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买春秋:台湾太太乐活印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孟买春秋:台湾太太乐活印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2.5 3.6折 35 全新

库存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伊斯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7913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3803888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孟买春秋》不是一般的旅游书。旅游书不会告诉你的印度生活和文化故事,作者带你深入观察体会。诙谐的笔触,描绘着印度人的生活,让你会心一笑中带着淡淡的哀伤。乔伊斯在孟买*常听到的就是“没问题,太太!”,结果:距离三百公尺的瓦斯行,叫了瓦斯要三个星期才会送达;买了车票,日期对了车次对了座位也对了,但,是明年的票;打把钥匙跑了六次锁行才搞定。
  《孟买春秋》告诉读者,作者一直都在新加坡、澳洲等先进国家工作,到了孟买后一开始人生地不熟处处碰壁,没有理由的繁复办事手续让她频频血压不断升高。细节故事的描写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会心一笑的文化擦撞。在印度,真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作者简介
乔伊斯英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生活、工作。后随先生到孟买。在孟买她以外国人的眼光深入认识印度,从令人抓狂的日常琐事看印度的风俗习惯,试着退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对印度,她自有一番见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度过多彩多姿、令人回味无穷的四年。

目录
目录

各界好评如潮/ 002

序/ 005

乔伊斯说/ 008

菲尔大爷说/ 010

**部 安顿

从悉尼到孟买 / 018

招兵买马 / 021

尼尔生的家 / 025

爱尔卡和象神 / 030

亚莎学英文 / 034

你住孟买?危险吗?/ 038

第二部 上流社会

温德米尔大楼 / 044

我的伊斯兰王子伊格保 / 049

钻石婚礼 / 056

板球俱乐部的会员证 / 059

我爱板球俱乐部 / 062

吉米大爷下楼了 / 067

乔安妮的洋房 / 072

门房冈古 / 078

第三部 不可思议

门铃又响了 / 082

裁缝来了 / 086

弟弟饿了,爸爸是酒鬼 / 090

红包拿来 / 094

尼克和琳娜的印度新年 / 098

瓦斯桶的收据呢? / 102

第四部 彩色印度

流落贼市的英国大炮 / 108

奇妙的印度新闻 / 113

伊尔凡的印度神像 / 117

开车去神庙 / 123

雨季来了 / 127

史特安德书店 / 133

也来说宝莱坞 / 137

孟买春秋

贱民 / 141

火车快飞 / 146

火车爆炸了 / 150

第五部 居家

太太,我要借钱 / 156

华格纳先生 / 160

孟买水,大不易 / 164

吃在孟买 / 169

客人房里有臭虫 / 174

欠我的钱呢? / 179

爱尔卡谈恋爱 / 185

孟买罪恶感 / 189

亚莎的三角习题 / 194

爱尔卡私奔了 / 202

第六部 房事

房东,求求你 / 208

孟买找房记 / 211

杜佳玛塔前传 / 215

当台湾太太遇见印度工人 / 220

停车记 / 225

换锁记 / 230

杜佳玛塔后传 / 235

第七部 孟买的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的安倍贺先生 / 240

加尔各答的沙发 / 244

没问题,太太! / 248

贼市里的四柱床 / 252

第八部 尾声

恐怖分子来了 / 258

先生,您的手肘长瘤了 / 262

再见了,我的孟买 / 266

后记

内容摘要
《孟买春秋》不是一般的旅游书。旅游书不会告诉你的印度生活和文化故事,作者带你深入观察体会。诙谐的笔触,描绘着印度人的生活,让你会心一笑中带着淡淡的哀伤。乔伊斯在孟买*常听到的就是“没问题,太太!”,结果:距离三百公尺的瓦斯行,叫了瓦斯要三个星期才会送达;买了车票,日期对了车次对了座位也对了,但,是明年的票;打把钥匙跑了六次锁行才搞定。

  《孟买春秋》告诉读者,作者一直都在新加坡、澳洲等先进国家工作,到了孟买后一开始人生地不熟处处碰壁,没有理由的繁复办事手续让她频频血压不断升高。细节故事的描写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会心一笑的文化擦撞。在印度,真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主编推荐
乔伊斯英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生活、工作。后随先生到孟买。在孟买她以外国人的眼光深入认识印度,从令人抓狂的日常琐事看印度的风俗习惯,试着退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对印度,她自有一番见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度过多彩多姿、令人回味无穷的四年。

精彩内容
奇妙的印度新闻
  我喜欢读印度报纸,虽然严格说起来许多印度记者的新闻写作或是英文造诣令人不敢恭维,不过报上有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甚至喷饭的新闻,就像是毒品一样,让我不得不看。每天早上我坐在阳台上,喝着又甜又腻的奶茶,一边琢磨某一则报道应该怎么写,但更多时候纯粹是在享受这个奇妙的印度世界。
  住在孟买很久才知道报纸平日两块半卢比星期天三块,这**是物超所值!
  一日报纸斗大的标题:《孟买是全世界*不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仔细读完,天哪,在这个全球调查中,从饮水卫生房租到公共设施人文素养,孟买样样不及格,差不多是死当的地步,的确不适合人住!
  不过再想想,爱尔卡在厨房里,马上就要端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然后把一尘不染的厨房继续擦得亮晶晶,接着出去买菜,下午准备晚餐。亚莎正在给已经黄澄澄的铜器打蜡,接着要扫地拖地擦窗户熨衣服。尼尔生去缴电费,之后回到楼下等着我随时可以出门。如果不出门,可以到楼下和伊格保王子喝个茶,谈谈他的皇室点滴。
  从小就被教育必须自己做家事,认识的朋友全和自己一样是寻常老百姓,我怎能说孟买不适合人住?孟买的硬件大环境的确有待改进,但我深信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真不适合人居住吗?平心而论,有待商榷,而对我这个懒人,蛮适合的!
  过了几天同一家报纸又登了另一项全球性调查,当然又是斗大的标题:《笑吧!我们是全世界第四快乐的民族!》嗯,这倒是有道理,至少我在孟买街上看见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有钱没钱,大多数是一口白牙笑嘻嘻的。头条下面还有个小标题:《不适合人住又如何?印度的快乐指数比英国和加拿大还高!》哈哈,拿两个英联邦的**世界国家来比,肯定没错!
  我弄不清楚孟买人究竟是听天由命或是天生乐观,但是不管是前者后者,他们倒是从英国人那儿继承来一些自娱娱人的幽默感。
  爱尔卡来问:“太太,晚上要吃红豆泥、黑豆泥还是绿豆泥?”我放下报纸自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如果非选不可的话:“黑豆泥吧。”印度人餐餐要吃的各式豆泥当然有它们的名字,不过爱尔卡在教育我一阵子之后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台湾人对豆泥有天生的排斥感,用颜色来分辨就行了,不必记住名字。
  其中绿豆泥是真的用绿豆做的。没错,就是台湾人夏天当甜点的绿豆!这个印象中一定是加了薏仁麦片和冰块的绿豆汤,换了场景在印度被煮得稀巴烂之后,加上姜蒜洋葱西红柿香料,此时已经不是绿色的了,在我眼中是脏兮兮的泥巴色,颜色不对味道不对口感不对,我吃过一口之后就发誓绝不再吃第二口。
  当晚我向菲尔重复着我说过数十遍,印度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煮绿豆时,他告诉我一条今天的新闻。印度某个省份乡下有个人跟太太吵架后就住在树上,已经好几年了,当记者去采访他时,他说看他可怜的邻居偶尔会煮点豆泥给他吃,反正这个豆泥比他太太煮的要好吃多了,而且邻居不介意常给他煮豆泥,所以就这么在树上住下来了。
  为了好吃的豆泥住在树上?从此我开始注意有关树的新闻。一日报纸标题:《学生从树梢保护总理安全!》咦,难不成这些学生也喜欢邻居的豆泥?这标题倒是起得好,深得我的赞许,因为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一定要读!
  这样的文章自然是要配上照片的,照片里一个中学生爬到树上看来是在站哨,说明是:“总理的安危操之于孩子手中。”原来印度总理要出访某个乡下地方,由于近来恐怖攻击事件时有所闻,当地警方于是在总理莅临期间,以每天一百二十卢比的价钱,雇了二十个中学生,分别坐在总理预计经过的树上盯梢。
  文中访问了一个当班的十年级学生达斯,他说警察说爬上树以后要小心躲好,如果看到可疑的人事物,立刻用力摇晃树枝,提醒在附近的警察。另一个受访的当地居民说:“我们的警察都是中年人了,而且个个都有啤酒肚,怎么可能爬树?”所以他们就找灵活的学生爬上去盯梢,平时早上十点到下午一点半,吃过午饭三点再继续到晚上十点。星期六比较轻松,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就够了。
  我乐不可支自己大笑起来。亚莎好奇过来问我笑什么。我很快说了这条新闻。亚莎翻白眼叹了一口气:“印度警察真丢脸,我*讨厌他们了,只会在我们住的地方欺负我们。”亚莎念念有词走开,我接着读,希望这条新闻永远不要结束,**可以让我读一整天!
  这个追根究底的记者面面俱到,顾及新闻平衡,双方都得采访。当地一位负责总理到访安全事宜的行政官员表示,当地警察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学生,所以才雇他们当临时工。这个官员接着说,在一个学生打盹从树上跌下来以后,当地警察马上接到指示,现在已经把所有的学生从树上撤下来了!
  这样日复一日,我津津有味读着各地的奇闻异事,多半令我拊掌大笑,但偶尔也会令人心酸不已。
  一日读到一则特稿,是关于坐在路边专门帮文盲写信、面前摆了一台古董打字机的写信员。这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行业,因为印度有许多文盲在城市里工作,他们跟乡下家人联络的方式就是找个识字的人写信,因为老家是连电话也没有的,即使有,即使打电话不贵,邮票总要比电话费便宜多了。
  这篇特稿里提及写信员的操守,就是他写过的信件内容,全部会跟着他进坟墓,不会透露半个字给任何人。生活稍稍过得去的人当然不需要这种服务,因为打电话是轻而易举的事。经常是在城市夹缝里生存的人,在把微薄的薪资寄回老家之后,附上一封信,问候家人,交代不要乱花钱,要家人不要为自己操心,一切都很好。
  偶尔有些到城市寻梦却沦落为阻街女郎的乡下女孩来写信,写信员甚至会不收费写下她们在故乡家人面前编织的故事:“我在一个宝莱坞片场找到工作了,经常为一些大明星伴舞。”*后还是同样一句:“不要担心我,一切都很好……”
  这些信极有可能是寄到老家某个写信员的家里,因为收信的家人也不识字,读了信之后,再口述回信,寄回给城市里的写信员。
  从此每每经过坐在路边的写信员,心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也说不上来是什么,不过当他们面前坐了一个衣衫褴褛或是一脸疲惫的顾客时,那么我很清楚那种感觉是心酸了。我相信写信员有一定的操守,但是要求写信的人完全不知正在振笔疾书的人,是不是真实写下他说的话,或是他苦思多日想出来让家人不担心的善意谎言。
  但是我已经学得不再为这些事感到有罪恶感了,我继续强迫英语口语流利但完全不识字的亚莎每天认几个英文单词,继续到那格帕达教贫民窟的孩子几个英文字母,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们其中一人不会需要写字员,那就够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