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状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宋状元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0.14 5.3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离京

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7391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4207590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状元-生平事迹-中国-宋代

作者简介
王离京,男,山东寿光人,笔名谷荻。1958年2月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198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以散文为主。先后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黄河文学》《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日报》《青岛日报》《深圳晚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类体裁文学作品200余篇。获得过首届齐鲁散文奖、《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全国征文金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参与编撰数部理论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出版散文随笔集《喧嚣与宁静》《瞬间的永恒》,历史随笔集《大明状元》《大清状元》等。

目录
梦回大宋(代序)
北宋卷
  开门状元杨砺
  少年成名张去华
  马适状元看点多
  山东出了个苏状元
  李肃贪杯亡身
  敢提意见的刘蒙叟
  柴成务愤而辞官
  安德裕教子有方
  昙花一现安守亮
  仗义执言宋状元
  王嗣宗摔跤得状元
  一代名相吕蒙正
  又见山东状元郎
  苏状元酷爱杯中物
  残疾人状元王世则
  梁灏上了“三字经”
  少年状元看程宿
  门第显赫陈尧叟
  连中“三元”有孙何
  孙仅紧随哥哥当状元
  本科状元还姓孙
  毁誉参半陈尧咨
  刚正不阿王状元
  又一位宰相状元诞生啦
  梁固拒不受父荫
  张师德跑官而不得
  徐奭殿试有名句
  勤政爱民张太守
  欧阳修为他写传记
  “二宋”美名天下传
  “宰执榜”上拔头筹
  欧阳修有个状元连襟
  孝义状元张唐卿
  “七字舍人”吕溱
  杨真捡了个大便宜
  贾黯有副暴脾气
  “错把冯京当马凉”
  郑獬何以报皇恩
  叔叔很奸他不奸
  刘辉换个马甲穿
  状元得了狂犬病
  五朝元老看许将
  直言敢谏彭汝砺
  许安世随父而去
  做人为官忌投机
  谦恭低调余状元
  “一方文武魁天下”
  “在时间的深处醒来”
  状元成了绝顶武学高手
  福兮祸兮叹焦蹈
  永不言弃李常宁
  谦谦君子马涓
  毕渐受益于党争
  何昌言言路不畅
  宽厚仁者霍端友
  蔡薿是个“奸险小人”
  慧眼识才贾安宅
  做了汉奸的状元郎
  何状元绝食尽忠
  胆气过人沈状元
  李易有个好妈妈
  傲骨卓然张九成
  神童状元汪应辰
  惆怅“悲秋”黄公度
  “文采飞扬”陈诚之
  他给皇帝做过老师
  有个状元叫王佐
  “小东坡”赵逵
  著名词人张孝祥
  一代名家王十朋
  南宋的首位状元宰相
  名师高徒木待问
  多行善举有福报
  重情重义郑状元
  百姓送他“万民伞”
  状元论文成了国家机密
  打虎状元黄由
  卫泾险些被淘汰
  归隐田园余状元
  陈亮命运太悲催
  一身正气邹应龙
南宋卷
  一龙不行从龙行
  毛自知丢了状元头衔
  宽宏大量郑性之
  一心为民袁状元
  死于谋杀的状元郎
  蒋重珍倡导强力反腐
  又一位疑似死于谋杀的状元郎
  性情耿直吴叔告
  状元周坦趣闻多
  谦恭正直徐俨夫
  遗臭万年留梦炎
  高龄状元张渊微
  残疾人状元再现人间
  “雪坡”幸存姚状元
  永垂不朽文天祥
  周震炎差点做驸马
  清廉简约方山京
  “京漂”状元阮登炳
  “海神”陈文龙
  末代状元张镇孙
后记

内容摘要
状元-生平事迹-中国-宋代

主编推荐
状元-生平事迹-中国-宋代

精彩内容
 少年成名张去华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赵匡胤颇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称帝改元的第二年,他便又组织实施了大宋的第二届科举考试。
建隆二年(961)辛酉科状元,乃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氏张去华。
这位张状元,是个年少成名的主儿。天资聪颖的他,小小年纪便好学上进,诗词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漂
亮。说起来,他还跟赵匡胤同在一个老板手下混过事。十八岁那年,周世宗柴荣平定淮南之后,张去华有感于时事动荡不已,民众饱受战乱之苦,便对人感叹道:“如今天下大乱,各路豪强整天你打我杀,有谁
肯去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长此以往,社会又怎么能够长治久安?”于是,便撰写了两篇管理社会、致力民生方面的文章,跑到周世宗那里毛遂自荐。
看了张去华的文章之后,比较爱才的周世宗很是欣赏,便决定将其收为己用。根据张去华的特长,周世宗让他担任了一个主要从事文字工作的官职(御史台主簿)。没承想,自我感觉甚好的张去华却不领情。他认为这样的安排对于自己来说,实属大材小用,无法施展自己经世济民的才干。于是,很有性格的他干了不几天便不辞而别,跑到郑州玩起了隐居,一待就是三年。 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之后,不甘寂寞的张去华,携带自己撰写的一些诗词文章,来到大宋京城寻找发展机会。他写的这些东西,被当时的名人李昉看到之后,大加赞赏。有了名家的包装推介,再加上自己确实有两把刷子,张去华一时间名声大噪,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出名之后的张去华,参加了建隆二年的科举考试,并一举荣登榜首。此时的他,年仅二十三岁。张去华之所以能获得状元称号,文章名声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是可以想见的事情。可见,善于把握机会,懂
得如何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一个人能否成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了状元以后,张去华被安排在一个类似如今史志办(史馆)之类的机构,做了个层次很低的小官(秘书郎,正八品)。干了一年,张去华没有得到提拔重用,心中很是不服。于是,张大状元又一次展现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他向上级反映,自己的上司张澹才疏学浅,却能待在高位尸位素餐,这很不公平。
他要求干部管理部门组织一场专门的测试,现场考察
自己与张澹孰优孰劣。
张去华的要求,惊动了皇帝赵匡胤。重才爱才的赵大皇帝,对这种看似冒犯领导、为自己争地位、闹待遇的行为,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下令,把这二位招至殿前,自己要亲自主持测试。一测之下,高下立判。张去华的才学,比张澹那可是高了去了。既然真有才干,那自然就得提拔重用。于是,赵匡胤就下令给张去华提了一级。至于那个倒霉的庸官张澹,则受到了降级的处理。
虽然赵匡胤没有怪罪张去华,但张去华为自己争地位、闹待遇,并导致上司吃瘪的行为,得罪了不少官员。因而,他被一些人刻意打压了好多年。这件事情说明,一个人即使确有真才实学,在自己的地位待遇问题上,也得悠着点儿,不能太着急。这么干,很容易犯众怒,进而影响自己的成长进步。赵光义上台以后,张去华慢慢开始受到重用,先后几次随他出征
打仗。在赵光义手下,张去华先后做过河东、江南、
河北等路的转运使。所谓“路”,是宋代的一种行政区划,高于府、州、县,大体相当于如今的省。而转运使,是主管一路财税的官员,同时兼管监督弹劾所
在地方官员。转运使虽说权力不小,但品级并不很高,比知府、知州要低。
由于工作很是称职,赵光义决定委任张去华为陕州知州。临上任前,张去华撰写了《大政要录》三十
篇,呈献给赵光义作为施政参考。赵光义看了以后,认为很有价值,觉得像这样的人才,还是留在身边做京官比较合适。于是,张去华便做了京城开封府判官。在开封任职期间,因为处理的一个案子让赵光义很不满意,张去华受到了降级处分,被贬为安州司马。
有才干的人跌倒了,东山再起者不乏其例,比如
张去华。后来他又担任过晋州、杭州、苏州知州等重要职务。宋真宗赵恒上台后,仍然比较器重张去华。
比方说,张去华曾撰写《元元论》供宋真宗参阅,主要内容为休养民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元元论》受到了宋真宗的高度重视,他命人将其用白绢书写成十八幅条幅,悬挂在龙图阁四壁,以便随时阅读思考。六十七岁那年,张去华走上副部级高干岗位(工部侍郎),但不久便因病致仕,也就是退休了。两年后,不治而逝。
张去华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嘴上功夫也煞是了得。他为官刚正,关注民间疾苦,而且重情重义,曾收养了父亲好友的两个儿子。不仅照料他们的生活,还出资供他们读书求学,将他们抚养成人,成为有用之才。值得一提的是,张去华的儿子张师德,后来子承父业,也考上了状元,成就了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