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大数据(升级版):大数据的关键思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决战大数据(升级版):大数据的关键思考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4.01 6.0折 56.9 全新

库存1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车品觉 著 湛庐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2277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9元

货号23951079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我在阿里的6年

    回顾我在阿里的6 年,从经历来说,是先负责支付宝,继而负责淘宝,负责整个阿里集团的数据工作。实际上,这个过程同样也是我对数据应用的一个历程:阶段用数据,第二阶段养数据,第三阶段从看数据到用数据。

 

    我在支付宝

 

    加入支付宝之前,业内都认可我是一名比较懂得用数据去设计、优化、迭代产品的首席产品官。彼时我在支付宝,大胆地把产品与数据分析部门结合,累积了不少经验。

 

    数据产品化,这个理念随我加入支付宝

 

    说起加入支付宝,其实有些偶然。当时,支付宝邀请我去分享如何用数据做产品。分享会之后,我去了华星大厦的一个会议室,里面坐着Lucy(彭蕾,时任支付宝CEO)、Eric(井贤栋, 时任蚂蚁金融COO)。在那个会议室里,他们问了我几个如何能用好数据的问题。当时,我反问了Lucy 一个问题:“你每天大概会看多少数据?”

    “大概几十个吧。”

    “不对,你不应该一天看几十个数据那么多,我觉得你应该只看几个数据就够了。”

    或许,他们已经不记得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了,但是我却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在支付宝的两年里,这是我做数据产品时一直遵循的原则。正式加入支付宝后,我面对的件事情就是着手组建分析师团队。2010 年的支付宝,公司里大部分的业务团队对数据团队都不太满意,而且高层对数据能产生的价值也没有太多认识。而数据负责人的调职,也导致了支付宝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技术部门被分开管理。

    面对分析和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一致,加上业务部门对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及如何用好数据充满疑问,甚至有人认为数据分析仅是门面功夫,所以技术团队有时候会跟我的团队“对着干”,因为两个团队的老板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支持我,所以甚至有时候会撇开我们直接跟业务部门对接。

    但是后,我坚持的数据分析产品化路线,终得到了双方的认同,甚至技术团队还主动过来问我:“我们怎么合作比较好?”所以那时,双方的关系从“对着干”变成了“我们会全力支持你”。终于有一天,Lucy 走到我办公室跟我说:“你知道吗?你们做的产品让我觉得很爽,我很喜欢这个产品。”而当我在支付宝的第二个产品“地动仪”出来时,她跟我说:“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数据产品。”

    同事们和老板对结果的支持,让我肯定自己在支付宝走的这条路是对的。如果让我总结这其中的精髓,我的秘诀就是:数据分析也要讲求用户体验。

    简单来说就是,别说是数据产品了,小到一个数据报告,我们都必须要知道以下5 个问题:

    ● 这是什么问题?

    ● 这是谁的问题?

    ● 这个问题现在必须马上解决吗?

    ● 这个问题我们能解决吗?

    ● 我们有足够的数据来解决吗?

    当我“苛刻”地提出“把月度经营报告当成产品来做,目的是让这份报告像iPhone 一样好用”的要求时,整个团队都傻了:报告怎么能像产品一样呢?!那么,为什么数据报告不可以做到行云流水,让人看起来很爽呢?

    所以,我是这么要求的:首先,报告的前三页一定要吸引人,让人有欲望继续看下去;其次,当别人看到一个数据,心里在猜测数据背后的各种原因时,我的下一页就要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因此,如果要用产品管理的理念来运行分析团队的话,必须要问“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接着,解决用户的问题,得到用户的信任,然后就可以做更多的好产品。这是一套做产品的理念,因为产品需要不断迭代,并非一劳永逸。那么,我怎么评估报告是否获得成功呢?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月度经营报告仅仅5 分钟就被pass 掉了,那它肯定是不成功的。

    我在支付宝,几乎每一个月度报告,都会让管理层讨论三四个小时,一份数据报告居然会成为管理层讨论焦点,每次都会有很多高层管理者关注我讲什么,这时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成功了。

    当然,我也同时会提醒分析师们,千万别以为靠一份报告可以解决所有事情,你一定要让业务部门认为这份业务报告是大家一起探索的,这是我管理团队的一个基本理念。

 

    用产品化理念管理数据团队,这是推进的秘诀

 

    总的来说,数据产品化的理念终得到了Lucy、高层管理者,以及团队和同事们的认可,那么针对这个理念,我是如何在团队内一步步推动的呢?

    首先,我让团队做好基础服务——“白米饭”。为什么叫白米饭?因为对人来说,如果饭不够就会出大问题。对于公司来说,如果数据基础服务满足不了我们的用户,那么他们就会跳起来,那时候再高大上的报告也没用。所以,我要求分析团队一定要跟业务部门达成一致,知道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不提供给他们,结果会很严重。

    但是,长期做“白米饭”的分析部门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其次,我抽出团队一部分人成立了“突击队”。每当我听到管理层对数据的需求时,就会把信息带到团队,让团队成立2 ~ 3 支“突击队”,让管理层用到有用的、合时和带探索性内容。把自己精锐的部队放在突击队里,这个决定非常重要。

    但是值得注意的事,“突击队”有一个前提,必须要有人能接触到管理层的信息通道,否则无法得到高层的信息。而这个角色就是我,我接触管理团队,并且把信息输送给“突击队”。

   基于“白米饭”和“突击队”,后一步,我们开始沉淀数据分析的框架。

   为什么数据分析框架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数据产品的养分。我用建立数据产品为目标的理念来运营一个数据团队,所以数据分析框架才是给到数据产品养分的关键点。

   在支付宝时,基于Lucy 和Eric 给我的支持,数据产品都是自上而下推行。我先做了“观星台”,这是一个高管的数据仪表盘工具;然后做了“地动仪”,一个给中层管理看的数据产品,接着还有客服360 等。

    所有这些数据产品,都是从数据分析框中提炼出来的。把分析的理念和框架变成数据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数据报告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泛化数据给使用数据的人,分析团队将永远被冗杂和重复的工作所困。

    在这期间,我们也做过一个变化。因为“观星台”和“地动仪”还是传统的分析工具,只不过让你有更好的眼睛看到更好的数据,用我一直强调的理念来讲,这属于描述性的报告,用于描述一个公司今天做的怎么样。但由于我们有了分析框架,可能稍微会带一点诊断性。所以,这种产品主要是描述性产品,偶尔会做一些诊断,但还未达到探索预测的状态。

    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我有了个新想法,想法的灵感源于Facebook。当时Facebook 已经积极地开展探索性的数据产品,可视化及交互功能已经非常灵活。探索和静态报告的区别在于,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角度灵活地去看数据,真的能够做到“逛”数据。

    因此,我们创造了一个产品叫“黄金策”。“黄金策”可以让用户很轻松地在3 秒钟之内就看到不同标签下用户购物行为的异同。比如,看30-35 岁的上海女性,有一张信用卡和多张信用卡的两个不同群体,她们的购买行为有什么不一样。或者,看广东和上海的女性在购物表现上有什么不一样。用户可以非常轻松地比较不同用户群的购物表现。所以,我认为好的数据产品应该是可以激发用户灵感的。

    在做“黄金策”这个产品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数据行业的人会很容易让技术制约产品的发展。当时我提出做“黄金策”时,大部分技术工程师都断言,3 秒钟出结果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类似的灵活配置的报告,一般都不能做到即时查询,如果要快速产出的话只能找分析师。即便如此,也可能因为资源排期等原因等待很久。

    当时只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可以帮你搞定3 秒钟”,这个人就是蒋杰(现任腾讯数据中心总经理)。于是很自然地,我就跟蒋杰一起合作了这个项目,并且成了好朋友。后来,蒋杰很出色地帮我完成了这个项目。所以,我觉得做技术的人不应该让当前的技术和思维限制未来的新产品。

    就用户体验来说,用户之所以不用我们的产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耗时太久等一个报告,因为当报告出来之后,他的问题可能早已经解决了。试想,我们拍下脑袋决定只需两分钟,但等一个报告要两个星期,而且报告的结果还不一定能帮上他,你说他会选拍脑袋还是等报告?所以,这也是我们产品人的理念: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也是产品人和数据人不一样的地方。

 

    让用户喜欢数据,就会让团队喜欢自己

 

    除去以上这些有关数据的东西外,那时我还做了另一件事。我启动了一个项目叫“西湖品学”,每年请公司外的数据牛人来分享经验,这是数据人的一场盛会,当时很受欢迎。我做“西湖品学”有两个原因:首先,我认为人们不使用数据不是他真的不想使用;其次,没有人推广使用数据的好处。

    那时,我常在支付宝说一个比喻:“我右手用得好好的,你突然让我用左手,那你就要告诉我用左手的好处,不然我无法改变习惯。”

    用数据的习惯也是一样,当他知道数据好用的时候,就肯定会用。所以,每一年的“西湖品学”,我都请外面很多人来讲数据到底有什么好处,让公司内部的数据人知道数据应用的商业场景是怎样的,从而激起更多人对数据的渴望和期待。“西湖品学”就是这样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数据分析人员之中,我们大部分分析员都被戏称为“表哥”“表弟”(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表)。但是,每天仅仅做表的人会有幸福感吗?每天做这么多表,也不知道别人怎么用,没有结果肯定就没有幸福感可言。而“西湖品学”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责任在哪里、怎样跟业务对接,他们不仅仅是“表哥”“表弟”。所以我的目的就是,不让他们埋怨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而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价值。

    当我的分析师看到管理层很激烈地讨论他们做出的报告时,我能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不枉我们两个星期不眠不休地把这个报告做出来。”其实,我们大多数据人都不怕辛苦,怕的就是作出来的东西没人看。

    总的来说,我对分析师们要求有些不同,我要求他们对商业有一定理解,这个本身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混通晒”——混在商业场景中,把数据与商业场景打通,将数据产品当成载体,把这个东西晒出来,让更多人使用。当你看到你的用户不能没有你,当你看到你的用户满意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感到兴奋,整个闭环就会让人很兴奋。

    总结起来,数据产品化的理念是我在支付宝对整个数据分析部门的顶层设计,我一直用这个理念去运行一个部门,决定资源如何配置。怎样让我的数据使用者喜欢用我的产品,取悦我们用户的办法就是帮他解决问题。

    然后就是让数据更泛化,我们必须宣传数据的好处,要教育我们的用户如何使用数据。我们不能假定用户终会知道数据的好处,而是要一边宣传理念,一边教授技巧,让用户知道怎么用,怎么用好,知道数据的价值。

    后一点就是,让我们部门的员工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

    我在支付宝的成功,也离不开这坚持。首先我得益于自己坚持的整个顶层设计的理念,我的老板Lucy 和Eric 也十分支持我,给我机会,对我很支持和包容;后就是我有很棒的下属,能够把我的理念付诸实践。

    记得当我晋升到副总裁,成了当时阿里巴巴数据领域职位的人的时候,Lucy 曾经说:“在中国,品觉是数一数二的分析师。”这句话当然是对我个人的偏爱,但如果她指的是数一数二的好的分析师(电商平台),我觉得能勉强接受。

    每每回想起我在支付宝的两年,甚至离开支付宝到了淘宝之后很久,公司内外依然有很多人对我说支付宝的数据分析团队是棒的。每当遇到这样的赞美,我都觉得非常欣慰。所以,那段经历让我感觉非常幸福。

 



导语摘要
 

  •    在数据无限的时代,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商业大洗牌?传统行业又该如何通过挖掘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信息,冲出层层危机,实现行业质和量的飞跃?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数据化运营,在大数据时代站稳脚跟?大数据实践的先行者、*集团前副总裁车品觉倾力新增8万字纯干货,倾情解读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顽强生存的答案!只有稳抓趋势中的观战重点,才能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商机!
  •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物联网浪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大数据在收集消费者全渠道行为、触发商业机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决战大数据》一书恰恰洞悉了大数据时代商业发展的本质。同时,车品觉根据其在*的多年经验,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养数据”到“用数据”,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开了*数据化运营和运营数据的神秘面纱。通过《决战大数据》一书,车品觉告诉我们,在数据无限的时代,拥有数据化思维,才能改变商业的未来。
  •    一部全方位展现智能时代数据思维构建之道的实战巨作,数据力决定竞争力的年代,不得不读! 


商品简介

 

 

 在数据无限的时代,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商业大洗牌?传统行业又该如何通过挖掘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信息,冲出层层危机,实现行业质和量的飞跃?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数据化运营,在大数据时代站稳脚跟?大数据实践的先行者、*集团前副总裁车品觉倾力新增8万字纯干货,倾情解读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顽强生存的答案!只有稳抓趋势中的观战重点,才能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商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物联网浪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大数据在收集消费者全渠道行为、触发商业机遇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决战大数据》一书恰恰洞悉了大数据时代商业发展的本质。同时,车品觉根据其在*的多年经验,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养数据”到“用数据”,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开了*数据化运营和运营数据的神秘面纱。通过《决战大数据》一书,车品觉告诉我们,在数据无限的时代,拥有数据化思维,才能改变商业的未来。 一部全方位展现智能时代数据思维构建之道的实战巨作,数据力决定竞争力的年代,不得不读! 

作者简介

   车品觉 


 


   畅销书《决战大数据》作者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


   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副组长


 


    *集团前副总裁,首任阿里数据委员会会长;拥有十几年丰富的数据实战经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数据化思考及管理方式,对大数据未来趋势有独到的见解。亲自领导阿里数据团队在大数据实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为阿里建立集团各事业群的业务及决策分析框架,开发智能化的数据产品,成立了驱动集团数据化的运营团队,成功发起了公共与专有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还发布了数据安全规范等。


    现担任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副会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粤港信息化专家委员、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第九届理事、清华大学教育指导委员(大数据项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目录
前 言 
我在阿里的6年


引 言 
忘掉大数据


 


部分 从数据化运营到运营数据


 


01 大数据,为什么很多人只会谈、不会做 


 


大数据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


人的断层


模型数据从何而来


更主动的管理,更多的创新


数据化思考  问题就是答案


 


02 大数据的本质就是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 


 


识别,让似是而非的行为数据串联起来


价值,企业价值VS.
客户价值


场景,你知道当时所有的场景吗


还原是一个瞄准器


数据化思考  CEO 们关心哪3个数据


 


03 “ 活”的数据才是大数据


 


“活”做数据收集,抓住相关性


“活”看数据指标,动态地使用数据


数据化思考  别再做“碰巧游戏”


 


04 全域大数据,大数据的颠覆者 


 


数据,决策的瞄准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