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9.26 5.4折 ¥ 36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赵德成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0261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3996618
上书时间2024-11-01
序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认识赵德成老师,是缘于本世纪初的第八次课程改革。那时我正在潍坊担任教育局长,听过赵老师一个有关评价改革的报告,如坐春风,耳目一新。自然,我也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把赵老师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全市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2006年,我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持工作。为了确保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中心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技术改进,我们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培训,将项目反应理论、概率比例抽样、增值性评价、多水平分析等相关技术引入到监测实践中,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但必须承认的是,监测工作仍然面临挑战,主要的一个挑战在于监测试题编制。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监测内容不能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要结合真实生产生活情境设计表现性任务,以有效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可是,由于我国教研员对新兴评价方法接触不多,命题经验缺乏,我们面向全国范围征集来的多数题目不能真正联系生产生活情境,评价任务实际上仍然是去情境化的,所考查的仍然是孤立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命题研究,切实发挥评价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诊断和发展性功能,是学科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突破口。
在学校层面,评价研究的迫切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到十一学校工作以后,为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在学校全面推进育人模式构建,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表。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我校,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体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学得自主,学得高效。但在选课教育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从而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调整选课安排?如何贯彻中高考改革新理念,在评价实践中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评价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教育评价是深入推动课程改革的瓶颈。只有教育者把握教育评价的本质,掌握新兴评价方法和相关分析技术,能在实践中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教师需要学习,需要专业支持。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书籍,研读后发现国内学者编撰的有些著作理论性很强,但联系实践不够,而国外学者编撰的著作能联系实践,但联系的是国外实践,还需要本土化。正当我们如饥似渴的时候,赵老师出版了他的新作《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
赵老师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评价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著述颇丰,是教育评价领域的权威专家。读他的新作,发现这本书具有三个特点:(1)科学性。赵老师在书中不仅阐释了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常用模式和新兴方式,而且强调评价也需要被评价,尤其要高度重视评价的效度。无论是大规模高利害测验,还是教师自编测验,只有当测验能准确评价要评价的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能基于评价数据做出准确有效的推论时,评价才能切实发挥其发展性功能,为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实践性。赵老师学问做得很精深,但他没有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经常深入中小学,躬身实践,与一线教师研究和解决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具有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他的新作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极富启发性,对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和命题者等各种关心教育评价的人指导性很强。(3)可读性。赵老师的课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且风趣幽默。赵老师写书也是如此,他心中始终装着读者,以人称与读者“对话”,语言朴实、简练和流畅,有吸引力。
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希望更多的教育者、研究者,乃至师范生能发现这本好书,能反思与改进自身评价实践,并进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测验与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无论是师范生培养,还是教师职后发展,都没有对教育评价培训给以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失之偏颇,测验与评价技能有很大缺失。教师既要精通教学,又要钻研评价,“用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
《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阐释了测验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详解了测验与评价设计的各种技能,可以使教师们掌握各种常用评价工具和方式,对评价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与针对性改进,从而大幅提升评价及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序(李希贵) 1
自 序 3
第1章 走近测验与评价 1
教学离不开测验与评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通过测验与评价分析学情,诊断学生达成预期目标的程度,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概 览 2
初步认识教育评价 3
几种经典的教育评价模式 9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 16
为什么重视测验与评价 25
参考文献 30
第2章 如何设计测验与评价 33
测验与评价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设计或选编测验,确保测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测验才能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概 览 34
明确测验与评价的目的 35
编制测验细目表 38
选择评价任务类型 48
设计评价任务 56
汇编测验 63
参考文献 66
第3章 什么样的评价是好的评价 69
好的测验与评价首先要确保其效度,要能测到所欲测的目标学习成果,能依据所收集的信息做出准确而有效的推论。此外,好的评价还需在信度、难度、区分度、公平等方面符合测量学要求。
概 览 70
效 度 71
信 度 81
难度和区分度 90
公 平 95
参考文献 98
第4章 表现性评价 99
表现性评价克服了传统测验仅能测试低水平知识和孤立技能的弊端,能测量出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成就和情意表现。加强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是当前我国中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学科发展的共同趋势。
概 览 100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101
表现性评价的历史性分析 104
好的表现性评价案例 107
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与不足 112
我国表现性评价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14
未来进一步推进表现性评价的建议 125
参考文献 129
第5章 成长记录袋 131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将评价与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能有效考查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自主思考、积极建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 览 132
成长记录袋的定义及特点 133
成长记录袋的优势与不足 135
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使用 140
案例: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使用 145
实践中应用成长记录袋的主要问题 153
成长记录袋的未来发展方向 156
参考文献 160
第6章 情意领域的评价 163
新课程实施以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习情感、对学科的态度、对自我的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关键变量。教师要掌握观察、访谈、里克特量表等多种常用评价方法。
概 览 164
情意领域的目标 165
情意评价的重要意义 172
常用的情意评价方法 175
学习情感评价:一个实例分析 183
情意评价的改进建议 188
参考文献 190
第7章 评价结果报告 191
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评价结果报告方式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好的结果报告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向阅读者描绘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轮廓与关键细节。
概 览 192
学业成绩评定 193
评语写作 200
评价报告单 212
家长会 218
参考文献 224
测验与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无论是师范生培养,还是教师职后发展,都没有对教育评价培训给以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失之偏颇,测验与评价技能有很大缺失。教师既要精通教学,又要钻研评价,“用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
《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阐释了测验与评价的基本原理,详解了测验与评价设计的各种技能,可以使教师们掌握各种常用评价工具和方式,对评价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与针对性改进,从而大幅提升评价及教学的有效性。
编制测验细目表
无论教师出于何种目的使用测验与评价,后都要基于学生在测验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推论,所以每一个测验都必须保证能测到自己想测的东西,题目能代表预测的范围,要确保测验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一个专业术语,第3章会对它进行专门讨论)。在教学中使用测验与评价,特别是带有达标验收性质的终结性评价,如单元测验、期末测验以及教育质量监测,一般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制测验细目表。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1](280)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加强了课程管理的规范性。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入,18个学科课程标准已于2011年由实验稿修订为正式版本,课程标准走进每一个教师的工作。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2](5)它采用9年一贯制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而各学段则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领域提出本学段应达成的基本要求。学段(1~2年级)“阅读”领域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2](6)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朗诵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每个学科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列举了各学段应达成的基本要求,不仅有结果性目标,而且有体验性目标。教师要认真阅读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并经常参照课程标准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确保所教学生能达成标准。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学段水平上界定学习要求,相对而言比较概括,教师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所使用的教材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该能做(或生产)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3](17)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操作化。只有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才能从目标着手,否则只能留下美好的希望或只是一些陈词滥调而已。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很多教师经常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语句。布卢姆曾举例如下:[3](31)
1.学生具有……的知识。
2.学生领会……
3.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有关……
4.学生理解……
5.学生对……表示欣赏。
6.学生对……感兴趣。
7.学生完全欣赏……
8.学生掌握了……的意义。
9.学生能够记忆……
10.学生学会……
11.学生重视……
12.学生开阔了眼界。
13.学生有效地工作。
14.学生有效地讲话。
15.学生正确地讲话。
16.学生顺利地阅读。
17.学生会使用基本技能。
这里,前12项目标表述中所使用的术语都是难以直接测评的,人们看不到“理解”和“记忆”,也触摸不到“批判性思考”。而后面5项目标似乎可以观察,但它们的表述却容易引发歧义。有效、正确与顺利的标准究竟是怎样的,每个人的理解可能差异很大,甚至人们对“基本技能”是什么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其表述需要字斟句酌,深入研究。
布卢姆是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权威专家。他和同事于1956年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当然,将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并不意味着不同领域之间是完全独立的。比如,当一个学生讲话的时候,可能同时涉及了三个领域。如果教师关心的是语言组织的内容,他强调的是认知目标;如果教师关心的是透过语言所反映出来的兴趣和情感,那他强调的是情意目标;如果教师关心的是学生的表现形式(姿态、动作),那他涉及的是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如果让教师在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中都将三方面目标分开表述,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侧重于主要的一个目标领域来表述。
认知发展长期以来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布卢姆等人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和例释,将其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4](390-412)这一目标分类体系自发表以来,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回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与评价实践,这一分类体系也在不断地修订。近一次大型修订是由安德森(Anderson L.)领衔的一个团队于2001年完成的。
与布卢姆等人原来的一维度分类不同,新修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5](21)知识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的分类与旧体系差别不大,从低到高分成六个水平,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表2-2是新版认知目标分类框架,这种新的定义方法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更便于教学和评价。
表2-2 新版认知目标分类框架
知识维度 | 认知过程维度 | |||||
记忆 | 理解 | 应用 | 分析 | 评价 | 创造 | |
事实性知识 | ||||||
概念性知识 | ||||||
程序性知识 | ||||||
元认知知识 |
安德森等人还对两个维度的目标做进一步的分解,使之更加操作化。以认知过程维度下“理解”为例,他们将理解又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七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提供了同义词、定义及例子,[5](51)参见表2-3。
表2-3 新版认知目标分类学解释目标说明
认知过程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