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猿的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裸猿的艺术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7.54 4.5折 128 全新

库存6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斯蒙德 莫里斯 著,创美汇品 出品 创美工厂 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8249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5068994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于85 岁之际开始撰写的《裸猿的艺术》一书,是莫里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长达六十多年辛勤研究与智慧的结晶,它被视作莫里斯代表性的作品。莫里斯的足迹遍布全球,访问考察了一百多个国家,获取了人类艺术形式的手资料,并亲身经历了书中所述的诸多场景。他在岩洞中手握马卡潘斯盖之石,那是三百万年前人类的珍藏。他实地访问了书中《部落艺术》和《民间艺术》章节中所述的诸多文明,也以广受推崇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的身份,拜访了很多在《现代艺术》一章中所出现的艺术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将人类行为学方面的深厚学识和源自艺术家直觉的个人理解相结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艺术如何演进的故事,此外还生动有趣地分析了人类在艺术方面做出的努力。在我们熟悉的上千种艺术品中,有超过300件在书中都有所论述。从书中,我们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和社会。后,作者通过定义和分析,提出了八种关于艺术的一般法则。

《裸猿的艺术》是一本相当深刻的著作。它的作者是一位扎根于学术界的科学家,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同时,他又是一位长期活跃于艺术界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被展出和珍藏。



导语摘要

《裸猿的艺术》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继国际畅销书《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后又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作。在《裸猿》中,作者开宗明义地说“人类就是没毛的猿”,《裸猿的艺术》讲述的就是人类艺术的历史。

莫里斯将科学家的严谨分析和艺术家的敏锐直觉结合在一起,对三百万年以来人类从事艺术活动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了有趣的分析,并对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八个功能做了详尽的阐释和深入的剖析。作者从人类艺术起源的史前时代讲起,叙述了从狩猎时代到现代社会艺术演变的整个过程,成功地施展其所长,为我们揭示了艺术活动对于人类演进的重大意义。

全书收录了350多张珍贵的艺术作品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三百万年人类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

莫里斯以八十高龄,历时多年走访全球百余处考古遗迹,上百家美术馆、博物馆,对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源及其演变和原则做了精彩的全新解读,堪称其畅销50年、售出2000万册的《裸猿》三部曲的续篇。

本书是破解人类艺术之谜和了解人类艺术行为的书。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里斯是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动物学家和主持人。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
他出名的是对人类行为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莫里斯著有多部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畅销著作,其中为著名的有《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这三本书被称为《裸猿》三部曲,畅销几十年并多次再版。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成功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早有画作在国际上展出。



目录

感言  4


前言  5


章 引言 8


何为艺术?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14


艺术中的人类学


第三章 非人类的艺术  22


来自动物的草图与绘画     


第四章 儿童艺术 48


艺术冲动的个体演变     


第五章 史前艺术 60


从狩猎采集者到早的农耕者  


第六章 部落艺术 98


部落社会面面观        


第七章 古代艺术 110


文明艺术的诞生       


目 录CONTENTS


第八章 传统艺术 130


从圣坛到沙龙        


第九章 现代艺术 174


摄影艺术之后        


第十章 民间艺术 218


有教养世界中的粗朴艺术   


第十一章 艺术的角色 254


创造力的九种形态      


第十二章 艺术的法则 276


从平凡通往卓越之路     


书目  305


图片出处  310


译后记 318


译后记 172



内容摘要

《裸猿的艺术》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继国际畅销书《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后又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作。在《裸猿》中,作者开宗明义地说“人类就是没毛的猿”,《裸猿的艺术》讲述的就是人类艺术的历史。


莫里斯将科学家的严谨分析和艺术家的敏锐直觉结合在一起,对三百万年以来人类从事艺术活动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了有趣的分析,并对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八个功能做了详尽的阐释和深入的剖析。作者从人类艺术起源的史前时代讲起,叙述了从狩猎时代到现代社会艺术演变的整个过程,成功地施展其所长,为我们揭示了艺术活动对于人类演进的重大意义。


全书收录了350多张珍贵的艺术作品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三百万年人类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


莫里斯以八十高龄,历时多年走访全球百余处考古遗迹,上百家美术馆、博物馆,对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源及其演变和原则做了精彩的全新解读,堪称其畅销50年、售出2000万册的《裸猿》三部曲的续篇。


本书是破解人类艺术之谜和了解人类艺术行为的书。



主编推荐

   德斯蒙德·莫里斯是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动物学家和主持人。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
他出名的是对人类行为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莫里斯著有多部关于人类和动物行为的畅销著作,其中为著名的有《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这三本书被称为《裸猿》三部曲,畅销几十年并多次再版。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成功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早有画作在国际上展出。



精彩内容
引言

何为艺术?

在我过去的著作中,我已经关注过人类同其他动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的问题。我审视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我们人类的原始行为模式和态度:我们的性与养育行为、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游戏和斗争。在审视这些行为时,我有意忽略了我们生活中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方面。但是现在我想重点关注那些能够证明我们是独一无二的生物的方式中的一种——艺术。

对我来说,在所有能够将我们同其他生物区分开的活动中,艺术的演变是迷人的一种。过去,这种演变被证明是非常难以定义的,尤其是对那些研究艺术的专家来说。在大多数时候,这些专家都与他们的研究领域站得太近,从而难以清醒地把艺术看作一种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他们将艺术行为的许多方面撇开,结果给出了一些非常狭隘的对艺术的定义。然后他们又为了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这些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这些困惑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学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关于人类生物学和进化的知识。因此,他们无法看到艺术冲动是如何在我们远祖的部落社会中次崭露头角,同样他们也无法看到在今天,这种冲动是如何开出令人惊叹的艳丽花朵,在我们的周围处处绽放。只有当我们首先考察并了解到艺术的这些生物学根源,我们才能充分领会这些高级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微妙之处和细致差别,这也正是我在这本书中极力想要表达的东西。

首先,之前人们所提出的常见的艺术定义是什么?这简直有数百种之多,不过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有一种将艺术定义为“制作事物以取悦眼睛”,另一种则认为艺术是“智慧的创造性操作”。还有一种认为艺术是“由人类创造出来并呼应其审美意识的一切”。1606 年,莎士比亚给了我们个有用的定义,他借李尔王之口说艺术就是“化腐朽为神奇”。换句话说,艺术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莎士比亚告诉我们,艺术就是让我们能够把灰暗的现实变成美妙非凡的东西。

在18 世纪,歌德认为“好的艺术是恰到好处”。1814 年,约翰·济慈补充说“艺术至善之处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问道:“艺术不就是更广、更高一层的生活吗?”他们三个都强调了艺术能改善事物的品质,使其成为更有力的生活体验这一事实。从这些定义中我们能够开始看到一点共识,也就是说艺术是能放大日常生活的东西。法国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使得这一点更加明确,他说:“艺术就是兴高远之志”。 1864 年福楼拜的评论更具戏剧性,他说:“人的一生就一场是悲哀的表演……丑陋、沉重并复杂。除了能驱散负担和痛苦,艺术别无他用。”几十年后,奥斯卡·王尔德得出了他的论断,即“艺术的高明之处就是把残缺之材运用得炉火纯青”。

迈入20 世纪,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我们借以摆脱现实与麻醉自己”的手段。艾伦·纳亚克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但她更清醒,她说:“艺术可以被称为一种创造不凡的实例。”

总结以上观点,艺术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让你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有趣并以此作为对你的奖赏。它让庸常变得不凡,为空虚增添愉悦。同样的,它也使得平淡转为热烈,让陈腐变得优雅。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使用艺术作为其他活动的附属物。我们的工具、武器、服装和建筑都不仅是满足实用的需求,对于其有效功能来说,它们显得要复杂得多。这样的精心制作使之脱颖而出,从而使它们显得要重要得多。它们的视觉强度,所包含的技艺以及在它们身上所花费的时间,都为其增加了一圈意义非凡的光晕。

直到1803 年,本雅明·贡斯当抛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语:“为艺术而艺术。”这种理念指出只有抛弃一切束缚并臻于自由,艺术才真正能成为艺术。这走向了一个,它意味着一座基督教的圣像是一件毫无意义的艺术品,因为有宗教信息附着其上。即使这件圣像制作很精美,但是作为一件艺术品它却比不上一张毫无宗教或政治意义的风景画。这种理论已经影响了许多现代艺术思想。作为一件艺术品,一辆锃亮的法拉利比不上一座平常的雕像。如果一个人想要对人类艺术获得一种应有的观点,即把人类艺术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源远流长的关注,那么这种态度就是不可取的。

鉴于以上讨论,我有必要为这项人类独有的、能将我们同其他物种区别开来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定义。我们同其他物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艺术的追求、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宗教的追求。其他“更高级的活动”如政治和商业活动,事实上仍然跳不出满足基本动物需求的范畴,同时它们也是在追求这三个关键的目标。

我对艺术、科学和宗教的定义如下:

艺术即化平凡为卓越——为的是娱乐大脑。科学即化繁为简——为的是证明我们的存在。

宗教即变不可信为可信——为的是减弱对死亡的恐惧。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将试图展现人类非同一般的进化历程如何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使它从一个渺小的羞涩的开端演变成关于人类生存三种伟大的追索之一。为了更易于把握这一宏大的课题,我将把我的论述局限在视觉艺术的框架中。

尽管如此,一些我必须说明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音乐、戏剧、舞蹈、说书、诗歌等艺术,同样还有更加模糊的艺术形式,例如香料制造。在对300 万年的视觉艺术进行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之后,从史前到超现代,我都将提供足够的例子来考量所有人类艺术都会采用的八个基本原则。在这里我预先为那些不可避免的疏漏致歉。例如,由于这一领域的丰富性,我需要一千本百科全书才能完全囊括人类艺术的所有知识。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呈现所选取例子的平衡来组织材料,用这样经过压缩的形式来使其言之有理,而且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那些过于专业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术语。

艺术的起源

艺术中的人类学

作为完全发育成熟的灵长类动物,人类在猴子和猩猩之中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如今我们知道,野生黑猩猩偶尔会杀掉弱小的动物并将其吞食,虽然这并不是它们一贯的进食方式。抛开人类不谈,黑猩猩和其他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一样,主要以植物为食。它们的菜单主要由水果、浆果、树根和坚果构成,小昆虫和鸟蛋对它们来说,则是珍贵的营养补充品。

作为像猴子这样的素食动物,就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困境:你不得不花费几乎全部的精力用来寻找食物,一旦你找到了食物,你必须得采摘、准备,后终于将它送到肚子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觅食的方式是高度重复的行为,并且这个过程不会给你带来一丁点的激情。

大型食肉动物的生活则大不相同。它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在猎物身上,一旦猎物被捕获,那便意味着短暂歇息的来临和一顿美食盛宴的开始。在这之后它将放松一段时间直到下次狩猎开始。这同样适用于像狮子和猎豹这类大型猫科动物以及原始时代的猎人。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狮子在尽情享受它的猎物之后,便呼呼大睡起来。事实上,每天睡眠大约16 个小时才是狮子的生活方式。

但是原始猎人却不同,他们在狩猎上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进化出了巨大的利齿,强有力的下颌和锋利的爪子,而是因为他们运用了自身的聪明才智。人类通过一系列的进化发展,终使自己居于世界的统治地位,这种特殊的进化发展并不来源于体能力量上的增加,而是在于脑力上的发展。与动物世界的专业杀手相比,人类是渺小的生物,但是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和机智克服了灵长类动物身体上的弱点。专家们通过人类在语言交流上发展“不规则的呼吸”这一独一无二的演进方式证明了这点。实际上,很多其他的生物早已能通过改变他们的呼吸,来发出尖叫、大声怒吼、小声咕哝以及其他简短的声音,用来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比如“我很生气”、“我好痛”、“我很兴奋”或“我好饿”。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继续将这些口头音节加以组合,形成类似地球上人类部落所使用的那种语言。

早期的人类狩猎者代代相传,将这些复杂的语言交流形式变得越来越程序化和规范化。故而,每一个小孩,无论是否经过专门的教导,都能在成长中迅速地学会说话。这样,小孩到了成年的时候,便能用语言毫无阻碍地和部落里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孩对于一种语言的掌握,仅仅靠自身的领悟是无法达到完美的,语言细节的掌控来自部落其他成员的传授。

由此而来的结果便是:在这种崭新的进化进程里,部落内部的交流变得至关重要起来,而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交流却被隔断了。即使在如今这个全球交往的时代,数百种不同的语言仍然完整地流传了下来。那么结果便是无论在哪里,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无穷的麻烦就来了。如此一来,和食肉动物相比,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在本质上完成了进化。这正是其伟大之处。他们一方面圈养起自己的牲畜,另一方面又不放弃素食的传统,这样,当肉类短缺的时候,他们便能退回到祖辈的果腹生活方式。甚至在肉类充足的时候,人类为了加强多方面营养的摄取,也会采用荤素搭配的进食方式。这样的演变让我们进入了所谓的原始采集狩猎社会。在原始采集狩猎社会,男人和女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工——男人从事狩猎,女人负责采集。

正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人类艺术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并且开启了人类所有的节日的大门。就像之前所提到的那样,大型猫科动物这类职业捕食者在享用完它的猎物之后,便会去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人类狩猎者并不是进化的专家,从一开始,他们就是进化里的机会主义者。这便意味着他们的神经系统被提升至高活性的水平。简而言之,猫咪是懒惰的,而猴子却是很勤劳的。但是当捕获的食物充足,整个部落无忧无虑的时候,那人们又怎样使自己忙碌起来呢?

答案便是选择一个特殊的时刻,制定一个节日。普通的猴子和其他的食草动物没有这样激动人心的美食盛宴。它们的每一天都是一系列冗长而琐碎的行动。但是对于我们遥远的人类先祖,生活会因为特定时刻的伟大胜利而充满欢欣和激情——部落里的猎人勇士将猎物带回家的时刻。人们被鼓励要永远充满活力,因此即使在饱食一顿之后,欢庆的人们也会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而不是像饱食后的狮子那样,仅仅只是去大睡一觉。等到庆典活动结束以后再去睡觉,这才是合乎常规的做法。

为了让这些狂欢的盛宴显得更有意义,一些其他的元素便被加了进去——这些元素便是如今我们所谓“艺术”的初形态。服饰和装扮开始变得更富有特色,这便是我们视觉艺术的初形式。追捕猎物中的冒险活动被当作传奇故事,口口相传。“逃跑的人”这个猎人传说,或许就是曾经流传的故事里为古老的一个。这便成为诗歌和文学的开端。歌,唱了起来,盘旋而上的旋律向世界宣布着部落的伟大成就。这便是音乐和舞蹈的起源。

通过这种方式,隆重欢庆重大时刻的传统开始流行起来,不久这种传统又扩展到其他特别的时刻,比如生日、成年和结婚。除了庆典之外,同样还有着其他的仪式,这些仪式的主题通常是战争、死亡、先祖祭祀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每一种庆典都有自己独特的装扮和仪式,并且和语言文字一样,部落与部落之间是相互区别的。所有的部落都有着有趣而激动人心的庆典——部落里的所有成员都盛装打扮,他们唱歌、跳舞、讲述着故事传说——仅仅只是细节不同而已。

随着部落的成长、壮大、遍布全球,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也越来越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对于我们来说,关于这些艺术的大量真实凭据早已永远的遗失,因为一旦庆典结束,演出便随之谢幕(就像今日狂欢节上的花车一样)。幸运的是,早期的探险家们将那些与艺术有关的证据带了回来,并将之珍藏于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们依然能够了解和研究它们。并且,部落故事通常以高度变形的神话传说形式保存下来,这些神话传说都是通过一代一代地口述而得以流传。

我们不妨稍作回顾,给艺术——那个能将普通化为非凡的东西,下个定义。

在这里可能需要探讨的是,由于我所描述的原始艺术形式一直被限定在部落生活的特别时刻——捕猎的成功、成年的到来、丧葬事宜的举行等等。初,这些庆典仪式和平凡生活毫不相关。但这并不是重点,他们大可在没有舞蹈和华丽装扮的寂静中享受这节日的盛宴。在部落生活里,大批部落成员的死亡可以被看作另一个寂静时刻的来临。部落里的普通成员用极为简单的方式对待死亡,没有任何的仪式和典礼。在这些场合,并没有任何人去强迫早期的部落成员进行这些精心编排的表演,但他们总是自发地选择去做这些事情。这是部落里日复一日生活状态的改变——从平淡无奇到非凡卓越。人类艺术作为一种凸显那些非凡典礼的方式,总是处于演变的中心地带。

接下来不得不讨论的问题是,人类是如何设法让这些改变发生的呢?各种精心编排的形式使平淡无奇化为非凡卓越,其中的法则是什么呢?又是什么使平淡的故事化为激动人心的传说和让人沉醉的赞歌呢?回答这样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哪怕是简单的人类表达形式也是相当复杂的。为了寻求更为简单一点的答案,我们不得不从其他地方着手。

通过观察其他动物的行为,我们能学到很多关于如何从普通向非凡转换的方法。当游鱼、爬虫、飞鸟及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处于进攻或求偶状态的时候,它们通常先会明显地表示恐吓或示爱。这些行为包括变色、独特的动作、夸张的姿势、体形的转换、大声的呼唤、不同寻常的尖叫。伴随着这些行为,这些动物是在向外宣示它此时和平时大不一样,为了迎接即将发生的战斗或交配,它此刻的心情异常激动。

所有这些行为的核心是动物们使自己更加引人注目。而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动物们在为战斗或交配做准备的同时,也使自己暴露在潜在捕猎者的眼里。因此,它们必须具备两种外貌形态:悄无声息的普通形态和引人注目的特别形态。特别形态必须在特殊的场合才能使用,比如受到竞争对手的威胁,或向潜在的配偶示爱的时候。在短暂的特别形态里,动物舍弃了自身的安全,选择了炫目惹眼的自我展示。对它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冒险。

虽然这些和人类艺术没有半点直接的联系,但是善于自我展示的动物们的形态转变确实包含了从普通平淡向非凡绚烂的突变。从这个方面来看,这和人类艺术的发生是一致的。毫无疑问,这正是我们发现无穷自然之美的原因所在。

我们赞美孔雀尾羽的绚丽色彩、求欢游鱼的盛典之舞、驼背鲸的天籁之歌,恰恰是因为它们正竭尽所能地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它们遵循着很多和人类艺术完全相同的基本法则。

那么,这些法则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有八条重要的法则。在本书的结尾,我将详细地对这八条法则进行说明。

是夸张法则。在展示中夸大和变形时有出现。

第二是纯化法则。色彩和形状因为更加纯粹而得以强调。

第三是组合法则。展示按特定的方式进行编排,从而呈现出平衡。

第四是多样性法则。一场展示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它处在多样性法则里适宜的阶段。

第五是精致法则。不同展示单元之间的间隔由此变得更加清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