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新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2.22
5.6折
¥
3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萧致治 萧莉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85893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3595704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萧致治、萧莉著的《黎元洪新传》依据时间顺序,对黎元洪的青少年生活、海军生涯、编练新军、湖北军政府都督任上的业绩功过、“二次革命”前后投靠袁世凯、1916年前后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袁死后继任总统、1922年复任总统,以及投资实业等情况,作了客观公正的叙述和评论,既不溢美,也不讳恶,力图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萧莉,女,湖南省邵阳市人,1966年10月生,1987年湖北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2003年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教育研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曾参与《资政史鉴》等5本书的写作,发表学术论文16篇。
萧致治,1929年11月生,湖南武冈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现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兴研究室主任、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编著了《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上册主编之一),《黄兴新论》(合编),《领袖与群伦——黄兴与各方人物》(主编),《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合著),《鸦片战争史》(上、下,主编),《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主编),《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等十多部著作,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以上论著,有多项受到省级以上的表彰和奖励。
目录
前言
一、“家本黄陂,生于汉阳”
二、肄业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三、海军生涯
四、三访日本
五、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
六、武昌首义,被逼出任都督
七、督师抗清,保卫武汉
八、站在十字路口徘徊
九、倒向袁世凯一边
十、首倡‘军民分治”
十一、借刀杀张振武,锄除异己
十二、宋教仁被刺黎元洪‘极端”拥袁
十三、充当镇压“二次革命’的帮凶
十四、就任正式副总统与瀛台第二囚客
十五、宁死不屈拒封“武义亲王”
十六、首任正式大总统
十七、黎段矛盾与府院之争
十八、围绕对德参战黎段矛盾激化
十九、张勋复辟被迫离职
二十、寓居天津投资实业
二十一、为曹锟上台铺路,再任总统
二十二、力主‘废督裁兵”
二十三、“阁潮”与再次下台
二十四、晚年生活与国葬
附录
黎元洪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黎元洪新传》作者萧致治、萧莉,著名近代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年逾八五的萧致治老先生,穷三十余年精力,收集资料,考订错讹,著成此书。力求全面、公允地评价这位民国巨人。
精彩内容
二肄业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北塘位于天津以东,塘沽之北,地属宁河县,距县城九十里。这里是蓟运河、
潮白新河、金钟河的汇合处,也是三水合流后的人海口。海口辽阔,宽达三百多丈,向内依次渐窄,至设立炮台处仍有九十多丈,乃是地位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廷专注在大沽口设防,对北塘防务未予重视。结果导致1860年8月,英法联军侦知北塘防务空虚,于是乘虚而人,趁着涨潮首先在北塘登陆,然后穿过盐滩荒地,攻占新河、军粮城等要隘,致使塘沽、大沽相继沦陷,侵略军得以长驱直入,进占天津,火烧圆明园,洗劫北京,最终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签《北京条约》。 李鸿章继任直隶总督以后,鉴于第二次鸦片战争防务上之失误,认识到北塘和大沽口一样,都是天津的重要门户,决定派遣重兵驻守;并且从1875年起,同时在大沽、北塘、新城等地加固旧炮台,“增筑洋式炮台营垒”。经过增修之后,北塘口南岸计有炮台两座,平台七座;北岸有炮台一座,平台三座;驻防军队除唐仁
廉的嫡系仁字、义胜各一营外,还有练军三营,防务较以前有了明显加强。 黎元洪随着父亲到达北塘以后,从塾师李雨霖继续攻读。黎朝相在公余之暇,也常常教他读书识字,并给他讲述历史上的战争故事。一次,黎朝相给他讲述了春秋时期的‘晋楚邲之战”: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十七年,鲁宣公十二年),晋楚两国军队大战于郑国的邲地(今河南郑州西北),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溃不成军。后来,楚军再至邲地,有人向楚庄王建议刻石留念,以示子孙“无忘武功”。楚庄王却感慨地说:武有七德,“禁
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人们尝说“止戈为武”,“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
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又有什么功可纪呢!黎元洪对这段两千多年前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曾说:‘‘武德之义大矣哉!军事、文化、政治、外交、
经济之大道,胥在是矣!武德昌明,国家安宁,武德大行,天下太平。”少年时代的这些教养,为黎元洪后来一直主张‘废督裁兵”奠下了思想基础。
1878年,对黎元洪一家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头。这年7月23日,黎元洪的弟弟元泽出世,其父朝相也在这年升任千总。一家在饱经忧患之后,既得团聚,又行添丁,而且官升一级,在那时称得上是“三喜临门”。可是,喜极而悲随至,全家欢乐生活没过几天,其母陈氏因产后失于调养,同时受了暑热,很快就病倒了,几个月卧床不起,医治无效,竟于同年12月18日告别人世,年仅三十八岁。在黎家,陈氏无疑是根主心骨,儿女全赖她抚养,丈夫也要靠她伺候,里里外外,煮荼做饭,缝补洗涤,哪一件也离不了她。现在撒手人寰,对于黎家来说,乃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仅满十四岁的黎元洪,由于生母去世,痛不欲生,只得辍学留家,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弟弟,承担起煮饭、扫地等家务。
黎朝相关怀儿子的前程,不忍儿子长期废学,第二年又把黎元洪送入私塾中读书。李雨霖夫妇见其母亲去世,伶仃孤苦,十分同情,对他备加爱护,既安慰他不宜过分悲伤,又勉励他努力向学。黎元洪因为童年受过不少苦难,也经历过失学痛苦,故在塾中读书十分用功,深得老师欢心。他在李雨霖塾中五易寒暑,除读完四书五经外,还读了《御批纲鉴辑览》,使他学到不少政治知识;对祖国的悠久历史,也了解了一个发展梗概。
黎朝相自从陈氏去世以后,幼子嗷嗷待哺,急需
妇人照管,并料理一切家务,乃于1880年续娶崔氏为妻。当时崔氏年才三十七岁,比黎朝相年轻十岁。崔氏为人温柔贤惠,待黎元洪兄弟无异亲生,黎元洪对后母也很孝敬。此后,黎朝相继续得到升迁,1880年升任都司,1882年又升为游击。黎元洪在课余之暇,常到黎朝相的兵营中玩耍,对骑马和操练颇感兴趣。黎朝相见他喜爱军事,很支持他从军习武。
1883年春,天津水师学堂招生。在黎朝相的鼓励下,黎元洪前往应考,得以录取,随即人该堂第一期管轮班学习,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天津水师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适应建设海军需要,培养海军管轮与驾驶人才,于1880年8月19日(光绪六年七月十四日)奏请设立的,开始的督办是前任船政大臣、光禄寺卿、因病退休的吴赞诚,后来因为吴赞诚病情加重,请求开去差使,乃改由二品衔分发补用道吴仲翔接办。
天津水师学堂奏准设立之后,选择城东八里大直沽东北的机器局之旁作为校址,动工兴建。1881年8月(光绪七年七月),学堂
正式落成。堂室宽敞整齐,共有一百多间,“楼台掩映,花木参差,藏修游息之所,无一不备”。此外还有观星
台一座,专供学习天文、观测天象之用。 还在1880年冬,学堂督办吴赞诚因回南方就医,乘便即在上海等地贴出布告,招募学生。按照招生章程规定,学生无论天津本籍、外籍或者寄籍,凡属良家子弟,年龄自十三岁起,至十七岁止(1885年后,改为十六岁以外,二十四岁以内),已读书数年,读了二三部经书,能作小讲全篇或半篇者皆可报考。计划先招收六十名。学生选定后,还要取具本人、家属甘结及绅士保结,才准人堂肄习。
学习期限定为五年;未满五年,不得自行告退,亦不许参加童子考试。学生入学后,按照程度分班:文理全通,读书甚多者为第一班,除供给膳食外,每月发给赡养银一两;文理未尽通顺而读书已多者,为第二班,每季发给衣履费银二两;书读不多,文理未尽通顺而资性颖悟过人者为第三班,每季发给衣履费银一两。…堂
内分设驾驶、管轮二科。驾驶专习管驾轮船,管轮专学轮机管理。学生完成规定课业,还要上船实习合格后,才能分配工作。
当时的风气未开,一般读书人仍然迷恋于科举考试;水师学堂又属新办学校,招生时报考的虽然很多,合格者却很少。1881年8月16日(光绪七年七月二十二日)第一次进行考选,报名者达三百OA人.临考不到者就有一百六十一人,交白卷者六十人,其余八十七人大多‘短饤堆砌,草率成文,凭文较量,实际不敷挑选”。于是在8月19日第二次通告,改期
于8月27日补考一次,结果依然没有招足,两次共只招到二十名。
由于第一次未招足额,1882年又在天津第二次贴出《招考告示》。据李鸿章分析,第一次招考没有招到出色人才,一是由于‘赡银稍薄,未足招徕”;二是学生对毕业后的前途认识不清。于是在招考告示……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