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1.78
4.5折
¥
4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温潘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056
出版时间2015-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3727257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现代剧作家建国后历史剧创作的研究开展得较为充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十七年历史剧这一创作整体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却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给予充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且在总体评价上以批判和否定性的居多,认为它数量不多,佳作太少,以歌颂为主,缺少思想深度,艺术质量低,等等。其实,就我目前已收集的25部作品来说,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并且我发现主要是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创作的主体,大部分作品创作并发表于1958—1962年之间,从而形成了20世纪中国话剧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话语现象。所以,我以十七年历史剧创作整体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剧文本为中心,从话语形态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17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于1958—1962年间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17年历史剧创作的概念梳理与界说
第一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生成论
第二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双层意蕴形态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一
第三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文体形态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二
第四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结构模式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三
第五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人物谱系一一话语构成论之四
第六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语言系统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五
第七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价值论
第八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消隐论
结论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现代剧作家建国后历史剧创作的研究开展得较为充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十七年历史剧这一创作整体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却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给予充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且在总体评价上以批判和否定性的居多,认为它数量不多,佳作太少,以歌颂为主,缺少思想深度,艺术质量低,等等。其实,就我目前已收集的25部作品来说,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并且我发现主要是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创作的主体,大部分作品创作并发表于1958—1962年之间,从而形成了20世纪中国话剧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话语现象。所以,我以十七年历史剧创作整体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剧文本为中心,从话语形态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17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于1958—1962年间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