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1.47 5.2折 ¥ 2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张伯礼、高学敏丛书主编,黄尧洲分册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3575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2元
货号23824078
上书时间2024-11-01
皮肤科分册主编:
黄尧洲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 40 余年,在诊治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时,治病思路独特,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造诣。在诊治误诊漏诊病人及复杂疑难病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首都临床特色课题、WHO 西太区中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工作。撰写论文论著 10 余篇,在中医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丛书主编: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张院士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连续承担两批973项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还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药典委员会资深委员,药典会第八届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
荨麻疹 1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3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3
三、用药注意 8
附一 常用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9
附二 治疗荨麻疹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32
神经性皮炎 37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39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40
三、用药注意 42
附一 常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43
附二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61
湿疹 65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67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68
三、用药注意 71
附一 常用治疗湿疹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72
附二 治疗湿疹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98
银屑病 103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106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107
三、用药注意 110
附一 常用治疗银屑病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111
附二 治疗银屑病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132
带状疱疹 137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139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140
三、用药注意 142
附一 常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142
皮肤科分册主编:
黄尧洲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 40 余年,在诊治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时,治病思路独特,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造诣。在诊治误诊漏诊病人及复杂疑难病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首都临床特色课题、WHO 西太区中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工作。撰写论文论著 10 余篇,在中医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丛书主编: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张院士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连续承担两批973项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还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药典委员会资深委员,药典会第八届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病因有()食物 :主要包括动物性蛋白、植物以及某些食物添加剂 ;()药物 :许多药物通过引起超敏反应导致本病(常见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阿托品等);()感染 :各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包括浅部、深部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物理因素:各种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均可引起某些患者发病 ;()动物及植物因素 :如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荨麻及花粉等;()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内脏和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均可成为荨麻疹的病因 ;()其他因素:吸入物(如屋尘、气雾剂、易挥发的化学物品等)、妊娠或月经周期均可引发本病。
荨麻疹常表现为忽然发生大小不等风团,数目及部位不定,常此起彼伏,多在小时内消退,反复发作 ;自觉瘙痒或刺痛感 ;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急性型多见)、腹痛、腹泻(累及胃肠道时)或胸闷、呼吸困难(累及喉头黏膜时)等。其发病机理一般分为超敏反应与非超敏反应两类。多数为Ⅰ型超敏反应,少数为Ⅱ型或Ⅲ型。Ⅱ型超敏反应多见于输血引起的荨麻疹。Ⅲ型超敏反应多见于血清病及荨麻疹性血管炎。在非超敏反应中,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以及物理、机械刺激可直接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发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数增高,见于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提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和管型,见于血清病型荨麻疹。血沉加快,常见于低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其他常用试验有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见于物理性荨麻疹;运动试验,阳性见于胆碱能性荨麻疹。现代医学临床常根据病情酌情采用抗组胺药、过敏介质阻释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中医称本病为“瘾疹”、“风疹块”或“鬼风疙瘩”。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或因情志不畅,外感寒、热、风邪所致。荨麻疹的中医病机为风寒外袭,致使营卫不和而起;或由风热客于肌表,营卫失调所致 ;或饮食不节、肠寄生虫,致肠胃湿热,郁于皮肤腠理而发 ;或平素气血不足、病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或情志内伤,冲任失调,肝肾不足,肌肤失养,郁于肌肤而成。
荨麻疹的常见证型有风热相搏证、风寒外束证、肠胃湿热证、卫外不固证、气血亏虚证、冲任不调证、阴虚血热证、血瘀阻络证等。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荨麻疹病情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常依据临床表现、病程长短进行辨证治疗。一般急性荨麻疹多属于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为主;慢性荨麻疹多属于虚证,治疗以固表、养血、滋阴、调摄冲任为主。
1.风热相搏证
【临床表现】风团呈红色,相互融合成片状,状如地图,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难忍,遇热则剧,得冷则缓,伴有微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喉充血;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浮数。
【辨证要点】灼热感,遇热则剧,微热恶风,心烦口渴。
【病机简析】汗出不畅,致营卫不和,热邪郁于腠理而发疹,故风团多红色斑片,触之觉灼热瘙痒,遇热剧,得冷缓;热结营卫,故有微热恶风,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退热止痒。
【辨证选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软胶囊、片)、桑菊感冒片(合剂)、消风止痒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皮敏消胶囊、荨麻疹丸、乌蛇止痒丸、祛风止痒口服液。
此类中成药多由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防风、荆芥、芦根等药物组成,有疏散风热,止痒之功。
2.风寒外束证
【临床表现】风团色泽淡红,或者色如瓷白,风吹或接触冷水后,风团和痒感加重,得暖则减,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风吹或接触冷水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病机简析】腠理开泄复外感风寒之邪,寒性收敛,邪束于内而不得外发,则见风团色泽淡红或白,遇冷加重,得暖则减。可伴恶风畏寒,舌淡苔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