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华法学》第十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光华法学》第十辑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3.39 6.7折 50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谋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99842

出版时间2016-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4101055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分为犯罪学、法律评论、法社会学、英文原稿四个专栏,涉及犯罪学数据收集实证研究,重置中国法理情之秩序,美国注射死刑的困境,东西方犯罪学之碰撞等还包括对于时下诸如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立法冲突、第三人撤销之诉、信托私募股权等法学迁延问题,热点事件的法学评论。还有*的绿色金融体系下的碳交易平台的构建和婚姻法解释中关于财产分割所引起的法社会学思考。全书通过整合中外法学家的观点和著作,传达了世界先进的法学制度和观点,分析了时下热点和*争议之法律论点,为我国的法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助推。



目录

犯罪学专栏


当代中国犯罪数据收集与实证研究张乐宁


重置秩序:法理情


——走向法治的中国犯罪学曹立群


亚洲犯罪学


——挑战、机遇和方向刘建宏


保密之福:当前美国注射死刑的困惑
刘思羽


当西方遇见东方:


概括犯罪学理论及拓展犯罪学概念工具 Steven F. Messner


犯罪学家Austin Turk的理论:适用于中国    Richard G. Greenleaf


法律评论


危险犯的第三类型探析
黄礼登


中国刑法中结果加重犯的“新常态”


——以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之关系为例证李凯


《刑法》第90条与《立法法》第8、9条的逻辑关系疏议彭益鸿


误解与澄清:一个关于犯罪参与理论的规范考察李瑞杰


虚假诉讼何以约束案外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反向考察周寓先


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模式及法律问题探析顾然


法社会学


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下的碳交易平台构建研究佴澎宋磊


《婚姻法解释(三)》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社会学分析


徐祥运韩璐璠王园


版权声明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犯罪学、法律评论、法社会学、英文原稿四个专栏,涉及犯罪学数据收集实证研究,重置中国法理情之秩序,美国注射死刑的困境,东西方犯罪学之碰撞等
还包括对于时下诸如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立法冲突、第三人撤销之诉、信托私募股权等法学迁延问题,热点事件的法学评论。还有*的绿色金融体系下的碳交易平台的构建和婚姻法解释中关于财产分割所引起的法社会学思考。全书通过整合中外法学家的观点和著作,传达了世界先进的法学制度和观点,分析了时下热点和*争议之法律论点,为我国的法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助推。



精彩内容

  本辑的主要专题是犯罪学,其背景是2015年6月10日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举行的《中国犯罪学国际化》小型研讨会。读者可以发现,本期中前6篇文章均是关于犯罪学的思考,多位学者都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犯罪学家。此外,编辑部有幸获得《亚洲犯罪学》(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的许可,翻译了前美国犯罪学会主席麦斯纳教授和前亚洲犯罪学会主席刘建宏教授的两篇文章,再次表示感谢。延续之前的板块设计,我们设置犯罪学专栏、法律评论、法社会学三个专栏。

  张乐宁教授,作为美国华人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学会主席,与其他三位同仁一起远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参与《中国犯罪学国际化》的讨论。他以数据收集的切身经历为主题,揭示了关于在中国收集数据可能遇到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犯罪学的开展和发展,离不开定量和经验研究,再借助于理论建构,才能搭建起研究框架。相信他的经验之谈,以及北美华人犯罪和刑事司法学会诸多同仁的宝贵意见,能为中国犯罪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曹立群教授,作为美国华人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学会的首任会长,一直以来对中国犯罪学都比较关心和支持。在这次会议期间,编辑部特别向他约稿,希望曹教授能为中国犯罪学的发展和国际化再次撰文。他在百忙之中,几易其稿,终向本刊和读者展示了宏大的思想性作品。的确,犯罪学作为法学的三级学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犯罪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步伐,而且也是犯罪学难以脱离规范法学分析范式的重要原因。然而,如果能够以西方的定量研究方法为基础,将法学背景和犯罪学问题相结合,这不失为中国犯罪学的发展特色。

  刘建宏教授刚卸任亚洲犯罪学主席,作为国际知名的犯罪学专家,他为亚洲犯罪学的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意见。的确,与欧美犯罪学相比,亚洲犯罪学无论是在研究能力,还是研究范式上都存在较大障碍。为此,刘教授鼓励中国犯罪学家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以定量研究为核心,将亚洲的特有性纳入全球犯罪学的讨论背景中。

  刘思雨教授是年轻的华人犯罪学者,近期已转职到宾州州立大学。在《保密之福:当前美国注射死刑的困惑》这篇文章中,她对美国死刑注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介绍了死刑执行的痛苦性。中国近年来的死刑存废之争比较热烈,相信她这篇文章的出版,能够为研究美国死刑的中国学者提供思路。

  理查德·格林里夫(Richard GGreenleaf)是美国埃尔姆赫斯特学院刑事司法系的教授,他是研究社会冲突和刑事司法的专家,在一流犯罪学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犯罪学家Austin Turk的理论:适用于中国》一文,是理查德教授多年来关于当局与公民在组织性和策略性方面对社会冲突作用的思考结晶。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归纳了奥斯汀关于社会冲突发生和如何避免的精彩论断,这对理解和寻找中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具有重要作用。的确,正如Turk的理论所述,当局一方应当多一些应对策略,如谈判和妥协等,而不能单纯依靠警力强制性地控制抗议者。同时,理查德在论述预防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时,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意见。

  斯蒂芬·麦斯纳(Steven FMessner)是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著名的刑事司法教授,同时也是研究中国犯罪学的专家。《When West Meets East(当西方见东方)》获得了2015年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亚洲犯罪学)年度论文奖。文中认为,不能将西方犯罪学理论照搬进亚洲,而应当考虑到亚洲的特殊文化、道德、制度等因素。文章以情境行为理论和制度失范理论进行麻雀式解剖,警告亚洲社会在论证和理解西方理论需谨慎,照搬可能出现较大问题。这篇文章,对转型和发展中的中国犯罪学来说意义重大,为如何发展中国特有的犯罪学理论,并与世界接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黄礼登博士基于传统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的二分法,回顾了中外学者提出的第三种危险犯概念。在梳理适格犯、足生损害的危险犯、具体-抽象危险犯、抽象-具体危险犯、具体危险性犯、足以犯、具体的危险状态、引发具体的危险状态为前提的犯罪等术语的来龙去脉和优缺点后,将德国的"足以犯"概念引入中国。他良好的德语文献分析能力,为本文建立了深厚的理论逻辑。遗憾的是,因篇幅所限,黄博士对其第三类型"足以犯"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未充分展开。不过,这篇论文对中国刑法学中的危险犯探讨具有深厚的启发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刑法学者对第三类型的危险犯也会有深入的探讨。

  李凯博士是活跃在川内的刑法学人,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中国刑法中结果加重犯的"新常态"》对传统的"基本犯+加重结果"提出了挑战,他引入了法无明文规定的加重结果,但却有加重罪名的"特殊加重结果犯"概念。基于刑法中的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之间的关系,他从刑法教义学的立场上重申了加重罪名的适用前提和意义。李凯博士的解读,为读者展示了如何思考中国刑法在扩张道路上的新问题。

  周寓先法官,是运用宪法判决银行信用卡惩罚性滞纳金无效一案的裁判者。在《恶意虚假诉讼何以约束案外人》这篇文章中,他基于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恶意虚假诉讼问题,引申出简单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诉讼不经济可能,并因此主张司法实务可以基于真正债权人所持有的证据结合全案事实直接进行裁判。他的论点虽然还需要继续论证,但还是展示了其灵活的思维和法律应用能力。

  李瑞杰、彭益鸿和顾然分别是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但这并没有影响编辑部采用优质稿件。在筛选稿件时,编辑部发现李瑞杰同学一共向本刊投递了六篇文章,每篇文章的论证和理论梳理均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误解与澄清》一文中,李瑞杰同学以中国刑法为基础,重申共犯独立性及一元犯罪参与体系的合理性,并对不同学者对共犯从属性及其二元犯罪参与体系的批评进行了梳理。彭益鸿同学的文章,主要比较了《刑法》第90条与立法法的关系,在重申罪刑法定和刑法立法权的基础之上坚持有限变通主义。《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模式及法律问题探析》一文,将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与另外两种(公司型、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模式相比较,将信托业务特有的制度优势与合伙型PE的业务架构相结合,提出以"融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开展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的模式构想。希望这三位同学继续思考,成为未来中国法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本卷法律社会学专栏中,编辑部选择了云南财经大学佴澎教授、宋磊,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徐祥运教授、韩璐璠、王园的文章。佴澎等的文章对碳金融交易平台及其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的设立有深入的讨论,徐祥运等对离婚案件中女方请求劳务补偿的社会学背景有深入的讨论。相信跨学科背景的探讨,可以为法律规范化分析提供多元化视角。

  截至2016年,《光华法学》已经出版了10辑,但本辑耗时久。可喜可贺之余,应该应该感谢广大读者、作者对《光华法学》的大力支持。这十年的风雨历程,每一卷的出版工作都是编辑部辛勤组稿、约稿的结果。《光华法学》的顺利出版,应当特别感谢美国华人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学会的大力支持,四位在北美非常活跃的教授远道而来,在百忙之中撰写论文,就中国犯罪学国际化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后,应当感谢学生编辑许林同学,与往常不一样,她承担了本辑大量的编辑和排版工作。

  作为《光华法学》的一名执行主编,《光华法学》第十辑是鄙人负责组稿的第四个年头。遗憾的是,受限于编辑部的能力、个人的影响力,这几辑都未能将的作品展示给读者。但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编辑团队将带领《光华法学》朝更加国际化、更加高质量方向发展。

  学术发展,在道路中,更在行动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