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6.05 4.1折 ¥ 39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潘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474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4552165
上书时间2024-11-01
“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久安之道”。
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书中提出,人类生产方式正面临第二次大转折,由此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沟通,乃是我国的“久安之道”。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世界政治和中国政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1996“民主迷信”》、《农民与市场》等。
一、生产方式的第二次大转折
“更替”的含义
“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和“知识产权”的崛起
“阶级斗争”的衰落和“世界政治”的崛起
“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
“物质主义”的衰落和“精神主义”的崛起?
世界的治理危机
“文革”的十年大动荡
二、世界各国陷入治理困境的原因
三、应对世界范围治理危机的方略
一、以往的逻辑
二、当前的疑问
三、新世纪里的新逻辑
四、结论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谈社会主义?
0
三、中国共产党是维护中华全民利益的先锋队
“大家庭”
五、结束语
一、人类管理社会的手段相通
二、中国政府强调责任和道义
“民本政体”
“党”在现代中国的演化
五、新困难与新道路
——促进医疗和教育平等
一、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从未分开过
二、市场与政府之外还有人民和历史
三、资本与社会的大妥协
一、伟大的中国时代:三个三十年的曲折道路
二、第三个三十年:改革开放时代产生的新问题
“人之道”与“天之道”:物质欲望与精神文明
“损有余以奉天下”的小康社会
一、认识论:强调意识形态导向还是问题导向?
二、经济:强调经济改革还是经济增长?
——谈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一、思维方式
“大事”与“小事”
“科层体系”与“扁平组织”
四、重建自然社区自治
一、科层制的社会治理难题
二、社区自组织的弱化
“维稳”问题的新认识
四、以社区自组织为基石
一、我国需要复兴赏罚分明的功勋制
二、建议设立民间性质的咨询委员会
一、人民性是中国体制突出的特点
二、中国的社稷体制
“民本”政治模式
“国民”经济模式
一、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失落
二、为民生主义声辩
三、市场迷信及选举迷信
四、法治民生主义
一、社会公正观所在的知识体系
二、社会关系的公正观的演化
三、当今社会关系里的公正问题
一、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是政府
“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一、世界上从未存在过清晰的土地私有制
二、耕地和宅基地的国情与极不可靠的钞票
三、特殊国情下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
“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
附录
——答《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吴琪问
——答《南风窗》主笔李北方问
民本是中国式的民主主义
——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的对话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序言
“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 ;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久安之道”。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世界政治和中国政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本科、硕士学位。1996“民主迷信”》、《农民与市场》等。
◇ 1
◇“惨烈”,还为弄虚作假提供动力。政绩竞争是中国职业治国集团获得生命力的源泉。当然,纯粹的绩优准则,正如纯粹的多数决选举准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曾存在过。裙带、金钱、关系,在世界所有的选官制度中都发挥作用。然而,绩优制的确与西式选举制有重要区别。政治上统一的职业治国集团使得绩优制成为必然。
◇ “谷贱伤农,谷贵伤(市)民”,所以华夏各国自古就有政府设置的“常平仓”,丰年籴,俭年粜,致使大灾之年民不散,国以富强。之后,维持中华一统还靠盐铁官营、土地公有私用等等干预市场的行为。
◇与其来回折腾金融货币政策,来回折腾空洞的经济学概念,不如去改善经济基本面,抓住国际原料和能源价格低迷的罕见战略机遇期,落实一个个能促进公共利益和经济进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消化所谓过剩产能,在人均基础设施上接近发达国家。
◇“改革”是极少数人的要求,甚至是意识形态和外国的要求。我党赢得政权,不是因为主义或“辅助线”,不是因为谈论抽象的大众利益或大众过去与将来的利益,而是因为满足人民眼下的具体利益,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因为“缸满院净,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因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不公正”问题五花八门,不断变化,经常跨越多个法规和部门。办社区生活中的“小事”,古今中外都是“天理”在前,“人情”在后,统一的“国法”居于后。而“依法办事”要求一些官员把“国法”放在位,不能依“情理”办事。官员“依法办事”,事办不成,自己没责任。官员办事兼顾“情理”与“国法”则费时费力,办不好还要自行承担责任。由此,官员普遍缺乏办小事的动力,遇到棘手问题,必然来回“踢皮球”。“依法办事”事办不成,就只好靠“人治”,靠人情、靠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