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2.97 3.6折 ¥ 3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力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0707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4040764
上书时间2024-11-01
读《古代汉语常识》 杨润陆 王力先生著作等身,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在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山东教育出版社曾出版过 20卷本的《王力文集》,中华书局又出版了25卷本的《王力全集》,共37册,近1400万字,本次以“大家小书”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常识》。这本小书共辑录了王力先生关于古代汉语和中国语言学的十篇著作,为广大读者了解王力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王力先生是语言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从1954年院系调整来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以后,就一直关注着语言学科的发展。他培养的研究生和访问学者都成为各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术骨干。他主编的《古代汉语》至今仍是各院校的教材。更令人难忘的是,王力先生曾以学习古代汉语为题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和中国香港大学讲演,并亲自为北大 64年入学的语言专业的本科生授课。我们由此可知王力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既能深入,又可浅出。可以说,这也是这本大家小书的特点。 学习文言文涉及有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许多知识,介绍常识,讲什么,以至于怎么讲,都体现出作者的眼光。王力先生高屋建瓴,根据语言的时代性,说明古今的词义不同,词汇不同,语法不同,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王力先生在讲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时,为了便于初学,不讲六书,不讲字体沿革,只以现行汉字为例,讲解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体,说明什么是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讲到繁体字时,强调同音假借所造成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一对二、一对三的关系,由此说明如何避免简化字文本对文言文阅读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古字通假,只简单地解释为古字同音借用,并不刻意说明通假字与古今字的不同。对于古书中的典故,重要的是了解其出处,决不能死抠字眼。对于古代的人称代词,王力先生重点介绍的是人称的谦称用法和第二、第三人称的敬称用法,这对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王力先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必须建立历史发展的观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和古今词汇的差别。尤其是对于似懂非懂的熟词熟字,决不能以今释古。举例来说:“睡”的本义是坐着打瞌睡,不能误解为睡觉;“青”在上古指蓝色,不能误解为绿色或者黑色。王力先生把古今词义的演变概括为扩大、缩小、转移等三种类型。“扩大”是说词义的外延扩大了。例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后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洗”本来专指洗脚,后来扩大为一般的洗涤、洗濯。“缩小”是说词义的外延缩小了。例如“子”本是儿女的总称,后来专指儿子;“禽”的本义是兼指猎获的鸟兽,以后才专指鸟类。“转移”是说词义由原来的概念转移到邻近的概念,例如脚的本义是胫,也就是小腿,后来成为“足”的同义词;“羹”的本义是指带汁的肉,中古以后才转指羹汤的汤。 王力先生讲语法知识,主要是讲词和词的关系、虚词的用法和句子的结构。对于古代汉语的词类,王力先生分为十一类,其中的说法和先生所主编的《古代汉语》略有不同,目的是与中学语文课本的说法取得一致。对于实词,主要讲了古今不同的三种词性变换:一是名词变动词;二是形容词变动词,包括“使动”和“意动”;三是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这也是一种“使动”。另外还讲了名词用如副词作状语的情况。至于虚词,只讲了古今差别较大的十八个虚词的主要用法。对于古代汉语中名词、代词都没有单复数的区别,王力先生予以特殊的关注。先生认为:古文单复数的区别不需要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吾侪”“我曹”“若属”并不是简单地表示多数,而是一种强调的说法。 讲到句子,王力先生根据谓语的构成分成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三种句式之中,只提出古今差异的判断句进行讨论。在古代汉语中,“是”作为代词,当“这”“那”讲,不是判断词。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就是名词性成分直接作谓语而构成判断。例如:“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吴广者,阳夏人也。” 对于古今不同的句法结构,先生讲了倒装、句子的词组化、双宾语和省略等四个问题。说到“倒装”,是加了引号的“倒装”,因为这在古代汉语中是正常的句式,无所谓倒装。在这部分,先生讲了“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是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客何为者?”“何以知之?”二是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的前面,例如:“时人莫之许也。”三是有“之”字、“是”字插在宾语和动词之间,宾语就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何事之有。”“唯余马首是瞻。” 所谓句子的词组化,是说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句法成分的主谓词组很少,主语和谓语往往组合为一个句子,如果在主谓之间加上一个“之”字,就不再独立成句,而成为构成主语或宾语的一个偏正词组。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与“之”字作用相同的还有“其”字。“其”字的意义是“名词+之”,也能使主谓形式词组化。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璧。”先生指出,“之”字和“其”字有时候可以交互使用,例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说明,“其”字的意义的确等于“名词 之”。所谓双宾语结构,是说动词后面在带了一个近宾语之后,又带了一个远宾语。例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问之民所疾苦。” 所谓“省略”,也可以加一个引号,因为省略与不省略都是古代汉语中正式的、非例外的结构,有的省略的用法并不比不省略的用法更少见。先生讲到介词“于”的省略和介词后面代词的省略,只是说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某些结构更简单些罢了。例如:“西门豹往会之(于)河上。”“是儿少(于)秦武阳二岁。”“为(之)具牛酒饭食。”“愿以(之)闻于官。” 书中也收录了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文章,有利于读者对古代汉语的进一步了解。比如说,读古书不能不涉及古代的历法,王力先生以《诗经·豳风·七月》为例,指出夏商周三代历法不同,诗中所谓“四月”“七月”指的是夏历,所谓“一之日(月)”“二之日(月)”指的是周历。王力先生在讲到汉语语音的发展时,指出声母的两次大变化和韵部的两次大变化。声母的次变化是舌上音和轻唇音的产生,第二次变化是浊音的消失。韵部的次变化是入声韵分化为去入两声,第二次变化是入声韵部的消失。王力先生在讲到汉语语法的发展时,例举了双音词的发展、词尾的发展、量词的发展、使成式的发展。可以说,书中有关汉语史的知识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 |
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
古代汉语常识 中国古代的历法 文言的学习 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研究古代汉语要建立历史发展观点 文言语法鸟瞰 汉语发展史鸟瞰 观念与语言 逻辑和语言 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
《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 |
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