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与评价模型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9.46
6.7折
¥
5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沈凌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4318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4101910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创新,在于建立起国家创新体系,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无论从国际范围看,还是从国内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高校都是国家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的主力军。随着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随着大科技时代的到来,科学发展的分支化和综合化趋势都日益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是进行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为了适应当前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积极组建相关科技创新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进行科学研究。各级科研组织也积极进行管理变革,提供更为良好的外部科研环境,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就是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优化高校科研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导语摘要
全书共七大部分。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归纳整理了各项理论成果。第二部分分析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主要包括本体构建理论、知识管理理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理论、人力资源价值和价值链理论、效率相关理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等。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训的相关问题,探讨了高校科研管理发展的路径。第四部分重点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形成机理。从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价值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动力、阻力和支撑力三个维度进行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力场分析,进一步明确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具体过程。第五部分重点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评价模型,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评价方法,利用具体案例数据检验了形成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力的大小,为具体管理措施和制度制定指明了方向。第六部分就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管理体系设计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可以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管理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七部分介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支撑平台建设的有关构建理论和方案。
作者简介
沈凌,女,湖北襄阳人,管理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完成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多家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团队管理方案。
目录
目录
1
1.1
1.2
1.3
1.4
2
2.1
2.2
2.3
2.4
2.5
2.6
3
3.1
3.2
3.3
3.4
4
4.1
4.2
4.3
5
5.1
5.2
5.3
5.4
5.5
6
6.1
6.2
6.3
6.4
6.5
6.6
7
7.1
7.2
7.3
7.4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书共七大部分。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归纳整理了各项理论成果。第二部分分析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主要包括本体构建理论、知识管理理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理论、人力资源价值和价值链理论、效率相关理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等。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训的相关问题,探讨了高校科研管理发展的路径。第四部分重点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形成机理。从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价值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动力、阻力和支撑力三个维度进行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力场分析,进一步明确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形成的具体过程。第五部分重点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评价模型,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评价方法,利用具体案例数据检验了形成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力的大小,为具体管理措施和制度制定指明了方向。第六部分就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管理体系设计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可以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管理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七部分介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支撑平台建设的有关构建理论和方案。
主编推荐
沈凌,女,湖北襄阳人,管理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完成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多家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团队管理方案。
精彩内容
当前我国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体系,各类科技创新团队都面临着较好的外部环境,借助相应的各类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为了适应当前科学研究的需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持续发展及有序运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和挑战,特别是团队组建、团队运作、团队创新能力不足及团队有效性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遇到的挑战,诸如科研体制、团队组建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高校科研管理者和高校科研工作者更需要考虑如何在适应当前各类限制的基础上,在逐步推进与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的同时,借助于跨学科组建团队等方式,引进外部知识资源,丰富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和研究范式,从而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有效性,促进其积极健康运行,研究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这是当前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但是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有效性一直是科研管理的难题,也是高校管理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