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材料力学(第2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9.49
6.6折
¥
4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徐鹏 等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8624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3907577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第2版前言本书初版于2011年出版,被国内多所高校选用,曾获得2013年度兵工高校优秀教材奖。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体系和风格,在培养学生力学应用能力上具有显著的导向性和创新性,坚持理论严谨、体系完整、逻辑清晰、难易适度、易教易学的原则。结合教材使用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其进行了修订。在本版中,我们对全书的内容和个别表达语句进行了必要的增删和修改,也修订了第1版中的一些印刷错误。本版注意不同章节的符号、例题、习题的一致性,有重点地增加了一些习题,以增加教师的选择性;替换了一些工程实际图片;在超静定部分增加了扭转超静定的内容,删减了第八章和附录A的部分习题。本版教材由中北大学力学系编著,由徐鹏主编,薛春霞、高经武、关学锋、郝铁生、张建军编著。其中章、第二章、附录C由徐鹏编著;第三章由薛春霞编著;第四章、第七章、附录B由关学锋编著;第五章、第九章由郝铁生编著;第六章由高经武编著;第八章和附录A由张建军编著。全书由徐鹏统稿。本书虽然经过修改,但限于我们的水平和条件,缺点和错误仍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使本书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编者2015年7月第1版前言材料力学作为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专科生直接面向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总学时都在减少,而后续专业课程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各种要求却没有降低,另外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材料力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都对材料力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提出了现实的问题:学时减少,难度降低,但对内容的系统性和覆盖面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编写出版一种《材料力学》教材,既能适应学时减少的当前形势,又能满足后续课程对材料力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还能考虑到学生继续学习力学类课程的内容和方法需求,成为目前材料力学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本教材根据机械类、近机械类的专业特点,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材料力学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本教材打破传统材料力学教材的固定编排模式,采取工程问题设计和制造流程的思路编写教材,将传统的材料力学按杆的变形进行分章编排,采用基本变形加组合变形的模式,四种基本变形均使用外力、内力、应力强度、变形刚度的循环过程,改为按内力、应力、变形进行分章编排,另外将以往教材在各章分散出现的内容集中起来,从而使体系更合理、内容更精练。随着有限元模拟和其他数值计算商业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材料力学教学的重点不再强调复杂、烦琐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在掌握基本概念、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力学建模能力是当前材料力学教学中应大力关注的。利用典型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通过设置一些力学建模问题,增强学生对力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编写此教材的出发点之一。本教材注重通过工程实际问题提炼材料力学模型,引出力学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力学建模的能力和准确分析计算的能力。在习题设置方面,注重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题结构多样性,每章设计灵活多样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结合工程图片,设计了一些定性分析的题目,以培养学生力学建模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汇给出英语解释,加大学生的专业外语词汇量。另外本教材配有多媒体课件,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本教材由中北大学力学系编著,由徐鹏主编,关学锋、郝铁生、张建军编著。其中章到第三章、第六章、附录C由徐鹏编著;第四章、第七章、附录B由关学锋编著;第五章、第九章由郝铁生编著;第八章和附录A由张建军编著。书中插图由研究生刘飞同学和关学锋、张建军绘制。衷心希望读者就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并对教材中的不足给予批评指正。电子邮箱:ncitlxpx@nuc.edu.cn.编者2011年6月
导语摘要
本书是参考*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8年编制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B)”编著的。通过对材料力学原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化,本教材精选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系统介绍了杆件的内力、应力强度、变形刚度、稳定性、动载荷、能量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教材适合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专科生使用,学时为48~64学时,也可供类似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使用,结合网络资源也可供成人业余教育和网络教育使用。
作者简介
中北大学力学教研室教师。 2006年于中北大学获动态测试与计量仪器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11月—2009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承担本、专科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ANSYS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共发表科研、教学论文共21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四篇被EI收录。
目录
章绪论 节引言1第二节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第三节外力、内力、应力与应变4第四节杆件的内力分量与变形的基本形式7习题A8习题B9 第二章杆件内力分析 节轴向拉压变形的内力分析11第二节扭转变形的内力分析13第三节弯曲变形的内力分析15第四节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20第五节组合变形的内力分析21总结与讨论23习题A24习题B25 第三章直接实验强度条件下杆件应力和强度分析 节杆件轴向拉压变形时的应力29第二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失效判据31第三节剪切与挤压的实用强度分析38第四节圆轴扭转时应力和强度分析41第五节非圆截面杆扭转46第六节细长梁弯曲时应力和强度分析48第七节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54第八节斜弯曲及拉压弯曲组合时强度分析58总结与讨论62习题A62习题B64 第四章杆件变形分析 节杆件轴向拉压变形69第二节圆轴扭转变形73第三节积分法求梁弯曲变形75第四节叠加法求梁弯曲变形80第五节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85总结与讨论86习题A86习题B87 第五章能量法 节概述91第二节外力功与杆件的弹性变形能91第三节莫尔定理及其应用96第四节图形互乘法100第五节互等定理102总结与讨论104习题A104习题B106 第六章复杂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 节应力状态分析实例109第二节平面应力状态分析111第三节三向应力状态简介115第四节广义胡克定律116第五节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117第六节强度理论118第七节扭转与其他变形的组合123总结与讨论127习题A127习题B129第七章受压杆件的稳定性设计 节压杆稳定的概念133第二节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135第三节临界应力总图138第四节压杆的稳定性设计141第五节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46总结与讨论148习题A148习题B150 第八章动载荷与交变应力 节概述152第二节构件受加速度作用时的动应力153第三节构件受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156第四节疲劳破坏及其特点161第五节材料的持久极限162第六节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因素164第七节构件疲劳强度计算168总结与讨论169习题A170习题B172 第九章超静定结构 节概述176第二节拉压杆及圆轴扭转超静定问题178第三节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变形比较法185第四节用力法解超静定问题187第五节对称性在超静定分析中的应用192总结与讨论195习题A196习题B197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A.1 形心和静矩201一、形心201二、静矩201三、组合图形的形心和静矩202A.2 惯性矩和惯性积204一、惯性矩204二、惯性半径205三、极惯性矩205四、惯性积205五、简单图形的几何性质206六、组合图形的几何性质207A.3 平行移轴公式208A.4 转轴公式与主惯性矩210一、转轴公式210二、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211三、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211习题A213习题B213 附录B 型钢表附录C 典型问题有限元模拟结果 一、有限单元法简介234二、问题描述及结果分析234 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参考*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8年编制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B)”编著的。通过对材料力学原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化,本教材精选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系统介绍了杆件的内力、应力强度、变形刚度、稳定性、动载荷、能量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教材适合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专科生使用,学时为48~64学时,也可供类似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使用,结合网络资源也可供成人业余教育和网络教育使用。
主编推荐
中北大学力学教研室教师。 2006年于中北大学获动态测试与计量仪器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11月—2009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承担本、专科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ANSYS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共发表科研、教学论文共21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四篇被EI收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