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2.36 6.7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婷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5910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3691862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多个学科,构建了仲裁员调解语境下的人际意义扩展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四个系统,描写和阐释了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真实的语料和系统的描述,多维度地对仲裁调解功能实现的语言机制进行本体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司法调解语言,进而高效开展调解工作。

目录
序i

前言iii

章 导论

节 仲裁调解语境下的研究问题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径路

第三节 本书的篇章 结构

第二章 庭审话语与仲裁话语研究概述

节 法律与语言

第二节 调解和仲裁

一、调解的概念和渊源

二、仲裁理论基础

第三节 庭审语言研究

一、法庭庭审话语的修辞学研究

二、法庭庭审话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三、庭审话语的会话结构分析

四、庭审话语的语用学研究

五、庭审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六、庭审话语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第四节 调解话语研究

一、调解与语言的关系

二、调解话语研究回顾

第三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仲裁员调解话语的理论基础

节 功能语言学概述

一、功能语言学的确立与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三、功能语篇和功能语境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

五、评价系统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

一、指称系统的扩展

二、评价系统

三、语气系统的扩展

第四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指称系统的人际意义

节 指称系统概述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称系统的人际意义

一、一致式

二、隐喻式

三、变异式

第三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称呼语系统的人际意义

第五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

节 评价系统的发展及构成

一、态度系统

二、级差系统

三、介入系统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评价系统研究

第三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

一、仲裁员调解话语评价系统的总体特征

二、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态度

三、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介入

四、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级差

第四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超越小句的评价意义

一、话语标记

二、幽默

三、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态度韵的人际意义

第六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

节 情态系统概述

一、情态的定义

二、情态的分类

三、情态的功能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第三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篇层面的情态意义

一、情态附加语

二、情态附加问句

三、语气词的情态意义

第七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

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气系统和人际意义

第二节 汉语语气系统与汉语语气词

一、汉语语气系统

二、汉语语气词

第三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语气系统

一、调解话语中语气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

二、陈述语气

三、祈使语气

四、疑问语气

五、感叹语气

第四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隐喻的人际意义

一、调解中的反问句

二、设问自答句

第八章 反思与展望

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人际意义

一、仲裁员调解话语的总体特征

二、仲裁员在调解话语中的身份特征

三、仲裁员调解话语实现的人际意义

四、实现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现实启示

第三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反思

二、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转写符号说明表

附录2转写仲裁调解信息汇总

附录3部分标注框架

附录4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意义实现的语法途径汇总

附录5标注语料范例

后记

内容摘要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多个学科,构建了仲裁员调解语境下的人际意义扩展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四个系统,描写和阐释了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以真实的语料和系统的描述,多维度地对仲裁调解功能实现的语言机制进行本体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司法调解语言,进而高效开展调解工作。

主编推荐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可供从事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阅读。

精彩内容
章  导    论
  节  仲裁调解语境下的研究问题
  仲裁(arbitration)又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该裁决是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保密性、灵活性、快捷性、经济性等特点,因而成为解决财产权益纠纷的重要方式。调解是仲裁庭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仲裁制度在管辖权方面的缺陷,而且可以维系乃至加深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林义全和唐太飞,2003)。
  但是,如何才能顺利打开“调解”的大门并有效展开,其中关涉的因素相当复杂。从语言的视角来观察,恰当、得体的调解语言是推动仲裁调解的关键因素。所谓“调解语言”,是指参与调解活动的人员之间使用的交际语言,即他们相互之间的对话,它包括了调解员和被调解人双方的话语。整个仲裁调解本身就是一种用语言来进行的法律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推动和完成的。作为仲裁调解中的组织者、协调者,仲裁员唯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调解氛围,促使仲裁程序真正深入当事人双方内心的利益世界,进而真正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裁决公平、合法合理,从而尽可能将当事人的损失降到的程度,并使当事人心悦诚服,真正“化干戈为玉帛”。毫不夸张地讲,仲裁员调解语言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仲裁的结果与裁决质量。恰当的调解话语,不仅能够促进仲裁调解的展开,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仲裁定纷止争的作用。
  尽管仲裁在国外已经受到法学家及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但国内关于仲裁的研究却不多,涉及仲裁的语言学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仲裁发展相对较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仲裁自身的私密性,给研究者获取手语料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本书聚焦于仲裁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仲裁员,并选择仲裁庭审中的关键阶段—调解,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的角度,对仲裁员调解话语进行系统的功能语篇分析。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仲裁调解语言是一种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变体,在这个动态过程中,特定的语境和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关系决定了调解中语言系统的选择,由此也影响到后调解的成功与失败。功能语篇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描写社会交际和现实事件获得成功的系统组织主体间性。因此,本书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出发,关注仲裁员的调解话语除了传达信息以外,还实现了哪些人际意义,如何通过看似单纯的语法资源使用来确立其身份地位、表达态度、展现动机等功能,并以此影响被调解方的态度和行为。具体来讲,本书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仲裁员在调解中的身份特征是什么?
  研究仲裁庭审话语的语篇特征和交际模式的切入点很多,如互动模式、语用特征、会话结构分析等。本书将选取仲裁庭审中独特性的情景语境—调解阶段,并把话语主体集中于调解中起主导作用的仲裁员。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及机构话语分析的范式,对仲裁员调解话语中实现的人际意义进行系统的描述和解释,并归纳仲裁员调解话语的总体特征。整个仲裁调解还分为五个阶段,所以我们有必要分阶段讨论其特点,以及其中体现的仲裁员和被调解方之间权利和角色的关系。
  要考察话语的人际意义,就离不开话语主体的身份构建。在仲裁调解话语中,仲裁员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判断等构成了其不同的社会角色。话语选择和话语角色是相互影响的。当它们产生冲突时,就需要仲裁员转换角色,调节话语的表达形式,这将直接影响调解话语的终表达效果和实践结果。所以,我们将考察在调解话语中,仲裁员是如何动态地选择并转换话语角色、实现何种人际意义,并为实现调解服务的。
  仲裁员的调解话语实现了哪些人际意义? 
  Halliday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中,独到的是人际意义思想,它把貌似简单、单纯的语法现象,结合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语境的符号化系统表征。因此,我们将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探讨在仲裁调解话语中,仲裁员话语实现了何种人际意义,何以确立他的身份、表达其态度和动机、确立与被调解方协商关系等,同时,又是如何用语言媒介影响被调解方的态度和行为,以推进调解的进行的。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意义是通过哪些语法手段实现的?它们之间具有什么联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研究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符号,把形式看作意义的实现手段,意义由形式来体现。该理论认为成功的交际既要注重意义,也要注重形式。适当和得体的形式更有利于意义的表达,所以意义和形式相辅相成,是一个统一体。因此,对仲裁员调解话语中形式的分析的目的应在于揭示仲裁员是如何表达人际意义,进而实现调解的。本书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人际意义出发,结合汉语口语的特征,扩展人际意义理论框架,分析仲裁员调解话语在词汇语法和小句层面,即在指称、评价、情态和语气四个子系统中的词汇–语法手段,以及它们的动态分布特征。 
  系统功能语言学坚持对语言的全面描述既考虑意义,又考虑形式,同时还要兼顾它们之间及各自内在的关系。基于前两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将总结归纳在仲裁调解的语境下,仲裁员话语实现的人际意义和语法手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同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级和连续的思想出发,探讨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意义之间及各语法途径之间的内在联 系。
  第二节  仲裁员调解话语研究的径路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仲裁的语言学研究相对滞后的一重要原因是其具有保密性。但本书克服了这一瓶颈问题,得到所在地仲裁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笔者深入当地仲裁委员会,历经两个月,旁听仲裁庭审,共计52场,剔除无调解案件和未能进入调解阶段的案件,有研究价值的调解共计19场,录音资料长达32个小时,力求在真实的语境下还原仲裁庭审话语,对中国的仲裁庭审现状进行描写、解释和思考。
  录音收集完成后,语料加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阶段,录音生语料初加工。
  (1)根据调解阶段的开始时间线,用音频切分软件,将完整的庭审录音切分成庭审阶段和调解阶段两部分音频,分离出调解话语部分。
  (2)用音频转换软件将调解阶段音频转换为软件可识别的音频格式。
  (3)用Cool Edit Pro软件听写口语语料,将调解阶段口语语料人工转写成书面语料,形成了共计15.78万字的仲裁庭审调解语料,并以文本文档的形式保存,形成了生语料库。
  第二阶段,调解语料深加工。
  (1)对初次转写好的口语语料进行二次清理。再次校对调解口语生语料,将遗漏的文字、符号及其他语言现象补充完整。
  (2)基于调解阶段的语步框架,将庭审调解话语切分为五个小部分,然后各自合并为五个独立文本书档,以便后期分语步讨论其语言特征。
  (3)利用语料库分词软件对清理好的语料进行分词,并将每场语料的基本信息以头信息进行标注,并保存。
  (4)选取各语步文档中的三场语料,利用UAM Corpus Tool进行试赋码。根据仲裁庭审调解中仲裁员话语的各类语言现象,对话语基调理论框架进行验证和修正,形成完整的修正模式,制定一套完整的赋码体 系。
  (5)基于修正的仲裁庭审调解语境下的仲裁员身份构建的理论框架,使用UAM Corpus Tool对19场调解生语料进行全面标注,并另存为熟语料库。尽管UAM Corpus Tool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开发的软件,但目前它无法实现汉语语料的分析和统计。因此,我们将使用其他软件进行索引和统计分析。
  (6)利用AntConc软件提取赋码,对各级、各项语言特征进行归类、整理。对比较复杂的语言特征,如评价资源,提取后,保存为次语料库,以便做更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7)利用AntConc软件的索引功能,提取次语料库中各类语言手段的频率特征,并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类更直观的图表。
  由于不同语步形成的子语料库库容不同,我们所提取的各语法单位的原始频数无法进行水平比较。因此,为了更科学地比较这些语法特征在各子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在对比分析数据前,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即把所有子语料库出现的原始频率归到一个共同基数1000上,公式如下:
  标准化频数(每千词)= 观察频数总体频数 × 1000
  本书将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强调“求实”和“开放”的原则。一方面,在定量研究上,力求达到“求实”,重视“田野调查”。本书深入到当地仲裁委员会收集庭审语料,听取52场庭审并现场录音,筛选出有效语料19场,并如实转写成文本语料,以保证所有语料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就定性分析本着“开放”的原则,在广泛收集文献、力求准确把握法律语言学的实践动态和理论前沿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向多学科开放,重视利用法学、语言学、社会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分析方法。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是本书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黄国文和辛志英(2010:64)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既要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也要关注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途径的多元化。除了一般的“内省法”和“探问法”,应该多采用“观察法”,而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是有效的观察法。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认识到,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是对基于规则的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重理论”的语言学(Thompston & Hunston,2006)。它对语法的描写非常复杂,采用三个“阶”对句子进行分析,以此建立系统的网络。相比而言,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轻理论”的语言学。几乎所有的语言学理论都可以用到语料库中。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也有很多共性:首先,它们都注重语言事实,力求描写“自然出现的语言”,并严格区分语法和话语,以及语义和语用。其次,它们都关注上下文。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上下文看作一个系统,与其他社会符号系统相互作用。社会和语言是双向的。因此,社会环境也是作为一种上下文而被研究的。语料库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单位出现的直接环境,如索引行、词表和搭配表等,受到功能语言学的影响,语料库语言学也逐渐开始关注语料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关注语言所使用的社会环境。后,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都关心频度。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盖然率”的思想,把频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来研究。而语料库语言学认为频度的统计会为我们提供客观的、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规律,用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来证明语言使用的分布规律。
  目前,越来越多的语料库语言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系统功能语言学(Stubbs,2006;Hunston,2006;Hoey,2006),他们试图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来建立理论模型,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也开始尝试着利用语料库的经验研究来充实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Thompson & Hunston,2006;Tucker,2006; Matthiessen,2006;Neale,2006),他们在词汇语法、短语、语篇分析等方面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本书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交叉研究法。首先,本书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人际意义的文献资料,结合仲裁庭审作为机构话语的特殊性,以及汉语语料的独特性,重新搭建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人际意义理论框架,为本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法律语言学、庭审话语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综述,总结出目前研究的成就及不足,明确本书的方向。并在语料分析中,归纳发现数据中的基本规律,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本书在现有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理论框架内,从理论上充实并完善特定语境下的人际意义理论,旨在以实证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下的人际意义研究提供依据和进一步研究的范式。同时,本书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现代汉语研究、法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多维度地对仲裁调解功能实现的语言机制进行本体研究,以构建仲裁调解语境下的人际意义框架,拓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