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朱德—我的父辈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父亲朱德—我的父辈丛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4.74 6.0折 58 全新

库存1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敏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2325

出版时间2009-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0699120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本书通过朱德之女朱敏的叙述,传达了朱德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

目录

  Part.1  14岁的我次看见亲生父亲,眼泪禁不住地直流。
  Part.2  国共开始摩擦,姨妈突然失踪,我的命运因此改变了轨迹。
  Part.3  在爹爹的窑洞里,我认识了康克清妈妈。
  Part.4  以为爹爹忘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哪知爹爹清楚地记得我出生的日期和模样。
  Part.5  爹爹一生简朴,和普通士兵一样,结果闹出许多笑话。
  Part.6  看见,我惊奇地直呼他大名,事后受到爹爹的批评。
  Part.7  爹爹他们从前线回来,给雪人点燃一支香烟。
  Part.8  皖南事变突发,中央领导人夜以继日地谋略对策。
第二章
  Part.1  考取秀才的爹爹破碎了全家人用汗水积攒的希望。
  Part.2  爹爹顶住“好男不当兵”的压力,由此开始漫长的职业军人的生涯。
  Part.3  爹爹和刘伯承是亲密的战友,谁想到以前他们是战场上的冤家。刺骨的渴望。
  Part.5  爹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烟瘾,踏上了海外求索真理之路。
  Part.6  孕育我生命的同时,爹爹也迎来了他的“新生”。
  Part.7  爹爹在留学的同志们眼中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
  Part.8  爹爹的真知灼见,令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德国人敬佩不已。
  Part.9  面对右派的冲击,爹爹如怒目金刚。在德国,他萌发了中国未来的人民战争军事思想。
  Part.10  国内的革命志士在流血,海外的爹爹也身陷洋牢房。
  Part.11  在爹爹和母亲到达莫斯科后,我顺利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第三章
  Part.1  南昌起义是爹爹次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领导的战役。
  Part.2  危难之中爹爹与陈毅结为生死之交。
  Part.3  井冈山大会师,由此开始了“朱毛”岁月。
  Part.4  先是雪山后是草地,爹爹像悲伤的父亲搂住生命垂危的战士不肯撒手。
  Part.5  长征途中,有一匹神奇的战马始终伴随着爹爹,放马娃子也因它来到了爹爹身边。
  Part.6  “西安事变”消息传来,爹爹立即投入紧张的商谈之中。
  Part.7  也是咱们杨家岭的乡亲,咱还有啥抹不开的?
  Part.8  娱乐之时无官兵老少之分,爹爹喜爱打篮球却“敌我不分”。
  Part.9  娇娇和我一起去莫斯科,我才知道娇娇的妈妈是贺子珍。
第四章
  Part.1  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我不得不再次离别亲人。
  Part.2  看见飞机好像现在人看见了天外星球一般,我们激动得直往上爬。
  Part.3  我们四个活人变成了四个长形行李卷。
  Part.4  在我们的成长中,青少年的履历几乎被苏联这块伟大而悲壮的土地填满了。
  Part.5  夏令营顷刻不复存在,我们21名各国的孩子身陷战争的火海中。
  Part.6  面对德国鬼子,我们将自己的假身世背得滚瓜烂熟。
  Part.7  刚才还堆着臃肿笑容的德国军官举起了屠刀,两个孩子倒在血泊中。
  Part.8  到了9月份,苏联丧失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一个法国的面积。
  Part.9  1942年夏季,我已经十六岁了,却像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那样弱小。
  Part.10  我落入法西斯魔掌时,爹爹他们为度过抗战艰苦的时期开发了南泥湾。
第五章
  Part.1  就是走到地球的尽头、地狱的底层,我也要活下去。
  Part.2  我拼命不让自己叫出声音,生怕列宁纪念章滑出嘴来。
  Part.3  在德国集中营,我们面临一个比死亡更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
  Part.4  我真想把在集中营照的相片寄给爹爹,让他知道我在哪里。
  Part.5  浑身是血的犹太人用凝聚毕生仇恨的拳头,击打在狼狗的前额上。
  Part.6  我们往子弹盒里拼命吐口水,每吐一口,心里就有一种快感。
第六章
  Part.1  月是故乡明。爹爹走出窑洞,坐在大树下面的石凳上出神。
  Part.2  爹爹寄出的信被原封不动退回延安,1951年我才看见被岁月封存了八年的信。
  Part.3  在苏联人民进行卫国战争时,爹爹指挥着八路军也在和日本鬼子展开殊死的搏斗。
  Part.4  一道特殊的命令从苏联元帅朱可夫手中签发出去。
  Part.5  爹爹以一个儿子内疚的心向他的母亲深深地忏悔。
  Part.6  爹爹喜欢孩子由来已久,只是我远离爹爹,无法感受这平常却浓厚的亲情。
第七章
  Part.1  从铁丝网缝隙中吹进来的风,让一颗颗冰冻的心开始复苏。
  Part.2  我们盼望了整整四年的声音,终于在这片死亡墓地的上空回响。
  Part.3  获得自由的人们此时像失去控制的野马,奔向那片生命的绿洲。
  Part.5  听我说,中国小姑娘,您的身世不会那么简单。
  Part.6  毛岸英连忙找到爹爹,把我在德国寻找父亲的事情告诉了他。
  Part.7  在我的纪念日中,似乎只有1月30日显得有些特殊和神奇。
  Part.8  我颤抖着手,撕开了牛皮纸的信封。
第八章
  Part.1  爹爹这番充满爱心的话语。让我感动,但也让我矛盾。
  Part.2  我次坐上回国的火车,心里格外喜悦,因为铁路的尽头将是我日夜思念的祖国。
  Part.3  “妈妈,我回来了,回家”说到“家”字时,喉咙里漫上酸涩的滋味。
  Part.4  国际儿童院的朋友相聚中南海,“赤英”成了毛岸英哥哥称呼我的专利。
  Part.5  爹爹曾经在多山的中国指挥千军万马,爬山几乎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Part.6  阳光灿烂的日子彻底驱走了苦难岁月留下的阴影。
  Part.7  我认定了刘铮,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拦我们相爱的脚步。
  Part.8  爹爹把外孙留下,却要把他的女儿“赶走”。
  Part.9  爹爹帮我制订开支计划,要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
第九章
  Part.1  顾大夫次去见爹爹,但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Part.2  爹爹庄重地行了个军礼,接过这沉甸甸的三枚勋章。
  Part.3  庐山会议上,爹爹弯曲着胳膊,手举一半高。
  Part.4  战场上的正副司令,一尺见方的棋盘成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Part.5  爹爹和兰花为伴,或许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Part.6  家乡只能拿出好的东西一大头菜,招待共和国的元帅。
  Part.7  爹爹面对郭沫若诚恳地说:“我要拜您为师!”
第十章
  Part.1  爹爹在中南海挖野菜时,有一笔巨款早就存放在德国,等候他去领取。
  Part.2  爹爹用克扣自己的方式一分一分地积攒了近2万元“财富”,作为后一次党费。
  Part.3  爷爷大,坐四个轮子的车;建建小,坐三个轮子的车。
  Part.4  奶奶打你的手心,她的手心也疼啊!
  Part.5  爹爹和廖承志相互沾光,在严格的夫人面前开了戒。
  Part.6  他毕竟是父亲啊,怎能忍心见女儿生命垂危而不救呢?
第十一章
  Part.1  车到了家门口,爹爹才发现脚下已是大标语铺路,大字报夹道。
  Part.2  成立“揪朱联络站”,准备在首都体育馆搞一个揪斗爹爹的万人大会。
  Part.3  离开兰花的爹爹开始整日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
  Part.4  我必须亲手将保存了20年的信毁掉吗?我问自己。
  Part.5  元帅府骨肉分离愈演愈烈,后连妈妈也有家难归了。
  Part.6  爹爹心里对什么都清楚,似乎知道林彪迟早会有恶有恶报的一天。
  Part.7  庐山会议后,林彪叛逃,中央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Part.8  在刚刚能呼吸到清新空气的时候,爹爹却失去了他亲密的战友。
  Part.9  1976年7月6日,爹爹走完了90个寒暑春秋,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本书通过朱德之女朱敏的叙述,传达了朱德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

主编推荐
朱德元帅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史有着密有可分的联系,他的思想,品格在中国人民中受着毋庸置疑的尊敬和爱戴。本书通过其女朱敏的叙述对朱德作为一个献身于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革命领袖以及平凡而真实的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寻溯,全景式展现了伟人光辉的一生,极具认识及收藏价值。

精彩内容

    Part.1  14岁的我次看见亲生父亲,眼泪禁不住地直流。
    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寒冷。
    黄土高原静若处子,在百年孤独中守着它的纯洁和欲望。
    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硝烟而改变它的安详面目。近处,远处,都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中。
    昨夜一场小雨,天空如洗般的碧蓝,黄土山道却泥泞不堪。一支由马车和身穿八路军军装的“小战士”组成的队伍缓缓在山沟沟里的小道上行进,车轮腾腾飞溅起的稀泥浆,点缀在车上一个个瘦小的身躯上。
    多日来,我们这支特殊的队伍在黄土高原的腹部行进,大家从脚底一下一下的叩击中,获得了黄土大地的地气,渐渐,这片特殊土地的生命脉搏融进了我们幼小的身躯中,我们开始习惯这里的一切,觉得眼前的景物是那么神奇和美好,那厚厚的黄土坡,似乎就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深厚文化积淀而成的,显得那样动人,富有生命力。一个个圆圆山头散落着一群群牛羊,铺垫着一层层梯田,还有山梁上一排排窑洞……无不向来者表达它悠久的历史和黄河流域灿烂的文化。
    雨后天晴,秋阳高照。
    一个陕北汉子雄厚的嗓音翻过山梁,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红各彤彤的太阳蓝各盈盈的天……哎!
    白各牙牙的妹妹……站在大路边,
    泪珠珠从那个毛眼眼里流……
    我的那个哥哥啊,什么各时候打胜仗把家回,来把妹的手牵……哎?
    “这歌你们听懂没有?真好听哎!”随着一声欢叫,马车停下吱咛咛乱响的轱辘,坐在马车上的娃娃们扬起灰蒙蒙的脸庞,倾听山梁那边飘过来的陕北调子。
    那个刚才欢叫的女孩也扯起嗓子学着陕北调调:“蓝各盈盈的天……哎!把妹的手牵……”
    “哈哈……”引得全体“战友”哄堂大笑,尽管这大笑要付出嘴唇再次干裂的代价,但是,大家还是慷慨地咧开嘴放出了笑声。当然,这个调皮女孩的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先沁出血珠子,但是她还是非常快乐,这一逗一笑,把大家的疲劳和寂寞都赶走了。
    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我这个乐哈哈不知道忧愁的四川女子!
    我穿着宽大的灰色军装,臂膀上带着红色十字袖章。不过,可千万别以为我如何在抗日前线救死扶伤……其实我仅仅突击学会了伤口包扎就开始了这身打扮,这是我们这支特殊队伍的包装,也是安全抵达延安的护身符。
    我们十几个人中除几个是去延安工作的大人,其他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和我一样,也是周恩来伯伯通过地下党找到的,都是和父母失去联系多年的革命后代。共同的命运使得我们彼此亲近,我们相互照顾、相互帮助,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成为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同我一起走的还有我的表妹贺高洁,她才13岁,因为在成都的姨妈考虑到国共关系日趋紧张,怕自己的地下党身份暴露会连累女儿,就让她和我一起去延安。
    我们是1940年10月由四川大后方出发的,一路北上,准备到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和自己的家人会面。当时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安排我们走时,就考虑了途中要经过国民党统治的好几座城市,几十道封锁线,如果没有堂而皇之的身份是很难通过的。再说我们年龄不过才十四五岁,结集往北走,很容易让日军或是国民党起疑心。八路军办事处的叔叔们根据周恩来伯伯的指示,为我们办理了护士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到前线参战的命令书,并且派了一个警卫叔叔亲自护送我们。有了这硬邦邦的证件,我们这支小护士队伍便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地通过武汉进入了西安,又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先乘大卡车走一段,进入陕北后,改换马车,遇到险峻地段,就下马车步行。这样,我们风雨兼程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在1940年12月底抵达了延安宝塔山脚下。
    延安一天天地临近。
    关于父亲,我脑海里一片空白。
    为了填补脑海里的空白,我用了几乎14年的时间,不断幻想,不断更新,不断塑造,尽量去想象一个善良、英俊、很有大男子汉味道的父亲。尽管这个带有斑斓色彩的父亲,是我借用同学的父亲和听外婆和姨妈讲述的父亲描绘出来的,但在我见到父亲以前,这个虚构的“父亲”一直忠实地伴随着我,慰藉着我没有双亲疼爱的心灵。有什么委屈,有什么欢乐,就一个人在心里悄悄讲给“父亲”听、“父亲”也用我编造的语言来和我对话……往往这个时候,我觉得父亲真的就在自己身边,心里特别踏实。
    现在,眼见着幻觉就要变为现实,心里反而不踏实起来。
    如果真有一天要打破用感情积累多年的形象,内心还是挺难受和矛盾的,特别是正处在爱幻想阶段的我,结束幻想和迎接真实一样令我不安,既害怕又渴望。我老觉得路上的时间过得特别特别慢,这黄土小道何时才是个尽头?因为关于爹爹的答案就在这条山路的尽头。越在这个时候,我就越是迫切地想揭晓这份封存了14年的答案。
   我默默地计算着山路的尽头,在用火车、汽车、马车和双腿行进了1000多公里后,突然被一阵欢呼声惊醒,啊!前方的天幕上清晰地印着延安宝塔山!
   延安!延安到了!我的心一阵狂跳后,一下子又缩紧了……快要见到爹爹了,我会认出他吗?
   北方的天气真冷!这个时候的成都正是荡漾着浓郁秋意的果实累累的金秋时节,可是延安已经是寒风彻骨的冬季了。
    雪花像圣洁的花瓣飘飘扬扬,不时地在这片黄土地上空飘舞,给这片高纬度地区增加了北国冰雪的独特风光。
    在我们到达前,延安下了一场雪,城中的石子路上结着薄冰。我们一群穿得鼓鼓囊囊的孩子坐在一摇一晃的马车上,由带队的叔叔直接送我们去延安西北约3公里处的杨家岭,那是中央机关驻地。
    延安是个很小很贫瘠的北方小城,坐落在Y字形的山沟沟里,已经结冰的延河在微淡的日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斑,这束耀眼的光斑跟随我们滚动的车轮一直延续到城外。冬季的延河显得宁静温和。可是一到夏天,它可没有这般好脾气了,经常发大水,两岸居民深受其害。我们看见耸立在河水汇合处的宝塔,就是古时候的延安人乞求天神降临以慑水神的产物。这个历经沧桑度过多次战乱岁月的古塔,虽说不能显示神威,阻止延河在眼皮底下一次次地肆虐咆哮,但在1938年11月日军的狂轰乱炸下得以幸存,而脚下的古城延安却变成了一片废墟,中央机关也由城内的凤凰山搬到城郊杨家岭的小山村里办公。
    这时,古塔像一个威严的长者,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直直地站立在山顶上,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从它脚下走过。
    马车穿城而过,两年前大轰炸的痕迹依然很明显,城中几乎看不见完好的青砖大瓦房,有的大树一半焦黑枯死,一半枝条茂盛,像秃了一半的头顶,枝条歪在一边长。不过人们修复创伤的速度也是很惊人的,马路边搭建了很多的土坯房屋,有店铺、作坊、食摊,路边的商贩集市也很活跃,熙熙攘攘的,挺热闹的。一路上,我们不断和八路军的队伍擦肩而过,他们扛着枪,好像是上前线去,部队中间有戴眼镜的知识青年,有年龄十五六岁的童子军……看得我们好羡慕!真想和他们一样当八路军,上战场!
    带我们的叔叔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说:你们是比较晚来延安的孩子,去年和前年来延安的人多,大多是沦陷城市来的知识青年,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一路讨饭来到延安。他们死活就一个愿望,要上前线打鬼子,为亲人报仇!同你们一样身份的孩子,前两年由各地八
路军办事处找到不少,基本都组织来了延安,不过没有让参军,说是烈士的后代,得先去读书。那时来延安当八路军的人可多了,比现在当八路军容易一些,现在难多了。你们呀……我看都不行,年龄太小!
    好啊…一小看我们,我们就是要当八路军!大家不服气地直嚷嚷。
    虽说我们还是孩子,但在战争年代,先成熟的是民族自尊心,我们为自己踏上一块充满激情、充满正义的土地而热血沸腾,就连刺骨的寒风也变得和煦可爱起来。
    延安已经不再是过去地理概念上的延安了,延安已经成为中国抗日战场的中心,是天下人归心的圣地!
    许多许多人,许多许多天,长途奔波吃苦受罪不就是为了抵达延安的这一天吗?我们不也是吗?
   杨家岭到了!……驾!……
   马蹄声变得急促而清脆,前方山坡上出现了一排排窑洞,这些在山坡上挖出的窑孔竟然排列得非常整齐,层层叠叠,错落有序。一个个圆圆的门洞和密密的窗格,好像是雕塑家雕塑出来的,原本荒凉单调的土山一下子富有了生命的活力。如果用知识分子的话说,这些窑洞是北方文化的象征,象征着远古文明的历史。
    马车一拐进杨家岭的大门,就见好几个穿军装的叔叔阿姨从老远的地方跑下山坡接我们。
  他们来到车前,一听我是朱德总司令的女儿,冲我一拍巴掌,说是太巧了!我愣愣看着他们,不知他们说的是什么太巧了?
   “朱总司令一直在外面视察,昨天才回来开会,可你这个小姑娘今天就到延安了,你们父女俩像约好的,不是太巧了是什么?”
    真是太巧了。我也开心起来,扬头朝前张望,不知爹爹知不知道我今天到?
  ……

媒体评论
爹爹有句常挂嘴边的话,至今还让我感到萦绕耳际:“记住你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人民没有赋予你特殊的权利!”                      ——朱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