魏吴。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史书,然而它是文言又惜墨如金,有时语焉不详,有时欲言又止,本套书根据正史,并吸收的研究成果,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还原三国的本来面目。

184

    

真实的历史并不枯燥,甚至比演义小说更精彩,拨开人为制造的重重迷雾,阅读本书带你走进真实的历史,让你了解被刻意隐藏的三国真相。



导语摘要

讲述的是公元197年-207年这十年间,曹操与袁绍从盟友到仇敌,从并肩战斗到决战中原的历史。曹操从弱到强,袁绍从强到弱。曹操、袁绍在依次吞并各自的对手后,以黄河为界,南北对峙。然而中原只能有一个主人,曹操、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官渡大战,曹操获胜,之后,曹操用七年的时间统一北方,确立了他中原霸主的地位。



商品简介

 

讲述的是公元197年-207年这十年间,曹操与袁绍从盟友到仇敌,从并肩战斗到决战中原的历史。曹操从弱到强,袁绍从强到弱。曹操、袁绍在依次吞并各自的对手后,以黄河为界,南北对峙。然而中原只能有一个主人,曹操、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官渡大战,曹操获胜,之后,曹操用七年的时间统一北方,确立了他中原霸主的地位。

 

作者简介

80先后2010



目录

章  问鼎中枢——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二章  三征张绣——战宛城曹兵败北


第三章  兵进徐州——白门楼吕布遭擒


第四章  转战江东——淮泗子弟不可挡


第五章  英雄少年——威震江东小霸王 


第六章  大浪淘沙——功名成败不由人


第七章  官渡大战——曹操袁绍的决战


第八章  内斗不休——陷入“内战”的南方


第九章  平定四州——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十章  雄霸北方——一代人杰曹孟德



内容摘要

讲述的是公元197年-207年这十年间,曹操与袁绍从盟友到仇敌,从并肩战斗到决战中原的历史。曹操从弱到强,袁绍从强到弱。曹操、袁绍在依次吞并各自的对手后,以黄河为界,南北对峙。然而中原只能有一个主人,曹操、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官渡大战,曹操获胜,之后,曹操用七年的时间统一北方,确立了他中原霸主的地位。



主编推荐

80先后2010



精彩内容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执掌大权

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县,朝廷也随之搬到许县,小小的许县一下涌进这么多人,显得拥挤不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小城一夜之间成为大汉王朝的政治中心。

汉献帝驾临前,曹操令人重新整修,但也只能勉强达到皇家限度的居住要求,这里不同洛阳、长安。小城不仅小,而且破,仅能安排下皇帝及朝廷主要衙署的办公场所。至于其余人等,只能城外安置。

“外来人口”。原来的小城事实上成了内城——宫城,新建的外城规模比内城大出四五倍。

“杂草”,建安元年(

就在很多衙门还在小城里四处寻找落脚之处的时候,曹操已经开始着手调整朝廷的人事结构,许多公卿大臣被体面地请出朝廷。

——三公,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同时被免去三公职务。几人中,资历深的是太尉杨彪,之前在天子劫持事件中,杨彪为维护朝廷仅存的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当众质问军阀郭汜,虽未能扭转局势,但其不畏刀兵的勇气却令人肃然起敬,也赢得了朝野的一致赞许。

杨家跟袁家一样都是东汉一朝数得上的名门大族。

194

杨彪出身名门,在朝为官多年,资历深厚,知名度远非曹操能比。但人怕出名猪怕壮,杨彪的大名并未给他带来好运,反而惹来麻烦,曹操早就想收拾杨彪。

为了尽快在朝中树立威望,曹操首先将打击矛头对准了朝中元老,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门不肯依附的大臣。

许多大臣死于长安之乱,献帝逃难途中又失散不少公卿,留下大批空缺,对这部分本就空着的职务,不需撤换,很好安排,曹操将大批亲信补充进来。

之前因胁迫而封的车骑将军李傕、骠骑将军张济、后将军郭汜等被撤销,征北将军李乐、征西将军胡才、安东将军张杨等在逃难途中滥封的将军,或逃或亡,也要重新任命。

“焕然一新”。

但对杨彪这种在朝野都享有声望的人,曹操还是比较慎重。

不久,为庆祝乔迁新居,朝廷举行盛大宴会,朝中文武百官悉数到场。杨彪等人更是早早就到了,但主角曹操却迟迟不露面。如此重大的场合,满朝文武都到齐了,连皇帝陛下都到了,唯独不见曹操的人影。

曹操不来,宴会不能举行,皇帝跟百官只好等着,这时就看出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了。面对此情此景,元老重臣杨彪坐不住了。这简直是不把皇帝和朝廷放在眼里,憋了一肚子气的杨彪,又不好发作,只能坐在那里独自生闷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从大红变成猪肝色。等候多时,众人期盼已久的曹操姗姗来迟。

曹操器宇轩昂地走进会场,淡定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曹操的座位距杨彪很近,所以曹操很快就看见了杨彪那张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老脸。

虽然杨彪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并没有别的意思,完全是面由心生,但曹操却想多了,他不能不多想,乱世里阴谋诡计大行其道,稍不留神就会身首异处,长期搅在政治的旋涡里,对一切保持高度的警觉是生存的需要。曹操也是习惯成自然。

杨彪不自然的表情引起了曹操的怀疑,熟知历史的曹操自然就联想到鸿门宴,曹操想到这,不由得背后冷汗直冒。酒没喝上几口,就借口有事匆匆离开。回到自己的军营,曹操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只有军营才安全。

事后,曹操派人探明杨彪等人并未搞阴谋诡计,只是虚惊一场。但本来兴致很高地去赴宴,却被吓了回来,就算没阴谋,受到惊吓也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本来就看你不顺眼,竟敢给老子脸色看。

“惩治”杨彪,但曹操知道杨彪出身世家名门,历任三公,在朝中人望极高,要收拾他并不容易,至少要找一个可以压服众人说得过去的借口,才好下手。要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人心不服。

机会说来就来,给曹操提供机会的人正是曹操的对头袁术,袁术干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连袁绍、曹操都不敢做的事,袁术不顾部下、盟友的强烈反对,公然在淮南称帝。

顺便提一句,袁术跟杨彪是儿女亲家,袁家与杨家都是高门大族,为在官场上彼此照应,政治联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很流行。这是朝廷中那些混迹官场多年的官僚斗争经验的总结。

风云变幻的朝廷,到处都是陷阱,可靠的政治盟友是生存的需要,想在尔虞我诈的朝廷里生存下去、飞黄腾达,单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袁氏这般的政治世家也是如此。

杨彪当初选择与袁术联姻,抱的无非也是这个目的,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本准备自保的政治联姻,反而给他招来一场杀身大祸,并险些为此丢了性命。

袁术在淮南称帝,大封文武,又是祭天又是封后,他自己是过瘾了,却把亲家杨彪给害惨了。袁术此时远在淮南,曹操暂时还奈何不了,但杨彪近在眼前,又是文官,收拾起来毫不费力。曹操缺的只是一个借口。

曹操正愁没机会!袁术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下曹操总算抓住了杨彪的把柄,袁术既是汉朝叛臣,作为叛臣家属,杨彪自然是逃不过去的,更何况曹操本就存心要整他。

“法办”杨彪。罪名如成立,杨彪必死无疑。就在杨彪命悬一线,即将人头不保时,危急时刻,有一位世家子弟挺身而出,站出来为杨彪说话,此人就是鲁国大丈夫孔融孔文举。

孔融被刘备成功解救后,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处境艰难,局势日趋险恶,孔融这等书生身逢乱世,却是生不逢时,兵荒马乱,风雅名士如孔文举者没有了用文之地。名士风流的孔融惆怅之余,只能抚琴赋诗打发时光。

——黄巾重灾区,本是来“围剿”黄巾,却被黄巾围剿,要不是刘备及时出手相救,孔融早已不在人世。

但刘备只能救他一时,不能保他一世。况且,此时刘备自己也在四处漂泊,自身难保。之后的几年,北海局势依旧糟糕,黄巾及散布各地的土匪山贼此起彼伏,孔融无力征讨,只能困守孤城,苦度岁月。

乱世中,为求生存,各路诸侯都结盟互助,孔融也爱交友,但此友非彼友,袁绍、曹操的那种军事同盟,孔融才不感兴趣。他喜欢的是文人雅聚。

乱世中的孔融保持着清高文人特有的那份孤傲,与身处的时代显得是那么地格格不入。

即使实力雄厚如袁绍也要拉上曹操,联络刘表。兵精将勇,谋略过人如曹操也要有后援袁绍。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淮南袁术更是结成攻守联盟,目的无非是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各路诸侯几乎都有盟友,战国时代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又重现当世。

“光荣独立”,对各方诸侯不理不睬。实力弱小又缺乏外援,这是乱世里理想的吞并对象。于是,孔融“备受欺凌”,地盘越来越小,手下兵马越打越少。

眼见形势险恶,孔融的部下左承祖出于好心规劝孔融,尽快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做依靠。但孔融不但不听还杀了左承祖。

一意孤行不听良言相劝,孔融终于品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袁绍长子袁谭,字显思,豫州汝南人,受父命都督青州,后被曹操掌控的朝廷任命为青州刺史。但曹操给的不过是一张委任状,至于地盘,还要靠袁谭自己去抢。

袁谭初到青州,所据有的不过一个平原郡而已,这时的袁谭与其说是青州刺史,倒不如说是平原相更为恰当。

但袁谭颇有雄心,他不像书生孔融,只求高朋满座、杯中酒不空。袁谭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的就是青州。

到青州后,袁谭首先率兵北上进攻公孙瓒手下的青州刺史田楷,刘备就曾在田楷手下为将。袁谭与田楷恶战两年,终田楷还是没能打过袁大公子,被后者赶出青州。

袁谭为扩充部队,派部下到青州各地到处招兵,但效果很令他失望,于是袁谭下令挨门逐户地核查适龄青壮年。那些有钱人家通过打点官差,被免除兵役,后被征上来的都是贫苦百姓的子弟。贫苦百姓虽然没钱,但脚长在自己身上,交不起钱,可以逃。

于是在青州的市井集镇、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袁谭的手下在到处抓兵,情形类似民国时代的抓壮丁。

通过野蛮征兵(主要靠抓),袁谭的军力迅速壮大,实力跃升为一州之首,称霸青州。

196

书生孔融哪里是军阀袁谭的对手,被追着打,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一路打一路退,后又回到老地方都昌城,坚守不出。

孔融缩在城里,不敢出战,但袁谭对付这套也有办法,不出来没关系,那就长期围困。反正也没人来救你,不用担心被人抄后路。

袁谭执着地带兵围攻小城都昌,从春天打到夏天,在袁谭不懈的围攻下,孔融部死伤惨重,袁谭可以从外面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孔融就没办法了,他连城都出不去,自然没处招兵,结果手下的人越打越少,后只剩下几百人。

但困守孤城的孔融仍保持名士风度,每天依旧坐在几案上,谈笑风生。有时箭射到几案上孔融也不在意(很可能是装的)。但孔融气定神闲也挽救不了败局,终都昌城还是被袁谭大军攻陷。

城破之时,孔融再也不装了,骑上匹快马,连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单人匹马逃进深山。这时曹操在许县重建朝廷,听说孔融的遭遇后,念在旧交的情分将孔融招进朝廷,曹操跟孔融早年在洛阳时就相识,也是故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