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1.2 4.3折 ¥ 4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也斯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1466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4102574
上书时间2024-11-01
我一直想写一本小说,写香港,写在香港成长的一代,到外面去,又再回来。我想写他们如何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去反省自己成长的背景;在外面学习到一点什么,回来又如何面对现实的急剧转变。
九七将近,许多人想写大时代、戏剧性的传奇,我没有这样的野心,我只是想从一些比较熟悉的普通人物身上,看他们如何承受挫折、化解烦恼,在倾侧的时代自己探索标准、在混乱里凝聚某些素质。
先驱使自己去写这么一个小说,也许是由于某种危机,个人的,还有是这个时代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到再现的手法也危机重重哩。我发觉写实的手法、单线的叙事,帮助不了我说要说的话,所以结果也无可避免地拂逆了一些规矩。初学写小说的时候,听人家说小说里不能发议论、小说要从一个贯彻的角度叙事、小说要有起承转合,但在自己这个尝试里,有时为了追踪一些感情和思想,也会忍不住越过了界线。我过去也写过比较戏剧性的情节、比较清晰的人物,这一次却是文字叙事的旅程,来回寻索意义,层层剖开感情,也许是更接近沉思、更接近抒情的小说吧。这在我是次,我这样写,因为我每次提起笔来,好像感到不能不这样写了。这是一本写了十年的小说。
先是在一九八三年,我离港五年后重回香港,刚通过学位口试,打算回港写论文。回来以后,还未摊开书本,一下子却思潮起伏,动笔在报上写了个连载小说《烦恼娃娃的旅程》,小说里有我的感情也有我的想法,而且尝试打破文类的限制,好似从游记开始,却夹杂了散文和评论,也有虚构的小说、变奏的颂诗。写了几个月,写完了初稿。朋友里面,李国威和王仁芸两位也曾给我鼓励,说要帮我出版。我自己却觉得还有不足,还未做到我想要做的,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决定还是先放下来,先搁搁再说。
这之后我回到美国完成论文,又再回来教书;这之后生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了。到有机会重看这叠原稿,已经是好几年以后,自己的想法有了距离,以前确信的,在现实变化中受到考验。但我又不想光是用今日的我去否定昨日的我,所以看完了一叠旧稿,只能把其中一两章重写,其他的,只能任它是个未完成的作品了。
要到一九九一年,我有机会在纽约半年,重游昔日旅途经过的城市,重温了昔日思索过的问题,才能比较平正地面对旧稿,保留昔日的想法,也同时写出今日的改观。
我重又提起笔来,开始修改也等于是重新写一个故事。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不断商量交涉,我的难题是:不想光是怀旧,也不想粗暴否定旧我。怎样可以不光是删检过去未必成熟的实验(比方《回忆》一章尝试回环包围不断扩展的叙事方法),而是发展出一种更包容的结构,可以编织出更丰富的层次?整体来说,怎样可以把眼前所见目下所感,结合故人往事,而对双方都有意思?我大刀阔斧重写了第三章,几乎等于写一篇全新的小说,刚好《今天》小说专号约稿,就以《没有舞台的演出》为名发表。自己觉得这方向还好,便又陆续重写几章。写作途中又发展出新的篇章,新写的第十章《城市》既有旧日城市的影子,但更多是今日香港的都市空间了。写成了在香港却不易找到园地发表,只好发在摄影刊物《挪移》上面,刊出以后,有董启章小说的响应,令我觉得到底还可以有对话,便也想写下去,结果这一章小说继续生长,再增加了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在“六月艺展”的会场,我装置了书桌和打印机,把小说输入电脑,左边是画框框起的文字,右边是打印出来的散乱的纸张,在这中间我尝试继续修改,也欢迎观众参与。这装置艺术要探讨的,也是我在香港的文化空间中要探讨的:开放与自律、公众与私人、权力与民主的种种关系。夏天里有一天与张辉和黄碧云在《越界》的编辑部,起草一份针对艺术政策的声明。我刚好有打印好的第十章在手上,碧云拿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说:“咦,写的也是我们现在要说的问题呀!”张辉接过去说要发表在《越界》,但这稿太长了。放了几个月,现在《越界》也有自己的危机,不好意思占用他们的篇幅,我还是自己提出不要登了。好像小说里面写及的文化空间的问题,不仅是小说的内容,也是创作及发表过程反复面对的现实呢!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看了《今天》上的片段,以及其他几章,有意出版,对我是很大的鼓励。我也很高兴终于把全书完成,了却一件心事。小说在十年前开始,与我生活了一段时间,不同的经历令我反复重写,后半更大部分是新写了。第六、第七章延续下来,包容了今日的观念;第八章《男女》逐渐化成了一个梦境;整本小说后完成的是全新的第九章《i力界》,我也好像在不断跨过边界,对以前的旅程思前想后,像奥德赛那样再踏上归程,又再面对新的问题。小说从回忆开始,却逐渐令我明白不能停留在记忆里。这好似是一个自疗的过程,或者是一个人花时间去弄清楚一点什么的过程。弄清楚什么呢?可又欲辩已无言了。过去有肯定的东西,后来也有否定;有对沉重的颂赞;也逐渐了解轻的理由;曾经相信稳定的素质,时间证明我也未尝没有飘忽的一面:我还清楚记得去过的城市、遇到的人物,但我也知道一切会继续变化。我重游巴黎,件事是在自动电梯上被人打了荷包。我写过的人物,我还会在不同的处境再遇他们。当日我为人物绘画肖像,是他们身上某些素质吸引了我,但当我走近,也会担心唐突,自觉写与被写的关系,并不想用文笔揭露私隐,宁愿留下空间,到头来总会把真实结合了虚构。我一度好似找到答案,现在我知道更多问题。我尝试的叙事,也许未必是人们习惯的秩序,这旅程对我还是有意义的,也希望可以对其他人有意思。这小说写了十年,真似是意外迷途,流连忘返,但现在回想,又觉得真是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开始把说话理出头绪来。(1993)
《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可视为也斯多年从事香港研究及创作的总回顾。小说固然是感时应景之作,但更涵泳了他回首心路历程的点滴。旅行——不论是地方、时间,还是文字记忆——是此书的重点。也斯自谓花了十年才得此书……
也斯,原名梁秉钧(1949-2013),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及岭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六、七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刨办杂志。推动本地文艺创作发展。出版诗集有《雷声与蝉鸣》《游诗》《半途》《梁秉钧五十年涛选》等,小说集有《养龙人师门》《剪纸》《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等,散文集有《灰鸽早晨的话》《书与城市》《浮世巴哈》等。作品有英、法、德、萄、日、韩等译本。
一 回程
二 烦恼娃娃
三 演出
四 颜色
五 记忆
六 人形
七 知识
八 男女
九 边界
十 城市
后记
《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可视为也斯多年从事香港研究及创作的总回顾。小说固然是感时应景之作,但更涵泳了他回首心路历程的点滴。旅行——不论是地方、时间,还是文字记忆——是此书的重点。也斯自谓花了十年才得此书……
也斯,原名梁秉钧(1949-2013),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及岭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六、七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刨办杂志。推动本地文艺创作发展。出版诗集有《雷声与蝉鸣》《游诗》《半途》《梁秉钧五十年涛选》等,小说集有《养龙人师门》《剪纸》《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等,散文集有《灰鸽早晨的话》《书与城市》《浮世巴哈》等。作品有英、法、德、萄、日、韩等译本。
一回程
莱布尼茨路静悄悄的。路中央一排树木脱落了叶只剩枝丫,在白天看来像一幅尤特里罗的街景,现在在深夜里只剩下黑线的轮廓,冷了也更硬了。时光令它变化,明天早上它会变为柔和吗?路上仍有积水的闪光。今天早上曾经下雨。当我们沿着奥斯曼大街前行,看过圣奥古斯丁教堂以后,在那附近的小巷迷了路,怎样也没法走到凯旋门去。我自认为是看地图的好手,以为应该是出路了,跟着走,但每一次都走回原来的地方。蒙田路的路名又再出现眼前,告诉我们不过是兜了一个圈回到原处。然后雨就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使迷路的人疲倦。我们走进路旁一间咖啡馆避雨,唤来大杯的牛奶咖啡。他们在杯子里倒小半杯咖啡,再倾入半杯热奶,热腾腾、美味、芬芳、令人开怀。巴黎的咖啡总是美味的,不管是小杯的黑咖啡,大杯的牛奶咖啡,不管是在大餐厅,或大学的休息室,仿佛他们对日常生活琐细的事也无法草率廉充。
我记得牛奶咖啡的味道。至于凯旋门,我只记得车厢皮衣和酒的气味。那是在凯旋门附近,两个意大利人在汽车里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他们刚办完一个服装展览,正打算开车回米兰去,有两袭多余的男女装长身皮外衣,看来适合我们的尺码,愿意免费送给我们。说着他们真的从后座提出两个盛着皮外衣的胶袋,递给我们。我们愕然站在那里,对于这样隆重而无用的馈赠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婉拒,还是该接受陌生人难得的好意然后把礼物转送适合的人。
陌生的意大利人仿如一个乘鹿车经过的圣诞老人,想把胶袋盛着的皮衣越过摇下的车窗递到我手上,我嗅到一阵浓烈的皮革气味,对这突然而来的好意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用意大利语交谈,然后他转过头来。“还有一个小问题,”他说,“与这无关的,”他的手拍拍胶袋。“我们现在正开车回去,但昨晚在美心看表演喝香槟,把法郎用光了。不知你们身上可有一点法郎,可以借给我们沿途付点油费?”他说到“一点”的时候,把拇指捏住食指,加强语气。我们乐于效劳,为萍水相逢的异乡人解决难题。“一千法郎就够了!”他说。我们大吃一惊,这才想到这确是一个大的难题。虽然与皮衣无关,我们还是提议他们不如把皮衣收回,拿去变卖,先解决了汽油的问题再说。他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他们又商量了一下。“看来这是的办法了。”我把礼物推回去,感到如释重负,圣诞老人伸出手来跟我握了一下,鹿车驶走了,只余下一座凯旋门。
转过去,香榭丽舍大道人山人海,橱窗里是缤纷的礼物。正如巴黎地下铁路处处可见的广告:“一千件心头的小东西。”衣服、香水、帽子。一个黄衣女郎扭着腰肢,努起红红的嘴唇。地下铁的一幅广告: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说:“我?我从不怕冷的。”他指着胸前制服下露出的羊毛内衣。天我们未乘地下铁,只是徒步走,而且还迷了路。拉法勒大百货公司的橱窗五光十色,圣诞节快到了。经过两个陌生的意大利人和皮衣,我们还会相信世界上有无条件好意馈赠世人的圣诞老人吗?这是这篇游记的主题之一。当我凌晨四时醒来,并且想到把这一切记下来。这是在巴黎,蒙马特尔(不,我的朋友后来更正说这严格来说只是蒙马特尔邻近的区域)。莱布尼茨路附近一所小旅馆中。我看着床前几头的两盒烦恼娃娃,本来带来送给D和Y的,不知她们会不会已经不相信礼物,也不相信圣诞老人了?而当然,我必须先在这里对烦恼娃娃的由来交代一下。
还没有拇指和食指那么大的烦恼娃娃,是在加州伯克利领养的。P8-11
这本书可视为也斯多年从事香港研究及创作的总回顾。小说固然是感时应景之作,但更涵泳了他回首心路历程的点滴。旅行——不论是地方、时间,还是文字记忆——是此书的重点。也斯自谓花了十年才得此书……
王德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