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 (真实记录不一样的朝鲜战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 (真实记录不一样的朝鲜战争)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5.2 3.8折 39.8 全新

库存2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湘穗,乔良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62416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4004935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迟到十六年的纪念
    十六年前,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 50 年,我们应当时新华社军事分社社长谭道博之邀写了一本书。时为 2000 年,距 1950 年爆发的那场战争正好半个世纪,故我们将此书命名为《割裂世纪的战争》。很遗憾,这本书因为一个今天看来颇为荒诞的理由—引用了太多外国文献—没能出版。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6 周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有意联合出版此书。按理我们应吸收资料,对书稿做些修订。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在此,我们向出版社致以谢意,也致以歉意。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属于朝鲜和韩国;同年10月25日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则属于中国。我们赞同徐焰将军的观点:“朝鲜战争本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得不打;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
    对抗美援朝战争,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铭记在心。此一战是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立足之战,是中华民族重归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在此役前,中国和中华民族常被世界发达国家和强势民族所欺凌;此战之后,中国就再不是被丛林野兽们可以任意强食的弱肉了。为实现逆转屈辱历史的这一结果,先后有 18 万中国人献出了生命,仅阵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就有 11 万人。尽管他们的名字没能一一镌刻在英烈纪念碑上,但他们却以牺牲自己泽被后世。对此,我们和我们的后人都应永远铭记。
    去美国时,我曾到华盛顿和夏威夷的美军阵亡将士墓地看过。那里有许多的凭吊者和鲜花,一幅幅浮雕式的战场示意图仍然色彩斑斓。同去的三十九军的老兵对身披雨衣保持着搜索队形的美军雕像喊道:卧倒吧,志愿军来了。66 年前,麦克阿瑟没有听取中国人的警告,结果,他没能带领他统率的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节;整整 66 年之后,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微妙,麦克阿瑟的后继者们又想在中国周边玩火,我们的忠告是:小心为妙。
    阵亡吹响了军人永久的熄灯号,但并不是所有的阵亡者都能获得永久的荣耀。

                                                                                                                                                      



导语摘要

继超级畅销书《超限战》震撼中外、畅销百万之后,作者乔良和王湘穗首次联袂推出《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根据大量国外资料,以全新的视角,采用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以历史时间顺序,用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进程和走向的50个关键人物,串起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历史。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关键意义,作者首次将朝鲜战争定义为“割裂世纪的战争”。本书史实准确、资料详实,以关键人物战场内外的故事展现历史,鲜活生动,可读性极强。<br> 



作者简介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我国前沿军事理论家、著名军旅作家,空军专家委员会委员,火箭军军事理论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出版,该书由于准确预言了“9•11”事件的发生,在美国及西方引起震动。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书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陆军总监米尼上将称为当代军事名著。近年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已被美军写入*作战条令。    



目录

   序      迟到十六年的纪念

楔  子  博尼斯蒂尔上校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部  过早到来的顶点

        罗斯福投下的巨大身影

        金日成和李承晚各自找到了统一朝鲜的支持者

        艾奇逊 180 度大转弯

        柴成文由赴东德改成了去朝鲜

        麦克阿瑟摆下
50000:5 的赌局

        雷英夫预测出美军将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

        克拉克上尉按时点亮了八尾岛灯塔

        潘尼迦大使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传递口信

        作出了他平生困难的一个决定

        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彭德怀入朝天即遇险

        邓岳师长布下“口袋阵”

        厄运当头的沃克将军

        威洛比少将断定“山那边的敌人不会介入战争”

       
一枚凝固汽油弹击中了毛岸英

        第二次战役之西线
(1950年11月25日)

        梁兴初咬着牙说这次要打他个狠的

        劳伦斯·凯泽师长走上了“印第安笞刑场”

        第二次战役之东线
(1950年11月27日)

        宋时轮与阿尔蒙德顶牛

        弗伊斯中校的第
31 团不存在了

       “朝另外方向进攻”的史密斯将军

        第二部筋骨与钢铁的较量

        伍修权“大闹天宫”

        第三次战役
(1950 年12月31日-1951年1月7日)

        史蒂柯夫大使要彭德怀“把敌人赶下海去”

        周恩来的“官方明信片”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

        李奇微发现了“阿喀琉斯之踵”

        杨迪在横城捡了一次“洋捞”

        “烂醉如泥的夜晚”杜鲁门下达了撤职令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5月22日)

        范弗里特和“范弗里特弹药量”

        天王老子也不怕的王近山疯不起来了

        第三部无法打破的僵局

        转入阵地战
(1951年6月)

        邓华找到了对付“磁性战术”“火海战术”的办法

        凯南,冷战思想家变成了和平使者

        解方受命去开城“耐心地谈”

        白善烨在谈判桌上什么也没有得到

        应该把勋章授给洪学智

        王海们的“米格走廊” 

        不肯说谎的沃克·麦·马胡林上校

        黄继光的脊梁骨

        想“用枪猎取和平”的艾克

        斯大林在去世前摇动了橄榄枝

        克拉克将军“随时准备着”

        给李承晚后一击的杨勇

        用“海立胜”的名字签署停战协定的哈里逊

结  语  越过战争的肩头向更远方眺望

后  记

附  录  主要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继超级畅销书《超限战》震撼中外、畅销百万之后,作者乔良和王湘穗首次联袂推出《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根据大量国外资料,以全新的视角,采用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以历史时间顺序,用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进程和走向的50个关键人物,串起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历史。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关键意义,作者首次将朝鲜战争定义为“割裂世纪的战争”。本书史实准确、资料详实,以关键人物战场内外的故事展现历史,鲜活生动,可读性极强。<br> 



主编推荐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我国前沿军事理论家、著名军旅作家,空军专家委员会委员,火箭军军事理论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出版,该书由于准确预言了“9•11”事件的发生,在美国及西方引起震动。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书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陆军总监米尼上将称为当代军事名著。近年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已被美军写入*作战条令。    



精彩内容
 第一部过早到来的顶点罗斯福投下的巨大身影历史学家们始终搞不清该把富兰克林·罗斯福看作狐狸还是狮子,以至于有人称他是有教养的机会主义者。这位兼有狐狸和狮子两种个性的大政治家,在如何建立和安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问题上煞费苦心,他认为,过去几个世纪试验过而且总是失败的各种权宜办法,如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殖民地式的势力范围划分、以战列舰比例为指标的力量均衡等,都已经过时或不足以应付战后世界新格局。
必须建立一个范围广泛的国际组织,才有可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他也知道没有其他大国的参与,这一设想不过是另一个“国联”式的海市蜃楼。正因此,罗斯福极力培养与丘吉尔、斯大林的个人关系,认为这是几个世界巨头之问保持思想一致并且共同相处的最好办法。他并不看重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甚至认为和一个共产政权打交道比与一个具有议会民主的国家打交道更容易。“我只要说服斯大林一个人就行了。他不必考虑国会的意见。他讲了话就算数。
”所有这一切罗斯福并非出自利他主义的考虑,而是基于美国的利益,他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由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既符合现实力量的对比又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罗斯福的雅尔塔拼图上,朝鲜是无关宏旨的一
块小碎片。也许只是为了保持战后格局的整体性,才使这位重大局而不拘小让的政治家,对这个刚刚结束
了几十年日本殖民统治的“隐士帝国”,作出了一种漫不经心的安排:国际托管20~30年。
正极力为在“二战”中付出巨大代价的苏联谋求
高额回报的斯大林,似乎也瞧不上朝鲜。他更看重的是旅顺港、中东铁路和外蒙古。在获得罗斯福对上述利益的保证后,他同意国际托管朝鲜,“只是时间不要太久”。大国领袖们对小国命运的漠视,就这样播撒下了导致朝鲜半岛战祸丛生的第一颗种子。
当然,若仅只到了这一步,朝鲜战争还不至于爆发,那种天人永隔的局面也不见得一定会出现。可人们总会再犯错误,直到灾难的到来。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的突然去世,不应该算是人为的错误。但这一上帝的安排,却多少改变了世界的走向。为了避免大国问再次为因争夺利益而对抗,罗斯福找到了力量和公正的平衡点——按实力和贡献来划分势力范围并据此设计世界新秩序。在他看来,昔日的大英帝国已经没落,而苏联显然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建构“雅尔塔世界”的要点只有一
条,就是美苏必须有彼此明确的势力范围。他清楚地认识到,跟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假如罗斯福活着,你绝不相信他会像杜鲁门那样,因丘吉尔说“我要发表重要讲话”,就跑到富尔顿小镇去为下野的英国前首相捧场。罗斯福是真正的船长。以他在“二战”中对苏联人的态度,应该不会被耸人听闻的“铁幕”演说打动,选择与苏联进行两败俱伤的“冷战”。更关键的是,如果罗斯福活着,那个只当了八十二天副总统的“密苏里乡巴佬”,便成不了总统,也就无由提出“捍卫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充满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杜鲁门主义”。
然而,历史的真实是罗斯福死了,下野的丘吉尔成了一语成谶的冷战巫师,而杜鲁门当上了美国总统
。小角色们在历史的空白地带填补巨人留下的位置的时候,总是急于要标新立异,使自己看起来也像个巨人。
自从丘吉尔的富尔顿讲话后,意识形态之争就开
始全面主导国际事务,对抗代替了合作,与“邪恶帝国”的斗争超过了东西方在共同利益上的妥协。1946年3月成立的苏美联合委员会,决定建立朝鲜临时政府协助中苏美英四国共管。杜鲁门不相信与斯大林的君子协定,斯大林也不信任杜鲁门。美苏在朝鲜事务上摩擦不断,彼此妥协的余地丧失殆尽。苏联的底线是绝不允许朝鲜出现威胁苏联远东地区安全的政府;而美国干脆把朝鲜视为“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西方的民主政体与东方的共产主义,究竟哪个更强?
1948年5月,美国无视此前与苏联达成的国际托管朝鲜的共识,假手联合国在南朝鲜组织选举,建立朝鲜民主共和国,宣称自己是代表全朝鲜的政府;同年8月,苏联以牙还牙,支持北方成立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自此朝鲜事务被大国间的对抗拖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错误的前提下开始的冷战轨道上,每一个错误都将成为下一个错误的前提。而当错误累积到足够多时,战争就成了最后的清道夫。
金日成和李承晚各自找到了统一朝鲜的支持者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第三年出生的金日成天生
就是一个爱国者。幼年时,他随父母移居中国东北吉林的临江和八道沟。11岁时,曾回到出生地平壤万景台的彰德学校念书,但两年后又返回中国。少年金日成下定“朝鲜不独立就绝不再回”的决心,他说“没有当过亡国奴的民族,往往不懂得培养民族自尊心的需要”,正是亡国之痛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极强民族自尊心的人。在中国参加抗日联军的日子里,金日成找到了可以帮助朝鲜民族独立的国际力量。直到1945年33岁时,金日成和他的战友们回到未完全独立也未完全统一的祖国,开始为毕生理想的最后实现而奋斗。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