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8.14 4.0折 ¥ 45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美]默里·罗斯巴德 著 安佳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284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5080441
上书时间2024-11-01
智力骗局游戏是怎么玩的
在经济思想史上,奥地利学派是一个重要流派。自门格尔开山立宗以来,以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思辨分析,传功数代,在经济学江湖上扬名立万。历时四代,代代均有一时之英杰:一代门格尔,二代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三代米塞斯和熊彼特;四代哈耶克、罗斯巴德和柯兹纳尔。作为一个长期游离主流经济学的流派,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摆在朋友们面前的这本《美联储的起源》,其作者是四代弟子罗斯巴德。他是一位富有思想主见的学者,坚守自由主义,在多方面继承、完善了奥地利学派有棱有角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也是一位高产学者,一生著述颇丰,致力于传播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和主张。《美国大萧条》、《人、经济与国家》、《权力与市场》等,均是极富思辨性和逻辑性的著作,读完后引人深思。难得可贵的是,终其一生,罗斯巴德并不因为自身境遇而改变学术观点。
罗斯巴德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对经济、社会、政治均有深刻分析。在经济领域,作为彻底的反垄断主义者,罗斯巴德从“先验”的角度逻辑地证明了自由竞争对经济增长和经济自身平衡的重要性。在罗斯巴德的字典中,只要具备“自由准入缺失、具备排他性的特权”,都是垄断。垄断,不仅仅体现为价格操纵等形式的市场垄断,而且包括所有阻碍资源自由流动与配置的社会垄断和政治垄断。在罗斯巴德看来,只要具备“自由准入”这个条件,所有的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都会趋向价格和小成本。因此,他不仅对市场垄断予以严斥,而且对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甚至政治垄断大加批判。
基于这一逻辑,罗斯巴德尤其对政府的各种垄断予以严厉的抨击。他认为,政府本身就是一种垄断。虽然不可或缺,但应小化,严格限制在防卫、保护和司法服务三个方面。无疑,垄断货币发行的职能,明显不在政府应有职能中。为此,罗斯巴德对现代央行体制给予了“逻辑上”的否定。他认为,央行以及部分储备金制度带来了银行系统的危机,并且阻碍了银行间的自由竞争与市场出清。读过《美国大萧条》的朋友应该有印象,煌煌巨著一语概之——误我者,美联储也。罗斯巴德认为,大萧条是美联储过度放水的结果,根本不是所谓需求不足引发的:大萧条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金融大鳄太贪婪,不如说是美联储决策失误;与其说政府是在解决危机,不如说政府在延缓和恶化危机。如果我们沿着罗斯巴德的逻辑思路走下来,结论也就很明显:垄断了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好不要这劳什子,无论央行是否独立。好的办法是让各商业银行自由发行银行券,并在竞争中实现币值稳定与均衡。
对这一主张,历来见仁见智。之所以回顾罗斯巴德的垄断与竞争思想,目的在于给《美联储的起源》这本书提供一个作者的思想背景——否则,首次读此书的朋友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作者对央行如此“偏见”,以至于冷嘲热讽随处可见。
了解了罗斯巴德的基本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撰写《美联储的起源》一书的目的,就是把美联储的“皮”扒下来,看看百年前一些精英人士是如何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来达到垄断货币发行的目的——“垄断可以以反垄断之名而得以成功”!纵览全书,无法不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起源的过程,就是一场“智力骗局游戏”。如果说得中性一点,就是“游说”的过程,费尽心思游说公众,游说国会。看完此书,仿佛可以听到罗斯巴德忧郁的叹息和良苦用心的劝告:公众,醒醒吧,你们上当了。
为了揭露这场智力骗局游戏,罗斯巴德运用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笔头,把美联储的成立还原于历史的背景下,并以此排章布节,娓娓道来。具体的内容本文不再赘述,译者已经把原著传神地译了出来。本文主要分析罗斯巴德如何喜笑怒骂地刻画这个“骗局”。相比于作者以思辨性著称的其他作品,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格外富有立体感。
技巧一:头痛医脚。用罗斯巴德的话来说,美联储的起源是利用了社会对银行体系周期性危机的抱怨。在银行券体制下,由于美国的货币体系过于自由且过于去中央化,“银行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扩张货币与信用,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无法扩张货币与信用”。这种“缺乏弹性”的国民银行体系,“每当其基础受到一丁点儿的扰动”,美国庞大的存款信贷体系“就摇晃打颤”。因此,银行家们宣称,美国银行体制是世界上糟糕的,英国和法国的中央银体系制才是出色的。
当然,根据罗斯巴德的逻辑,银行体系不能满足需求,根源不在于缺乏弹性,而在于银行券作为杠杆的顺周期性。金融家们开出的构建“权力集中的银行体制”的方案,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但这不妨碍金融家们把“缺乏弹性”的问题夸大。尤其是在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后,他们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宣传这一观点,达到了如下效果:“银行界和商界的观点都统一到了中央银行议题上,中央银行这样一个机构不仅能够规制经济,还能作为后贷款人帮助银行摆脱困境。”不要小看了这一共识,这是美联储成立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性事件。
技巧二:伪装真实意图。由于美国社会有着天然反对集权的传统,任何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建议都沧州遭到社会的反对。罗斯巴德认为,美国的金融精英为了掩盖垄断货币发行的真实意图,费尽了苦心。1896年,美国银行家们通过有深厚社会基础的草根运动来发起倡议,以避免公众对华尔街及其银行控制货币体制的猜疑。而且这一运动被刻意放在中西部地区,由商人自发发起。1897年1月12日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2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会议代表们呼吁设立一个由商人组成的大型货币同盟。但事实是什么呢?罗斯巴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与会人员或许真的是商人,但他们肯定不是货真价实的草根型商人。罗斯巴德毫不留情地指出:“对于行家来说,任何一家组织只要有了这几个人,也就是有了亨利•佩恩、亚历山大•奥尔,尤其是有了乔治•福斯特•皮博迪,那就只意味着——J.P.摩根。”
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银行家们在讨论中央银行形式时,决定采取地区性储备中心的形式,用“区域性”和“分散性”这个虚假的面纱,向社会表明这似乎是独立的区域中央银行,以掩盖他们青睐并拟实施欧洲式中央银行的意图。看上去储备和纸钞的发行“好像是”分散到地区储备银行手中,但事实上却“集中到中央管制委员会手中,并由他们进行协调”。
要掩盖就要保密。银行家们甚至对自己的行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罗斯巴德在书上专门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1910年国家货币委员会纽约会议结束后,奥尔德里奇带着少数精英躲起来起草中央银行法,对外则宣称是“打野鸭”。在罗斯巴德的传神之笔下,这次可以标为“绝密”的行动,真正做到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相信笔者读到这里,定当会心一笑!
技巧三:身段服务于目标。美联储从倡议提出到终获得出生证,一波三折。在这个过程中,高贵的银行家们不惜放低身段。在1902年4月的福勒法案失败后,大银行家们退而求其次,提交一份意在允许纽约的大型国民银行能够基于市政和铁路债券发行“应急货币”的提案,但没有获得通过。功亏一篑的是,1912年1月,奥尔德里奇计划提交国会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民主党势力上升)而惨遭否决。
这当然是一次重大打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银行家们很快就从打击中恢复过来。他们所做的只是根据政治风向变化,把法案中“奥尔德里奇”这个过于显眼的共和党人名字改成民主党人“格拉斯”,然后差不多原封不动地再次提交国会,终获成功。1913年12月通过了“格拉斯法案”,即美联储法案。罗斯巴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上,奥尔德里奇法案和格拉斯法案没有实质性差异,“该法案承认并采纳了中央银行原则”,法案实实在在地“使所有银行企业一起成为了中央控制权力的属下”。银行家们成功地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技巧四:充分利用“御用学者”。罗斯巴德对美联储并无好感,“恨屋及乌”,对积极参与这一进程的相关群体不乏嘲讽。首当其冲的是学者,他指出:“身为配角且日渐增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界人士……非常愿意向那帮推动中央银行运动的精英们兜售自己那点专业科学知识。”在罗斯巴德的笔下,这些学术精英充当了美联储成立的“吹鼓手”。全书中有多处大篇幅刻画,字里行间散发着如下强烈气息:这些学者为了获得“权力的认可”和“卡特尔们的行业”,而丧失了基本的独立性,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经济思想史的光谱上,罗斯巴德的观点相对偏激,一些分析未必能够得到主流的赞同。然而,学术研究有争议一定不是坏事。罗斯巴德的观点至今仍在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一些“元问题”,重新思考一些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一部既有启发性又具有立体感的著作,读来当然爱不释手。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罗斯巴德如何抽丝剥茧地讲述美联储这场“智力骗局游戏”,精彩细节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请读者继续移步,跟随作者来一趟独立而有深度的思想之旅!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2017年2月于海口
在这本约6万字的著述中,作者从历史背景,对国民银行体制的不满,“改革”运动的起始:印第安纳波利斯货币会议,1900年金本位法案及以后,查尔斯•A.柯南特、剩余资本和经济帝国主义,柯南特、货币帝国主义和金汇兑本位制,雅各布•席夫为中央银行拉开了序幕,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动设立中央银行,*后推进阶段:应对民主党*势,共九个方面阐述了控制美国货币经济*权力的组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成立的过程,解释了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美联储的一个方面,即一个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为什么可以印刷“纸钞”并决定影响美国包括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美联储成立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利益与权力的博弈,金融精英、权力精英、学术精英与媒体“参与了推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走向成功的运动”。美国国会通过了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美联储正式成立。
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 1926- 1995)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名学者,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领头人。他的著作对现代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理论有很大的贡献。
第1章 进步运动001
第2章 对国民银行体制的不满015
第3章 “改革”运动的起始:印第安纳波利斯货币会议031
第4章 1900年及其后的金本位法案065
第5章 查尔斯•A.柯南特、过剩资本和经济帝国主义079
第6章 柯南特、货币帝国主义和金汇兑本位制99
第7章 雅各布•席夫为中央银行拉开了序幕129
第8章 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动设立中央银行145
第9章 后推进阶段:应对民主党的权势173
第10章 结论185
索引194
在这本约6万字的著述中,作者从历史背景,对国民银行体制的不满,“改革”运动的起始:印第安纳波利斯货币会议,1900年金本位法案及以后,查尔斯•A.柯南特、剩余资本和经济帝国主义,柯南特、货币帝国主义和金汇兑本位制,雅各布•席夫为中央银行拉开了序幕,1907年金融恐慌和推动设立中央银行,*后推进阶段:应对民主党*势,共九个方面阐述了控制美国货币经济*权力的组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成立的过程,解释了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美联储的一个方面,即一个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为什么可以印刷“纸钞”并决定影响美国包括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美联储成立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利益与权力的博弈,金融精英、权力精英、学术精英与媒体“参与了推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走向成功的运动”。美国国会通过了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美联储正式成立。
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 1926- 1995)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名学者,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领头人。他的著作对现代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理论有很大的贡献。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年担任美国总统。在进步运动时期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1913年担任美国总统。在进步运动时期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内阁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年担任总统。在进步运动时期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进步运动中讨论的各种主题,包括反对垄断企业,反对垄断市场美国画家约瑟夫•开普勒创作于1889年1月,描绘了美国大企业组成的利益财团,就像一个大钱袋子,笼罩在美国参议员头上1902年,美国著名的政治杂志“PUCK”杂志封面话题,讨论罗斯福总统的金融政策1908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纽贝里市的童工0071913年12月23日通过的《美联储法案》(The Federal Reserve Act),是始于1900年前后,并在地方、州以及联邦三级政府同时展开的进步立法(Progressive legislation)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前二十年,进步主义是将美国的经济与社会,从粗放的自由放任转变为集权国家主义的两党运动(bipartisan movement)。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历史学家才确认这一谜团,即这一进步运动,实质上是在新一代利他主义的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altruistic experts and intellectuals)的引导下,为了制止并规范和控制从19世纪末期已经在加速垄断形成的体制,战胜了大企业和大商人的激烈对抗,由产业工人和农场主实施的事实上的奋起。然而,近来有一大批学术研究反驳说,对于弥漫在美国政治领域中的这一谜团,现在已经很清楚,真相正好与这一陈腐的虚构之说完全不同。相反,在19世纪末期,在美国实际所发生的事情是,经济领域中的商业竞争日渐激烈,以拥有强大金融实力的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and Company)为首,8各大企业利益集团都拼命想在自由市场如愿以偿地建立卡特尔。设立卡特尔的波浪潮首先出现在大型企业和铁路,大型企业和铁路采用配额制以及各种方式方法,意在削减销售额,从而提高价格并增加利润,这种做法很快就因为卡特尔的内部竞争以及新进入者,试图削弱卡特尔的外部竞争而瓦解。在整个19世纪90年代,在大型工业企业的新领域,大型商业利益集团再次试图通过合并来提高价格并削减生产,这一次,各种类型的合并又因为新一轮竞争风云而溃败如昔。在这两起建立企业卡特尔的努力中,摩根大通公司都是一马当先的领头大哥。虽然在这两起事件中,高额的保护性税起到了阻碍作用,但市场本身也使这些自发形成的卡特尔组织的努力化为乌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