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发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6.68
3.6折
¥
4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郑功成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04575364
出版时间200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20692631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初版于1996年。全书基于历史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的企业(或单位)保障制到新型社会保障制的演变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提出了企业角色错位论、职业福利异化论等观点;一部分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进行了客观评估,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发展进程等观点,并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综合性的宏观建议,同时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作者简介
郑功成,湖南平江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灾害保险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出版有《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中国社会保障30年》《灾害经济学》《中国灾情论》《多难兴邦》《科
目录
篇 从国家—单位保障到国家—社会保障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一)引言
(二)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框架与特色
(四)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五)结语
二、对制度变迁的客观评估
(一)评估的主要指标
(二)对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三)对转型时期社会保障改革过程的评估
(四)对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五)对社会保障改革的评估结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建议
(一)关于形势与目标
(二)关于宏观政策取向
(三)关于养老保险
(四)关于医疗保险
(五)关于失业保险
(六)关于工伤保险
(七)关于生活保障
(八)关于社会福利
(九)关于补充性社会保障
(十)关于农村社会保障
第二篇 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
一、角色的错位——企业与企业保障制
(一)企业——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二)老牛负重——“小而全”的企业保障制
(三)因果关联——企业保障制的成因、后果及影响
(四)化解良方——角色的复原
二、沉重的包袱——职工养老问题
(一)不可逆转的三大定律
(二)卸不掉的“包袱”——企业职工养老与费用负担
(三)发达国家的经验——职工养老社会保险化
(四)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之路
三、艰难的选择——企业破产与失业
(一)优胜劣汰——铁面无私的市场法则
(二)死亡法则——企业破产制度及其运作
(三)“饭碗”风险——职工失业与失业保障
四、惨重的代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及其保障
(一)企业有如“战场”
(二)工伤类别与企业保障
(三)他山之石——国外的工伤保障制度
(四)善后对策——工伤保障社会化
五、难堵的黑洞——职工的疾病与医疗保障
(一)后顾有忧——职工的健康及相关问题
(二)传统保障——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
(三)“无底黑洞”——日益昂贵的医疗代价
(四)未来对策——职工医疗保障改革与方案
六、利害的冲突——职企关系的调整
(一)激化的矛盾——职企双方的利益分歧
(二)工资待遇——职工收入的法律保障
(三)特殊群体——女工权益与生育保障
(四)多管齐下——职企关系的有效调整
七、福利的异化——企业办社会
(一)企业福利的异化
(二)庞大的企业福利家族
(三)企业福利经费的来源与增长
(四)企业福利的多元化改革
八、改革的出路——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
(一)稳定机制——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保障
(二)维系机制——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
(三)助推机制——企业改革中的社会保障
(四)改革出路——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
九、宏观发展的目标——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体系设计
(一)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宏观体系
(二)新型社会保险体系
(三)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五)其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篇 从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到多层次老年保障体系
一、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评估
(一)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
(二)传统退休养老制度的一些特征
(三)对传统退休养老制度的评估
(四)结语
二、制度变革:向统账结合型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迈进
(一)制度变革的背景
(二)制度变革的历程:关键事件与制度建构
(三)相关因素分析
(四)结语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一)改革取得的成就
(二)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三)总体结论
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
(一)发展目标的设定
(二)宏观政策取向
(三)若干政策建议
第四篇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变迁与评估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福利制度的沿革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沿革
(三)福利管理体制的沿革
(四)结语
二、传统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评估
(一)传统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传统福利制度的特征分析
(三)传统福利制度的成就分析
(四)传统福利制度的缺陷分析
(五)结语
三、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其评估
(一)福利制度的改革进程
(二)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三)福利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四)福利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失误
(五)结语
四、中国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
(一)福利制度发展的目标追求
(二)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步骤
(三)可供采取的政策措施
附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重要事件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初版于1996年。全书基于历史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的企业(或单位)保障制到新型社会保障制的演变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提出了企业角色错位论、职业福利异化论等观点;一部分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进行了客观评估,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发展进程等观点,并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综合性的宏观建议,同时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主编推荐
郑功成,湖南平江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灾害保险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出版有《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中国社会保障30年》《灾害经济学》《中国灾情论》《多难兴邦》《科
精彩内容
篇 从国家—单位保障到国家—社会保障
一种制度的确立与变迁,往往服从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及构成国情的客观要素,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例外的现象(如殖民主义者的制度移植及某些国家的盲目模仿),但它确实是一个历史的、世界性的公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亦是如此。然而,各种制度又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的价值取向与所持理念及其对客观因素的判断是否准确,通常会对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产生非常直接而有效的影响。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些制度安排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在确立之后通常能够顺利推行并实现其预定目标,所起的是积极的、进步的作用;另外一些制度安排却因超前或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或者与本国的国情不相适应,就无法实现其预定目标,甚至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消极的、负面的作用。社会保障在许多国家由非制度型的救灾济贫与慈善事业,发展到一项普遍性的社会制度安排,其实践证明了上述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