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8.86 4.6折 85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骆中钊、温娟、常文韬 等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6110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25072082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丛书前言从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到国家层面的“小城镇,大战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专业镇、重点镇、中心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色镇,其发展壮大、联城进村,越来越成为做强镇域经济,壮大县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力量。特色镇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核心,对联城进村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梯度增长空间,是小城镇发展显活力与竞争力的表现形态,是以“万镇千城”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已成为城镇经济代表性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数万个镇形成县区城经济增长的平台。特色与创新是新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生态文明、科学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永恒的主题。发展中国新型城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建设美丽新型城镇是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丰富美丽中国内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元素。新型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夯实农业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会产生现实的积极意义。而对新型城镇的发展规律、建设路径等展开学术探讨与研究,必将对解决城镇发展的模式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起着实践、探索、提升、影响的重大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次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阐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目标,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必须重视新型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跨越的环节,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强度和管理水平的标志,城镇化综合体现一国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为中国新一轮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发展中国新型城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当前城镇化的重点应该放在使中小城市、小城镇得到良性的、健康的、较快的发展上”,由“小城镇,大战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国新型城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国新型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建设美丽新型城镇是推动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丰富美丽中国内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元素。实现中国梦,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更需要中国行动与中国实践。建设、发展中国新型城镇,就是实现中国梦直接的中国行动与中国实践。2013年12月12~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工作方向和内容做了很大调整,在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主要任务、实现路径、城镇化特色、城镇体系布局、空间规划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新的提法。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新型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

导语摘要
本书是《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中的一个分册,书中明确了城镇的定义和范围,介绍了国内外的城镇生态环保建设概况;分章阐述了城镇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城镇生态功能区划、可持续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和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系统探究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城镇能源系统规划与建设。本书从实用技术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可供从事环境管理、区域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规划师、建筑师及管理人员参考,适合广大群众阅读,同时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骆中钊,福建惠安人,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6年制)。  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原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现为乡魂建筑研究学社创始人、首席专家;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总设计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城乡建设》全国理事会顾问;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名誉会长;泉州建筑科技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城镇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莆田市、泰宁县、建宁县城乡建设顾问。  以“传承民居建筑文化苦行僧”为题被《中国建设报》授予“2002年中国楼市精英”。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点亮空间——2006年全国家居设计电视大赛”专家评委。荣获福建泰宁“荣誉市民”和福建龙岩洋畲村“荣誉村民”称号。  从事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并出版相关著作百余册。主要著作有《中华建筑文化》《中西建筑比较》《现代村镇住宅图集》《小城镇建设  设计丛书》《乡村公园建设理念与实践》等。

目录
1  绪论11.1城镇建设与环境变化21.1.1城镇化概述21.1.2城镇建设概述41.1.3我国新型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51.2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71.2.1生态系统与城镇生态系统71.2.2城镇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81.2.3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21.3新型城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71.4新型城镇生态环保建设的基本原则181.4.1自然生态原则181.4.2社会生态原则181.4.3因地制宜原则181.4.4复合生态原则181.4.5经济生态原则192  国内外的城镇生态环保建设概况202.1国外城镇生态环保建设理论与技术202.1.1美国202.1.2英国222.1.3德国232.1.4日本242.1.5韩国252.1.6澳大利亚262.1.7丹麦272.1.8巴西282.2国内新型城镇生态环保建设实践292.2.1我国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进程302.2.2我国城镇生态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302.2.3我国生态环保新型城镇的建设312.3国内外经验总结和启示422.3.1科学编制新型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22.3.2搞好新型城镇绿地系统建设422.3.3建设生态基础设施422.3.4遵循绿色建筑原则,精选建筑材料,降低破坏程度422.3.5依托科技,实现生态环境优化432.3.6注重地方特色,保持人文气息432.3.7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生态意识433  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443.1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443.1.1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443.1.2新型城镇生态环境的特点453.1.3新型城镇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453.2城镇生态建设的学科基础463.2.1生态学463.2.2环境科学473.2.3产业生态学473.2.4生态经济学483.2.5景观生态学493.3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基本理论493.3.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493.3.2生态城市理论513.3.3循环经济理论553.3.4低碳经济理论573.4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理和方法603.4.1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任务603.4.2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603.4.3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则603.4.4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613.4.5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程序613.4.6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624  城镇生态功能区划654.1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进展654.1.1国外研究进展664.1.2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664.2生态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基础674.2.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功能区划684.2.2景观生态类型与生态功能区划694.2.3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区划704.2.4生态适宜度与生态功能区划704.3城镇生态功能区划704.3.1区划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704.3.2生态功能区划评价因子的选择734.3.3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分区等级754.3.4区划方法764.3.5区划的一般程序和内容775  可持续新型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805.1可持续发展指标概述805.1.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功能805.1.2指标体系划分的原则815.1.3指标体系的分类825.2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835.2.1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835.2.2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践845.2.3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865.2.4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践895.3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构建895.3.1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构建“六步法”895.3.2生态城镇指标体系共性技术915.3.3不同类型城镇的特点及重点指标925.3.4考核指标解释与指标值计算955.4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典型案例分析1055.4.1中新天津生态城1055.4.2无锡低碳生态城1095.4.3上海崇明生态岛1126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1186.1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的目标1196.2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创新1196.2.1工业开发型1206.2.2生态农业型1286.2.3旅游服务型1506.2.4历史文化型1586.2.5城区卫星型1656.2.6生态退化型1697  新型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777.1新型城镇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1777.1.1新型城镇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1777.1.2新型城镇经济发展分析1777.1.3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787.1.4环境经济综合分析1807.2新型城镇大气环境综合规划1807.2.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1807.2.2大气环境容量分析1817.2.3新型城镇大气环境规划目标确定1827.2.4新型城镇大气环境规划方案制定1827.2.5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837.3新型城镇水环境综合规划1847.3.1水环境现状1847.3.2城镇污水排放及治理现状1847.3.3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规划1857.3.4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867.3.5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2097.4新型城镇固体废物综合规划2117.4.1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2127.4.2城镇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2137.4.3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2217.5新型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217.5.1城镇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217.5.2城镇的交通特征2227.5.3目前我国城镇交通对城镇生态环境的影响2247.5.4新型城镇交通建设对策2247.6新型城镇意外灾害预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2277.6.1意外灾害概述2277.6.2防灾预警建设2277.6.3我国必须加强新型城镇灾害预警系统建设2288  新型城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2308.1水资源现状2308.1.1我国水资源状况2308.1.2城镇水资源现状2328.2水资源优化配置2328.2.1需水量预测2328.2.2供水体系2378.2.3优化配置2388.3非常规水资源应用的领域与技术2428.3.1雨水资源的利用2428.3.2再生水资源的利用2478.3.3海水资源的利用2488.4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2518.4.1水资源保护2518.4.2水资源合理利用2539  新型城镇能源系统规划与建设2599.1低碳背景下能源发展战略2599.1.1我国能源现状2599.1.2低碳能源发展战略2619.2新型城镇低碳型能源系统优化配置2629.2.1新型城镇能源系统特点2629.2.2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2629.2.3能源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识别2659.3新型城镇新能源应用2669.3.1新型城镇发展新能源的意义2669.3.2太阳能2679.3.3生物质能2719.3.4地热能2739.3.5非常规水源热能2749.3.6风能2779.4新型城镇建设节能措施2789.4.1建筑节能2789.4.2工业节能2809.4.3公共设施节能28210  新型城镇节能环保技术28310.1EPS模块现浇混凝土结构低层低能耗抗震房屋设计与施工28310.1.1模块及组合配件28410.1.2设计28410.1.3施工28710.1.4科技创新点28810.1.5结论28910.2保温与结构及防火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施工28910.2.1系统组成29010.2.2系统设计与施工29310.2.3系统的科技创新点29510.3真空玻璃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29610.3.1真空玻璃介绍29610.3.2真空玻璃的性能优势29610.3.3真空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29910.3.4总结30110.4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30110.4.1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介绍30110.4.2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设计30210.4.3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方式30610.5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系统应用30710.5.1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系统基本介绍30710.5.2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集成方式30810.5.3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应用系统应用30910.5.4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应用系统规划设计30910.6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技术及应用31110.6.1生物质能及应用技术的基本介绍31110.6.2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31110.6.3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设计原理31210.6.4生物质颗粒燃烧设备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31410.7村镇污水解决方案——构建源分离排水模式31510.7.1源分离排水模式的由来31510.7.2源分离新型排水模式介绍316参考文献318

内容摘要
本书是《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中的一个分册,书中明确了城镇的定义和范围,介绍了国内外的城镇生态环保建设概况;分章阐述了城镇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城镇生态功能区划、可持续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和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系统探究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城镇能源系统规划与建设。本书从实用技术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可供从事环境管理、区域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规划师、建筑师及管理人员参考,适合广大群众阅读,同时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主编推荐
骆中钊,福建惠安人,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6年制)。  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原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现为乡魂建筑研究学社创始人、首席专家;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院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总设计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城乡建设》全国理事会顾问;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名誉会长;泉州建筑科技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城镇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莆田市、泰宁县、建宁县城乡建设顾问。  以“传承民居建筑文化苦行僧”为题被《中国建设报》授予“2002年中国楼市精英”。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点亮空间——2006年全国家居设计电视大赛”专家评委。荣获福建泰宁“荣誉市民”和福建龙岩洋畲村“荣誉村民”称号。  从事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并出版相关著作百余册。主要著作有《中华建筑文化》《中西建筑比较》《现代村镇住宅图集》《小城镇建设  设计丛书》《乡村公园建设理念与实践》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